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把创新意识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加以训练,激发学生好奇心,改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设计数学“开放题”,鼓励学生进行创造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发展自己的创造性素质,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创新
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新课改中的重点和亮点,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要把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摆在重要地位,这是小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而小学数学是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学科。教师必须从课堂教学抓起,重视和加强对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
一、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其产生创新的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激发学生好奇心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引出探索的欲望来。例如,教学“年、月、日”这一课时,笔者用故事导入新课:“小明今年12岁,已经过了12个生日,爸爸今年37岁,只过了9个生日,小明问爸爸:‘你过的生日为啥比我还少?’爸爸笑着不回答,让小明自己想。小明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想出为什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们都很疑惑,这时教师抓住时机又问:“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继而导入新课。这样的教学方法,新颖恰当,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唤起了学生创新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创新欲望。
二 、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和改革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拿出新的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升华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独立总结,印象深刻,学生在观察操作中找出了学习新知识的途径,而且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创新意识的策略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是关键,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各种再创造活动,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认识规律,努力对数学知识进行筛选、提炼和组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
1.学生动手操作。对于生活实际引发的新知识教学要尽量提供原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知识的深刻印象。例如,在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让学生准备好各种图形,通过亲手操作,认识到谁是对称图形,谁的对称轴有几条,可以怎样对称,这是教师讲多少遍也达不到的效果。学生自己操作实践,有效地培养了独立创新的意识。
2.注重独立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放心大胆的让学生去尝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使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思考,掌握思考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四、设计数学“开放题”,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保证
对于一个问题,所求的答案往往不与他人相同,总有新想法,且很独特,就属于创新意识的基本表现。在设计课堂练习时,除基本练习外,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开放题,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
1.一题多解的训练。一题多解有两个含义:一题有多种答案和一题有多种解法。例如“你最多能用几种方法解下题:‘计划修一条240米长的水渠,前4天修了80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水渠还需多少天?’”此题可能有以下几种解法:240÷(80÷4)-4、(240-80)÷(80÷4)、4÷80×(240-80)、4×(240÷80)-4 ,设修完这条路还需 X 天,评价时,教师不要轻易评定某种方法的优劣,而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水平出发沟通联系,让学生自由取舍,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优方法。
2.一题多变的训练。设计一些条件不完备的习题,让学生补充条件或补问题,一题多变。例如,“果园里有梨树120棵,__________ ,桃树有多少棵?”或把问题改为(1)两种树一共多少棵?(2)梨树比桃树多多少棵……这类题包含多种结果,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探求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
责任编辑 晴 天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创新
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新课改中的重点和亮点,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要把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摆在重要地位,这是小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而小学数学是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学科。教师必须从课堂教学抓起,重视和加强对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
一、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其产生创新的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激发学生好奇心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引出探索的欲望来。例如,教学“年、月、日”这一课时,笔者用故事导入新课:“小明今年12岁,已经过了12个生日,爸爸今年37岁,只过了9个生日,小明问爸爸:‘你过的生日为啥比我还少?’爸爸笑着不回答,让小明自己想。小明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想出为什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们都很疑惑,这时教师抓住时机又问:“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继而导入新课。这样的教学方法,新颖恰当,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唤起了学生创新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创新欲望。
二 、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和改革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拿出新的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升华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独立总结,印象深刻,学生在观察操作中找出了学习新知识的途径,而且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创新意识的策略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是关键,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各种再创造活动,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认识规律,努力对数学知识进行筛选、提炼和组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
1.学生动手操作。对于生活实际引发的新知识教学要尽量提供原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知识的深刻印象。例如,在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让学生准备好各种图形,通过亲手操作,认识到谁是对称图形,谁的对称轴有几条,可以怎样对称,这是教师讲多少遍也达不到的效果。学生自己操作实践,有效地培养了独立创新的意识。
2.注重独立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放心大胆的让学生去尝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使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思考,掌握思考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四、设计数学“开放题”,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保证
对于一个问题,所求的答案往往不与他人相同,总有新想法,且很独特,就属于创新意识的基本表现。在设计课堂练习时,除基本练习外,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开放题,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
1.一题多解的训练。一题多解有两个含义:一题有多种答案和一题有多种解法。例如“你最多能用几种方法解下题:‘计划修一条240米长的水渠,前4天修了80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水渠还需多少天?’”此题可能有以下几种解法:240÷(80÷4)-4、(240-80)÷(80÷4)、4÷80×(240-80)、4×(240÷80)-4 ,设修完这条路还需 X 天,评价时,教师不要轻易评定某种方法的优劣,而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水平出发沟通联系,让学生自由取舍,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优方法。
2.一题多变的训练。设计一些条件不完备的习题,让学生补充条件或补问题,一题多变。例如,“果园里有梨树120棵,__________ ,桃树有多少棵?”或把问题改为(1)两种树一共多少棵?(2)梨树比桃树多多少棵……这类题包含多种结果,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探求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
责任编辑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