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在远方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d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机来电。来电人的名字显示只有一个字:娘。
  我用手机二十多年了,母亲打来电话不超过五次。她换了号码,也不会告诉我。每每打开通讯录,看到“娘”这个字眼,我会猜测她的号码会不会又因为欠费或者别的什么原因失效,变成了别人的号码。
  母亲的新手机号,总是妹妹转给我。
  总听人说,手机拉近了人的距离,可我一直觉得,母亲一直在远方,离我很远很远。我们之间,隔着长长的大路,隔着漫天的大雾。
  这次母亲打来电话,说村子里邻居的孩子得了绝症,在北京住院,问我认不认识什么“大老板”,能不能给资助点住院费。
  我又急又气,急的是我根本不认识什么“大老板”,就算是认识,也根本不可能跟人开口要钱;气的是,母亲好不容易打一次电话,说的事情和我们母子无关,和家庭、亲情没一点关系。
  我随爷爷的整个家族迁往县城之后,彻底和改嫁的母亲失去了联系。有七八年的时间,我们之间音信皆无。
  是真的音信皆无。母亲没来学校看过我,没来过信,也没委托什么人捎来过东西。母亲的形象,就像在镜头里不断被推远的雕塑,遠得像个黑点。偶尔在思念她的时候,那个黑点会亮一下,然后又坠入无边的黑暗。那个叫大埠子的村庄,仿佛囚禁了母亲,而我也像一直活在溺水的状态,根本没有力气去解救她。
  1992年,我18岁,在街道的一家工厂打工。突然有个人找到我,说母亲要来看我,问我想要买什么东西,她可以买来当礼物送我。
  母亲可能觉得,18岁是成年人了,她想要来和我确认一下母子关系。
  没有人在见到母亲时会尴尬,可我见到母亲时却手足无措,一下子回到了童年那个爱闯祸的孩子的模样。
  这次见到的母亲,表情很温和,小时候那个面部肌肉紧张、表情焦虑的她消失了。不知道她是怎么磨练出来的。
  我跟母亲要了一辆变速自行车,那个时代男生们都梦寐以求的大玩具。
  母亲带我去县城十字街的自行车店,我选,她付钱,真开心。那辆车300多元钱,我三个月的工资,母亲帮我付了这笔钱。我觉得母亲真有钱,我真是个幸运的孩子,我们两个,都显得挺自豪的。
  骑上新组装好的自行车,我一溜烟地消失了,忘了有没有和母亲告别,但母亲那温暖的笑脸,却深深印在了心里。
  后来,我骑着这辆自行车追到了第一个女朋友,再后来,这个女朋友变成了妻子。
  所以,要谢谢母亲,她用很少的花费,间接地帮我成了家。
  在最艰难的时光里,我从来没有想过向母亲求助。母亲大概也是一样的想法。她从来不为自己的事打电话给我,偶尔有小事,也是让妹妹带话给我。母子直接地通个电话,稀罕程度堪比习主席和奥巴马总统约好讲电话。
  表姑曾好几次跟我说:“多跟你妈通个电话。”我口头答应着,每次却在打开通讯录找到她的名字时没有拨出去。因为不知道开口说什么,也不知道母亲会开口说什么。
  这么多年,我已经习惯了有一个在远方的母亲,她也习惯了有一个在远方的儿子。
  除了知道我有两个孩子之外,母亲大概不知道我其他的一切,比如我是做什么工作的,我家庭住址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单位上班,每个月赚多少钱,和领导、同事关系好不好,辞职后靠什么生活……这些应该都是母亲关心的话题。
  除了确认每年母亲会在村口三叔家那里等我,我也不知道母亲的一切,她身体好吗?和家人相处得好吗?冬天了有没有暖和的衣服穿?有人关心吗?
  经常会想到这样一个场景:有人敲门,母亲来了,她已经老了,老到无人愿意照料,只有投奔她唯一的儿子。
  我也准备好了迎接她的第一句话:“娘,您回家了。”
其他文献
很长时间里,我以为所谓的强大,就是有钱、有能力,能把事情搞定。于是,我以努力的姿态横冲直撞,迫切想要成为大家心目中的人生赢家。  我像一台飞速转动的机器,“转”来了房子、车子,以及各种物质。可是,我发现自己很不快乐,身心像是掉进了一个“做别人”的旋涡里。我看上去很强,实际心很空。中空的东西,不会太强。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我就是那种看上去活得还不错实际很“油腻”的早中年。  直到有一天,我见到一位久未
期刊
我有一位朋友,自称是美食家,他说自己能够从香味中精准地察觉出是什么菜肴。有一次,我去他家做客,还未入楼,就闻到了一股浓烈的香味,像腊肉和素菜搭配的混香,我忍不住咽了咽口水,说:“不用猜,这是炒腊肉。”话刚说完,朋友就泼来了一盆冷水:“大错特错,这道菜叫腌笃鲜。”  有人问蔬菜中谁是上品?清代名士李渔把这一票投给了竹笋。竹笋怎么烹饪?他概括性地表述为“素宜白水,荤用肥猪”。制法、材料虽然仅仅只有八字
期刊
脱发是硬伤  通过采访,我们发现青年人最担忧的问题,莫过于脱发:  @发际线越来越高,头发越来越少。  @之前买的是去屑洗发水,现在买的是防脱洗发水。  除加班、上夜班等被动熬夜外,更多的年轻人属于主动熬夜,刷剧、打游戏占据了他们的睡眠时间。这让我想起网上流行的一句话:猝死不是当代青少年担忧的问题,脱发才是。  网购成瘾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丽琴曾做过一份调查,发现在大学里面近9成的学生都有网购
期刊
上大学那会,我很喜欢吃学校后街一家店铺的包子,他每天都去排队给我买,就算遇到下雨天,也没有落下过。我劝过他很多次,他却笑笑说:“女孩子一定要吃早餐。”我怕冷,入冬前他就给我买了外形是兔子、狗熊、猫咪的热水袋,四年下来,我存了二十几个。他知道我是电影迷,特意为我关注各大评论网站,花心思为我订最好的位置……他追我那会,可谓花尽了心思。  我也花心思考验过他。期末考试之前,我装得很焦虑,不停地告诉他,自
期刊
和周围数以万计的同伴一样,我是一条鲑鱼。  二月  水很凉。  我们顺着河流向前游着。“这是要去哪儿?”“不知道,向前游就是了。”游了十来天,有一段河水流速突然加快。“这是怎么了?减速啊减速!”但是已经来不及了,我們都顺着这条白色的匹练落了下去。  四月  水变得暖和起来,河越来越宽,但身边的同伴越来越少,有的被水鸟捉去,有的被人类捕去。  眼前的宽阔水域就是海吗?不断有水向我们涌来,带着些咸味。
期刊
老爸又闯祸了  艺术展开幕前一天,我正在展厅里忙,又接到了老妈的电话:“你快来医院吧,你爸受伤了。”我急匆匆赶到医院,发现老爸已经被医生包扎成了一个伤病员的形象。看着老爸腿上的绷带和脸上讪讪的表情,我质问他:“您又唱的哪一出?”老爸拧过脖梗子不理我,老妈抢着跟我告状:“又作呗,你爸说不喜欢开车了,买了辆摩托车,刚才学街头的小混混飙车去了。”  我忍不住皱起眉头,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了。第一次,老爸
期刊
来自南通的文友在文章里写道:“家乡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东临黄海,南倚长江,因涨沙冲积成洲,成陆至今已有5000多年了,建城也有千余年。”他把南通形容成“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的“北上海”,惹得我心生羡慕,下决心要去这个山清水秀、物阜民丰的“崇川福地”看看。  狼山:静心参禅的美好时光  狼山风景区在南通市南郊,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剑山和军山组成,西临长江,山水相依,通称五山。狼
期刊
“云养族”的一天可能是这样的———  跟随人流麻木地挤进地铁,拿出手机打开微博,刷一刷“猫日君”的动态。这只“著名网黄”因为天生一副丧的表情走红。看着它又丧又萌的样子,你的困意被嘴角的笑意冲淡了一些。  早上起来打开iPanda频道,在直播秀里看熊猫宝宝们,还可以和“云”上的朋友们边看边聊。  “云体验”是群体性的活动,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人深层次的孤独感。每天的生活方式、在世间的存在状态,从没有
期刊
最近一条新闻火了,目前就读于复旦大学英语系、南京外国语学校优秀毕业生黄恬静和妈妈一起作了一场讲座。作为学霸的妈妈,黄妈妈说,为了女儿的学习,她十多年来放弃了单位旅游以及所有的同学、同事聚会,家里的电视机十几年都没开过。为了方便联络,黄恬静上中学后虽然有了手機,但每天用手机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这条新闻一出,网上佩服的人有之,反对的也很多。反对的人说:“妈妈很伟大,但如果让我为孩子放弃自己所有的活
期刊
文岚姐:  你好!我家境很好,父母疼我,一直对我也没有太高要求,我工作是父母安排的,干得还行。我在单位也不张扬,只想安定稳当地过下去就可以。如果一直这样下去该多好,偏偏我们单位新来了一位同事。他很帅,也很能干,他进入我们单位,没有背景,没有关系,全靠自己,我很佩服他。我觉得我是有一点点喜欢上他了,他对我也应该有好感,可是,想到他的家庭背景,我又有点儿担心,因为我不想过有压力的生活。想到這一点,我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