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语言艺术,不但会增强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吸收,而且会对难点知识起到缓冲软化的作用;探索物理实验教学艺术化的教学手段;创造条件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注意提问对象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艺术;教学策略
教学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门艺术。学生在某一门功课上产生厌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与该门功课执教者的教学风格、教学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我们为人师者如何在自己的课堂上把握并应用一些独特的教学艺术,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呢?笔者就物理教学中一些粗浅的体会整理如下:
1.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1.1 讲物理首先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规范。语法混乱、言不及意,将严重影响知识的传递以至影响教学。
1.2 教师的语言要饱含激情。在语言中饱含对学生真诚的期望、对物理教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精辟的见解,才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1.3 教学语言语速快慢、声音高低应恰到好处。语速太快,学生反应不过来;语速太慢,学生又提不起精神。声音太高,神经容易疲劳;声音太低,学生注意力难以保持。因此,课堂教学中语言应快慢适中,高低适宜。
教学语言艺术,不但会增强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吸收,而且会对难点知识起到缓冲软化的作用。语言形象准确,物理研究对象就会更加形象逼真;语言幽默、有趣,能使同学们欢畅乐学;语言生动、简练,会让人生智开窍。所以教学语言尽量做到生动、形象、幽默、准确、亲切、清晰、简练、有趣。这不但引起了同学们兴趣,还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2.探索物理实验教学艺术化的教学手段
物理知识的传授,应是一个学生自己思考,亲自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是一个知识“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如“密度”教学时,就可以这样指导学生“实验探索”首先提问,两块大小不同涂上颜色的金属块,是否属于同种物质?当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指出:鉴别物质可以根据物质的特性来鉴别,只凭气味、颜色、软硬等这些特性来鉴别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探索物质的其它的特性,如可以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中发现。再适时引导:每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能够改变,分别测出每一种物质几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再来研究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接着学生设计实验,开展讨论,确定出最佳实验方案,让他们自选器材,分组实验,得出数据,分析数据,让学生猜想,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估计学生会说: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教师指出:质量与体积究竟是不是成正比关系,必须通过数据处理才能下结论。当学生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是一个恒量(成正比),不同种物质其比值不同,便可找出物质隐蔽着的重要特性m/v,其大小是由物质种类所决定的,反映了物质种类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上把物质具有这种特性叫做密度,这样紧紧围绕密度这个概念,创设情景置疑,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善于启发诱导,让学生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发现物理规律,当实验探索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将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要想使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3.创造条件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学生总抱怨物理太难学,耗时多而收效少,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多创造成功的机会,产生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加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个物理问题,可以说是成功,取得了一次好的学业成绩,可以说是成功;虽然成绩不太好,但与原来的情况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也可以说是成功。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
4.注意提问对象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笑,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他对这一问题不会。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要寻找这些表现。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提示与探询是必要手段。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要及时给以提示。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收稿日期:2012-05-10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艺术;教学策略
教学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门艺术。学生在某一门功课上产生厌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与该门功课执教者的教学风格、教学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我们为人师者如何在自己的课堂上把握并应用一些独特的教学艺术,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呢?笔者就物理教学中一些粗浅的体会整理如下:
1.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1.1 讲物理首先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规范。语法混乱、言不及意,将严重影响知识的传递以至影响教学。
1.2 教师的语言要饱含激情。在语言中饱含对学生真诚的期望、对物理教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精辟的见解,才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1.3 教学语言语速快慢、声音高低应恰到好处。语速太快,学生反应不过来;语速太慢,学生又提不起精神。声音太高,神经容易疲劳;声音太低,学生注意力难以保持。因此,课堂教学中语言应快慢适中,高低适宜。
教学语言艺术,不但会增强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吸收,而且会对难点知识起到缓冲软化的作用。语言形象准确,物理研究对象就会更加形象逼真;语言幽默、有趣,能使同学们欢畅乐学;语言生动、简练,会让人生智开窍。所以教学语言尽量做到生动、形象、幽默、准确、亲切、清晰、简练、有趣。这不但引起了同学们兴趣,还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2.探索物理实验教学艺术化的教学手段
物理知识的传授,应是一个学生自己思考,亲自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是一个知识“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如“密度”教学时,就可以这样指导学生“实验探索”首先提问,两块大小不同涂上颜色的金属块,是否属于同种物质?当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指出:鉴别物质可以根据物质的特性来鉴别,只凭气味、颜色、软硬等这些特性来鉴别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探索物质的其它的特性,如可以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中发现。再适时引导:每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能够改变,分别测出每一种物质几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再来研究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接着学生设计实验,开展讨论,确定出最佳实验方案,让他们自选器材,分组实验,得出数据,分析数据,让学生猜想,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估计学生会说: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教师指出:质量与体积究竟是不是成正比关系,必须通过数据处理才能下结论。当学生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是一个恒量(成正比),不同种物质其比值不同,便可找出物质隐蔽着的重要特性m/v,其大小是由物质种类所决定的,反映了物质种类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上把物质具有这种特性叫做密度,这样紧紧围绕密度这个概念,创设情景置疑,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善于启发诱导,让学生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发现物理规律,当实验探索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将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要想使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3.创造条件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学生总抱怨物理太难学,耗时多而收效少,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多创造成功的机会,产生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加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个物理问题,可以说是成功,取得了一次好的学业成绩,可以说是成功;虽然成绩不太好,但与原来的情况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也可以说是成功。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
4.注意提问对象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笑,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他对这一问题不会。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要寻找这些表现。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提示与探询是必要手段。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要及时给以提示。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收稿日期:201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