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及其英译本,分析作谓语的动词特点及其具体英译策略。
关键词: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谓语动词;动词英译虚化;名词法
1.引言
本文主要分析政府工作报告中作谓语的动词英译的虚化法。本文所指的虚化,是指在汉译英过程中,采用名词法、形容词法、副词法、介词词组法、非谓语动词法和无形法来翻译汉语谓语动词。
2.结合《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 》分析动词英译的虚化法
2.1名词法
名词法包括翻译成名词、名词性短语和名词性从句。
例1: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
Chinas GDP reached 47.2 trillion yuan,an increase of 9.2% over the previous year.
在例1中汉语动词,“增长”采用了名词法翻译方法。把动词“增长”翻译成了名词性短语“an increase of ”,可以减少小句的数量,使文章更简洁。英语倾向于用名词表达汉语用动词表达的概念,即动作、行为、状态等,尤其在科技、法律、政治文体中更是如此。
2.2非谓语动词法
例2: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The system of subsistence allowances for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was basically in place,guaranteeing basic living conditions for the poor.
分析:原文的并列结构暗含因果关系,非谓语动词 guaranteeing显示出深层的句法关系,既译出“得到保障”,又连结前后。用现在分词guaranteeing作结果状语,表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之后所带来的结果。如果把它译为guarantee,就不会有这种效果。)
例3:交通运输产业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developed quickly,thereby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foundation for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分析:在例3中的“发展”是实化翻译成“develop”,“夯实”则采用了虚化翻译法,用现在分词做结果状语,传达出“交通运输产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结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如果两个都采用实化法来翻,就体现不出前后的因果关系,使句子结构更加复杂。
2.3无形法
例3: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
Chinas grain output increased for the eighth consecutive year,which has rarely been seen in history.
分析:例3中的“实现”在译文中并未出现,采用了虚化翻译法的省译法,避免出现两个动词的赘余,因为英语是一主一谓,把“八连增”翻成谓语动词要比翻成“realize”更能表达出“增长”的状态。
此外,在英译时还使用了形容词法和介词词组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研究结果
在政府报告这种政论文的谓语动词英译中,动词英译虚化翻译技巧的使用很常见。在虚化法中,名词法方法采用的最多。
3.2分析
在政论文英译中动词采用名词法最多。究其原因,如下:
名词法不仅在语篇的信息结构中举足轻重,而且也和其它语法或词汇衔接手段一样,对语篇的连贯、流畅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名词法这一过程直接导致书面语中句与句连接的更加紧密,小句数量的相对减少,从而降低了语法复杂程度。
名词法能够尽量摆脱动作参与者和环境成分对过程的影响,降低语言人际功能的发挥,从而增强语篇的客观真实性。
名词法的选用与语体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名词法是很多正式语体,如科技文体、政论文体、法律文体等的一大特征,因为这些语体经常涉及到抽象的概念,而且一般是书面语。大量使用名词性成分代替动词性结构能有效削弱整个语篇的动作感。
4.小结
从语言特征上来看,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在于:汉语是动态的语言,英语是静态的语言。因此,在翻译政府工作报告这类政论文的过程中,掌握汉语的“静态倾向”特征和汉语的“动态倾向”特征,转化思维方式,对提高译文的质量大有裨益。(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杜素涛.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政治文献翻译技巧的运用 [J].今日南国,2008 (4 ):223-225.
[2]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3]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 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 4).
[4] 温家宝.2012 年政府工作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0.
[5] Allan Quentin,Delexical verbs and degrees of desemanticization[J].Word,1998,49(1):1-17.
[6] Bibliography Halliday,M.A.K.1985.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Arnold.
关键词: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谓语动词;动词英译虚化;名词法
1.引言
本文主要分析政府工作报告中作谓语的动词英译的虚化法。本文所指的虚化,是指在汉译英过程中,采用名词法、形容词法、副词法、介词词组法、非谓语动词法和无形法来翻译汉语谓语动词。
2.结合《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 》分析动词英译的虚化法
2.1名词法
名词法包括翻译成名词、名词性短语和名词性从句。
例1: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
Chinas GDP reached 47.2 trillion yuan,an increase of 9.2% over the previous year.
在例1中汉语动词,“增长”采用了名词法翻译方法。把动词“增长”翻译成了名词性短语“an increase of ”,可以减少小句的数量,使文章更简洁。英语倾向于用名词表达汉语用动词表达的概念,即动作、行为、状态等,尤其在科技、法律、政治文体中更是如此。
2.2非谓语动词法
例2: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The system of subsistence allowances for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was basically in place,guaranteeing basic living conditions for the poor.
分析:原文的并列结构暗含因果关系,非谓语动词 guaranteeing显示出深层的句法关系,既译出“得到保障”,又连结前后。用现在分词guaranteeing作结果状语,表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之后所带来的结果。如果把它译为guarantee,就不会有这种效果。)
例3:交通运输产业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developed quickly,thereby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foundation for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分析:在例3中的“发展”是实化翻译成“develop”,“夯实”则采用了虚化翻译法,用现在分词做结果状语,传达出“交通运输产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结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如果两个都采用实化法来翻,就体现不出前后的因果关系,使句子结构更加复杂。
2.3无形法
例3: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
Chinas grain output increased for the eighth consecutive year,which has rarely been seen in history.
分析:例3中的“实现”在译文中并未出现,采用了虚化翻译法的省译法,避免出现两个动词的赘余,因为英语是一主一谓,把“八连增”翻成谓语动词要比翻成“realize”更能表达出“增长”的状态。
此外,在英译时还使用了形容词法和介词词组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研究结果
在政府报告这种政论文的谓语动词英译中,动词英译虚化翻译技巧的使用很常见。在虚化法中,名词法方法采用的最多。
3.2分析
在政论文英译中动词采用名词法最多。究其原因,如下:
名词法不仅在语篇的信息结构中举足轻重,而且也和其它语法或词汇衔接手段一样,对语篇的连贯、流畅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名词法这一过程直接导致书面语中句与句连接的更加紧密,小句数量的相对减少,从而降低了语法复杂程度。
名词法能够尽量摆脱动作参与者和环境成分对过程的影响,降低语言人际功能的发挥,从而增强语篇的客观真实性。
名词法的选用与语体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名词法是很多正式语体,如科技文体、政论文体、法律文体等的一大特征,因为这些语体经常涉及到抽象的概念,而且一般是书面语。大量使用名词性成分代替动词性结构能有效削弱整个语篇的动作感。
4.小结
从语言特征上来看,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在于:汉语是动态的语言,英语是静态的语言。因此,在翻译政府工作报告这类政论文的过程中,掌握汉语的“静态倾向”特征和汉语的“动态倾向”特征,转化思维方式,对提高译文的质量大有裨益。(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杜素涛.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政治文献翻译技巧的运用 [J].今日南国,2008 (4 ):223-225.
[2]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3]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 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 4).
[4] 温家宝.2012 年政府工作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0.
[5] Allan Quentin,Delexical verbs and degrees of desemanticization[J].Word,1998,49(1):1-17.
[6] Bibliography Halliday,M.A.K.1985.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Arn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