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孩子的作业做错了,我看见后对他说:“这个地方怎么又错了?改一下。”孩子说:“我没错。”明摆着的错,孩子却矢口否认,我很恼火。不过,我还是耐着性子跟他辩论,证明他确实错了。但孩子就像一头倔强的小牛,坚决不承认,最后我抓狂了,跟孩子大吵一架。吵完,回头想想,我依然觉得孩子不可理喻。请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李腊梅
答:咱们转化一下场景,如果你的同事,用同样的态度对你说:“这个地方怎么又错了?改一下。”你是什么感觉?你体会一下就会知道,会觉得不高兴,就算嘴上不说什么,心里也在想:“我是错了,可你就不能好好说吗?这么凶,好像你做的全都对似的!”其实,这也正是孩子的感觉,他只不过把这种情绪外露了出来。
如果错误是同事犯的,我们往往会尽量委婉,还会选择合适的时机说出去。但对自己的孩子,我们就不会把他当外人,往往直来直去外加口不擇言,这就容易激起孩子的防御和对抗情绪,于是就出现了你刚才述说的一幕。
其实,不管面对的是大人还是孩子,指出对方的错误,都是一个敏感的事情,都要格外留神。而指出孩子的错误,家长至少要注意三个方面:
第一,对事不对人。类似于“你怎么又错了”“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之类的话,一不小心就上升到“对人”的高度上,这是在否定孩子本身,于是孩子也会用同样的思路来回应你。表面上看,他是在否定错误,其实他是在否定妈妈。因此,我们一定要特别谨慎,针对具体的错误展开对话。
第二,态度和语气比语言本身重要。妈妈一直以为孩子不愿意面对错误,其实孩子不愿意面对的是她的态度和语气。因此,家长要时刻提醒自己,态度直接、语气生硬,就容易踩到孩子死不认错的雷区。
第三,指出错误,可以很委婉。其实,孩子聪明着呢,家长含蓄、婉转地指出,就算不说出“你错了”三个字,他也能心领神会。比如:“这个字好像不是单人旁吧”,“这道题你再演算一遍看看”。
当家长注意表达态度并不断变换表达方式的时候,孩子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也就不会面对错误,死不认错了。
李腊梅
答:咱们转化一下场景,如果你的同事,用同样的态度对你说:“这个地方怎么又错了?改一下。”你是什么感觉?你体会一下就会知道,会觉得不高兴,就算嘴上不说什么,心里也在想:“我是错了,可你就不能好好说吗?这么凶,好像你做的全都对似的!”其实,这也正是孩子的感觉,他只不过把这种情绪外露了出来。
如果错误是同事犯的,我们往往会尽量委婉,还会选择合适的时机说出去。但对自己的孩子,我们就不会把他当外人,往往直来直去外加口不擇言,这就容易激起孩子的防御和对抗情绪,于是就出现了你刚才述说的一幕。
其实,不管面对的是大人还是孩子,指出对方的错误,都是一个敏感的事情,都要格外留神。而指出孩子的错误,家长至少要注意三个方面:
第一,对事不对人。类似于“你怎么又错了”“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之类的话,一不小心就上升到“对人”的高度上,这是在否定孩子本身,于是孩子也会用同样的思路来回应你。表面上看,他是在否定错误,其实他是在否定妈妈。因此,我们一定要特别谨慎,针对具体的错误展开对话。
第二,态度和语气比语言本身重要。妈妈一直以为孩子不愿意面对错误,其实孩子不愿意面对的是她的态度和语气。因此,家长要时刻提醒自己,态度直接、语气生硬,就容易踩到孩子死不认错的雷区。
第三,指出错误,可以很委婉。其实,孩子聪明着呢,家长含蓄、婉转地指出,就算不说出“你错了”三个字,他也能心领神会。比如:“这个字好像不是单人旁吧”,“这道题你再演算一遍看看”。
当家长注意表达态度并不断变换表达方式的时候,孩子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也就不会面对错误,死不认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