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如何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成为时代对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命题。
本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的“目标导学”课题,目标导学是以导学目标引导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教学策略研究。刚接触“目标导学”这一课题时,觉得是既陌生又熟悉。经过半年的学习与研究活动,我对“目标导学”的认识比以前丰满多了。我认为“目标”很重要,有了目标才会有学和教的前提和方向。导学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有了目标的指引,方有教学的过程,同时这个目标又贯穿于教与学的始终,导得如何,学得怎样,又是目标落实结果的呈现。而就教学的过程而言,目标导学的课堂教学结构与以前的课堂教学又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从本质上说,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效果更明显了。通过这段时间对目标导学的学习,认识到在着眼于学生“学”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是导学的根本。下面我就低年级第一课时教师如何进行精彩导学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低年级的第一课时一般有这几个任务:激发兴趣、强化初读、读中识字、整体感知、指导写字
一、激发兴趣,拨动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一课时学生刚刚接触新的课文。能否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吸引学生学习;能否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真心学习,至关重要。为此,课始教师要努力创建情境,采用多种方法导入新课,或故事简述或激情叙说或资料巧现,让学生在教师激情的话语中,在生动的画面中,在动人的音乐中,在恰当的材料中走进文本,拉开课文学习的序幕,在走进第一课时的那一刻给学生吹来一股清新的风,带来一片迷人的景,送来一杯醇香的酒,在形式上吸引学生,在情感上震憾学生,在心灵上呼唤学生,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要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文本进行碰撞,引发他们的疑问与猜测,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而低年级的学生善于直观思维,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精彩的导入尤为重要。在设计导入语时我通常通过谜语、故事、游戏、画面、创设情境等有趣的方法导入。
二、放手试读,读有成效
“书不读通不开讲”,说的是语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顺畅,“读通”应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第一课时应放手让学生试读,低年级的学生试读一般大声朗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长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直至把课文读通读顺。在初读课文时我一般先提出自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词语要连读,在文中圈出生字、划出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这样就很有目的性。学生读得差不多了,老师可检查读书情况,检查朗读时我通常这样做:先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长的多找几个同学读,其他同学当小评委,注意听、看字音是否读准,是否流利等。遇到学生读不好的词句,老师可让学生停下来指导读,或范读,必要时领读,对于低年级更要多范读领读。先把文中的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解决了,然后再分小节指名读;有些课文在指名分小节朗读后,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读一读。读完了,师生共同评议,老师要以鼓励为
主,并指出努力的方向。然后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写的是谁、什么事等等。
三、趣中识字,识写分开
一年级识字、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提出“会认、会写”两种要求,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但是,低年级学生在掌握字形方面是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
(一)、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我们现在的教材在识字教学方面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学,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对字形的记忆也会更加扎实牢固,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他们产生读书的欲望,在反复朗读中掌握生字读音、认识字形。接着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好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如学习“园”字时,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口”就是“园”,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以区别“元、园”的用法。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突破字形难点
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对汉字以及汉字学习的态度和情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所以,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这样,在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也促使其有意注意的发展。并且老师要为解决困难创设情境,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有创造性地发展。下面我介绍几种趣味识字方法:
1.编字谜。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字谜”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经过引导,孩子们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林:两棵树,并排站。休:一个人靠在木头上。……孩子们不仅能编出书上出现的生字,还把这种识字方法扩展到课外,并讲给家长听,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同时也巩固了生字。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组字游戏。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打乱顺序写在卡片上,发给每个小组一份,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尽可能多的组字,然后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来展示合作的效果,让全体学生认读,评出冠军组。这样,体现了保底不封顶的教学思路,学生们不仅能组出课本上出现的字,有些学生还能组出许多课外认识的字。
3.抢卡片。老师把许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指名2—3人站在黑板前,按老师读的字音,找出有关的卡片组成字,读后组词或说一句话,谁抢得多谁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
4.编故事巧记字形。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動,原来他在发呆。”
5.变字小魔术。我经常组织 “变字小魔术”的游戏。选出一些简单的字让学生加一两笔变成新字。如“日”,孩子们变出了:电、甲、由、申、田等,课堂上,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魔术”中,在游戏中学习,在交流中巩固。
四、整体感知,落实基础
语文教学强调从整体入手,课文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第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文本有完整的认识,在有效试读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试读体会,说出感受,使学生对文本形成粗略的整体印象,能够对文章进行梳理。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的脉络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实在是太难了,低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较弱,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以完成此目标我通常可以采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也可以出示关键词语,说一段跟课文内容有关的话;还可以找文中的关键句等等,让他们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的“目标导学”课题,目标导学是以导学目标引导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教学策略研究。刚接触“目标导学”这一课题时,觉得是既陌生又熟悉。经过半年的学习与研究活动,我对“目标导学”的认识比以前丰满多了。我认为“目标”很重要,有了目标才会有学和教的前提和方向。导学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有了目标的指引,方有教学的过程,同时这个目标又贯穿于教与学的始终,导得如何,学得怎样,又是目标落实结果的呈现。而就教学的过程而言,目标导学的课堂教学结构与以前的课堂教学又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从本质上说,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效果更明显了。通过这段时间对目标导学的学习,认识到在着眼于学生“学”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是导学的根本。下面我就低年级第一课时教师如何进行精彩导学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低年级的第一课时一般有这几个任务:激发兴趣、强化初读、读中识字、整体感知、指导写字
一、激发兴趣,拨动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一课时学生刚刚接触新的课文。能否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吸引学生学习;能否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真心学习,至关重要。为此,课始教师要努力创建情境,采用多种方法导入新课,或故事简述或激情叙说或资料巧现,让学生在教师激情的话语中,在生动的画面中,在动人的音乐中,在恰当的材料中走进文本,拉开课文学习的序幕,在走进第一课时的那一刻给学生吹来一股清新的风,带来一片迷人的景,送来一杯醇香的酒,在形式上吸引学生,在情感上震憾学生,在心灵上呼唤学生,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要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文本进行碰撞,引发他们的疑问与猜测,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而低年级的学生善于直观思维,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精彩的导入尤为重要。在设计导入语时我通常通过谜语、故事、游戏、画面、创设情境等有趣的方法导入。
二、放手试读,读有成效
“书不读通不开讲”,说的是语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顺畅,“读通”应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第一课时应放手让学生试读,低年级的学生试读一般大声朗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长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直至把课文读通读顺。在初读课文时我一般先提出自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词语要连读,在文中圈出生字、划出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这样就很有目的性。学生读得差不多了,老师可检查读书情况,检查朗读时我通常这样做:先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长的多找几个同学读,其他同学当小评委,注意听、看字音是否读准,是否流利等。遇到学生读不好的词句,老师可让学生停下来指导读,或范读,必要时领读,对于低年级更要多范读领读。先把文中的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解决了,然后再分小节指名读;有些课文在指名分小节朗读后,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读一读。读完了,师生共同评议,老师要以鼓励为
主,并指出努力的方向。然后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写的是谁、什么事等等。
三、趣中识字,识写分开
一年级识字、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提出“会认、会写”两种要求,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但是,低年级学生在掌握字形方面是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
(一)、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我们现在的教材在识字教学方面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学,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对字形的记忆也会更加扎实牢固,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他们产生读书的欲望,在反复朗读中掌握生字读音、认识字形。接着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好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如学习“园”字时,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口”就是“园”,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以区别“元、园”的用法。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突破字形难点
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对汉字以及汉字学习的态度和情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所以,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这样,在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也促使其有意注意的发展。并且老师要为解决困难创设情境,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有创造性地发展。下面我介绍几种趣味识字方法:
1.编字谜。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字谜”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经过引导,孩子们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林:两棵树,并排站。休:一个人靠在木头上。……孩子们不仅能编出书上出现的生字,还把这种识字方法扩展到课外,并讲给家长听,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同时也巩固了生字。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组字游戏。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打乱顺序写在卡片上,发给每个小组一份,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尽可能多的组字,然后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来展示合作的效果,让全体学生认读,评出冠军组。这样,体现了保底不封顶的教学思路,学生们不仅能组出课本上出现的字,有些学生还能组出许多课外认识的字。
3.抢卡片。老师把许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指名2—3人站在黑板前,按老师读的字音,找出有关的卡片组成字,读后组词或说一句话,谁抢得多谁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
4.编故事巧记字形。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動,原来他在发呆。”
5.变字小魔术。我经常组织 “变字小魔术”的游戏。选出一些简单的字让学生加一两笔变成新字。如“日”,孩子们变出了:电、甲、由、申、田等,课堂上,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魔术”中,在游戏中学习,在交流中巩固。
四、整体感知,落实基础
语文教学强调从整体入手,课文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第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文本有完整的认识,在有效试读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试读体会,说出感受,使学生对文本形成粗略的整体印象,能够对文章进行梳理。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的脉络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实在是太难了,低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较弱,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以完成此目标我通常可以采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也可以出示关键词语,说一段跟课文内容有关的话;还可以找文中的关键句等等,让他们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