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策略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加强学科联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正确对待实验;利用多媒体教学等。
关键词:生物教学质量;有效性;提高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由于我们人类本身都是具有生命的个体,这就使到生物学与其它学科比较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如何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教師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的知识修养
首先教师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俗话说德高望重,教师只有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才能为人师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是怎样看待教师的,他们在教师身上看见和发现了人的品质的哪些方面,能够迫使每个学生去检点自己,思考自己的行为和管住自己的那种力量,首先就是教育者的人格,他的思想信念他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他的道德面貌的完整性。”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强调了教师的人格、思想、信念、精神生活、道德面貌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的思想修养。
其次教师要精通业务。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文化修养,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好书,要想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就必须在课堂上下功夫。因为学生佩服的是那些有渊博知识,能给他们指导的老师,一个好老师应具备深广的科学文化知识。即要精通本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理解其社会价值和人性陶冶的价值,对讲授课的重点、难点心中有数,论证有力,举例恰当,讲课有新颖性、趣味性、思想性、灵活性。另外,知识面要宽,除了精通所教学科专业和技能外,还要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讲课是能触类旁通,左右逢源,教师具有比较广泛的文化修养和兴趣爱好,知识面宽,教育教学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二、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
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研究自然界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各门学科,其思想方法、基本原理和研究内容交叉纵横、相互沟通。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打破因分科教学而造成的思想上的禁锢、解决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一些问题,有利于学习时对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现代生物学要大量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手段和方法。如沃森和克里克建立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是以物理学家威尔金斯等人的X射线衍射分析与生物化学家查艾夫的碱基等量关系为基础的。毫无疑问,方兴未艾的生物工程、海洋开发、生物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领域的研究,越来越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基于生物学的这一特点,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在生物学教学中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生物课堂上,贯穿其他学科的内容,利于生物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过程是在一定情境下,师生以饱满的情绪进行情感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学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情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开始阶段,教师如果能创造情知交融的最佳情境,就能激起学生积极、愉悦的情感反应,从而为整个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以后的教学流程中,教师通过对“定序控制”所造成的富有逻辑性的推理、矛盾问题的探讨争辩,维持并增强这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启发学生勇于探究,鼓励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动与静、热与冷、宽与严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始终处于主动积极、兴奋活跃、集中专注、稳定持久的状态之中。为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出学生最敏感的知识兴趣点,并以此作为开讲的激发点。
四、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独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种能力: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生物学的初步研究能力等。实验课上学生多动手、动脑,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提高分析观察能力的目的。在生物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注意观察的顺序和要领。例如在用显微镜观察叶片内部结构时,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找出靠近上、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有哪些特点,找出气孔并指出气孔的特点。实验课上,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让他们认真观察,认真记录。如在“观察叶片内部结构”的实验中徒手切片的制作过程非常精细,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对照实验要求进行正确操作,并让学生独立地、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一次不成功,再连续切几次,直到满意为止,对实验中出现的差错及时识别和纠正。通过他们亲自触摸、观察、实验,使感观协同作用,手脑并用,思维活动程度大大增强。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发展学生智力,开拓学生思维
在教学中,我们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实验,以直观感性认识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能为学生再现多种情景,扩大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如《开花和结果》一课的“传粉和受精”教学,在计算机制作出传粉的动画过程和受精的动画过程,并配上文字介绍,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大胆设想,积极思考,得出结论:开花 --- 传粉{靠昆虫、靠风}-----受精---(),此时再投影出果树上红红的桃子,圆圆的苹果,让学生产生悬念:果实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在此基础上将投影出“从花到果实的过程”打出,并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观察教材中子房的剖面图,认真推理,最后得出结论。
这样学生部仅理解了花的结构,领会了传粉和受精,并能产生共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展示了多种场景,声像结合,动静有度,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把书本上的文字变成动画实景,真实地让学生领略了开花和结果以及种子的形成,在学生感知之后,老师再及时地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分析、比较,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六 、教师应该对学生一视同仁
在一个班集体里,因为智力、兴趣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自然学生之间也会存在成绩好坏的差异。教师在和学生交往的时候一定要顾及成绩较差的同学,不要偏爱成绩好的同学,对班上任何一个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因为很大一部分成绩差的学生会因为自身成绩不好而产生自卑心理。由此对外界发生的事都表现出敏感的特征,总认为老师都偏爱成绩好的学生,即使作为教师的根本就不存在这种想法或者做法,只是一般情况下,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会向教师提更多问题,因而相互之间交流比较多而已。这时候教师就要注意在课余时间可以多和成绩差的学生交流沟通,让他们知道教师同样重视他们。这样,成绩差的学生就会做一番表现出来,那么学生的总体成绩自然就会提高。
综上所述,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师生同努力,才能使我们的生物课丰富多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生物教学质量;有效性;提高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由于我们人类本身都是具有生命的个体,这就使到生物学与其它学科比较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如何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教師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的知识修养
首先教师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俗话说德高望重,教师只有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才能为人师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是怎样看待教师的,他们在教师身上看见和发现了人的品质的哪些方面,能够迫使每个学生去检点自己,思考自己的行为和管住自己的那种力量,首先就是教育者的人格,他的思想信念他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他的道德面貌的完整性。”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强调了教师的人格、思想、信念、精神生活、道德面貌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的思想修养。
其次教师要精通业务。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文化修养,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好书,要想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就必须在课堂上下功夫。因为学生佩服的是那些有渊博知识,能给他们指导的老师,一个好老师应具备深广的科学文化知识。即要精通本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理解其社会价值和人性陶冶的价值,对讲授课的重点、难点心中有数,论证有力,举例恰当,讲课有新颖性、趣味性、思想性、灵活性。另外,知识面要宽,除了精通所教学科专业和技能外,还要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讲课是能触类旁通,左右逢源,教师具有比较广泛的文化修养和兴趣爱好,知识面宽,教育教学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二、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
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研究自然界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各门学科,其思想方法、基本原理和研究内容交叉纵横、相互沟通。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打破因分科教学而造成的思想上的禁锢、解决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一些问题,有利于学习时对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现代生物学要大量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手段和方法。如沃森和克里克建立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是以物理学家威尔金斯等人的X射线衍射分析与生物化学家查艾夫的碱基等量关系为基础的。毫无疑问,方兴未艾的生物工程、海洋开发、生物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领域的研究,越来越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基于生物学的这一特点,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在生物学教学中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生物课堂上,贯穿其他学科的内容,利于生物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过程是在一定情境下,师生以饱满的情绪进行情感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学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情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开始阶段,教师如果能创造情知交融的最佳情境,就能激起学生积极、愉悦的情感反应,从而为整个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以后的教学流程中,教师通过对“定序控制”所造成的富有逻辑性的推理、矛盾问题的探讨争辩,维持并增强这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启发学生勇于探究,鼓励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动与静、热与冷、宽与严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始终处于主动积极、兴奋活跃、集中专注、稳定持久的状态之中。为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出学生最敏感的知识兴趣点,并以此作为开讲的激发点。
四、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独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种能力: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生物学的初步研究能力等。实验课上学生多动手、动脑,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提高分析观察能力的目的。在生物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注意观察的顺序和要领。例如在用显微镜观察叶片内部结构时,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找出靠近上、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有哪些特点,找出气孔并指出气孔的特点。实验课上,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让他们认真观察,认真记录。如在“观察叶片内部结构”的实验中徒手切片的制作过程非常精细,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对照实验要求进行正确操作,并让学生独立地、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一次不成功,再连续切几次,直到满意为止,对实验中出现的差错及时识别和纠正。通过他们亲自触摸、观察、实验,使感观协同作用,手脑并用,思维活动程度大大增强。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发展学生智力,开拓学生思维
在教学中,我们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实验,以直观感性认识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能为学生再现多种情景,扩大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如《开花和结果》一课的“传粉和受精”教学,在计算机制作出传粉的动画过程和受精的动画过程,并配上文字介绍,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大胆设想,积极思考,得出结论:开花 --- 传粉{靠昆虫、靠风}-----受精---(),此时再投影出果树上红红的桃子,圆圆的苹果,让学生产生悬念:果实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在此基础上将投影出“从花到果实的过程”打出,并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观察教材中子房的剖面图,认真推理,最后得出结论。
这样学生部仅理解了花的结构,领会了传粉和受精,并能产生共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展示了多种场景,声像结合,动静有度,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把书本上的文字变成动画实景,真实地让学生领略了开花和结果以及种子的形成,在学生感知之后,老师再及时地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分析、比较,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六 、教师应该对学生一视同仁
在一个班集体里,因为智力、兴趣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自然学生之间也会存在成绩好坏的差异。教师在和学生交往的时候一定要顾及成绩较差的同学,不要偏爱成绩好的同学,对班上任何一个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因为很大一部分成绩差的学生会因为自身成绩不好而产生自卑心理。由此对外界发生的事都表现出敏感的特征,总认为老师都偏爱成绩好的学生,即使作为教师的根本就不存在这种想法或者做法,只是一般情况下,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会向教师提更多问题,因而相互之间交流比较多而已。这时候教师就要注意在课余时间可以多和成绩差的学生交流沟通,让他们知道教师同样重视他们。这样,成绩差的学生就会做一番表现出来,那么学生的总体成绩自然就会提高。
综上所述,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师生同努力,才能使我们的生物课丰富多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