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人文教育经典阅读四结合

来源 :教育·读写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gu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教育的目的:帮助我们提高思考、判断、与他人对话、协作的能力,了解人的价值与自身弱点,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一、专门的学科知识和普通知识
  教育的目标不能脱离具体的学生结构、受教育年限、可操作的课程设置、师资条件、知识性质和活动范围,人文教育也是如此。人文教育课上的知识不是专门的学科知识,而是普通知识。农村的孩子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无尽的好奇心,与其告诉他们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不如引导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孩子去书中,或者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找答案。
  二、人文教育的經典阅读
  人文教育是人的理性教育,人的理性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人与他人交谈、对话、说理的意愿与能力。课上的讨论是围绕经典阅读文本为话题的对话,遵守的是公共说理的规则。我们学校将此具体规定为七条:1.就文本提出中肯、相关的问题。2.在讨论中自信、清晰地表述自己的看法。3.在对文本的重要思想作出释义和阐发时,要进行逻辑说理并提供文本支持。4.倾听并尊重其他讨论参与者的观点。5.在协作性探索的过程中取得新的、更丰富的理解。6.进行持续、连贯的思想讨论。7.将不同文本相互联系,并联系人类经验。例如,在我们新教育的新课程开发,生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抛出问题,学生自己先解决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提出不同的见解,最后小组交流汇报。
  课堂活动的总体目标是“一,增进学生精读文本,进行有理解和思考力的讨论;二,培养对知识的好奇,健康的怀疑和开放的思想;三,了解人类知识多样性和不同运用,以及知识的整体性;四,重视探索的过程和意义的发现;五,关注自己的人性和人类境况的不同与统一。”
  人文教育经典阅读要求两种可称为“对话”的思想交流。第一种是读者与经典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施特劳斯在论及人文教育的《什么是人文教育》一文中说,阅读经典就是把经典作家当做特殊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往往是学生“一辈子都没有机会遇到的,而是只能在伟大的著作中遇上”。因此,“人文教育就是仔细阅读伟大心灵留下的伟大著作”。
  向经典著作老师学习,不是老师独语,更不是老师向学生灌输现成的想法。学生们是带着自己的问题在倾听老师的,他们一面向老师请教,一面不断形成和提出自己的想法。例如师生共读一本书,一同交流阅读的心得。每个人都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者读书时的想法等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三、人文教育之美育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向往脱离政治的超越现象世界的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教育,追求完全自由的教育理想,并以他的才能和魄力在中国创立了以自由、民主为真正理念,充满人文终极关怀的大学精神,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的革新,起了推动作用。
  蔡元培在《美育与人生》中说过一个完整强健人格的养成,并不源于知识的灌输,而在于感情的陶养。这种陶养就在于美育。塑造全面完整的人,也正是美育的宗旨。这就有了我们的人文教育之美育的载体,缔造完美教室,给孩子们以环境之美,师生合作之美。
  四、课程实施
  (一)与乐教结合
  从起源上来看,诗教和乐教天然具有亲近性和渗透性。诗教最初“只是礼乐政教程式中的一个单元:从属于乐”,西周末年官学崩坏,孔子兴私学,打破朝廷的礼乐之教的体例,将《诗》学从乐的附庸中解脱出来,可以说诗教和乐教天然相容。诗歌教学可与音乐教学结合,相互渗透共同作用于儿童的入文教育。
  1.诵读。诗歌本身具有节奏感和韵律,开展各种形式的诵读有利于丰富和加强学生的审美体验,让学生对诗歌的音乐美有深层次的体会。古代的经典蒙养教材,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大多都以韵文写成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儿童记忆。南宋朱熹曾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说明古入已经发现了诵读对诗教的重要性。如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里有邵康节的《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诵读本诗就像是唱一首儿歌,既好听,又好记,深得学生的喜爱。
  2.配乐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叶圣陶的美读理念运用了孟子“以意逆志”的诗教观在美读的基础上,再给诗歌配上意境和情感相近的音乐,以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以音乐佐释诗歌内容和感情基调,音乐的高低起伏与诗文本身的抑扬顿挫结合,相得益章,帮助学生更好的培养审美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3.古诗新唱。教诗歌时,可充分发挥音乐的感发能力,教导并启发儿童把古诗用他们耳熟能详的曲调演唱出来。一方面能降低单纯背诵诗歌的难度,缓解学生学习古诗的畏难情绪,另一方面,让学生配合自己喜爱的音乐曲调演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用哪首音乐配合诗文演唱,也能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反过来看,音乐课教音乐时,如果能和某首古典诗歌的意境结合,也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与绘画结合
  叶圣陶说,读文学作品时读者“要从文字看出一幅画”“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看出一幅图画来,不能从文字领会作者的意境,就无从得到这用了。”
  优秀的古诗往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具有形象生动的画面美。要儿童发挥想象力把诗歌和绘画结合起来,既给了儿童想象的空间,又能以直观的形象,启迪儿童的想象力,相得益彰。因此,在绘画教学中也可以渗透诗教的思想。
  1.据诗作画。如学习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可以让学生自己画一幅符合诗歌意境的图画,锻炼学生的观力和想象力。美术老师也可以直接给这首诗作为绘画的作业题,这样可以督促学生学习诗歌,陶治情操。
  2.赏画吟诗。学习诗歌时可以先出示图画,让学生对画读诗,情景交融。比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教师可以根据每一联画出一幅图画空山雨后图,青松朗月图,清泉流水图,浣女晚归图等,让学生结合绘画谈谈自己对诗歌理解,直观生动,能很好的帮助不擅长抽象思维的儿童理解诗歌。
  (三)与游戏结合
  游戏符合儿童的玩要天性,在德育美育中意义重大。“小儿之精神、性格、情绪之教育,皆以游戏为主脑。”根据儿童这一特征,把诗教和游戏结合起来开展,效果更佳。
  1.对对子。苏教版语文教材把这项练习引进教学,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很好的诗教方法,既能提高儿童对诗歇乃至文言文的语感又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更可激起儿童的学习热情。低年级阶段可以先从一个字对开始,“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逐渐增至两字对三字对,乃至更多。
  2.诗歌剧。把诗歌的内容添加动作、表情、台词等表演出来,在玩得过程中感悟诗歌,品味情感,丰富人生体验。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挥想象,排演成一幕戏剧在课堂上表演,这样的活动氧学放果好,也受学生欢迎。
  3.诗歌改写、仿写。鼓励学生仿写、改写,以一种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爱上诗歌,从而接受诗歌潜移默化的熏陶。
  人文教育的目标在于让我们获得一种信念,让我们具备一种分清是非善恶和美丑的判断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荒地乡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10月29日,唐山市海洋渔业科学发展对策研讨暨浅海设施养殖现场观摩会在乐亭县召开。来自水科院、黄海、天津、河北省水产研究所、大连水产学院、河北农大海洋学院、河北省水产
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打击乐器的育人功能,引发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逐步培养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逐步养成音乐的欣赏聆听习惯,并逐步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辨别能力。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广大小学音乐教师要合理运用打击乐器,在教学中不断找寻那条“与孩子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与他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的纽带,将学生的心与音乐的距离拉近,让孩子走近音乐,感受音乐,渐渐喜欢上音乐。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发挥促进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导航”作用。学生的自主探究需要教师的“导航”,不然很容易偏离学习重点和难点的“航线”。那么,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如何在学生自主探究中发挥“导航”作用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见解。  在意见分歧时诱发争鸣  学生的具体阅读,都有着各自注重的焦点。学生的自我理解,都与其原有的认知结构、知识水
1问题的提出河北省2004年水产品产量为928 218t,其中内陆渔业产量为386 886t,内陆养殖产量为304 579t。内陆养殖水面为76 294hm2,主要养殖品种为鲤鱼108 907t、鲢鱼52 733t、
《中国渔业报》(2007.6.4)载:据联合国农业食品部透露,越南水产品已经连续5年保持生产量排名世界第五,仅次于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日前,越南国家授予渔业部门金星奖,并宣
根据国家渔政局《关于做好2006年度渔业文明执法窗口单位考核验收工作的通知》(国渔督[2006]46号)要求,农业部渔政指挥中心验收工作组于3月6日至3月9日对我省向农业部推荐的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