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泽民:多元化不适合三全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2年,陈泽民离开自己工作了30余年的医院,成立三全食品厂。那时的他,作为一家国营医院的副院长,毅然抛下铁饭碗,涉入内地从未有过的速冻行业。这样一个选择,即便在如今看来,也是十分冒险的。
  为什么取名叫三全?陈泽民解释说:是为了感谢党的好政策,为了纪念三中全会。对于生逢这个充满了机会的大时代,陈泽民的言语里充满了感激,而作为市场的先驱者,从最初到现在,三全可以说一路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滚雪球式发展
  在陈泽民和三全之前,国内并没有速冻行业,一切均源自陈泽民对市场需求的细心观察。那时,他每年到河南过年都会带点儿四川汤圆,深受当地亲友欢迎。陈泽民总结,这是由于北方元宵都是用干面做的,不如南方来的香甜。身边亲朋好友对于这类“年货”的喜爱,让他感受到了小小汤圆里蕴含的巨大商机。
  如何将南方的汤圆通过包装远程运输到各地,让全国的人都吃到,这个疑问成为了他走向速冻行业的一个契机。以此为起点,中国第一个速冻汤圆,在他手中诞生了。
  从开始蹬着三轮车在大街上叫卖,到拿着模型到菜市场做宣传,再到费尽口舌说服卖场经理把汤圆引进商场,陈泽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解决了产品渠道问题,开拓了许多汤圆以前没有进入的领域。1993年,三全速冻食品公司正式成立。
  三全速冻食品正式投入市场之后,立马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随着行业急速发展,市场也对企业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当时食品厂里的汤圆都是工人们一个一个揉圆的,产能效率非常低,一天只能产出几百斤,人们排队想买都买不到。看清这个巨大缺口后,彼时的郑州,一下子就出现了38家同类型的食品厂,国营的民营的集体的,甚至还有当时排名第一的台湾龙凤食品,看清这个缺口之后顺势进入国内市场,来势汹汹。
  不改变产能低的现状,三全将无法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技术创新是摆在陈泽民面前唯一的出路。于是,在大作坊大品牌的围攻下,“二次速冻法”在三全应运而生。
  “把这个汤圆心子速冻一次成一个硬球,用实的面包起来再速冻一次。这就叫两次速冻法,”陈泽民如今说起自己的独家专利“二次速冻法”依旧充满了自豪,“这个技术我们当时就申请了专利。虽然现在听起来非常简单,但在当时可是我们的核心所在。”
  陈泽民深知,持续创新是企业基业长青之本。接下来,他自掏腰包投入30万,组织建造了一套自己的生产设备,由此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由于速冻食品自身具有需冷藏的属性特点,因此对企业的物流要求较高。企业往往较多采取产地销模式,即投入大量资金在消费地区附近建产。这缩短了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提高了物流效率。于是,“扩大生产规模,减少流通环节,摊薄销售费用”成了三全的渠道调整策略。
  根据食品规模经济,拥有庞大产能的大型企业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促进渠道的扩张。三全为配合2006年开始实施的产地销模式,大力打造“冷链”供应链物流能力。通过建设“冷链”供应链,三全食品在全国分公司、办事处和近万个销售点连成一体,已经形成密集而完善的销售渠道和强力的分销网络,确保产品能在7天之内由生产基地到达终端市场。这样,三全食品市场覆盖率大大提高,成本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大大增强了竞争力。
  这十年当中,三全搬了7次家。用陈泽民的话说,每每都是今年赚点钱,搬一次家,扩大一次规模;明年又赚到一些,便再搬一次家,再扩大扩大规模。就是这样如滚雪球般的持续不断发展推动下,在解决初期生存竞争问题之后,三全食品迅速崛起,规模越来越大,时至今日成为在速冻食品的第一品牌。数据显示,除开2013年被三全收购的龙凤食品,如今国内的速冻行业主要以三全、思念、湾仔码头等品牌为主,其中,三全以27%的市场占有率站稳第一。
  稳中求胜
  无论是做企业,做速冻食品,还是与对手之间的博弈,陈泽民都有抱有一份随和淡然的心态,这也源于对自身产品的自信。
  陈泽民不认为多元化是一条适合三全发展的道路,保持速冻食品这个主业的生产绝对地位不能动摇,专心、专注、专业、自制、敬业,不要受到方方面面利益的诱惑。陈泽民经营企业的策略还在于一个“稳”字:以小博大,小产品做大文章,稳中求快。“稳”字当头,之后才是快速发展。
  质量是产品通向市场的通行证,三全正是通过严格的质量把关一步步打开市场,赢得消费者信赖的。曾经有这样一个事例。据说,三全生产车间有工人有次推车子时不小心把一个门玻璃打碎了,玻璃洒落在地上。这事正好被视察生产线的陈泽民发现了,担心员工打扫不干净,他当机立断,把这一批产品全部报废,第二天现场彻底清扫以后才恢复生产。而且从此之后把所有玻璃都换成了有机玻璃。
  而跟对手思念集团创始人李伟的关系,也被业内人士津津乐道。一条街上的交替制霸速冻行业的两家企业,本应硝烟弥漫,但多年的合作与借鉴关系相处下来,两人一直是朋友。甚至三全有什么重大的决策,陈泽民还会邀请相隔不远的李伟来旁听,同时表示“三全永远对思念和李伟没有秘密。”
  “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我们的目标也是一致的。所以在竞争的同时也还是战友,又是合作的伙伴。像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肯德基麦当劳。双雄竞争的结果,是有共同竞争的同时,把这个行业做得更大。”
  陈泽民甚至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对弈下不断的调整自身的经营体系,增强自家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形成双方之间一种亦敌亦友的良性竞争关系。无论是偶然还是必然,如今两个企业就都走上了共赢的道路,并将其他竞争者远远落下。
  事实上,相比于思念创始人李伟尝试地产、白酒等其他产业多元化发展,陈泽民对于三全的规划更显得专注与坚持。
  “我们是靠自己滚动发展的,我犯不着拿我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去冒其他的风险。一锤子买卖都是短期行为,有可能赚点儿,但也很有可能影响我主业的发展。我在主业上面专注之后,何愁不能成为中国老大。”
  现在,提到三全凌汤圆,大家总会想起那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词“三全凌汤圆,味美香甜甜。”这也源自陈泽民在品牌策略上的坚持——多年来持续在央视投放广告。当时的三全还只是一家小小的企业,选择在中央台打广告,并且一打就是10多年不间断,确实需要极大地魄力和勇气。事实证明,陈泽民的判断是对的:对于速冻食品,消费者识别能力较强,长期的广告教育让三全在消费者眼中,俨然成为了汤圆和水饺等速冻食品的代名词。
  “最早的时候,大家叫我中华汤圆王,因为在汤圆里面我们最大。后来,我们认为光汤圆最大还不行,一定要作为速冻食品的老大。所以后来我们提出做速冻食品专家的口号。但现在我觉得还是不行,我们要做世界餐桌的系统供应商。”
  做大,还得是最大,陈泽民“野心”不小,但信心更大,“我们现有的实力、基础都比洋快餐来得有利。”这个自信来源于中国的饮食文化。如今的三全主要以水饺和汤圆为优势产品,接下来创新开发的各类强劲单品,包括京味的、广州味的、四川味的各种家乡味产品,都已开始打入各大商超,在让消费者从餐桌上回味家乡味道的同时,逐步成为餐桌上常见的食品。
  对于现在与未来,陈泽民依然信心十足。“处在这个好时代,让你去发挥自己的潜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这对我们民营企业家来说,就是最大的福祉。”
其他文献
“在把农业的產业化做大做强的同时,形成一个全新的产业链,拉长这个周期,形成一个好的新的创业模式去改变农业。”江西甘霖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中国调味品展休息的间隙如此告诉本刊记者。  江西甘霖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2年3月,是一家专注于生产益生菌发酵小蔬的全产业链的科技型企业。他们生产的“满益”系列益生菌发酵小蔬,填补了国内外市场空白,目前已经畅销国外。  打破传统工艺  说到“满益”系列
期刊
目标客户群  针对20-40岁上班一族,有网购经历,对新事物接收比较快、生活节奏快、爱吃肉类、经常回家做饭、最重要的就是天天需要吃盒饭的人群。  产品规划  专门针对目标群体客户设计包装,生产1-2款产品,设计2-4款不同数量组合。有必要找专门的设计公司来做。例如白领主题,目的是能够吸引到吃盒饭的人眼球,契合他们的精神诉求,从而下订单。  合作路径:各大小规模的快餐公司(价格越高越好)  它们拥具
期刊
餐饮O2O最大机会在于定义产业价值链。通过建立品牌评判标准,树立企业在市场中的权威性及指导性,引领中国餐饮产业革新,实现产业标准化、连锁化、原材料可追溯、整体产业链水平的提升。  中国为何没有世界级的餐饮品牌?  世界级餐饮企业的基因里什么最核心?产品?文化?质量?战略?管理?运营?品牌·····答案是:在他所处的细分市场里,他能定义行业价值标准或全产业链价值标准!  举个其他行业的例子:什么造就
期刊
O2O的标准流程在西餐企业如麦当劳、肯德基已经成熟,虽然他们在O2O概念大热之前已经在这样做,只是他们不叫O2O,但其线上点餐、线上优惠券、大数据收集及应用等,正是O2O的本质。  如今,中餐企业O2O也开始迅速升温:不管是传统大佬金百万玩转O2O的得心应手,火爆的一塌糊涂的小板凳火锅,利用O2O解决外卖短板的老乡鸡,让资本大加青睐的雕爷牛腩,还是搭乘世界杯便车的绝味鸭脖……可枚举的案例不在少数。
期刊
O2O其实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五六年前就已经有很多企业涉足“鼠标+水泥”的尝试,当然餐饮行业也不例外,线上点餐,线下送餐,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企业在没有O2O的概念之前就开始让互联网为自己服务,线上为线下导流,再加上线上促销、策划品牌活动、大数据的采集及分析等举措,形成了完整的闭环。  资本火爆进入  一切看起来好像已经很完美,也使得同行们竞相模仿,各大互联网巨头不惜重金跑马圈地,都想在这个概
期刊
海底捞,一个以极致的服务让人记住的名字。这家拥有100家分店的火锅连锁企业,让每一个进店消费过的顾客都可以随口说出一两个关于海底捞“变态服务”的案例,我们熟悉海底捞的故事,却看不懂它的全部。  海底捞从头到脚并没有什么创新之处,这家还没有营销部门和市场部门的传统餐饮企业,长久以来坚持菜品不打折服务不打折。但让人意外的是,看起来跟科技和互联网相距甚远的海底捞,已经通过一系列尝试,在移动端拥有了数量可
期刊
近日,杭州娃哈哈集团2015年销售工作会议落下帷幕。2014年度是近几年娃哈哈整体销售最差的一年,整体销售额不但没有增长,反而下滑了7%左右。  其近年推出的诸多新品,也都不温不火。被娃哈哈寄予厚望的多元化布局,也均遭受市场挫折:童装市场已运营十年,公开销售额只有两亿元,且多年徘徊不前;跨界奶粉业,立志要在创立两年时间内达到十万吨的销量、100亿~200亿元的销售额,消费者却一直不配合;2012年
期刊
9月,统一企业推出了创新产品“革面”,一改传统方便面料包寒酸、营养单调的窘相。据说有让消费者看得见吃得着的大片肉片,还有肉骨浓缩精华制成的醇汤加上大大的蔬菜片,口感丰富,前所未有。统一声称,要以此引领行业进行价值竞争。  好!带领方便面行业升级,康师傅不做统一做!为此我要为“统一革面”点个大大的赞!  “统一革面”的诞生是推动行业进步之举,是为消费者健康负责的积德之举,它为方便面行业带了个好头,也
期刊
成都有家火锅外卖公司叫“来一火”,于2013年11月获得中路资本天使轮投资。近日,通过专访“来一火”执行总裁李聘熙,笔者获悉,“来一火”定位为火锅品类外送服务平台,为消费者提供火锅相关产品及体验式服务,是成都熙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经营管理项目。  “来一火”上线于2013年6月。目前,该公司有80余名员工,其中外送人员30余人,技术人员20余人,具备自主研发、自建物流团队的能力,在成都地区已有4
期刊
每一年初冬,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农闲时节。在其他地区,人们都已进入准备过年的节奏,但地处太行山下的河北邢台却依然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村民们忙着洗枣、破壳、筛仁、分捡……在这个地区,大部分的农户都与当地的酸枣加工厂有合作关系,,并参与这项当地特色产业经营。  这其中,占地面积66000多亩,建筑面积20000多平方米,每小时产能达6000罐,集酸枣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河北邢州枣业有限公司无疑是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