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政治主观性试题的设问类型与解题方法探究

来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ling0699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文综”政治科高考主观性试题难度增加,主要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情况、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考生对主观性试题往往无从下手,得分极低,因此,有必要对“文综”政治科高考主观性试题的设问类型与解题方法加以总结,举一反三,以提高答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文试对近几年“文综”政治科高考主观性试题的设问类型与解题方法作初步探讨,意在抛砖引玉,为教学服务,为考生服务。
  
  一、 “体现型”问题
  
  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把所学教材中与材料相关的所有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答题时,应先写教材中的知识点,再联系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说明它体现了该原理即可,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1.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
  2.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3.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下面以2000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6题第⑴问为例加以说明。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经过长达13年的谈判,终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问题达成协议,为中国加入该组织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政府在谈判中始终坚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获得了这一令人满意的“双赢”结局。
  请回答(30分):(1)这一过程怎样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芽(15分)
  第一步,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我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
  第二步,联系所学知识和所给材料。
  联系所给材料:所给材料的关键词句是“中美就中国加入WTO的问题达成协议”、“中国政府在谈判中始终坚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双赢’的结局”。
  联系所学的知识:教材中阐述的我国政府的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共有6个方面,即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决定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以及我国对外政策包括的五个基本点。
  第三步,梳理、作答。经过比较、对照,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平等互利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准则,它符合了题意,自然也就成了答案的要点。
  
  二、 “反映型”问题
  
  “反映型”的设问有上述材料“反映了某一问题发生了哪些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或什么问题”等。
  “反映型”题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则是理性的,也就是说要把感性材料理性化,即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述。解答这种类型题目的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联系梳理——作答的解题思路。
  下面以2001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8题第(3)问②为例加以说明。
  材料四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
  第一步,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三大产业结构。
  第二步,联系。联系材料所给的信息(中国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增加)、联系所学的知识(三大产业是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进行分析。
  第三步,梳理、作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增加。
  
  三、 “为什么型”问题
  
  “为什么型”的设问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如2002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9题第⑸问:
  如今古城开封焕发了新的青春,旅游业已经成为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2000年旅游收入已占该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0.9%。分析该市为什么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兴市之本”。(6分)
  依据: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它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
  可能性:古都开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必要性:发展旅游业是按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必然选择。
  重要性:将带动该市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立适合于该市的产业结构,推动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梳理、作答。古都开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是按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必然选择。发展旅游业将带动该市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立适合于该市的产业结构,推动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四、 “怎么办型”问题
  
  “怎么办型”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字眼来设问。
  “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均限定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解答这类题目时,也可采用定点—联系—梳理—作答的解题思路。
  下面以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41题第(4)问为例加以说明。
  我国三峡工程建设涉及大量移民工作,1992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三峡工程议案,并对工程移民工作作出原则规定。此后国务院及地方政府通过了一系列行政性法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当地有关部门组织了宣传教育和移民动迁,并先后查处了侵蚀移民资金案件100多起,从而保证了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依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坚持“依法治国”的。
  第一步,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我国如何坚持依法治国的。
  第二步,联系。联系材料所给的信息(“全国人大”—立法机关、“国务院及地方政府”—行政机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当地有关部门……先后查处……”—司法机关)、联系所学的知识分析(按照教材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即①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②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③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④要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以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⑤要切实做好普法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三步,梳理作答。将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就是答案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①依法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②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③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五、 “意义型”问题
  
  “意义型”的设问有“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等。
  “意义型”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是经济意义还是政治意义、或者是经济政治意义。其次,答案要点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有些题目作答时还必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
  下面以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41题第(3)问为例加以说明。
  1990年至200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达到了37.7%;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城镇总人口从1.787亿增加到4.806亿。据测算,我国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既新增1400亿元,最终带来3360亿元的GDP。今后我国将继续实施城市化战略,预计到202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56%。
  结合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说明城市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明确判断此题要求回答的是经济意义。
  结合知识、材料、最新精神作答。
  ①结合教材知识作答:“三农”问题等。(可答: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②结合关键材料作答:“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可答: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就业渠道)、“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新增1400亿元,最终带来3360亿元的GDP”(可答: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③结合最新精神作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六、 “认识型”问题
  
  “认识型“的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现象”等等。
  “认识型”的题目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如谈谈对“台独”公投的认识,应先回答“台独”公投是错误的。)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等。
  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根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下面以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9题第⑵问为例加以说明。
  气象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德尔菲”定律揭示了气象行业的投入与产出的密切关系,即在气象行业投入1元钱,可以获得98元的经济回报。我国某省气象部门一年便可为该省带来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专业的气象经纪人和气象服务企业,气象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回答:(2)试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气象经济迅速发展这一现象。
  本题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气象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气象信息是一种经济资源。
  为什么:①重要性:气象信息也是一种经济资源,企业有效利用气象信息可以减少损失,创造效益。
  ②可能性:气象服务企业和经纪人的出现,有利于充分利用气象信息的经济价值。
  ③必要性:气象服务业是新兴的第三产业,气象服务的兴起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怎么办:此题可不用回答。
  综合以上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七、 “启示型”问题
  
  “启示型”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启示等等。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要对所给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提炼,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角度去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不这样做有什么危害,依据是什么,然后再推论出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下面以2002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8题第⑶问为例加以说明。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33分)
  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所以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②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违背了客观规律,必然会遭到规律的惩罚,所以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所以必须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为什么能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人的认识总是发展的,所以人类应该把认识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向前推移。
  不这样做的危害哲学依据是:违背了客观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启示:从洞庭湖的变迁,我们可以认识到,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惩罚。
  
  (责任编辑关燕云)
其他文献
原《义务教育法》产生于1986年,对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民族素质的提高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义务教育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因此及时地对原《义务教育法》进行修订就成为必然,新《义务教育法》便在此情况下应用而生。新《义务教育法》与原《义务教育法》相比,不但在内容上有了扩展,所涉及的问题更加全面,而且对义务教育领域出现的一些焦点问题也给予了重点关注。此外,新《义务教育法》还把问责
“选择分科也就选择了命运”。有人对时下我国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现象这样评价。率先于2004年进行高中课程改革的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将于2007年迎来新课程试验后的首届高考,目前几个省区的2007年新高考方案的修改稿或定稿已陆续面世,分文理、考综合能力成为四省区的共同选择。这意味着选择文科或理科也是试验区高中学生面临的“必修课”。  据了解,目前有的新课程试验区高中学校的文理分科有愈来愈早之迹象。如
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有四大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界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工业发展的同时,能源结构的变化,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化肥农药的滥用都污染了环境,危害了人类的健康,阻碍了工农业及科技的发展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保护好自然环境,所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在化学教学中可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传授化学
【摘 要】  为了让中学生学好文言文,我采取了最简捷的办法。我鼓励中学生参加激情诵读,感受古圣先贤的美好情怀。我指导中学生理解文言文,感悟人生哲理。实现立德树人,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关键词】  诵读 情怀 理解 感悟 文言文 经典  我们的中学生该怎样学习文言文呢?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现代文与文言文相比更通俗易懂,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更精练。文言文之所以能传承至今,有旺盛的生命力,一定有其独特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体系的不同环节,虽然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方向,但是两者之间仍旧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学生需要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作者情感、感受文中语言文字运用、品味文本结构的构建思路,在阅读沉淀之后开展自我写作创作。由此可见,阅读可以为学生写作提供素材,写作则是检验学生阅读成效的直接方式。对此,本文以如何将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契合思考为题,对其相关内容做出简要分析与着重探讨。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
就文取材的“小练笔”,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途径。它题材单一、内容精短、选材角度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易于驾驭,写起来得心应手。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生负担小
《英语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有这样三段文字:“外语是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课程之一。”“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的过程,又是学生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
目的探讨知母活性成分ZMS提高CHOm2细胞毒蕈碱样乙酰胆碱2型受体(M2受体)mRNA表达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至80%~90%融合的CHOm2细胞分为ZMS1组(单纯添加1×10-5mol/LZMS作用24h
目的研究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病损局部黏膜上皮细胞中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方法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OLP患者40例,其中17例伴轻度异常增生;充血糜烂型15例,网纹/斑块型25例。免
一、基于现实习作思维的考量1.习作思维的缺位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多地强调习作结构的完整,内容的翔实,立意的新颖,却缺乏对习作思维的培养。习作教学少了明确性的、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