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的政治课,同人们的日常生活十分密切,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由于课程理论性强,概念、原理抽象,长期以来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自由发展、自主探究,使学生没有学习兴趣。那么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谈几点自己的感悟。
一、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突破陈规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解决问题。教师要允许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互相争辩,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推荐小组代表进行回答、交流,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打破学生头脑中习惯性的定势思维,充挖掘学生个体的智慧和潜能,引导学生敢于突破陈规,不唯书、不唯师,不满足现成的答案。鼓励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例如在讲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时,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主要形成两派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我国在国际的地位和影响大大增强,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改革开放;但另一种观点认为:自从改革开放以后,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出现了并且越来越大,腐败滋生了,市场经济中也出现了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在意识形态领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腐化等丑恶现象也出现了,这一切罪恶也都原于改革开放,真是成也改革开放,败也改革开放啊!……在激烈的讨论和争论中,学生们对课本知识有了更新的认识和更深的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独创精神。
二、掌握材料,激发兴趣
在思想政治课中,抽象概念较多,学生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记忆在心。但是如何记忆?如何将这些精炼的理论知识“放下架子”,深入浅出地让学生认同、理解,继而深入其内心呢?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生活中的素材往往是很能引起学生的关注的,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引用这类素材进行分析,形象地阐述简明的道理,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如我在初三复习“构建和谐社会”时,利用“未来广告”的《心在一起》引课,问:“能想到老师今天要讲的内容是有关哪方面的?”学生很感兴趣,异口同声地说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接着提问:“你心目中的和谐社会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要构建这样的社会?它包括哪些方面?”这样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结合当今社会现实找出问题,并总结出解决的办法。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老师担当教学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教师没有把学生看成平等的主体。学生也觉得教师是高高在上的,虽然一些教师在课堂外也和学生交流,也会让学生感到亲近,但在课堂上他会是另一副面孔,这仍然是把学生作为一个被管理的对象来对待的。这种环境下培养的多是会听话的机器,而不是会思考的个体。要培养会思考、有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个体,平等与民主是必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要转变,既要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课堂纪律的维持和管理者,又要成为课堂学生的一员,成为他们的朋友;对学生的不同意见,要耐心去听;教态上要始终保持,微笑平和;对学生课堂上犯的一些下错误;要多一些宽容、多一份理解;对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对学生的表现欲望充分尊重,并给他们创造发挥的机会;多一点幽默、少一份古板,要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上感到心里轻松。这样学生才敢大胆的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成为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交流、展示自我的场所,思维才能有创新。
四、追求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建立师生情感,激发兴趣
新型的课堂师生关系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我们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人。学生是主体体现在课堂上就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沟通与合作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政治课中的许多理论和问题本身在不断发展之中,教师自身对一些问题也只是一知半解,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和对老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建立民主平等型的师生关系。比如我在讲初二《我知我师,我爱我师》这一框题时,将事先准备好的一根蜡烛点燃并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展开联想并作比喻。最后通过蜡烛进一步联想到老师,深切体会老师的无私与伟大,让学生懂得青少年应当学会知师、信师、爱师、敬师,与老师一起建立爱师尊师、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与老师心相印,情相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的把老师比作粉笔,有的把老师比作人梯,有的把老师比作大海、园丁等,非常有创意,这一下子让整个课堂都活起来了。课堂活起来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情感共鸣就能产生,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就能增强,自己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进行。
五、尊重学生个性与才能,关注个体差异
学生的个体是有差异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实际上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的发展。教学中在整体目标的前提下,把学生作为能动的学习主体,允许学生有选择性的学习。一是允许学生能根据学习的需要,有效地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二是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接受水平选择相关的活动和练习;三是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不能一刀切。当然学生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教师要给予引导。
总之,政治课是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学科,我们要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大胆尝试,开拓创新,在政治教学中挖掘出一片新的天地。
一、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突破陈规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解决问题。教师要允许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互相争辩,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推荐小组代表进行回答、交流,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打破学生头脑中习惯性的定势思维,充挖掘学生个体的智慧和潜能,引导学生敢于突破陈规,不唯书、不唯师,不满足现成的答案。鼓励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例如在讲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时,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主要形成两派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我国在国际的地位和影响大大增强,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改革开放;但另一种观点认为:自从改革开放以后,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出现了并且越来越大,腐败滋生了,市场经济中也出现了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在意识形态领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腐化等丑恶现象也出现了,这一切罪恶也都原于改革开放,真是成也改革开放,败也改革开放啊!……在激烈的讨论和争论中,学生们对课本知识有了更新的认识和更深的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独创精神。
二、掌握材料,激发兴趣
在思想政治课中,抽象概念较多,学生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记忆在心。但是如何记忆?如何将这些精炼的理论知识“放下架子”,深入浅出地让学生认同、理解,继而深入其内心呢?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生活中的素材往往是很能引起学生的关注的,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引用这类素材进行分析,形象地阐述简明的道理,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如我在初三复习“构建和谐社会”时,利用“未来广告”的《心在一起》引课,问:“能想到老师今天要讲的内容是有关哪方面的?”学生很感兴趣,异口同声地说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接着提问:“你心目中的和谐社会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要构建这样的社会?它包括哪些方面?”这样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结合当今社会现实找出问题,并总结出解决的办法。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老师担当教学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教师没有把学生看成平等的主体。学生也觉得教师是高高在上的,虽然一些教师在课堂外也和学生交流,也会让学生感到亲近,但在课堂上他会是另一副面孔,这仍然是把学生作为一个被管理的对象来对待的。这种环境下培养的多是会听话的机器,而不是会思考的个体。要培养会思考、有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个体,平等与民主是必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要转变,既要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课堂纪律的维持和管理者,又要成为课堂学生的一员,成为他们的朋友;对学生的不同意见,要耐心去听;教态上要始终保持,微笑平和;对学生课堂上犯的一些下错误;要多一些宽容、多一份理解;对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对学生的表现欲望充分尊重,并给他们创造发挥的机会;多一点幽默、少一份古板,要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上感到心里轻松。这样学生才敢大胆的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成为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交流、展示自我的场所,思维才能有创新。
四、追求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建立师生情感,激发兴趣
新型的课堂师生关系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我们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人。学生是主体体现在课堂上就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沟通与合作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政治课中的许多理论和问题本身在不断发展之中,教师自身对一些问题也只是一知半解,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和对老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建立民主平等型的师生关系。比如我在讲初二《我知我师,我爱我师》这一框题时,将事先准备好的一根蜡烛点燃并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展开联想并作比喻。最后通过蜡烛进一步联想到老师,深切体会老师的无私与伟大,让学生懂得青少年应当学会知师、信师、爱师、敬师,与老师一起建立爱师尊师、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与老师心相印,情相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的把老师比作粉笔,有的把老师比作人梯,有的把老师比作大海、园丁等,非常有创意,这一下子让整个课堂都活起来了。课堂活起来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情感共鸣就能产生,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就能增强,自己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进行。
五、尊重学生个性与才能,关注个体差异
学生的个体是有差异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实际上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的发展。教学中在整体目标的前提下,把学生作为能动的学习主体,允许学生有选择性的学习。一是允许学生能根据学习的需要,有效地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二是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接受水平选择相关的活动和练习;三是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不能一刀切。当然学生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教师要给予引导。
总之,政治课是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学科,我们要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大胆尝试,开拓创新,在政治教学中挖掘出一片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