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开展“有效课堂教學”的课题研究已有两年了,广大教师对此课题的国内外相关理论掌握了不少,而付诸课堂教學中时却显得苍白无力。在课堂上要么死气沉沉,一节课下来,老师在唱独角戏,下课则气呼呼地说學生不配合;要么一节课热热闹闹,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學生情绪高涨,但课下检测连最基本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老师下课还很满足地说:“我班學生表现多好啊!都喜欢回答问题。”教學情况确实如此吗?
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老师们还是没有真正把握课堂教學的技能,特别是课堂提问的技巧,致使课堂上老师提的问题“偏难,无趣,死板”,使學生无从回答或无法回答,只好沉默是金,老师要救场,要完成本节课的教學任务,就只有把答案自己说出来了,至于學生听懂否,老师是不管的,他只觉得自己完成了教學任务,已经尽到责任了。另外,老师提的问题“过简,过多,过滥”,使學生随口回答出问题而无需多加思考,出现师生群情激昂,看似热闹有序的场面,但效果往往是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纸上谈兵”。面对此种情形,我们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寻找症结。通过大量的听课评课,通过自身的多次实践,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技巧。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學生心智、促进學生思维、增强學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手段,它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课堂教學的效益。高效的课堂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高效的课堂是一曲优美的琴音,让人陶醉其中;高效的课堂是一杯清纯的香茗,沁人心脾。那么,如何设计课堂问题才能达成课堂教學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教學目标
大家都知道,我们在备课中首先要制定教學目标,目标制定得好,在教學过程中就能有明确的方向可行,而在课堂提问中,围绕目标的设计问题學生可以轻松地进入新课,掌握本课的重点难点,如我在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时,制定的目标是(1)了解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情况。(2)知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3)体会罗布泊的消逝引发的作者忧思之情。依据目标我设计的问题是①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的?现在又变成什么样子了?②罗布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③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品读感悟。围绕这几个问题,學生圈点勾画,很快就能回答出来。这样學生在课堂上能够找出答案也就愿意回答问题了,围绕教學目标,學生不仅完成任务,而且课堂气氛也会变得轻松愉快。
二、问题的设计要能激发學生的學习情趣
如何增强教學的吸引力,磁石般地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激发其學习的兴趣,顺利完成教學任务呢?实践证明,当教师提出學生感兴趣的问题时,往往会使學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他们的思维这时会处于最佳兴奋点,好比水中投石,激起千层浪花,能打破學生脑海里的平静,使之涟漪阵阵,甚至波澜迭起,如在學习《皇帝的新装》时,在分析课文过程中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大臣、百姓看着皇帝在游行大典中赤身裸体却无人敢说出真相,最后让一个小孩子来揭穿骗局呢?这是一个學生们都很熟悉的童话故事,对于文本的情节,大家都了如指掌。但这个问题大家都没有认真思考过,提出来后大家也感到很好奇,于是引发了學生们的兴趣,马上投入课文去寻找蛛丝马迹,认真思考,以获得答案。在课堂上,常让學生感受到教师所提问题蕴含的疑问和趣味,才能充分调动學生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才能使學生注意力集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學习兴趣。
三、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根据教學需要,按照教學程序和课堂结构来精心设计,针对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关键性的问题,有助于學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设计的问题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紧扣,体现出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學性和条理性,将新知识通过巧妙的提问循序渐进地展现给學生,才会使他们有清晰的层次感。教學重点好像是电视的遥控器,只有掌握了遥控器的使用,才会选择自己心仪的频道,教學如果不掌握重点,就不能品出文本的精彩,就不真正提高教學质量。在有限的时间里,抓住重点难点,有针对性提出问题,才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因此设计问题时,要深钻教材,精准地把握文本的脉搏,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缩减课堂上的无谓回答,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如我在教《皇帝的新装》中,就紧扣新装提出问题,全文是怎样围绕新装展开叙述的?这样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装的叙述中,在讨论中很快就发现新装是全文的线索,围绕新装写了“爱新装——织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揭新装——议新装”这几个环节,课文的层次就一目了然了。再通过对这几个环节的分析,學生就很容易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性
《學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其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这是一条重要原理,就是说,提问要像人爬楼梯,不能直上直下,而是要一阶梯一阶梯地上,这样先易后难符合學生的认知规律,使學生“跳一跳”可以摘到果子,如在學《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课时,针对闻一多先生前后期的思想品格有什么特点的问题,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小问题:(1)找出评价闻一多先生的议论性的句子。(2)闻一多先生在前期做了些什么事,体现了什么品格特点?(3)闻一多先生在后期又做了些什么事,体现了什么品格特点?(4)闻一多先生前后期的变化是通过哪些内容分开的?这样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铺路搭桥,层层推进的方式不仅非常容易解决问题,而且使學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五、问题的设计要能创设引发创新思维的教學情境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创设积极思维的良好情境是引发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因为,一定的情景刺激,不仅能引起联想,发展想象,而且可能引发潜意识中的沉淀信息进入显意识而产生灵感,展开创新思维活动。设境,为學生“入境”提供了条件,“入境始于亲”。把學生引入一定情景,激发兴趣,引起思维的活跃,发展探新求异的精神。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诸如一段短小的故事,有趣的新闻、贴近的诗句、精辟的格言、一幅图画一帧照片,一段音乐等等。巧妙导入有可能加深感受,导引出旧知识中意识或潜意识的积存,造成某种触发,引起灵感,产生创新思维活动。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如何让你的课堂更精彩,我认为老师们应当做到:熟谙课本,抓准教材的重点难点;了解學生的學习层次,做到因材施“问”;有很强的课堂应变能力,能在预设的基础上依据课堂效果提出生成性问题;有较高的自身素养,能够巧妙地提出问题,能够与學生和谐相处。在充满亲和、智慧、愉悦的情境中學习,我想定能确保有效提问顺利开展,也才能构建有效的课堂,从而推动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
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老师们还是没有真正把握课堂教學的技能,特别是课堂提问的技巧,致使课堂上老师提的问题“偏难,无趣,死板”,使學生无从回答或无法回答,只好沉默是金,老师要救场,要完成本节课的教學任务,就只有把答案自己说出来了,至于學生听懂否,老师是不管的,他只觉得自己完成了教學任务,已经尽到责任了。另外,老师提的问题“过简,过多,过滥”,使學生随口回答出问题而无需多加思考,出现师生群情激昂,看似热闹有序的场面,但效果往往是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纸上谈兵”。面对此种情形,我们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寻找症结。通过大量的听课评课,通过自身的多次实践,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技巧。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學生心智、促进學生思维、增强學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手段,它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课堂教學的效益。高效的课堂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高效的课堂是一曲优美的琴音,让人陶醉其中;高效的课堂是一杯清纯的香茗,沁人心脾。那么,如何设计课堂问题才能达成课堂教學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教學目标
大家都知道,我们在备课中首先要制定教學目标,目标制定得好,在教學过程中就能有明确的方向可行,而在课堂提问中,围绕目标的设计问题學生可以轻松地进入新课,掌握本课的重点难点,如我在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时,制定的目标是(1)了解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情况。(2)知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3)体会罗布泊的消逝引发的作者忧思之情。依据目标我设计的问题是①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的?现在又变成什么样子了?②罗布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③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品读感悟。围绕这几个问题,學生圈点勾画,很快就能回答出来。这样學生在课堂上能够找出答案也就愿意回答问题了,围绕教學目标,學生不仅完成任务,而且课堂气氛也会变得轻松愉快。
二、问题的设计要能激发學生的學习情趣
如何增强教學的吸引力,磁石般地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激发其學习的兴趣,顺利完成教學任务呢?实践证明,当教师提出學生感兴趣的问题时,往往会使學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他们的思维这时会处于最佳兴奋点,好比水中投石,激起千层浪花,能打破學生脑海里的平静,使之涟漪阵阵,甚至波澜迭起,如在學习《皇帝的新装》时,在分析课文过程中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大臣、百姓看着皇帝在游行大典中赤身裸体却无人敢说出真相,最后让一个小孩子来揭穿骗局呢?这是一个學生们都很熟悉的童话故事,对于文本的情节,大家都了如指掌。但这个问题大家都没有认真思考过,提出来后大家也感到很好奇,于是引发了學生们的兴趣,马上投入课文去寻找蛛丝马迹,认真思考,以获得答案。在课堂上,常让學生感受到教师所提问题蕴含的疑问和趣味,才能充分调动學生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才能使學生注意力集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學习兴趣。
三、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根据教學需要,按照教學程序和课堂结构来精心设计,针对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关键性的问题,有助于學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设计的问题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紧扣,体现出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學性和条理性,将新知识通过巧妙的提问循序渐进地展现给學生,才会使他们有清晰的层次感。教學重点好像是电视的遥控器,只有掌握了遥控器的使用,才会选择自己心仪的频道,教學如果不掌握重点,就不能品出文本的精彩,就不真正提高教學质量。在有限的时间里,抓住重点难点,有针对性提出问题,才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因此设计问题时,要深钻教材,精准地把握文本的脉搏,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缩减课堂上的无谓回答,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如我在教《皇帝的新装》中,就紧扣新装提出问题,全文是怎样围绕新装展开叙述的?这样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装的叙述中,在讨论中很快就发现新装是全文的线索,围绕新装写了“爱新装——织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揭新装——议新装”这几个环节,课文的层次就一目了然了。再通过对这几个环节的分析,學生就很容易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性
《學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其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这是一条重要原理,就是说,提问要像人爬楼梯,不能直上直下,而是要一阶梯一阶梯地上,这样先易后难符合學生的认知规律,使學生“跳一跳”可以摘到果子,如在學《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课时,针对闻一多先生前后期的思想品格有什么特点的问题,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小问题:(1)找出评价闻一多先生的议论性的句子。(2)闻一多先生在前期做了些什么事,体现了什么品格特点?(3)闻一多先生在后期又做了些什么事,体现了什么品格特点?(4)闻一多先生前后期的变化是通过哪些内容分开的?这样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铺路搭桥,层层推进的方式不仅非常容易解决问题,而且使學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五、问题的设计要能创设引发创新思维的教學情境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创设积极思维的良好情境是引发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因为,一定的情景刺激,不仅能引起联想,发展想象,而且可能引发潜意识中的沉淀信息进入显意识而产生灵感,展开创新思维活动。设境,为學生“入境”提供了条件,“入境始于亲”。把學生引入一定情景,激发兴趣,引起思维的活跃,发展探新求异的精神。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诸如一段短小的故事,有趣的新闻、贴近的诗句、精辟的格言、一幅图画一帧照片,一段音乐等等。巧妙导入有可能加深感受,导引出旧知识中意识或潜意识的积存,造成某种触发,引起灵感,产生创新思维活动。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如何让你的课堂更精彩,我认为老师们应当做到:熟谙课本,抓准教材的重点难点;了解學生的學习层次,做到因材施“问”;有很强的课堂应变能力,能在预设的基础上依据课堂效果提出生成性问题;有较高的自身素养,能够巧妙地提出问题,能够与學生和谐相处。在充满亲和、智慧、愉悦的情境中學习,我想定能确保有效提问顺利开展,也才能构建有效的课堂,从而推动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