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偏小,富于幻想,对于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基本上都希望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表达自己所认识的世界。从他们充满好奇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新事物的探索欲望。小学教师引领孩子去探索新知识、新事物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授课中要不断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的结构,让课堂成为学生收获知识、健康成长的摇篮。
关键词:美术教学;色彩;心理;生活;艺术
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与对色彩的认知程度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对于颜色的认知可以说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早期发展。如果家长在孩子年幼时知道这一点,在孩子早期教育阶段就能做到充分的准备和操作,从婴儿时期就引导婴儿逐步增强对色彩的感知力。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色彩对孩子早期心理特征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色彩认识与心理发展的一致性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一种现象:年龄越小的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认知方式越是依赖对视觉有强烈冲击的、鲜明对比的色彩。随着年龄变化、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经验的日益丰富,学生对色彩的认识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小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普遍思想单纯、好奇心重,容易被鲜明艳丽的色彩所吸引,比如红、黄、蓝、绿等色彩,都可以对学生的视觉产生强烈的冲击力,能引起学生高度的关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将色彩融入课堂之中,可以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对新知识的注意力,这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色彩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共生性
在日常的美术教学活动中,甚至在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认知,来源于教师的正确引导。由于学生活泼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每节课集中注意力时间在20分钟左右,但是借助色彩,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流程,多采用色彩引导,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因人而异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1. 动静结合,教学游戏中的色彩应用
小学低年级学生天性好动,游戏是他们的最爱和兴趣,日常教学中将教学游戏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课堂中集中精力且全身心地投入,提高学习效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教育效果越大。”低年级的学生喜欢使用各种艳丽的色彩进行画画和表現,同时也对色彩鲜艳的事物具有强烈的认知渴望,这是他们对世界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的特有方式。
2. 声色通感,共生式课堂呈现
美妙的音乐旋律和艳丽多姿的色彩往往是同台出现,它们总是形影不离,互相补充和衬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声和色共同融入课堂之中,优化教学设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造力,增强色彩对学生的感染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态受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作用,使学习情绪充分调动,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课堂知识也会水到渠成。
3. 走进生活,关注身边的色彩
“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艺术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教师要利用课堂不断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因为美就在身边。据科学研究,学生大脑存储的信息大部分来自于对外界的观察,而多数的观察结果在课堂教学中伴随着思维碰撞而产生。因此,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为其以后能更好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我的小区》一课的学习中,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运用准确的构图和艳丽的色彩表现出小区生活中那种亲切、优美的环境。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多准备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片资料,讲解其中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色彩。眼睛是心灵之窗,对各种画面的欣赏和描述,可以激发学生脑海中的历史画面,将印象最深的记忆用喜欢的色彩表达出来。
三、结语
色彩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是艺术领域中的半壁江山。“色彩的感觉是美感最普及的形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偏小,富于幻想,对于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都希望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来表现自己所认识的世界。小学教师引领学生去探索色彩世界的新知识、新事物义不容辞。
关键词:美术教学;色彩;心理;生活;艺术
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与对色彩的认知程度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对于颜色的认知可以说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早期发展。如果家长在孩子年幼时知道这一点,在孩子早期教育阶段就能做到充分的准备和操作,从婴儿时期就引导婴儿逐步增强对色彩的感知力。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色彩对孩子早期心理特征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色彩认识与心理发展的一致性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一种现象:年龄越小的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认知方式越是依赖对视觉有强烈冲击的、鲜明对比的色彩。随着年龄变化、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经验的日益丰富,学生对色彩的认识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小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普遍思想单纯、好奇心重,容易被鲜明艳丽的色彩所吸引,比如红、黄、蓝、绿等色彩,都可以对学生的视觉产生强烈的冲击力,能引起学生高度的关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将色彩融入课堂之中,可以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对新知识的注意力,这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色彩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共生性
在日常的美术教学活动中,甚至在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认知,来源于教师的正确引导。由于学生活泼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每节课集中注意力时间在20分钟左右,但是借助色彩,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流程,多采用色彩引导,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因人而异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1. 动静结合,教学游戏中的色彩应用
小学低年级学生天性好动,游戏是他们的最爱和兴趣,日常教学中将教学游戏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课堂中集中精力且全身心地投入,提高学习效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教育效果越大。”低年级的学生喜欢使用各种艳丽的色彩进行画画和表現,同时也对色彩鲜艳的事物具有强烈的认知渴望,这是他们对世界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的特有方式。
2. 声色通感,共生式课堂呈现
美妙的音乐旋律和艳丽多姿的色彩往往是同台出现,它们总是形影不离,互相补充和衬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声和色共同融入课堂之中,优化教学设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造力,增强色彩对学生的感染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态受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作用,使学习情绪充分调动,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课堂知识也会水到渠成。
3. 走进生活,关注身边的色彩
“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艺术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教师要利用课堂不断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因为美就在身边。据科学研究,学生大脑存储的信息大部分来自于对外界的观察,而多数的观察结果在课堂教学中伴随着思维碰撞而产生。因此,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为其以后能更好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我的小区》一课的学习中,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运用准确的构图和艳丽的色彩表现出小区生活中那种亲切、优美的环境。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多准备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片资料,讲解其中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色彩。眼睛是心灵之窗,对各种画面的欣赏和描述,可以激发学生脑海中的历史画面,将印象最深的记忆用喜欢的色彩表达出来。
三、结语
色彩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是艺术领域中的半壁江山。“色彩的感觉是美感最普及的形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偏小,富于幻想,对于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都希望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来表现自己所认识的世界。小学教师引领学生去探索色彩世界的新知识、新事物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