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即使在学习环节中注重了“预习”,也是为了更好地“讲授新课”,为了更好、更快地让学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致于丧失了创造力。因此,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根据新课程理念,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个关键环节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引导实践,形成概念
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数学概念相对比较抽象,难以把握。教材中一般只给出数学概念的定义,省略了概念的形成过程,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应提供数学概念形成的有效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与实际背景材料,主动操作体验或亲自演示产生对概念的感性认识。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概括出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概念。
例如,在学习球面距离时,我按照如下程序引导学生形成概念:
(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提供资料:某年,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MU583喷气客机,从上海飞往美国洛杉矶,因受强气流影响,被迫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留申群岛的某空军基地紧急降落。老师应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实物地球仪,提出问题:从世界地图或地球仪上看,从上海飞往美国洛杉矶的飞机似乎沿北纬的圆“直行”最近,为什么飞机会迫降在东北方向的阿拉斯加呢?
(2)动手实验,探索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地球仪、橡皮筋、图形计算器等工具,进行探索,教师启发引导,并抓住以下几条主线:①类比联想:如何计算棱柱、棱锥侧面上两点的最短距离?②选择航线的主要标准是什么?③球面是不可展图形,如何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将最短路线转化为平面曲线,最终转化为某个平面与球面的交线.)④过线段AB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都是圆,而且AB是它们的公共弦.那么,劣弧最短时所对应的圆是哪一个?
(3)推理论证,得出结论。
结论1:选择航线的主要标准是:行程尽可能短。结论2:距离概念的共性:具有最小性、存在性、唯一性。结论3: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连线为经过两点的大圆在这两点间的一段劣弧的长度。我们把这个弧长叫做两点的球面距离。
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同时也是适应于社会。课堂上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通过一系列数学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了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在自主提出概念的过程中,发展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培养了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引导探索,发现与证明定理
《标准》对推理论证能力的要求既包括了原来的演绎推理(或逻辑推理),又包括了数学发现、创造过程中的合情推理,如归纳、类比等合情推理,这是数学的基本思考方式,也是学习数学的基本功。定理的发现很多时候是先猜后证,运用合情推理去猜想,再运用逻辑推理去证明。
例如,在学习余弦定理时,我按照如下程序引导学生发现定理:
1.创设问题情景:问题:小华家离某学校800米,小春家离该学校500米,问小华家和小春家相距多远?分别对三点在一线上、在平面上不共线三点进行考察,经过讨论、分析、抽象、概括引出课题:知和∠C,如何求?
2.师生共同探索:第一层探索:保持长度不变,变化∠C的大小,则有:(1)当(2)当(3)当猜想:;第二层探索:能否用, ∠C表示k?从特殊角入手,分别取分别计算,得出一系列关于, ∠C的关系式。第三层探索:从特殊到一般,大胆归纳、猜想,得出探索结论:(略)。经过以上探索,逐步引导学生提出猜想:,最后引导学生进行理论证明。
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猜想到证明,学生主动体验了知识的形成,收获知识和获得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得到自我发展。
三、引导小结,促进交流
课堂小结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起着提纲契领、画龙点睛、总结升华、初步巩固、引导探究、指导作业等功效,它通常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及关键点。
可以考虑让一部分课堂,教师不作小结,由学生来作小结,然后同学补充,最后由教师点评,可以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来完成。例如:学到了哪些知识,用到了哪些思想方法,采取了哪些思维策略,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教训等等。还可以让部分课堂根本就不要小结,而将小结这项工作留为学生课外作业,让学生们各自课外独立完成小结后,再由教师集中整理,留待后面的课堂中完成。
通过交流,可以梳理知识、掌握主线、强化重难点、反省得失、展示自我;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和理解与别人的思想和理解进行比较与联系,发挥“集思广益,智力互补”的优势,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可以融洽师生关系,使教师对学生情况的掌握更加全面,不仅能获得认知方面的信息,还能了解学生的心理、性格、情绪、兴趣等。未来的社会,对交流能力已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学会交流是未来成为“社会人”的重要标志,因此,促进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益。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认真组织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数学本身的特点和价值,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学会关愛、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给予、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选择、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IT"、学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体现以人为本,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根据新课程理念,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个关键环节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引导实践,形成概念
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数学概念相对比较抽象,难以把握。教材中一般只给出数学概念的定义,省略了概念的形成过程,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应提供数学概念形成的有效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与实际背景材料,主动操作体验或亲自演示产生对概念的感性认识。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概括出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概念。
例如,在学习球面距离时,我按照如下程序引导学生形成概念:
(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提供资料:某年,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MU583喷气客机,从上海飞往美国洛杉矶,因受强气流影响,被迫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留申群岛的某空军基地紧急降落。老师应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实物地球仪,提出问题:从世界地图或地球仪上看,从上海飞往美国洛杉矶的飞机似乎沿北纬的圆“直行”最近,为什么飞机会迫降在东北方向的阿拉斯加呢?
(2)动手实验,探索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地球仪、橡皮筋、图形计算器等工具,进行探索,教师启发引导,并抓住以下几条主线:①类比联想:如何计算棱柱、棱锥侧面上两点的最短距离?②选择航线的主要标准是什么?③球面是不可展图形,如何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将最短路线转化为平面曲线,最终转化为某个平面与球面的交线.)④过线段AB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都是圆,而且AB是它们的公共弦.那么,劣弧最短时所对应的圆是哪一个?
(3)推理论证,得出结论。
结论1:选择航线的主要标准是:行程尽可能短。结论2:距离概念的共性:具有最小性、存在性、唯一性。结论3: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连线为经过两点的大圆在这两点间的一段劣弧的长度。我们把这个弧长叫做两点的球面距离。
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同时也是适应于社会。课堂上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通过一系列数学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了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在自主提出概念的过程中,发展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培养了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引导探索,发现与证明定理
《标准》对推理论证能力的要求既包括了原来的演绎推理(或逻辑推理),又包括了数学发现、创造过程中的合情推理,如归纳、类比等合情推理,这是数学的基本思考方式,也是学习数学的基本功。定理的发现很多时候是先猜后证,运用合情推理去猜想,再运用逻辑推理去证明。
例如,在学习余弦定理时,我按照如下程序引导学生发现定理:
1.创设问题情景:问题:小华家离某学校800米,小春家离该学校500米,问小华家和小春家相距多远?分别对三点在一线上、在平面上不共线三点进行考察,经过讨论、分析、抽象、概括引出课题:知和∠C,如何求?
2.师生共同探索:第一层探索:保持长度不变,变化∠C的大小,则有:(1)当(2)当(3)当猜想:;第二层探索:能否用, ∠C表示k?从特殊角入手,分别取分别计算,得出一系列关于, ∠C的关系式。第三层探索:从特殊到一般,大胆归纳、猜想,得出探索结论:(略)。经过以上探索,逐步引导学生提出猜想:,最后引导学生进行理论证明。
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猜想到证明,学生主动体验了知识的形成,收获知识和获得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得到自我发展。
三、引导小结,促进交流
课堂小结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起着提纲契领、画龙点睛、总结升华、初步巩固、引导探究、指导作业等功效,它通常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及关键点。
可以考虑让一部分课堂,教师不作小结,由学生来作小结,然后同学补充,最后由教师点评,可以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来完成。例如:学到了哪些知识,用到了哪些思想方法,采取了哪些思维策略,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教训等等。还可以让部分课堂根本就不要小结,而将小结这项工作留为学生课外作业,让学生们各自课外独立完成小结后,再由教师集中整理,留待后面的课堂中完成。
通过交流,可以梳理知识、掌握主线、强化重难点、反省得失、展示自我;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和理解与别人的思想和理解进行比较与联系,发挥“集思广益,智力互补”的优势,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可以融洽师生关系,使教师对学生情况的掌握更加全面,不仅能获得认知方面的信息,还能了解学生的心理、性格、情绪、兴趣等。未来的社会,对交流能力已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学会交流是未来成为“社会人”的重要标志,因此,促进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益。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认真组织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数学本身的特点和价值,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学会关愛、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给予、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选择、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IT"、学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体现以人为本,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