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应强化“环保”教育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810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地理教育中强调的“人、地关系”与环境教育中所倡导的“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基本一致的。 因而,1992年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明确指出:地理教育可以为环境教育作出贡献。
  我国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到1989年12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使环保工作正式步入法制轨道,并已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环境问题是社会问题,那么每一个公民都应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工程,结合目前普遍认同的“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的环保教育模式,明确地理教育在学生环保意识培养方面的目标和任务
  第 一、地理课堂可以提供大量“关于环境”的知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中学环境教育大纲中至少有 一半以上的标题与地理有关。如人口、资源、环境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内容一直在地理教育中包含着,在实际教学中,要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地理教育应帮助学生“在环境中”提高环保意识。地理学科第二课堂丰富多样,通过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环境中亲身体验,通过各种探索活动,感受各种环境问题,端正环保态度。中学地理是阐述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所以地理教师应承担起向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的任务 。
  第二、可以利用教材,讲清中学地理教材中有关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面的知识。初中地理教材中的世界气候、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世界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气候、河流、湖泊、中国自然资源与平均合理用水保护水源、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分区的中国地理等知识,教师在讲授时,不仅要讲清楚自然资源的概念,而且要详细讲解有关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知识。如讲授黄河时,要说明黄河及流域概况知识,同时指出,黄河所流经的黄土高原地貌在历史上是一片“草丰林茂,沃野千里的绿洲”,但由于常年的开垦,毁草弃牧,毁林种粮,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和生态失调、导致泥沙淤积下游,生态环境恶化,由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变成了中国的忧患。同时还应着重介绍,解放以来黄河两岸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治理改造黄河,化害为利,趋利避害,使晋陕等沿河省区出现了田园似锦、棉麦丰收的喜人景象,生态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样既体现了爱国主义教育,又进行了具体生动的环境教育,寓环境保护 教育于地理课的教学之中。
  第三、可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当地事实材料,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做保护环境的有心人。诸如讲到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可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节约水资源,专家们估计,到2004年,世界人口增至65.5亿,饮用水需求量大增,而工业排污量将由每年500立方千米增至 3000立方千米。如果用10份淡水稀1份污水的目前标准,地球将耗尽所有的淡水资源。在讲“森林资源”时,要让学生明确森林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风护田、吸烟滞尘、改变大气质量等作为“大自然总调度室”的作用。教育学生,由于滥砍滥伐造成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严重。乱排废气使得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及森林面积减少使全球气温升高,两极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危及沿海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等,通过学习让学生自觉做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树立“热爱家园、保护环境”的观念。通过高中地理学习,使学生明白,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性的开发,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
  2003年国家环保部门对我国54个大中城市进行酸雨监测,结果发现有45个城市有酸雨现象(大量以煤、石油、天然气为燃料而产生的二氧化硫的氮氧化合物在空气中氧化,并吸收水分,形成硫酸和硝酸,随雨水而降下来,就形成酸雨),占抽查总城市数的80%以上。
  第四、可组织环境保护小组,积极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环境保护小组可调查当地生态环境情况。把地理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如在学习“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分析冷热、刮风、下雨等现象,特别是经常影响本地的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使学生们知道这些主要是由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人类只有认识自然规律,趋利避害,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合参观访问,增加感性知识,深化理性知识的学习。如在学习工业“三废”的危害及治理的内容后,可以带领学生到县城周边工业区考察,参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设备,使同学们对工业“三废”的治理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不但获得环保的技能知识,而且在亲身的感受中潜移默化地提高环保意识。如所在市、县、乡村等耕地10年间缩小程度,山区和半山区森林、草地的缩减情况,大中河流域水土流失及两岸农田水毁面积,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我省西部地区)可调查风沙进退情况,沙暴、暴风雨等恶劣天气增减天数,多年气温和降水变化情况;经济发达地区可组织学生调查工业园区,开发区等。
  城镇中学可设立环境保护实验监测站,使用科学仪器,参与环境保护工作,达到学以致用。如用噪声监测仪测得附近工厂或工程场地的噪声严重超标,就应建议对方采取消防措施;水泥厂附近烟尘、粉末较多,学校可使用除尘器来清洁空气;水质被污染,可用净水器,使污浊的水源变得洁净起来。
  第五、对环境保护事业和工作,深入校园,广为宣传。可由学校请当地环保战线的专家或工作人员做报告 ;也可师生动手,利用幻灯、黑板报、图片展、风光纪录电影、说唱等多种形式,介绍和宣传政府关于环保方 面的方针政策,宣传植树造林,绿化山河,美化环境的重大作用及国际上环境保护的最新动态等。如此众多的形式都是因地而异地进行的具有创造性的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方法。
  总之,地理学科所具有的特殊性和研究对象,使它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地理教育与环保教育关系密切,因此,地理老师更应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为环保教育出力。
  作者单位:沭阳银河学校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的具体体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呢?   一、在观察中建立数感。  学会观察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发展儿童的思维,首先就是发展他看见和观察的能力,就是通过对周围世界的
期刊
1、整合化  语文学习强调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方法和手段的多维整合。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需要指出的是,重视语文实践是新语文课程理念的重要内涵,它是对传统语文学习只重视教科书学习的否定与超越。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在语文实践中多渠道发展语文能力,在语文实践中体验生
期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当前,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数字不再是只与计算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数字化生存》)。数字化将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力。以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为工作、学习、生活的主要工具这一观点已基本成为人们的共识。  我校一直以来就十分重视电教课题的研究工作,在“九五”课题中,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  善待一朵花  班级里有个古里古怪的孩子,在学校的作业一般能完成,但回家作业总是会拖拉,或是少做、漏做,还以各种理由来搪塞老师,与他父母的交谈中也发现,爸爸妈妈对孩子也非常关心的,在家总会催促孩子或陪着孩子做作业,但孩子就是磨洋工,半天也写不上几个字,搞得你失去耐心,而他呢,
期刊
2011年4月10日,又一届小高考成绩出来了,面对98.5%的通过率,作为一名教师,我没有半点成功的喜悦,唯一可以松口气的是不会被领导责怪了,但在内心深处却隐隐作痛:98.5%的背后,我们收获的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  一、“学测”命题背离“学测”目标  设计学业水平测试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和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同时在高二上学期就结束必修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分阶段”学习,减轻过重的
期刊
《汉语大词典》这样解释“细节”:细小的环节和情节。其实,细节的背后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细节是理念的具体化。在一定程度上,课堂教学由无数个细节共同组成。“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教学细节是一个包含着现实或潜在的师生互动的语言和行为的单位,是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课堂因精彩的细节而生辉!  一、赏识的细节促进学生个性张扬  教育本质上应该是民
期刊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想象对于孩子,比拥有万贯家产更加重要。”国外大量早期教育的经验表明:儿童今后能否成为杰出的人才是与想象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一种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是人类飞翔的翅膀,是每一个喜欢美术、学好美术的孩子必须具备的素质。在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表明:通过美术教学过程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于是美术教
期刊
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与人类在 政治 、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是人文社会 科学 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历史教学在普通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亦明确规定:“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因此,历史教学应该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识到:只有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对历史课感兴趣,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而进一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因而新课程实践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就显得尤为
期刊
我们作为数学知识、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的传播者,教学中能否体现《标准》中所列举的10项基本理念,是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判别标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吸取教材中的精华,经过再加工使学生主动地接受新知识,并积极地参与探索,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追求的目标之一。以下就我个人在 “导数及其应用”一章的教学践实谈几点体会。  一、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对人们从事实践活动,获得知识,发展智能,提高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