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课题试图从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入手,运用体育教学理论与心理健康教育交叉融合的方法,探索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并对现行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了必要的改革,设计校本特色的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矫治方案与措施,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常见心理问题;成因与矫治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研究个性不能离开活动”,人的“个性在任何方面都不是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的,个性也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活动”。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大力提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具有深刻长远的影响,实际应用价值很大。如何应用心理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并具有体育课教学的特点,应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的方向。在课堂中发挥体育学科优势,运用体育手段对学生的心理偏差进行调控与辅导,探索学生偏差心理的体育手段的调控与辅导方法,实现两种教育手段的交叉互动与有机融合,是一种创新的设想,是值得研究者充满期望的研究新领域,也是引导研究者努力追求的新课题。
一、体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心理问题是教师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
初中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问学生一些问题,如“你喜欢体育课吗?”、“你跳过山羊吗?”、“你会与女生一起活动吗?”、“你喜欢做这样的体育活动项目吗?”等等问题,学生们的回答虽然各式各样,但总体来说反映了体育教学的一些问题,涉及到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但这些问题必然影响到体育课堂效率的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教师与研究者通过大量的实践与观察后,逐渐发现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即大量的心理问题成为影响体育课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初中体育课教学中的客观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难题之一。
从体育教学来看,这些问题产生于体育课教学中,但解决的根本却与心理教育密不可分。因此,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就成为体育课教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但从查阅的现有研究资料来看,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与心理教学基本处于各行其道,互不干涉的境况。或者某些学校虽然也认识到体育与心理教学相互融合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操作手段上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偶尔为之,或阶段性为之的状态。
二、学生心理素质与教学有效结合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通过多层次学习,结合问卷调查、学生访谈、教师调查、案例分析等途径,
了解初中生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常见心理问题,并分析其中产生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采用优化体育课堂与心理辅导的矫治相结合的方法,对体育课堂进行多角度的改良与实践探索,达到我们追求的研究效果。
三、体育课堂中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调查
(一)调查方法。
如何在学生大量存在的心理问题中寻找到常见的,具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我们首先开展了大量的调查,获得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与信息,参考了《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我们制定了各种量表: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家长问卷等进行调查。按照年龄、性别的不同进行问题的归类分析。
通过调查后,我们发现初中生体育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常见心理问题:
人格方面的心理问题
(1)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对复杂体能训练有畏难的问题。
(2)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耐力、承受挫折能力差的问题。
(3)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自我中心,不听从教师指导训练的问题。
(二)性心理问题。
(1)学生存在体像烦恼问题。(2)青春期性心理问题。
(三)体育课堂教学中人际关系不良问题。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众多表现与行为中教师可发现存在一。
些心理问题与障碍,其中一些还具有强烈的独特性,这些特殊性问题也成为我们的研究对象,但在大量的心理问题中,我们仅着眼于“常见心理问题”,另外从样本筛选的实验过程中,上述的问题出现的概率较高,因此我们着重找出这些常见心理问题开展实践研究,应该说这些常见心理问题具有相当的科学依据。
四、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一)体育课中学生人格方面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1、体育课中学生畏难问题的成因分析。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产生畏难心理,本人认为学生畏难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为:
(1)从主观因素方面来分析: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对各种体育项目没有信心,没有形成坚强意志去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形成畏难心理。
(2)从客观因素方面来分析:主要是学生运动能力低下,教师教学行为不当,器械设备,运动项目复杂与具有危险性等问题引起学生产生畏难心理。
2、学生体育课中耐挫力差的成因分析。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还有一个常见的心理问题是——耐挫力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1)耐挫力差跟学生的神经系统有关。
(2)耐挫力的强弱与学生的受挫经验有关。
(3)耐挫力的强弱与思维方式有关。
3、学生体育课中自我中心问题的成因分析。
这是学生常有的一种心理问题,自我中心的形成通常与家庭教育的方式有关。比如孩子在家庭中的“小太阳”式的教养方式造成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较强,又比如社会与家庭中某些不良影响造成学生的自我狭隘的人格特征,从而进一步形成他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在集体性质的体育项目中,以自我为中心表现欲望强烈不顾及他人与集体的利益,只顾自己表现,造成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产生障碍,妨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学生体育课堂中主要性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1、学生体像烦恼的成因分析。
由于青春期的学生生长发育迅速,第二性征开始突显,女生胸部发育,形体丰满,男生长喉结,声音变粗等。学生不能正确认识与面对变化时,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特征及烦恼情绪等消极心理现象。
2、青春期性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1)异性交往造成紧张,冲动与不自信心理。
(2)不良情绪引起消极心理。
(3)经期造成焦虑、紧张心理。
(三)、体育课中学生人际关系不良问题的成因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联系,或心理距离。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及组织的直接联系。所谓不良人际关系是指交往双方不能满足各自的需要,而产生一种相互排斥,甚至是对抗的一种心理关系。体育课中人际关系不良是指学生在课堂中表现的逃避自卑、叛逆等人际关系上的心理问题。
1、师生交往障碍的成因分析。
(1)生理因素引发师生关系障碍。
(2)恐惧引发师生交往障碍。
(3)个性因素导致师生交往障碍。
2、学生之间交往障碍的成因分析。
容易产生学生之间交往障碍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学生,一类是自我中心型。教师学生在选择合作对象过程中发现自我中心型学生不愿为他人作贡献,自我表现欲望强烈,他们心中的想法是:你不愿意与我合作,我更不愿意和你合作。第二类自卑孤立型学生,这种学生个性内向,学习成绩不理想,容易成为被排斥的对象。教师发现此类学生不是不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而是在多次体育运动失败后被同学嘲笑与排斥,他们就自然地把自己封闭起来,用自我保护机制来与人隔绝。
五、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矫治行动
在仔细分析学生在体育课中产生的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后,我们获得了大量的关于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信息与第一手资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体育教学的特定性,教师设计了大量的学生心理问题干预与矫治的方案,把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方法有机地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去,争取获得两种学科教学的双赢局面。
(一)学生人格方面心理问题的矫治方案。
1、克服学生畏难心理的矫治措施。
(1)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2)正确示范、建立自信;(3)加强诱导性练习;(4)掌握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合理安排教学;(5)加强师生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学生自我中心、耐挫力差心理问题矫治措施。
体育课中,学生由于多次受到挫折的打击,产生了逃避,厌学,紧张等方面的情绪与心理波动,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必须进行干预调控与矫治,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尤其是多次体育动作失败的学生,更要以激励的方式去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克服困难与挫折的信心;二是在动作的分解、示范与保护等方面应提供这类学生更安全、积极的教学环境与健康的心理氛围,使得这些学生在意志力方面得到增强,努力去完成教学任务,同样他们自身在挫折到成功的反复循环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耐挫力,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二)学生性心理问题矫治方案。
1、加强体育保健知识、青春期知识的指导。
2、改变教学组织形式,实施男女分班教学。
(1)加强对女生经期进行锻炼的指导; (2)调整教学内容的课时比例;
(3)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和培养; (4)设计“热身小游戏”环节。
3、消除了女生经期上体育课的焦虑。
4、课堂教学氛围轻松,消除了在异性面前的紧张。
(三)、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人际关系不良的矫治方案。
1、游戏法。 2、激励法。 3、团体支持法。 4、分班法。
六、矫治行动的成效
经过研究人员的科学研究与创造性的实践探索,我们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矫治。
1、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
2、为学科交叉结合推进教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样本。
3、教师专业水平与能力提高。
七、行动后的反思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产生过不少困惑,同时也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解决困惑,因此我们的研究成绩喜人,但仍有不少问题需要反思,其中关键的就是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矫治问题,我们的方案与措施还要深化与细化,要关注个体化的矫治方案的研究。对一些已经取得效果的研究方案,要注重实证和推广,求得更好的研究效果。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去的工作思路与方法要成为一种体育教学工作的常态与常规性工作方法,让它们成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不能随意丢弃,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体育心理学》作者:季浏.高等教育出版社
2、《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作者:王向东.心理卫生杂志出版
3、《体育科学常用心里量表评定手册》作者:张力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常见心理问题;成因与矫治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研究个性不能离开活动”,人的“个性在任何方面都不是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的,个性也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活动”。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大力提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具有深刻长远的影响,实际应用价值很大。如何应用心理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并具有体育课教学的特点,应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的方向。在课堂中发挥体育学科优势,运用体育手段对学生的心理偏差进行调控与辅导,探索学生偏差心理的体育手段的调控与辅导方法,实现两种教育手段的交叉互动与有机融合,是一种创新的设想,是值得研究者充满期望的研究新领域,也是引导研究者努力追求的新课题。
一、体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心理问题是教师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
初中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问学生一些问题,如“你喜欢体育课吗?”、“你跳过山羊吗?”、“你会与女生一起活动吗?”、“你喜欢做这样的体育活动项目吗?”等等问题,学生们的回答虽然各式各样,但总体来说反映了体育教学的一些问题,涉及到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但这些问题必然影响到体育课堂效率的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教师与研究者通过大量的实践与观察后,逐渐发现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即大量的心理问题成为影响体育课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初中体育课教学中的客观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难题之一。
从体育教学来看,这些问题产生于体育课教学中,但解决的根本却与心理教育密不可分。因此,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就成为体育课教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但从查阅的现有研究资料来看,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与心理教学基本处于各行其道,互不干涉的境况。或者某些学校虽然也认识到体育与心理教学相互融合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操作手段上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偶尔为之,或阶段性为之的状态。
二、学生心理素质与教学有效结合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通过多层次学习,结合问卷调查、学生访谈、教师调查、案例分析等途径,
了解初中生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常见心理问题,并分析其中产生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采用优化体育课堂与心理辅导的矫治相结合的方法,对体育课堂进行多角度的改良与实践探索,达到我们追求的研究效果。
三、体育课堂中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调查
(一)调查方法。
如何在学生大量存在的心理问题中寻找到常见的,具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我们首先开展了大量的调查,获得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与信息,参考了《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我们制定了各种量表: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家长问卷等进行调查。按照年龄、性别的不同进行问题的归类分析。
通过调查后,我们发现初中生体育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常见心理问题:
人格方面的心理问题
(1)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对复杂体能训练有畏难的问题。
(2)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耐力、承受挫折能力差的问题。
(3)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自我中心,不听从教师指导训练的问题。
(二)性心理问题。
(1)学生存在体像烦恼问题。(2)青春期性心理问题。
(三)体育课堂教学中人际关系不良问题。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众多表现与行为中教师可发现存在一。
些心理问题与障碍,其中一些还具有强烈的独特性,这些特殊性问题也成为我们的研究对象,但在大量的心理问题中,我们仅着眼于“常见心理问题”,另外从样本筛选的实验过程中,上述的问题出现的概率较高,因此我们着重找出这些常见心理问题开展实践研究,应该说这些常见心理问题具有相当的科学依据。
四、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一)体育课中学生人格方面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1、体育课中学生畏难问题的成因分析。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产生畏难心理,本人认为学生畏难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为:
(1)从主观因素方面来分析: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对各种体育项目没有信心,没有形成坚强意志去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形成畏难心理。
(2)从客观因素方面来分析:主要是学生运动能力低下,教师教学行为不当,器械设备,运动项目复杂与具有危险性等问题引起学生产生畏难心理。
2、学生体育课中耐挫力差的成因分析。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还有一个常见的心理问题是——耐挫力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1)耐挫力差跟学生的神经系统有关。
(2)耐挫力的强弱与学生的受挫经验有关。
(3)耐挫力的强弱与思维方式有关。
3、学生体育课中自我中心问题的成因分析。
这是学生常有的一种心理问题,自我中心的形成通常与家庭教育的方式有关。比如孩子在家庭中的“小太阳”式的教养方式造成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较强,又比如社会与家庭中某些不良影响造成学生的自我狭隘的人格特征,从而进一步形成他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在集体性质的体育项目中,以自我为中心表现欲望强烈不顾及他人与集体的利益,只顾自己表现,造成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产生障碍,妨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学生体育课堂中主要性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1、学生体像烦恼的成因分析。
由于青春期的学生生长发育迅速,第二性征开始突显,女生胸部发育,形体丰满,男生长喉结,声音变粗等。学生不能正确认识与面对变化时,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特征及烦恼情绪等消极心理现象。
2、青春期性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1)异性交往造成紧张,冲动与不自信心理。
(2)不良情绪引起消极心理。
(3)经期造成焦虑、紧张心理。
(三)、体育课中学生人际关系不良问题的成因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联系,或心理距离。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及组织的直接联系。所谓不良人际关系是指交往双方不能满足各自的需要,而产生一种相互排斥,甚至是对抗的一种心理关系。体育课中人际关系不良是指学生在课堂中表现的逃避自卑、叛逆等人际关系上的心理问题。
1、师生交往障碍的成因分析。
(1)生理因素引发师生关系障碍。
(2)恐惧引发师生交往障碍。
(3)个性因素导致师生交往障碍。
2、学生之间交往障碍的成因分析。
容易产生学生之间交往障碍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学生,一类是自我中心型。教师学生在选择合作对象过程中发现自我中心型学生不愿为他人作贡献,自我表现欲望强烈,他们心中的想法是:你不愿意与我合作,我更不愿意和你合作。第二类自卑孤立型学生,这种学生个性内向,学习成绩不理想,容易成为被排斥的对象。教师发现此类学生不是不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而是在多次体育运动失败后被同学嘲笑与排斥,他们就自然地把自己封闭起来,用自我保护机制来与人隔绝。
五、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矫治行动
在仔细分析学生在体育课中产生的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后,我们获得了大量的关于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信息与第一手资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体育教学的特定性,教师设计了大量的学生心理问题干预与矫治的方案,把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方法有机地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去,争取获得两种学科教学的双赢局面。
(一)学生人格方面心理问题的矫治方案。
1、克服学生畏难心理的矫治措施。
(1)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2)正确示范、建立自信;(3)加强诱导性练习;(4)掌握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合理安排教学;(5)加强师生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学生自我中心、耐挫力差心理问题矫治措施。
体育课中,学生由于多次受到挫折的打击,产生了逃避,厌学,紧张等方面的情绪与心理波动,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必须进行干预调控与矫治,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尤其是多次体育动作失败的学生,更要以激励的方式去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克服困难与挫折的信心;二是在动作的分解、示范与保护等方面应提供这类学生更安全、积极的教学环境与健康的心理氛围,使得这些学生在意志力方面得到增强,努力去完成教学任务,同样他们自身在挫折到成功的反复循环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耐挫力,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二)学生性心理问题矫治方案。
1、加强体育保健知识、青春期知识的指导。
2、改变教学组织形式,实施男女分班教学。
(1)加强对女生经期进行锻炼的指导; (2)调整教学内容的课时比例;
(3)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和培养; (4)设计“热身小游戏”环节。
3、消除了女生经期上体育课的焦虑。
4、课堂教学氛围轻松,消除了在异性面前的紧张。
(三)、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人际关系不良的矫治方案。
1、游戏法。 2、激励法。 3、团体支持法。 4、分班法。
六、矫治行动的成效
经过研究人员的科学研究与创造性的实践探索,我们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矫治。
1、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
2、为学科交叉结合推进教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样本。
3、教师专业水平与能力提高。
七、行动后的反思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产生过不少困惑,同时也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解决困惑,因此我们的研究成绩喜人,但仍有不少问题需要反思,其中关键的就是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矫治问题,我们的方案与措施还要深化与细化,要关注个体化的矫治方案的研究。对一些已经取得效果的研究方案,要注重实证和推广,求得更好的研究效果。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去的工作思路与方法要成为一种体育教学工作的常态与常规性工作方法,让它们成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不能随意丢弃,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体育心理学》作者:季浏.高等教育出版社
2、《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作者:王向东.心理卫生杂志出版
3、《体育科学常用心里量表评定手册》作者:张力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