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城市“智慧”蓝图建设规划要先行

来源 :物联网·智慧城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520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更多城市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以及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智慧城市建设进入新一轮爆发期的同时,社会业界对一些地方智慧城市建设出现的“过热”提出了质疑和担忧。
  目前,中国先后已有三百多个城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目标,其中近百个城市将智慧城市列入“十二五”规划或制定了行动方案。同时,国内的三大运营商已与全国逾300个地方政府达成智慧城市战略合作。
  作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新阶段,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慧”体现在哪些方面?智慧城市的建成又会给城市管理者的管理和决策带来哪些便利?“政产学研用”的五合一又将给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推动力?带着这些疑问,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智慧城市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侯小莉女士。
  “智”“慧”会师——促进智慧城市发展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智慧城市专家委员会
  侯小莉: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在200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等产学研界的相关部门,以及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同参与下,创办的一个跨部委、跨区域、跨行业、跨学科的产学研、政资介、商贸用互动的高层平台。促进会也是一个为企业、为区域提供创新能力,提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原创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以促进创新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为目标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团体。
  而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智慧城市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是促进会针对智慧城市专门搭建的一个集政、产、学、研、用为一体的交流互动平台。目前,专家委员会主要由三个层面的人员组成,一是国务院参事,主要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把握宏观方向;二是行业性的院士和专家;三是其他不同领域的专家,如教授、科研人员、企业老总等。专家委员会通过定期召开研讨会、工作会以及其他学术讨论会,汇聚多方的意见和建议,对智慧城市建设现状进行诊断,并将结果形成报告,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可行性的决策和意见。
  “智慧”内涵——智慧城市是挑战也是机遇
  记者:目前,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已进入新一轮爆发期。社会业界对部分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出现“过热”现象表示担忧,认为有跟风和炒作之嫌,对此您有何看法?
  侯小莉: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主要是由国家和政府层面共同主导,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无论是在国家“十二五”规划,还是相关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成为了国家大力倡导发展的重点领域。目前,各个城市的智慧项目如春笋般拔地而起,数百个城市或地区一窝蜂加入智慧城市的建设队伍,在缺失相关的建设标准和统一的评估体系下,难免会使智慧城市的建设走入跟风的怪圈。
  常言道,“众人拾柴火焰高”。对一个新理念、新技术的推广而言有很大的益处,但是如果缺失正确的发展方向,往往事倍功半,遏制了智慧城市的发展。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和城市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举动显得有些盲目,一方面不了解智慧城市的内涵及建设智慧城市的意义和最终目标;另一方面有的城市也存在片面地追求政绩,没有经过各方的论证,就大干怏上。因此,对于智慧城市初期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指导,而且更需要建立各种产业联盟或相关组织,汇集各方力量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做贡献。
  记者:您是如何理解“智慧城市”概念的,城市的“智”与“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侯小莉: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新思路,一种看待城市的新角度和发展城市的新思维。智慧城市借助于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互联化的方式,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显化,就好像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系统,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
  这个系统若缺少了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要判断一个城市决策正确与否,仅依靠一大串散乱的数据是难以达到智能和智慧的,当然其中也少不了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智”与“慧”都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特点,两者是协同、融合发展的。智,包括各种自动化、智能化、数据、思考;慧,是科学的决策,有了前面的“智”,才有最终的“慧”,“慧”促进了“智”的升华。当然城市的“智慧”并不完全,而是相对应。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协同办公、数据收集和智能分析,让领导者对某个事件的判断更科学,所以真正科学的东西才是我们所谈到的“慧”。“智”为城市化进程铺平了道路,通过分析数据、综合专家意见以及结合领导者的经验,惠及民生的工程建设才会更容易,更顺利。
  “智慧”蓝图——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要先行
  记者: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将会面临哪些问题和困难?
  侯小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城市化的建设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过怏的没有长远规划的城市化建设带来了负作用。在每一个阶段,城市化的发展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和困难。因此,城市的管理者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去思考什么是更科学更智慧,朝着适合的方向推进市政工程,多开展试点工程建设,积累成功经验。
  与每一段历史变革一样,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建设实施,都不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工程,而是必然性、偶然性和紧迫性的并存。可以说,智慧城市是全球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城市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城市化推进着人类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全球化的经济形势下,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是挑战也是机遇。
  如果我们能够集中精力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让中国的大规模城市化再持续15年20年,那么也就为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了驱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化之于中国的整体发展,既是因又是果,既提供了衡量效果的标尺,也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抓手。总之,智慧城市的建设始终还是依赖于人的智慧,而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智慧。   记者:对于现阶段智慧城市的发展,您有怎样的建议?
  侯小莉:智慧城市是一个城市服务工程的建设,需要精细化的服务,就如同烧菜做饭一般,需要将篮子里面的食材进行分类,有目标、有计划地落实。所以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当务之急便是运用高科技手段加强对城市部件、事件以及市容环境秩序等的全面掌控,并对城市的整体发展做出高瞻远瞩的定位和规划,同时健全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由此,一个城市才能担当起新一轮财富集聚的经济增长点,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如果说国家是一个机器人,骨架就是数字城市,物联网感知技术是经脉,将躯干和器官连接起来形成系统,最后通过后台系统输入相应的编码和指令,机器人就有思维并能够思考和行走。但要打造这样一个智能的机器人并不容易,前提是骨架强硬、经络畅通。
  例如规划和建设错综复杂的城市地下管道,就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现实问题。目前各地城市的地下管道已经远远跟不上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杂乱无章地建设,一到雨季就出现爆管或堵塞的状况。虽然有的城市天天忙着挖沟补漏,但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降雨量过大城市积水等问题一样突显。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把地下管线协同统一起来进行系统化管理,把城市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进去、逐步完善,进行长远的规划和统筹布局。同时,通过各种已经成熟或者是新兴的技术,逐步修复城市内伤和外伤,完善城市的功能,坚持、稳定地往一个既定的方向和目标前进。
  记者:如何才能实现城市的智慧化发展?
  侯小莉:城市的智慧化是在数字城市、网络城市、智能城市之上的升华。其中,数字化是智慧城市规划的基础,数字化将各种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型的篮子,即大型的数据资源中心。但由于部门壁垒、行业壁垒等原因,造成了信息数据的孤岛。因此,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就需要打通各数据之间的血脉,让每一个数据都汇集到智慧城市这个浩瀚的大海。
  所以,要实现智慧城市的最终形态,得三步同时走。第一步是城市领导者必须要做出智慧决策。常言道,马首是瞻,城市的最高领导者的决策,将决定这个城市的发展方向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城市规划。因此,城市领导者在做决策之前,必须要有依据的数据和科学的数据分析,不能一拍脑袋就立法、制订规章制度。如果说城市是一个人,不同的职能部门就是人的大脑、四肢和器官,分管不同的任务和指令,在此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数据,城市管理者作为人体的大脑,如果善于使用这些数据,决策就会很英明,管理起来也就更加轻松,同时有效避免一些失误的出现。
  就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情况而言,智慧城市建设还需要大力普及数字化的应用,从数据整合切入。这就决定了科学的整合数据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因此,第二步就是整合数据,但并非是简单的数据集合。它包括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各种内部运算,软件的合理性等,整合起来的数据就好似一张城市管理图,需要有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的积极参与。目前,国建正坤数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五个一”智慧城市建设理念:一个库、一条线、一张网、一个系统和一个平台。“五个一”集成在一起,就能实现不同政府部门协同办公。
  第三步是智慧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智慧城市不是一个浮夸的概念,它的最终目标是改善民生。老百姓能从中得到实惠,生活水平提高了,幸福指数也节节高,这才是真正达到智慧。城市管理者的决策如果能让人们生活得更加富余,更加合理化安排事情,智慧城市的目的也就达到。
  记者:在您看来,智慧城市的服务何时才能融入人们的生活中?
  侯小莉:目前,很多人都认为智慧城市离我们还很遥远,其实智慧城市就在我们身边。例如物联网技术为食品安全护航,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改变民生服务最重要的就是促进科技的发展,这是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通过物联网技术整合信息,最终每一个人都将能享受到智慧带给我们的安全与便利。
  记者手记:
  谁说女儿不如男,巾帼也能撑起半边天。没见到侯小莉之前,心里不断猜测着,她到底是一位什么性格的人?从在河南省多个科研部门担当重要工作,到先后创立了郑州麦普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方园正坤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国建正坤数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建正坤),并于2010年在郑州创办了中原3S产业基地。而今的她,又有了几个新的称呼——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智慧城市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起人。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她一个接连一个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见着她之后,被她爽朗的笑声、睿智的见解、端正的生活态度所感染。“我从小就觉得做人要‘正’,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自我发展,都要‘正’,态度要端正、做人要正义、处事要公正。”侯小莉深深地将“正坤”两字融入到自己公司名称乃至公司文化里面,
  “坤,地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既要有大地的包容性,又要低调而平凡。做人如此,经营公司亦如此,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稳当地走下去。”
  走进侯小莉位于海淀区的公司,中华文化的气息萦绕在国建正坤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里。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人要有信仰,不能一味丢掉老祖宗的孔孟之道。中国五千余年深邃而神秘的文化至今从未间断过,任何一名中国人都应该要发掘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精髓,吸取里面的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并不断发扬传承。
  “创立一家公司并做大做强,不能没有文化。创业初期靠老板,成长靠制度,但最终的发展还是要离不开文化,如同公司名中的‘正’‘坤’两字。”侯小莉分享自己的经验时说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渗透,能够提升整个公司的整体形象及员工的涵养。人是社会的主体,管理制度制订得再好,也需要人去执行,如果人能够自觉、有责任的做好本职工作,制度也就无用武之地。制度只是一个手段,最终还是要靠大家自觉地自我约束和管理,这才能达到一个公司长远发展目标。
  一个人的信仰是一个人思想底线。有了信仰,人才能更好控制自己,约束自己的欲望,做到心里有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也同样需要信仰,包括城市管理者的信仰、企业的信仰,以及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的信仰。
其他文献
很多时候一句口号、一个项目,总是让人们不自觉地就开始的“白日梦”——在北京、上海抑或是铁岭市、潮州市,乃至香港、澳门,无论我们置身于神州大地的哪一个角落,只要怀揣“城市一卡通”,就可在不同的城市间刷卡坐公交、乘地铁、打车,也可在超市购买日用品,最为重要的是社保卡、医保卡通刷……  一幅未来城市一卡通的远景,着实令人期待,但往往落地生根却让老百姓觉得是荒诞无稽之举。  2012年7月27日住建部正式
期刊
有人说大数据是社会发展下一个阶段的“石油”和“金矿”,对此,你会不会一笑了之?不怪,经历了太多忽悠之后,对于一些未经论证就枉加预测的概念,人们往往容易嗤之以鼻。  毋容置疑,人类早已进入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从媒体到零售业、银行业、制造工业、政府,每个行业产生的数据都异常庞大。零售巨头沃尔玛每小时要处理一百多万笔电子交易记录,2010年其数据库大小就达到了约2500TB,这些海量数据被形象地称作“大数
期刊
每个时代的赢家总是那些善于创新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以3G为代表的手机技术革命,将手机的核心使用价值从通话、简讯传递工具发展成为智能化、网络化、媒体化、个性化的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全方位覆盖人们的生活。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赋予了品牌营销全新的成长机遇与空间,并引起了广告界的强烈关注。艾瑞分析数据显示,201 2年是中国手机广告市场的爆发年,市场规模达到55.2亿元,增长率达到83.4%。相关数据
期刊
物联网是一个很美好且动听的故事。听起来不错,看上去也挺美,但实际做起来真的不容易。每每向身边亲朋好友描述“何谓物联网”时,虽然他们投来羡慕的目光,但嘴上却不饶人:“你工作所涉及的内容真是时髦+科技,但离我们生活太遥远,像是在吹牛。”  同时,物联网也是一个很宽泛很新兴的领域,业界很多知名人士分析认为中国的物联网产业与全球是同步处于发展初期,也面临着资金短缺和融资难、标准缺失、商业模式不成熟等困境。
期刊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停车难”都不是个新鲜的话题,天天谈月月谈年年谈,相关部门、单位也出炉配套的管理办法和政策法规,但到关键时刻,驾驶者仍旧会忍不住骂爹叫娘。如何缓解停车难通病,如何通过合理设计和科学管理,最大程度地满足市民的停车和出行需求,仿佛一把悬在相关管理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对于停车问题,在政策法规、技术应用等层面都有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比如,国外一些大城市的上班族目前普遍采用的“
期刊
自苹果问世以来,其独特的创新能力与优秀的用户体验,让全球无数人为之疯狂。是苹果让手机从原先简单的移动通话设备变为智能移动终端。随着iPhone5的问世,各项手机软件也日趋多样化,利用手机在各个领域的智能应用也开始普及起来。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当中,手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产品之。在智慧医疗当中,医生可以通过手机进行查房,查询各种病人资料及影像资料等;在智能建筑领域中,百姓可以通过手机监控家里的家电;在
期刊
与朋友闲聊,谈及普通老百姓将来也能卖电,众人倍感不可思议,也很是纳闷,我们又不是科学家,周边也没有合适的环境去进行水利发电或是风力发电,没蓄能何来谈卖电呢?难道个个都跑去挖洞蓄沼气发电?  光伏发电,节能又赚钱  当不可企及的梦想遭遇最新的科技,一切都不再是异想天开。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了用户卖电的构想。  光伏(PV)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的简称,
期刊
伴随着3月的春风,“智慧城市”和“物联网”概念继续在2013年全国两会和地方两会中大放光彩,成为代表们讨论的关键词。  智慧城市加速建设,背后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全策全力引导与推进,承担着指路人的角色。在已召开的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青岛、无锡等地区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将智慧城市作为重点之一。 智慧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也离不开企业的努力。企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者,它们不断创新研发,各祭法宝寻
期刊
徐扬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及自动化与计算机辅助工程学讲座教授,兼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的领域包括机器人、控制与动力学,以及空间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穿戴式人机界面、智慧混合动力汽车等。共发表了5部专著、300多篇国际期刊论文和国际学术会议论文,获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字航科学院院士、IEEE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以及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  
期刊
这是一个数据置暴涨的年代  在这个快节奏的年代,互联网上的一分钟我们可以干什么呢?可以发出2亿封邮件,苹果的应用下载量可高达4.7万次,亚马逊销售额超过8万美元,Twitter上载10万条新微博,Google可发生200万次搜索查询……全球互联网上一天的信息量可以刻满1.68亿张DVD,80万个硬盘,约为800EB。  于此同时,全球联网主机数的增长速度依旧呈现扶摇直上之势,特别是在移动通信领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