鲁迅小说的散文精神分析与阐述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520c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鲁迅小说的散文精神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发现鲁迅小说的形式十分独特,在小说散文之中应用了精神分析法,表达鲁迅对社会、人生的看法和感悟。鲁迅的文章有其独特的思想的艺术风格。鲁迅的文章中的名篇通常都是传统小说与西方现代派技法合成,在文章中运用精神分析、隐喻、象征等表现方法,表达了鲁迅对社会、对文学的看法和以及对现实的思虑。
  【关键词】:鲁迅小说;散文精神分析;阐述
  一、从《狂人日记 》分析鲁迅小说的精神
  从中国传统小说的意义来说,《狂人日记 》仅仅只是一篇日记不能算作小说。鲁迅在这《狂人日记 》之中表露了自己对中国传统了一些看法。鲁迅在《狂人日记 》中表达了对传统生活的批判。《狂人日记 》中的“吃人”就是隐喻传统礼教对人的迫害。在书中“狂人”每时每刻都担心自己别迫害,从写有“仁义道德”书中也看只看到了“吃人”二字。通过这样的描写可以看出鲁迅对传统生活的残忍与虚伪十分不满,并对其进行了强烈的谴责,同时表达了十分严肃的道德意义。但是这种严肃的道德意义又是鲁迅通过《狂人日记 》这篇文章主观表达表达出来的,在文章中又应用了超现实主义的写作方法,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狂人日记 》开篇是一段文言文: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校时良友……这样中规中矩的介绍,表现的是一种非常普通的世俗心态,正是这种普通与《狂人日记 》中描写的内容形成了十分强烈的对比。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后,有理由相信鲁迅是利用这种描写手法让读者震撼,表达传统礼教“吃人”的思想。另外,《狂人日记 》是用白話写的,非常浅显易读,这与介绍文章的文言文形成了非常明显的对比。
  在《狂人日记 》这篇文章中是从夜晚开始描写的,鲁迅在文章中应用了“很好的月光”这个意象来代表“狂人”的认知过程用月光这一意象作为辅助展示“狂人”的思想变化,最后将月光归结为“狂人”精神错乱的源头。《狂人日记 》的行文也十分有特色,《狂人日记 》中一共有十三段日记,每段日记长短不一,和传统讲究匀称的古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凌乱的行文形式也对“狂人”凌乱思想的隐喻。在《狂人日记 》的写作中,鲁迅应用了精神分析法与象征的表现手法,以非常主观的心态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二、从鲁迅的作品的创新分析鲁迅小说的精神
  鲁迅的写作手法不是单一不变的,而且不断创新的,鲁迅从西方的作品中领悟许多写作的创新手法。这从鲁迅的《药》中就可以看出。《药》这篇文章不仅描述了传统的生活方式,还是革命的象征,同时也表达了父母对子女的情感以及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困苦。在《药》这篇文章中,讲述了一个名叫夏瑜的革命青年要被斩首,而文章的主人公华小栓的父亲为了治好儿子的肺痨,要从刽子手中买沾染了夏瑜这名革命烈士鲜血的馒头,最终华小栓的父亲买到了血馒头,但是华小栓吃后还是去世了。
  鲁迅将这篇文章称为:安特莱夫式的阴冷。这篇文章中两个青年一个姓华。另外一个姓夏、组合起来就是华夏,在文章中这两个青年一个代表着希望,一个代表着绝望。但是愚昧的国民华小栓的父亲给华小栓吃了血馒头,华小栓还是死了这就说明华小栓代表的封建传统最后一定会灭亡。而夏瑜的死亡则代表着中国革命的形式非常严峻,这是一种悲观的情感,在文章中鲁迅用乌鸦这一意象升华了这种情感。鲁迅在文章中写到: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应用心理分析的观点来解释就是“乌鸦”是死亡的象征,在西方的文章中乌鸦是一个非常不好的象征,鲁迅借用这个意象表达了一些意义深远的思想。
  三、从鲁迅对国人的情感分析鲁迅小说的精神
  鲁迅对中国的情感十分复杂,一方面鲁迅十分不喜欢愚昧的国人,另一方面鲁迅又是一个十分爱国的作家,所以,鲁迅的文章描写了鲁迅对中国现实社会的爱与恨,通常鲁迅的作品中都会表达鲁迅对愚昧国人的憎恶与谴责。在鲁迅的小说中进行应用心理分析、精神分析的方式对国人的劣根性进行描写的分析。这些可以从鲁迅的很多作品中找到依据,如:《 肥皂》中的虚伪主义者,《阿 Q 正传》中麻木无意识的中国人。其中《 肥皂》的讽刺意味十分强烈,主人公四铭是一个满口仁义道德的衣冠禽兽,依据精神分析注意来解释,就是人的很多行为在某些情况下表达的是自己的本能,所以四铭好色的本性就暴露出来了。而《阿 Q 正传》中的主人公形象就要丰富一些了,在描写阿 Q时,鲁迅是以弗洛伊德动力心理学为支撑,创造了阿 Q这个既呆滞又活跃的人物。
  四、总结
  综上所述,鲁迅的文章表达的思想和应用的表现方式十分独特,鲁迅的在应用写作手法时是将中国传统写作与西方的写作方式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写作模式。另外,鲁迅在一些文章中应用精神分析法对文章主人公进行深刻的描写,更加生动形象的表达了鲁迅对现实社会的看法。
  参考文献:
  [1]吴铜虎. 精神分析视角:鲁迅小说与余华《兄弟》的看客心理比较[J]. 社会科学论壇,2014,06:60-67.
  [2]梁汀. 鲁迅小说《伤逝》的精神分析阐释[J]. 文学界(理论版),2012,04:14-15.
  [3]苑蕾. 鲁迅小说的思想及艺术与绍兴戏剧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15.
  [4]丁春丽. 回忆—鲁迅小说创作主体的心理内涵[D].辽宁师范大学,2015.
其他文献
【摘要】:2016年11月21日,众多媒体网站上都发布了标题为“爱狗人士抱必死的决心高速拦截运狗车被撞10米”全国一片哗然,又一次把志愿者推到了风口浪尖。多数网友开始诟病“中国式救狗”,认为小题大做、方式太过极端,很可能危及到高速上其他车辆的安全、不可理解、志愿者太疯狂等等,谈到中国式救助,就无法避免的涉及动物福利,现如今动物福利在中国还是个“稀罕之物”对于动物的救助不是依靠法律更多地还是依靠民间
期刊
【摘要】: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的重要代表之一就是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戒指》,这引发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这部作品对每一个人物的把握都是恰到好处,角色塑造的典型性也是运用的十分到位,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力作。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真实的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作家巧妙的应用了一个小人物的经历来表述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民生活状况。现实主义作品是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读者观众如入其境。  【关键
期刊
【摘要】:为了了解城市流动妇女的生活现状,心理压力及存在的问题,以便于确实的分析出原因和提出更实用的建议;采用问卷调查和访问的方式,對昆明市官渡陈家营的流动妇女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主要了解昆明市官渡区流动妇女的基本信息,经济生活状况以及她们的情感生活状况。我对陈家营100名流动妇女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问,便对调查的数据做了统计分析得出:这个城市的流动妇女大多数在30岁到50岁之间。同时,这个城市的流动
期刊
【摘要】:审美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审美带领人美感知了美,从美里面带给了人们快乐。审美是人类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一个情感特征。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文学中感知美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好方法。只有让学生体会到了文学中带来的美,学生的文学水平才能够显著提高。所以,如今的教学当务之急就是培养学生的对文学鉴赏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文学鉴赏;文学审美;审美培养  引言  审美能力是最直观的心理感受,它能够深
期刊
【摘要】:在我国现代思想家、教育家中,鲁迅先生是杰出的一位代表,鲁迅先生虽然没有在教育方面形成系统理论和论著,但是其教育理念在其作品中有着诸多的体现。本文主要从其散文作品进行教育理念的剖析,其散文作品中主要是从对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的批判中表达出对现代教育的期待,鲁迅先生的期待包含着对自由和个人天性、创造性的尊重,这与我们当前所强调的素质教育有着相通性,可见其教育理念具有超前性,也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
期刊
【摘要】: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作者自身具有的想象能力至关重要。从想象角度对文学创作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够揭示想象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并且,想象是一个作者需要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锻炼想象力是每位作家需要做的一种基本的功课。所以,作家具备良好的想象力至关重要,在很大程度上,想象力决定了作品的价值。  【关键词】:文学作品;创造力;想象;思维  一、引言  大脑在思考和运作的过程中,经常
期刊
【摘要】: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来了不一样的文化变化,对于中国而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生产力和经济注入了一股不一样的元素,使我国的综合国力有所提高,使得我国的文化也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全球文化。由于这样的文化全球化的冲击,对于我国传统和当代的文学而言,既是一场挑战,亦是一次可遇不可求的机会。我们必须立足于我国的文学特性,坚持自己的长处,在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交流中我们要做到取其精华,融会贯通,中西结合。如若
期刊
【摘要】:作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华兹华斯的诗论是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诗学理论主要集中在《抒情歌谣集》第二版、第三版的序言及附录中,在序言中,华兹华斯探讨了诗歌的题材、语言、本质及诗人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华兹华斯对于诗人的描述,从诗人的特征和本质出发,讨论华兹华斯对于诗人的看法。  【关键词】:华兹华斯;诗人观;浪漫主义  1798年,英国诗人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出版了二人的诗歌合
期刊
【摘要】:林毓生先生曾在《中国意识的危机》中就“五四”问题进行了评估,认为“五四”是全盘反传统的,而彻底的反传统必然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断裂。严家炎先生认为此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并对此观点进行了有力的驳斥与论证,不但论述了“五四”的启蒙性和进步性,也对“五四”的误读进行了纠正。  【关键词】:五四;文革;反传统  在《五四·文革·傳统文化》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严家炎先生首先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真是全盘
期刊
前言:我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一款和第三款分别规定了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和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罪,但由于《刑法》以及司法解释未进一步对国家机关证件的概念作出明确界定,也没有对买卖居民身份证行为作出准确定性,引发了学界对如何适用刑法规制买卖居民身份证行为的诸多争议。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买卖居民身份证的行为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从起初只是买卖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行为,到现在衍生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