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名电视编辑,要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不断提升基本能力和操作技巧。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能力;技巧
到了21世纪,随着社会文化、信息交流的快速发展、变革,社会变动速度加快、新事物不断涌现,新观念层出不穷,社会信息量骤增。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除了应具备新闻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敏感性、较深的洞察力、较新颖的思路,有较宽泛的知识面,对各方面的知识要做到略知一二。这样才能制作编辑出有深度、有层次、有思路的优质的新闻节目。
一、新闻编辑具备的能力
1、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明辨是非能力
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用“德”“学”“才”三个字来概括。“德”是指电视新闻编辑要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甘当无名英雄的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学”是指电视新闻编辑要有广博的学识,新闻编辑作为信息传播的中介应当具有较好的文字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应掌握专业知识。“才”是指新闻编辑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越复杂的活动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越高,包括策划能力、组织能力、编写能力等等。
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求编辑必须具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善于见微知着、明辨是非。如果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不强,对那些论点或是过于片面、或是与国家的大政方针不相符合的新闻没有严格把关,致使这样的新闻播出,就会产生负面影响,既影响国家政策的实施,又误导广大读者,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积累生活素材和提升专业技术知识的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闻编辑应不断进行知识储备,因为广博的知识能开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电视新闻编辑每天面对的新闻稿件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多个角落,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科技、文艺、体育等,可以说是内容繁多,包罗万象。只有博览群书,处处留心,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善于积累生活素材,并且不断更新知识。其次,还要有熟练的专业技术知识。要注意检查和核对稿件与画面的情节内容和基本事实两个方面有无差错,前后有无矛盾,是否合乎情理,是否违反科学,有无虚构、添加、嫁接或“张冠李戴”等现象;同时,还要注意把好文字声画关。因此要求熟练地掌握改稿配稿,画面组合,制作标题,内容提要等技巧,要懂得录音、录像、复制等技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编播的速度和质量。
3、不断提高为受众服务的能力
受众对电视人来说,就是他们要争取的市场。电视新闻观众的多少,决定着收视率的高低,从而影响电视新闻事业的兴衰。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必须不断提高为受众服务能力,牢固树立为受众服务的思想。深刻了解满足观众需要,才能促进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
4、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新闻编辑的生命。新闻编辑要从适应观众心理需求入手创新报道内容和方式。
一是判断哪些信息最有新闻价值,二是要在文字上下工夫,三是采取会内外结合的方式,如每年的“两会”新闻。我们的镜头不单对准会场内,当涉及到各行各业大好形势的内容时,我们的镜头就对准了场外的工、农、企等行业改革的现场,解决了过去那种会议报道围着人头转的现象。四是头条的选择不应按官大官小去编排,对那些紧紧围绕大局,积极弘扬主旋律的新人、新事、新经验、新成绩以及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反映群众关心的问题的也要编入头条。五是在按主次编排节目的基础上应适当增加对比编排,两种典型的鲜明对照,更加突出了导向意识。六是要注意地方特色和时代性,做到有的放矢。电视编辑创新的意识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高低。
二、新闻编辑技巧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其中很多技巧值得学习和摸索。
1、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模糊化处理技巧
在编辑新闻处理工作和记者新闻写作中,很多时候需要进行新闻模糊处理。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什么新闻需要模糊处理、什么新闻不能模糊处理、新闻模糊处理技巧等常识性知识。对急发稿件的模糊处理。我们往往会遇到一时没条件弄清的事情或问题,而稿子又必须及时播发,这时就不能盲目确认,而应当采取模糊处理,这样做既保证了新闻时效性,又可以避免新闻失实。对需要防止泄密的稿件进行模糊处理。军事报道中有关驻某地、某部官兵及科技报道中的一些技术数据等,这些是需要保密的内容。新闻报道中出现的“据权威人士透露”模糊语言,就比用精确的语言表述更合适。为遵守法律和道德对新闻进行模糊处理,新闻报道也必须遵守法律,尊崇社会道德。在新闻报道中,涉及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肖像、姓名、家庭住址等、性犯罪案件中的被害人姓名及有可能引起名誉纠纷的事件和人物姓名,应该做模糊处理。另外,出现当事人清晰图像的,也往往需要打上马赛克或采取侧面拍摄的方式模糊处理。凡是涉及个人隐私的报道,新闻工作者都应慎重处理,不能违背法律和社会道德。模糊处理的技巧编辑应在事件中不断摸索。
2、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组织指导技巧
编辑部应该是整个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编辑部应该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其中包括开办栏目、组织拍摄系列报道、发动观众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等。同时,电视新闻离不开完备的通讯联系网络,这一网络的主体由记者站和广大通讯员组成。编辑部不仅要与他们形成鱼水关系,更得经常与他们互相传递信息,定期通报有关要求和发稿情况,帮助他们出主意,想点子,指导具体的新闻采编,组织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
3、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对民间DV拍摄素材的编辑技巧 不少行业和部门都很重视媒体的宣传作用,像公安、消防、工商、质监等部门,有的还在内部设置了专门的机构或者人员,比如宣传科(或资料科)、宣传员等等,负责拍摄、整理和保存本单位活动的资料,并部分提供给新闻媒体使用。这些机构及其中的人员,与电视台的联系密切,并逐渐形成一支通讯员队伍。他们提供给电视台的新闻素材,往往具有独特优势:代表单位提供新闻素材,真实性有保障,可信程度较高;在所报道领域较为专业、内行,在表达上不容易出现常识性错误;拍摄及时、全面,特别是一些执法现场的镜头捕捉,常常能够提供记者赶到现场之前的精彩画面,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随着数字影像技术的迅速进步,DV摄像设备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国内普及;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有条件加入到电视新闻素材的拍摄队伍中来。目前,已经有不少电视台采用由这些民间DV拍摄者拍摄到的画面,编辑加工成完整的新闻加以播出。这部分的新闻素材,作为新出现的新闻资源,今后在数量上将会逐渐增大,它们具有其他新闻来源不容易具备的一些天然优势。但另一方面,这两者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需要通联编辑在处理稿件的过程中给予高度重视:如因专业能力欠缺而造成画面素材和文字稿质量良莠不齐。通讯员和DV拍摄者大多未受过新闻业务的专门训练,因此,不论在拍摄水平和新闻叙事组织能力上都与记者有较大差距。对于他们提供的素材,从画面组织到文字措辞、叙事逻辑,都需要编辑认真地加以重新改造。如因知识层次、生活经验不一造成对所拍摄事物的理解存在偏差。特别是在为数不少的DV拍摄者提供的素材中,拍摄者往往受到自身知识结构、社会经验等等方面的限制,不能正确把握所拍摄事物的实质。
4、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制作舆论监督节目技巧
一是坚持建设性监督。要始终坚持重在建设、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以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维护稳定为出发点。要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抓住那些群众关心、政府重视、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舆论监督,要注重舆论监督的社会效果,着眼于推动问题的解决,向积极的方面进行引导。二是坚持科学监督。开展舆论监督,应当有科学的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做到事实准确、客观全面、以理服人。三是坚持依法监督。舆论监督受法律保护,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严格依法办事。舆论监督报道的内容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不能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泄露国家秘密,不能干扰和妨碍政法机关依法办案,不能侵犯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舆论监督的手段、方法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获取新闻素材、核实报道内容都要通过合法的途径、程序和正当的方式,不能采取非法和不道德的手段进行采访。
5、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后期控制指挥技巧
控制者通常称之为导播。直播式节目的播出过程是非常紧张的,节目主持、技术人员、栏目编辑,乃至该时段准备发布的消息,都必须各就各位,随时听从导播的调遣。编辑工作千头万绪的,但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核心工作是节目的编排。与报纸排版相比,时间就是电视的版面空间,在单位时间里丰富、活跃版面空间是电视编辑追求的目标之一。单位时间,服从于整个电视版面。根据电视制作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成套新闻”、突发新闻以及播出之前来不及制作的新闻,可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适时插播;由微波接受或记者传回的消息,如果是重要新闻,也可能由导播及时切入。插播消息,意味着打乱原来拟订的节目单,插在什么位置,何时插入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考虑和精确的计算,否则就有可能乱方寸。另外,新闻类节目可以相互呼应,在一天的新闻类节目中,消息、新闻专题节目以及现场直播、现场录播节目不在一个时间段播出,不同时段有不同的观众群,无疑有助于提高收视率。从以上可以看出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多样性、连贯性和灵活性。
对于新闻编辑而言,要想真正把一桌色、香、味俱佳的新闻大餐呈现在受众面前,就必须具备以上的基本能力和技巧,才能更好地完成电视新闻的工作使命。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能力;技巧
到了21世纪,随着社会文化、信息交流的快速发展、变革,社会变动速度加快、新事物不断涌现,新观念层出不穷,社会信息量骤增。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除了应具备新闻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敏感性、较深的洞察力、较新颖的思路,有较宽泛的知识面,对各方面的知识要做到略知一二。这样才能制作编辑出有深度、有层次、有思路的优质的新闻节目。
一、新闻编辑具备的能力
1、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明辨是非能力
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用“德”“学”“才”三个字来概括。“德”是指电视新闻编辑要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甘当无名英雄的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学”是指电视新闻编辑要有广博的学识,新闻编辑作为信息传播的中介应当具有较好的文字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应掌握专业知识。“才”是指新闻编辑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越复杂的活动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越高,包括策划能力、组织能力、编写能力等等。
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求编辑必须具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善于见微知着、明辨是非。如果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不强,对那些论点或是过于片面、或是与国家的大政方针不相符合的新闻没有严格把关,致使这样的新闻播出,就会产生负面影响,既影响国家政策的实施,又误导广大读者,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积累生活素材和提升专业技术知识的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闻编辑应不断进行知识储备,因为广博的知识能开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电视新闻编辑每天面对的新闻稿件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多个角落,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科技、文艺、体育等,可以说是内容繁多,包罗万象。只有博览群书,处处留心,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善于积累生活素材,并且不断更新知识。其次,还要有熟练的专业技术知识。要注意检查和核对稿件与画面的情节内容和基本事实两个方面有无差错,前后有无矛盾,是否合乎情理,是否违反科学,有无虚构、添加、嫁接或“张冠李戴”等现象;同时,还要注意把好文字声画关。因此要求熟练地掌握改稿配稿,画面组合,制作标题,内容提要等技巧,要懂得录音、录像、复制等技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编播的速度和质量。
3、不断提高为受众服务的能力
受众对电视人来说,就是他们要争取的市场。电视新闻观众的多少,决定着收视率的高低,从而影响电视新闻事业的兴衰。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必须不断提高为受众服务能力,牢固树立为受众服务的思想。深刻了解满足观众需要,才能促进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
4、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新闻编辑的生命。新闻编辑要从适应观众心理需求入手创新报道内容和方式。
一是判断哪些信息最有新闻价值,二是要在文字上下工夫,三是采取会内外结合的方式,如每年的“两会”新闻。我们的镜头不单对准会场内,当涉及到各行各业大好形势的内容时,我们的镜头就对准了场外的工、农、企等行业改革的现场,解决了过去那种会议报道围着人头转的现象。四是头条的选择不应按官大官小去编排,对那些紧紧围绕大局,积极弘扬主旋律的新人、新事、新经验、新成绩以及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反映群众关心的问题的也要编入头条。五是在按主次编排节目的基础上应适当增加对比编排,两种典型的鲜明对照,更加突出了导向意识。六是要注意地方特色和时代性,做到有的放矢。电视编辑创新的意识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高低。
二、新闻编辑技巧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其中很多技巧值得学习和摸索。
1、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模糊化处理技巧
在编辑新闻处理工作和记者新闻写作中,很多时候需要进行新闻模糊处理。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什么新闻需要模糊处理、什么新闻不能模糊处理、新闻模糊处理技巧等常识性知识。对急发稿件的模糊处理。我们往往会遇到一时没条件弄清的事情或问题,而稿子又必须及时播发,这时就不能盲目确认,而应当采取模糊处理,这样做既保证了新闻时效性,又可以避免新闻失实。对需要防止泄密的稿件进行模糊处理。军事报道中有关驻某地、某部官兵及科技报道中的一些技术数据等,这些是需要保密的内容。新闻报道中出现的“据权威人士透露”模糊语言,就比用精确的语言表述更合适。为遵守法律和道德对新闻进行模糊处理,新闻报道也必须遵守法律,尊崇社会道德。在新闻报道中,涉及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肖像、姓名、家庭住址等、性犯罪案件中的被害人姓名及有可能引起名誉纠纷的事件和人物姓名,应该做模糊处理。另外,出现当事人清晰图像的,也往往需要打上马赛克或采取侧面拍摄的方式模糊处理。凡是涉及个人隐私的报道,新闻工作者都应慎重处理,不能违背法律和社会道德。模糊处理的技巧编辑应在事件中不断摸索。
2、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组织指导技巧
编辑部应该是整个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编辑部应该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其中包括开办栏目、组织拍摄系列报道、发动观众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等。同时,电视新闻离不开完备的通讯联系网络,这一网络的主体由记者站和广大通讯员组成。编辑部不仅要与他们形成鱼水关系,更得经常与他们互相传递信息,定期通报有关要求和发稿情况,帮助他们出主意,想点子,指导具体的新闻采编,组织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
3、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对民间DV拍摄素材的编辑技巧 不少行业和部门都很重视媒体的宣传作用,像公安、消防、工商、质监等部门,有的还在内部设置了专门的机构或者人员,比如宣传科(或资料科)、宣传员等等,负责拍摄、整理和保存本单位活动的资料,并部分提供给新闻媒体使用。这些机构及其中的人员,与电视台的联系密切,并逐渐形成一支通讯员队伍。他们提供给电视台的新闻素材,往往具有独特优势:代表单位提供新闻素材,真实性有保障,可信程度较高;在所报道领域较为专业、内行,在表达上不容易出现常识性错误;拍摄及时、全面,特别是一些执法现场的镜头捕捉,常常能够提供记者赶到现场之前的精彩画面,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随着数字影像技术的迅速进步,DV摄像设备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国内普及;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有条件加入到电视新闻素材的拍摄队伍中来。目前,已经有不少电视台采用由这些民间DV拍摄者拍摄到的画面,编辑加工成完整的新闻加以播出。这部分的新闻素材,作为新出现的新闻资源,今后在数量上将会逐渐增大,它们具有其他新闻来源不容易具备的一些天然优势。但另一方面,这两者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需要通联编辑在处理稿件的过程中给予高度重视:如因专业能力欠缺而造成画面素材和文字稿质量良莠不齐。通讯员和DV拍摄者大多未受过新闻业务的专门训练,因此,不论在拍摄水平和新闻叙事组织能力上都与记者有较大差距。对于他们提供的素材,从画面组织到文字措辞、叙事逻辑,都需要编辑认真地加以重新改造。如因知识层次、生活经验不一造成对所拍摄事物的理解存在偏差。特别是在为数不少的DV拍摄者提供的素材中,拍摄者往往受到自身知识结构、社会经验等等方面的限制,不能正确把握所拍摄事物的实质。
4、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制作舆论监督节目技巧
一是坚持建设性监督。要始终坚持重在建设、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以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维护稳定为出发点。要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抓住那些群众关心、政府重视、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舆论监督,要注重舆论监督的社会效果,着眼于推动问题的解决,向积极的方面进行引导。二是坚持科学监督。开展舆论监督,应当有科学的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做到事实准确、客观全面、以理服人。三是坚持依法监督。舆论监督受法律保护,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严格依法办事。舆论监督报道的内容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不能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泄露国家秘密,不能干扰和妨碍政法机关依法办案,不能侵犯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舆论监督的手段、方法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获取新闻素材、核实报道内容都要通过合法的途径、程序和正当的方式,不能采取非法和不道德的手段进行采访。
5、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后期控制指挥技巧
控制者通常称之为导播。直播式节目的播出过程是非常紧张的,节目主持、技术人员、栏目编辑,乃至该时段准备发布的消息,都必须各就各位,随时听从导播的调遣。编辑工作千头万绪的,但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核心工作是节目的编排。与报纸排版相比,时间就是电视的版面空间,在单位时间里丰富、活跃版面空间是电视编辑追求的目标之一。单位时间,服从于整个电视版面。根据电视制作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成套新闻”、突发新闻以及播出之前来不及制作的新闻,可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适时插播;由微波接受或记者传回的消息,如果是重要新闻,也可能由导播及时切入。插播消息,意味着打乱原来拟订的节目单,插在什么位置,何时插入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考虑和精确的计算,否则就有可能乱方寸。另外,新闻类节目可以相互呼应,在一天的新闻类节目中,消息、新闻专题节目以及现场直播、现场录播节目不在一个时间段播出,不同时段有不同的观众群,无疑有助于提高收视率。从以上可以看出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多样性、连贯性和灵活性。
对于新闻编辑而言,要想真正把一桌色、香、味俱佳的新闻大餐呈现在受众面前,就必须具备以上的基本能力和技巧,才能更好地完成电视新闻的工作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