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教学为中职数学带来了深刻变革,依托互联网技术应用优势教师可以将数学于知识转化为学生熟悉的场景与内容,降低学生数学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可以实现对数学课堂的深入分析和理解,对中职数学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中职课堂;数学教学;互联网应用
前言
互联网+教育为中职数学教学提供了网络资源、网络教学方法等诸多内容。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积极做好互联网教育指导工作,降低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在“互联网+”的环境中完成数学学习任务,提升中职生的数学于学习能力[1]。
一、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数学知识
互联网+为中职数学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微课、慕课等还包括各种的数学讲解和建模。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通过互联网资源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内容,降低知识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在互联网的学习和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
以《基本初等函数》为例,函数是中职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常考知识点,学生学习的难度普遍比较大。基本初等函数涉及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等知识,每个函数都有图像和基本性质,如果分开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很容易出现“狗熊掰棒子”的现象[2]。依托“互联网+”的教学优势,教师可以整理出基本初等函数的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完成三大函数的学习任务,同时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附上与其他内容的对比图,如学习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就可以利用白板技术在旁边展示对数函数的性质表格,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互相印证、互相学习,通过思维导图构建起基本初等函数的所有知识点和内容,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此外思维导图也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将知识串联的方法,通过知识串联和引导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找到学习的思路,进一步了解互联网+的价值。丰富的网络资源让中职数学课堂有了更多的可选性,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数学学习提供更多学习资源,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创设网络情境,实现直观学习
互联网+为中职数学学习的情境化设计提供了可能,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利用情境化的教学优势实现直观学习,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情境,在具体的情境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有效学习和理解,最终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任务。
互联网+教育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情境,有利于实现直观教学,减少知识的理解难度。如《空间几何体》的单元学习过程中,涉及到表面积和体积等内容,传统方案都是由学生观察课本内容或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进行学习,抽象性和理论性比较强学习难度比较大。基于互联网+的优势,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微课等手段实现对空间几何体的立体呈现,如学习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教师就可以将其转化为例题的图形,通过白板等手段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柱体、椎体、和球的体积表面积的推理过程,通过每一个线段的变化和内容推理让学生直观的观看公式推导和计算过程,实现直观教学的目标,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3]。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数学学习自信心。
三、布置网络作业,引导学生学习
布置网络作业引导学生学习是互联网+教育的主要优势。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网络作业的优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作业学习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进度还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同时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互联网+教育为学生作业的形式提供了新的内容。数学作业布置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优势,选择作业平台让学生熟悉并使用。教师利用作业平台推送每日作业,由系统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初步的评改,教师根据系统的评改内容和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对学生知识学习查漏补缺。学生可以查看自身在作业中遇到了哪些问题,系统会提供一些初步的建议和指导,学生可以根据系统指导进行复习工作,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在系统中反馈比较多的内容进行分析,对学生问题比较多的内容进行集中指导,对问题比较少的知识进行单一指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知识有全新的认識,实现有效指导的目标,将对教师指导压力的同时也发挥了网络的辅导作用。布置网络作业引导学生学习是互联网+教育在中职数学的有效应用,教师要积极熟悉以作业为主的网络平台,熟练应用网络平台解决学生数学学习问题。
总结
“互联网+”在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数学于学习过程中有了更宽广的资源优势,实现了有效指导的教育目标。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积极发挥互联网+的优势,通过互联网让学生简化内容,降低学习难度,拓展学生知识和眼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
参考文献
[1]于春红.“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运用[J].现代职业教育,2020(51):190-191.
[2]任义红,陈国英.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4):133-134+141.
[3]曹琼,王浩.基于数学语言转换培养中职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策略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20(30):16-20.
关键词:中职课堂;数学教学;互联网应用
前言
互联网+教育为中职数学教学提供了网络资源、网络教学方法等诸多内容。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积极做好互联网教育指导工作,降低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在“互联网+”的环境中完成数学学习任务,提升中职生的数学于学习能力[1]。
一、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数学知识
互联网+为中职数学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微课、慕课等还包括各种的数学讲解和建模。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通过互联网资源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内容,降低知识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在互联网的学习和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
以《基本初等函数》为例,函数是中职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常考知识点,学生学习的难度普遍比较大。基本初等函数涉及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等知识,每个函数都有图像和基本性质,如果分开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很容易出现“狗熊掰棒子”的现象[2]。依托“互联网+”的教学优势,教师可以整理出基本初等函数的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完成三大函数的学习任务,同时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附上与其他内容的对比图,如学习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就可以利用白板技术在旁边展示对数函数的性质表格,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互相印证、互相学习,通过思维导图构建起基本初等函数的所有知识点和内容,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此外思维导图也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将知识串联的方法,通过知识串联和引导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找到学习的思路,进一步了解互联网+的价值。丰富的网络资源让中职数学课堂有了更多的可选性,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数学学习提供更多学习资源,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创设网络情境,实现直观学习
互联网+为中职数学学习的情境化设计提供了可能,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利用情境化的教学优势实现直观学习,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情境,在具体的情境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有效学习和理解,最终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任务。
互联网+教育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情境,有利于实现直观教学,减少知识的理解难度。如《空间几何体》的单元学习过程中,涉及到表面积和体积等内容,传统方案都是由学生观察课本内容或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进行学习,抽象性和理论性比较强学习难度比较大。基于互联网+的优势,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微课等手段实现对空间几何体的立体呈现,如学习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教师就可以将其转化为例题的图形,通过白板等手段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柱体、椎体、和球的体积表面积的推理过程,通过每一个线段的变化和内容推理让学生直观的观看公式推导和计算过程,实现直观教学的目标,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3]。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数学学习自信心。
三、布置网络作业,引导学生学习
布置网络作业引导学生学习是互联网+教育的主要优势。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网络作业的优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作业学习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进度还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同时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互联网+教育为学生作业的形式提供了新的内容。数学作业布置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优势,选择作业平台让学生熟悉并使用。教师利用作业平台推送每日作业,由系统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初步的评改,教师根据系统的评改内容和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对学生知识学习查漏补缺。学生可以查看自身在作业中遇到了哪些问题,系统会提供一些初步的建议和指导,学生可以根据系统指导进行复习工作,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在系统中反馈比较多的内容进行分析,对学生问题比较多的内容进行集中指导,对问题比较少的知识进行单一指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知识有全新的认識,实现有效指导的目标,将对教师指导压力的同时也发挥了网络的辅导作用。布置网络作业引导学生学习是互联网+教育在中职数学的有效应用,教师要积极熟悉以作业为主的网络平台,熟练应用网络平台解决学生数学学习问题。
总结
“互联网+”在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数学于学习过程中有了更宽广的资源优势,实现了有效指导的教育目标。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积极发挥互联网+的优势,通过互联网让学生简化内容,降低学习难度,拓展学生知识和眼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
参考文献
[1]于春红.“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运用[J].现代职业教育,2020(51):190-191.
[2]任义红,陈国英.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4):133-134+141.
[3]曹琼,王浩.基于数学语言转换培养中职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策略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20(3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