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工读学校的学校德育经常遗忘、远离真实的学生生活,尤其是“问题学生”的真实生活,片面地用科学技术、工具理性、道德灌输来人侵学生的生命世界。工读学校内部的德育更多是一种直接的道德教育。在工读学校,直接的道德教学必须转向间接的道德教育,实现全方位德育,营造全方面的德育环境是关键,在工读校园生活中和学科教学中渗透全方位的道德影响,工读学校的德育才有前途。
主题文化活动的建构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对问题学生的影响也将会非常深刻,甚至是一生的,而学生更是愿意主动地参与到这样的主题文化环境中,乐于去接受主题文化所带来的各种充满文化情境化的德育影响。主题文化不仅是一种活动模式,更涉及了一种充满文化情境式的德育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主题文化活动的实施希冀可以呼唤出工读教育德育模式的一种新的改革趋势。主题大单元具体,就是围绕某一个特定的文化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周、节、月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并整合各种相关的显性的和隐形的德育资源,根据文化情境来利用、优化和整合各种文本的、自然的、生活的、信息的和经验的教育资源。使得有限的教育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空间,充分发挥它们在促进学生道德水平提升上的濡染、浸润、启迪、诱导、整合、弥散、激励道德凝聚功能。本文将以“感恩节”主题文化为例,给予主题文化详细的描述和介绍。
指导思想
感恩节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是一种体现人性善的教育,是把我们与外部世界紧密联系起来的一种重要的情感纽带,它可以消解我们内心的恩怨,洗涤世间一切尘埃,是人之所以高贵之所在。在感恩节即将到来之际,以“感恩”为活动主题,开发与实施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文化情境”为价值追求,在进行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发前提下,整合工读学校的活动资源、课程教研、人力资源,致力于开发与建构把“问题儿童”与知识、自然、社会融为一体的,体现情境化、人格化、整合化和多元化为特征的活动与教学模式,并努力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有机地统一于我们精心优化的主题“文化情境”之中(如亲情节,感恩节等)。以优化的“文化情境”为基础,营造广阔的,富于动感、美感、智慧和亲和力的学习与活动空间,让“问题学生”在这样一种文化情境中接受点滴濡染,接受改造,缔造“问题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乐园。
主要目标与活动思路
为“问题儿童”缔造和营造一个生活和学习的乐园,让“问题学生”在充满“文化情境”的校园环境中接受改造,重塑自我,是开展主题文化节的主要目的。
主题文化活动可以分为四个环节、四个板块来建构,分别是环境板块、阅读板块、活动板块和学科教研板块,让整个校园弥散出一种“特定的”主题文化氛围,并创设和建构一种充满“文化情境”式的活动模式和教学模式。
在环境布置板块,可以通过主题情境(如亲情,游戏,童话)来布置班级环境和学校廊道等;在活动板块以综合课程整合为目的,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科教学板块,将语文、科学、思想品德、地理等学科进行综合整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在学科教研板块,将主题情境(如亲情、感恩)等与学科文化相结合,以青年教师上汇报课、研究性展示课为重要内容,鼓励工读学校教师进行情境研究、行动研究、个案研究、反思研究、协作研究和课题研究。鼓励工读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大胆渗透和倡导建构主义情景认知论,探索和尝试“文化情景式”的教学模式,促进工读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主题活动时间与效果期待
工读学校每学年可以集中组织3~4次的主题文化节的开发和实践活动。主题文化活动在确保学科课程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并整合课程资源,围绕科技、艺术、体育、人文等文化主题,以德育为主导、以学科为龙头、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从教学到教育、从课堂到课外、从校园至家庭、从家庭到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性教育月文化节活动,一次主题文化节要持续2,3个月,充分营造充满文化情境式的工读校园和工读班级文化,让“问题学生”长时间生活在、沉浸在某种特定的(如亲情,民俗,游戏,感恩)主题文化情境中接受主题文化的濡染、滋润和侵蚀,凝聚精神、寄托幽思。让“问题儿童”在充满生命活力和张力的文化情境的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生活、培养情感、激发改造。这样一种文化情境,润物细无声,对“问题学生”产生的影响可能是终身的。
主题文化活动口号
可以利用电子屏幕和横幅等形式在校园内大力宣传,营造主题环境和主题氛围。如,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感恩,从细节开始,感恩,从尊重老师开始,感恩,从开始想念妈妈开始。感恩,让我们用至诚的心来感恩,感谢国家的培育之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感谢农民的辛劳之恩,感谢所有人的付出之恩。常怀感恩之心,常为感恩之行。感恩不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责任。
主题文化活动具体策划过程
(一)环境板块
1.宣传画制作及张贴:各班级制作包含感恩及科技元素的宣传画,在校园和班级张贴。2.学校廊道:体现感恩及科技主题的校园文化环境布置。3.班级环境布置:征集学生感恩画,装饰学校楼道、走廊。4.组织进行感恩环境文化建设评比,评比出一二三等奖,以示鼓励。
(二)文化阅读板块
以语文学科阅读为突破口,以学科文化阅读、大主题文化阅读、经典文化阅读为主要领域,以自主阅读、课堂阅读、班级阅读、网络阅读、亲子阅读等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文化生态,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让“问题学生”浸润于书本的瑰丽世界之中。
1.分别给学生推荐感恩故事。2.推荐感恩书籍阅读书目。3.推荐感恩类阅读网站。4.各班级建阅读书角增设各种优秀的中西方感恩书籍。5.与社会知名人士面对面——邀请与感恩相关社会人士、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给孩子们做感恩专题讲座。
(三)活动板块(尽量让父母参与其中,体现亲子情意)
1.“看”感恩:阅读经典感恩故事,看感恩经典电影。2.“写”感恩:感恩故事征文比赛(中文部分和英文部分)。3.“讲”感恩:感恩演讲比赛(中文部分和英文部分)。4.“画”感恩:制作感恩手抄报。5.“评”感恩:感恩作品评比,感恩知识竞赛评比,感恩画展评比。6.“秀”感恩:真人秀大型活动(让学生大规模的参与感恩相关的角色扮演)可以以班级为小组,各班级具体来策划。7.“做”感恩,走出学校,进人社会福利院等相关机构体验与服务感恩,让学生体验到其实能够帮助别人其实是很幸福的事情,工读学校最终的培养目的还是希望学生能够走进社会、融入社会,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小公民。
主题文化活动的建构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对问题学生的影响也将会非常深刻,甚至是一生的,而学生更是愿意主动地参与到这样的主题文化环境中,乐于去接受主题文化所带来的各种充满文化情境化的德育影响。主题文化不仅是一种活动模式,更涉及了一种充满文化情境式的德育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主题文化活动的实施希冀可以呼唤出工读教育德育模式的一种新的改革趋势。主题大单元具体,就是围绕某一个特定的文化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周、节、月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并整合各种相关的显性的和隐形的德育资源,根据文化情境来利用、优化和整合各种文本的、自然的、生活的、信息的和经验的教育资源。使得有限的教育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空间,充分发挥它们在促进学生道德水平提升上的濡染、浸润、启迪、诱导、整合、弥散、激励道德凝聚功能。本文将以“感恩节”主题文化为例,给予主题文化详细的描述和介绍。
指导思想
感恩节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是一种体现人性善的教育,是把我们与外部世界紧密联系起来的一种重要的情感纽带,它可以消解我们内心的恩怨,洗涤世间一切尘埃,是人之所以高贵之所在。在感恩节即将到来之际,以“感恩”为活动主题,开发与实施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文化情境”为价值追求,在进行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发前提下,整合工读学校的活动资源、课程教研、人力资源,致力于开发与建构把“问题儿童”与知识、自然、社会融为一体的,体现情境化、人格化、整合化和多元化为特征的活动与教学模式,并努力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有机地统一于我们精心优化的主题“文化情境”之中(如亲情节,感恩节等)。以优化的“文化情境”为基础,营造广阔的,富于动感、美感、智慧和亲和力的学习与活动空间,让“问题学生”在这样一种文化情境中接受点滴濡染,接受改造,缔造“问题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乐园。
主要目标与活动思路
为“问题儿童”缔造和营造一个生活和学习的乐园,让“问题学生”在充满“文化情境”的校园环境中接受改造,重塑自我,是开展主题文化节的主要目的。
主题文化活动可以分为四个环节、四个板块来建构,分别是环境板块、阅读板块、活动板块和学科教研板块,让整个校园弥散出一种“特定的”主题文化氛围,并创设和建构一种充满“文化情境”式的活动模式和教学模式。
在环境布置板块,可以通过主题情境(如亲情,游戏,童话)来布置班级环境和学校廊道等;在活动板块以综合课程整合为目的,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科教学板块,将语文、科学、思想品德、地理等学科进行综合整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在学科教研板块,将主题情境(如亲情、感恩)等与学科文化相结合,以青年教师上汇报课、研究性展示课为重要内容,鼓励工读学校教师进行情境研究、行动研究、个案研究、反思研究、协作研究和课题研究。鼓励工读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大胆渗透和倡导建构主义情景认知论,探索和尝试“文化情景式”的教学模式,促进工读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主题活动时间与效果期待
工读学校每学年可以集中组织3~4次的主题文化节的开发和实践活动。主题文化活动在确保学科课程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并整合课程资源,围绕科技、艺术、体育、人文等文化主题,以德育为主导、以学科为龙头、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从教学到教育、从课堂到课外、从校园至家庭、从家庭到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性教育月文化节活动,一次主题文化节要持续2,3个月,充分营造充满文化情境式的工读校园和工读班级文化,让“问题学生”长时间生活在、沉浸在某种特定的(如亲情,民俗,游戏,感恩)主题文化情境中接受主题文化的濡染、滋润和侵蚀,凝聚精神、寄托幽思。让“问题儿童”在充满生命活力和张力的文化情境的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生活、培养情感、激发改造。这样一种文化情境,润物细无声,对“问题学生”产生的影响可能是终身的。
主题文化活动口号
可以利用电子屏幕和横幅等形式在校园内大力宣传,营造主题环境和主题氛围。如,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感恩,从细节开始,感恩,从尊重老师开始,感恩,从开始想念妈妈开始。感恩,让我们用至诚的心来感恩,感谢国家的培育之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感谢农民的辛劳之恩,感谢所有人的付出之恩。常怀感恩之心,常为感恩之行。感恩不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责任。
主题文化活动具体策划过程
(一)环境板块
1.宣传画制作及张贴:各班级制作包含感恩及科技元素的宣传画,在校园和班级张贴。2.学校廊道:体现感恩及科技主题的校园文化环境布置。3.班级环境布置:征集学生感恩画,装饰学校楼道、走廊。4.组织进行感恩环境文化建设评比,评比出一二三等奖,以示鼓励。
(二)文化阅读板块
以语文学科阅读为突破口,以学科文化阅读、大主题文化阅读、经典文化阅读为主要领域,以自主阅读、课堂阅读、班级阅读、网络阅读、亲子阅读等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文化生态,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让“问题学生”浸润于书本的瑰丽世界之中。
1.分别给学生推荐感恩故事。2.推荐感恩书籍阅读书目。3.推荐感恩类阅读网站。4.各班级建阅读书角增设各种优秀的中西方感恩书籍。5.与社会知名人士面对面——邀请与感恩相关社会人士、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给孩子们做感恩专题讲座。
(三)活动板块(尽量让父母参与其中,体现亲子情意)
1.“看”感恩:阅读经典感恩故事,看感恩经典电影。2.“写”感恩:感恩故事征文比赛(中文部分和英文部分)。3.“讲”感恩:感恩演讲比赛(中文部分和英文部分)。4.“画”感恩:制作感恩手抄报。5.“评”感恩:感恩作品评比,感恩知识竞赛评比,感恩画展评比。6.“秀”感恩:真人秀大型活动(让学生大规模的参与感恩相关的角色扮演)可以以班级为小组,各班级具体来策划。7.“做”感恩,走出学校,进人社会福利院等相关机构体验与服务感恩,让学生体验到其实能够帮助别人其实是很幸福的事情,工读学校最终的培养目的还是希望学生能够走进社会、融入社会,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小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