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有机渗透到孩子的心灵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smf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文道统一,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机渗透德育,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把语文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受到生动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一名从事二十多年小学语文教师,我通过不断实践探索, 作了如下尝试。
  一、 在揭示课题中渗透德育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因此,抓住题眼,揭示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
  例如在教《难忘的一课》,我抓住课题“难忘”二字,问:为什么称这节课是“难忘”的一课呢?同学们经过同学们阅读课文,认识到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胜利前的五十多年,台湾一直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着,他们对台湾人民实行奴化教育,不准台湾人民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的孩子们开始学习用祖国的语言来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以,这节语文课对长期遭受统治和奴役的台湾人民及其孩子来说,确实是“难忘”的;而对亲身感受这一节蕴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感情的语文课的船员来说,也是终生“难忘”的。揭示题眼“难忘”的内涵,使学生认识了台湾从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发他们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奋发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在剖析词句中渗透德育
  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总是隐含在词句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剖析和品味课文的词句,借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如在教《詹天佑》时,学生对詹天佑修筑铁路的爱国壮举难以理解。为此,我抓住“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这句话,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还没有出世”隐含着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蔑视,他们认为中国人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这段铁路的工程。通过对这个词语的剖析,学生不但知道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且懂得了詹天佑克服各种困难,提前使铁路全线竣工,是为了给帝国主义“一个有力的回击”,长中国人民的志气,灭帝国主义的威风。这样,学生对詹天佑所产生的敬仰之情,就升华为勤奋学习、准备将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爱国热情。
  三、在人物分析中渗透德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特别是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辉形象,是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方法。
  如教《金色的鱼钩》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老炊事班长三次“笑”的外表,体会他的内心世界:第一次,老班长端来鱼汤,“笑着说: ‘吃吧,就是少了点儿’。”他还“摸了摸嘴”,假装先喝了。这是为了动员三个小病员愉快地喝鱼汤。第二次,老班长见到三个小病员都端着鱼汤不喝下去(小梁知道老班长没有喝鱼汤),便“收敛了笑容”,严厉地说:“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喝下去”。第三次,老班长看着他们喝完了鱼汤,便“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这让学生懂得老班长为了挽救三个小病员的生命、帮助他们走出草地的良苦用心,从而既感受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崇高形象,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又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又如教《将相和》时,我引导学生在理顺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在“完璧归赵”的故事中,蔺相如先以“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为由,从秦王手中智取来和氏璧;再以“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隆重的典礼”为借口,让手下人化装把和氏璧回赵国,表现出蔺相如不畏强暴、勇敢机智的高尚情操。在“负荆请罪”的故事中,蔺相如立功升职之后,知道廉颇对他不服,有意羞辱自己,“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当路遇廉颇时,便“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这些细节,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委曲求全、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
  四、在创设情境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要注意运用语言和直观教具创设与课文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诱发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使之唤起各种感知觉,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获得真切的感受和体验,从而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如在《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讲述中,我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课文插图:在邱少云周围,枯草在燃烧,浓烟滚滚;火苗趁风势乱窜,发出“毕毕剥剥”的声音;烈火把他整个身子包住了,背后的棉衣在烧着,发出了浓重的焦味。这时的邱少云强忍住火烧的极大痛苦,右手紧握着枪,左手死死抓住地上的土块,紧咬住牙根、闭着嘴唇,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眼睛盯着敌人的碉堡……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我借助生动、形象的语言,包括手势、表情和摹声技巧,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让学生想象当时火势之迅速、猛烈,邱少云处境的危险,思考着邱少云为什么还“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认识到邱少云严守纪律、英勇牺牲的力量源泉,就在于对祖国、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憎恨。
  五、 在指导朗读中渗透德育
  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
  例如《桂林山水》一文,描述了桂林山水秀丽的景色。词语优美,句式整齐,运用贴切的排比句、比喻句,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学中,我运用教材的插图、幻灯图片和录音带,在帮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色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轻快、有节奏来朗读第二、三节。学生通过生动地朗读,那桂林山的奇,漓江水的美,就进入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境之中。
  在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体会到,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以语文知識为基础,选准文与“道”的结合点,做到以文传道,以情入理,文道结合,情理交融。这样,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提高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健康的道德情感。
其他文献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成效的靶场,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到什么程度,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通过作文可以得以体现。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对学生作文的评改就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重要环节。本文针对农村中学实际情况和中学生的特点,就作文的评改谈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 分类讲评 能力 互动 激励    谈起中学作文教学,不少语文老师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际上,作文教学一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中专学生听力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人教学实践,提出英语听力教学应营造和谐课堂气氛,把握好听力材料的合理选择,重点着眼于课内注重听力技能的培养,课外注重听觉感知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全面促进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听力技能;听力感觉能力;听力理解能力    听力为何让人感到具有挑战性?我想最令人紧张的原因不外乎所听内容稍纵即逝,让人无法挽回重新再听。听力不行,就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是全面地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但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是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存在的几种误区    1、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合理使用扼制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中,多媒体应用使语文教学
【摘 要】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是符合当今教育教学实际和新课程教学理念、适用于新课改的现代教学理论之一。本文主要简要地介绍了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及其重要性,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该理论,以及在运用该理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 探究教学  随着教育教学问题的不断出现,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地加快,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观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转变。以此同时,更多的理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古今中文许多学者,科学家都将兴趣作为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只要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就会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对于初中历史这门学科,近年来受中考开卷考试,分值不断降低的影响,再加上这门学科,部分学生接触道大量的时间,人物,事件觉得难写难记,枯燥乏味,所以农村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浓,甚至
“语文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如何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成为时代对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命题。  本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的“目标导学”课题,目标导学是以导学目标引导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教学策略研究。刚接触“目标导学”这一课题时,觉得是既陌生又熟悉。经
【内容摘要】: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要达到“自能读书”,必须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而质疑是主动探究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一切创造活动的起点,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  【关 键 词】:学会质疑 自学能力培养 学生创新意识 主动探究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教学中具有独到的功能,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已有多年初中化学教学经验,对怎样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深刻感悟。本文简单讲述笔者的一些个人看法,供各位同行参考。  一.以教师演示实验为落脚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受学生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及教学条件的限制,初中化学教材中将很多实验都仅规定为演示实验,例如胆矾溶解
摘要:朗读中有许多的阅读的元素,因此它是阅读与口语之间非常重要的纽带。当我们学习英语单词, 句子,和英语课文的时候我们必须在发音与意思之间建立起必要的联系,就可以更快,更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在英语写作与口语中运用这种方式可以使我们的英语水平更准确更熟练.   关键字:英语 朗读 作用     1.Introduction   Reading loudly and clearly is an im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年的文化沉淀,高中语文又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具有很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的教学价值。对于高中语文传统文化培养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才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价值;方法    历史的文化沉淀,是古人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儒家思想文化是其的主要脉络,还涵括了其它方面的不同的思想文化。其中凝结了这个文明古国的民族性格和社会意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