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在我国日益兴起,这一新兴金融势力对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冲击 应对策略
互联网融借助互联网这一虚拟平台,现实金融领域的供给和需求直接进行匹配,余额宝、支付宝、信用支付、网络理财等多种形式的的金融创新服务应运而生,互联网金融实现了金融供给需求的无缝链接和全时空开放交互的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打破了传统金融发展的模式,打造了一条全新的金融产业链,引发了金融机构脱媒现象,正逐步边缘化银行的中介功能,替代中间业务,分流银行客户和业务,改变了传统传统上商业银行的生态环境、竞争模式,对商业银行的金融功能带来冲击和挑战。
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冲击
1.1、交易平台。性能优越的交易平台是互联网金融得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通常来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搜索引擎、网络社交工具的存在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为便捷的平台。这集中体现在P2P平台和网络融资平台的发展。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可以发现在2012年到2014年间我国新出现的网络融资企业多达8000余家,并且大型网络融资项目多达900余个。此外,以2013年光棍节为例,当日的淘宝交易额创新高达到105多亿元。这些性能优越,简易便捷的交易平台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人工和机器交易平台产生了较大冲击。
1.2、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是影响大融资成本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成本在不断降低。即由于互联网的固定成本较低并且交易双方在信息收集、
信用评估、合同签约等交易成本上可以进行有效的节约。相比之下商业银行有着较高的固定成本和人工成本,并且在上述几个方面所需耗费的时间成本也较高,因此相比之下简易实惠的互联网交易自然受到了众多融资者和交易者的青睐,最终对商业银行的传统资金融通和信用交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3、经营管理。经营管理对于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由于互联网金融存在其独有的优越性,其在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冲击和影响的同时也促使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得到很好的改善和发展。例如,互联网金融在营销渠道、管理模式上有着天生的优势,即通过互联网,金融营销人员可通过极低的营销成本进行更为便利的网络营销,而互联网金融机构也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远程管理。这种优势通过数据可以集中体现出来,例如在我国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了13409亿元,相比第一季度有着超过7%的增长。这种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了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银行的融资业务和信贷业务,从而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商业银行应对措施
2.1、革新经营理念。经营理念的革新是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基础和前提。由于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了许多新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商业银行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应当注重经营理念的有效革新和改良。例如商业银行可以从传统的重点关注大客户向大客户与小客户并重的经营理念进行转变,从而促进商业银行市场份额的有效扩大。
2.2、业务合理扩展。业务的合理扩展对于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由于互联网与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存在很大的关联性并且有着深度的融合,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注重将自身的业务进行扩展,即通过利用互联网来进行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例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互联网金融进行联手来扩展自身的小额信贷业务,从而为这一业务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2.3、遵循互联网逻辑组建专属架构。从组织构架上谋变,实现传统金融组织构架与网络金融组织构架的有机结合。打造互联金融专属组织是一个系统战略,需要遵循互联网逻辑,凸显金融属性。互联网金融属性决定专属组织要联合创新研发与信息技术管理部门,独立于对公业务与对私业务,以从专业部门到事业部再到专营银行传统银行为构架目标,为银行的网络营销转型提供组织保障。互联网逻辑思路决定专属组织需要从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出发,具体划分移动支付、网络信贷、互联分销等职能部门,重点调动全行资源,寻求在客户网络营销、产品研发推广、网络金融服务等相关领域的突破。
2.4、优化经营模式。经营模式的合理优化能够促进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变得更为高效。众所周知受到自身客观条件约束许多商业银行的服务方式较为落后并且经营效率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客户对商业银行服务的满意程度。针对这一情况商业银行应当注重经营模式的合理优化,例如商业银行可以加快网络金融产品的创新并且与此同时推出适应新时期融资方式的新型电理财产品,从而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完善银行的经营模式,最终促进银行整体运营模式的变革和经济效益的持续提升。
2.5、运用互联网技术夯实数据管理。从数据管理上谋变,实现基础数据仓储建设与综合信息融合处理的有机结合。大数据是连接平台、用户、金融的重要工具,运用互联网技术夯实数据管理是银行转型发展的重点。夯實数据仓库建设。除了银行账户、交易记录、协议签约等信息,传统银行应拓展信息渠道,广泛搜集用户商品在线订购、商户经营、物流配送、信用评价等非金融信息,进行结构数据和非结构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建立数据仓储库。提高信息融合水平。根据客户消费习惯与金融诉求建立涵盖客户条件与产品条件为主的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并以此作为数据模型的参考体系,提高目标客户属性与产品特征要素的匹配度。
结语
互联网金融的侵蚀力量尚未达到颠覆商业银行市场地位的程度,相反从积极方面看互联网金融更是倒逼商业银行转型发展重要外部推动力。传统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重要的是运用互联网金融逻辑思维,构建全新开放的商业银行网络运营体系,以全系统数据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系统,联合互联网品牌企业以及千万金融服务需求客户,共同筑造互联网金融新蓝图。
参考文献:
[1]李博.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3
[2]郑申.竞逐互联网金融正当时[N].金融时报,2012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冲击 应对策略
互联网融借助互联网这一虚拟平台,现实金融领域的供给和需求直接进行匹配,余额宝、支付宝、信用支付、网络理财等多种形式的的金融创新服务应运而生,互联网金融实现了金融供给需求的无缝链接和全时空开放交互的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打破了传统金融发展的模式,打造了一条全新的金融产业链,引发了金融机构脱媒现象,正逐步边缘化银行的中介功能,替代中间业务,分流银行客户和业务,改变了传统传统上商业银行的生态环境、竞争模式,对商业银行的金融功能带来冲击和挑战。
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冲击
1.1、交易平台。性能优越的交易平台是互联网金融得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通常来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搜索引擎、网络社交工具的存在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为便捷的平台。这集中体现在P2P平台和网络融资平台的发展。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可以发现在2012年到2014年间我国新出现的网络融资企业多达8000余家,并且大型网络融资项目多达900余个。此外,以2013年光棍节为例,当日的淘宝交易额创新高达到105多亿元。这些性能优越,简易便捷的交易平台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人工和机器交易平台产生了较大冲击。
1.2、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是影响大融资成本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成本在不断降低。即由于互联网的固定成本较低并且交易双方在信息收集、
信用评估、合同签约等交易成本上可以进行有效的节约。相比之下商业银行有着较高的固定成本和人工成本,并且在上述几个方面所需耗费的时间成本也较高,因此相比之下简易实惠的互联网交易自然受到了众多融资者和交易者的青睐,最终对商业银行的传统资金融通和信用交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3、经营管理。经营管理对于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由于互联网金融存在其独有的优越性,其在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冲击和影响的同时也促使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得到很好的改善和发展。例如,互联网金融在营销渠道、管理模式上有着天生的优势,即通过互联网,金融营销人员可通过极低的营销成本进行更为便利的网络营销,而互联网金融机构也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远程管理。这种优势通过数据可以集中体现出来,例如在我国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了13409亿元,相比第一季度有着超过7%的增长。这种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了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银行的融资业务和信贷业务,从而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商业银行应对措施
2.1、革新经营理念。经营理念的革新是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基础和前提。由于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了许多新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商业银行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应当注重经营理念的有效革新和改良。例如商业银行可以从传统的重点关注大客户向大客户与小客户并重的经营理念进行转变,从而促进商业银行市场份额的有效扩大。
2.2、业务合理扩展。业务的合理扩展对于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由于互联网与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存在很大的关联性并且有着深度的融合,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注重将自身的业务进行扩展,即通过利用互联网来进行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例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互联网金融进行联手来扩展自身的小额信贷业务,从而为这一业务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2.3、遵循互联网逻辑组建专属架构。从组织构架上谋变,实现传统金融组织构架与网络金融组织构架的有机结合。打造互联金融专属组织是一个系统战略,需要遵循互联网逻辑,凸显金融属性。互联网金融属性决定专属组织要联合创新研发与信息技术管理部门,独立于对公业务与对私业务,以从专业部门到事业部再到专营银行传统银行为构架目标,为银行的网络营销转型提供组织保障。互联网逻辑思路决定专属组织需要从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出发,具体划分移动支付、网络信贷、互联分销等职能部门,重点调动全行资源,寻求在客户网络营销、产品研发推广、网络金融服务等相关领域的突破。
2.4、优化经营模式。经营模式的合理优化能够促进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变得更为高效。众所周知受到自身客观条件约束许多商业银行的服务方式较为落后并且经营效率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客户对商业银行服务的满意程度。针对这一情况商业银行应当注重经营模式的合理优化,例如商业银行可以加快网络金融产品的创新并且与此同时推出适应新时期融资方式的新型电理财产品,从而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完善银行的经营模式,最终促进银行整体运营模式的变革和经济效益的持续提升。
2.5、运用互联网技术夯实数据管理。从数据管理上谋变,实现基础数据仓储建设与综合信息融合处理的有机结合。大数据是连接平台、用户、金融的重要工具,运用互联网技术夯实数据管理是银行转型发展的重点。夯實数据仓库建设。除了银行账户、交易记录、协议签约等信息,传统银行应拓展信息渠道,广泛搜集用户商品在线订购、商户经营、物流配送、信用评价等非金融信息,进行结构数据和非结构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建立数据仓储库。提高信息融合水平。根据客户消费习惯与金融诉求建立涵盖客户条件与产品条件为主的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并以此作为数据模型的参考体系,提高目标客户属性与产品特征要素的匹配度。
结语
互联网金融的侵蚀力量尚未达到颠覆商业银行市场地位的程度,相反从积极方面看互联网金融更是倒逼商业银行转型发展重要外部推动力。传统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重要的是运用互联网金融逻辑思维,构建全新开放的商业银行网络运营体系,以全系统数据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系统,联合互联网品牌企业以及千万金融服务需求客户,共同筑造互联网金融新蓝图。
参考文献:
[1]李博.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3
[2]郑申.竞逐互联网金融正当时[N].金融时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