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六载寒来暑往,一批批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出现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平均年龄只有10.2岁的他们,用普通话、上海话、英语、快板甚至连环画等自己喜欢的语言和形式,为南来北往的观众讲述中共一大召开的前因后果。每每获得观众的掌声和赞许,他们总会习惯性地望向身后面带微笑的“云朵妈妈”——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長吴蓉瑾。
2021年9月3日,全国妇联授予吴蓉瑾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9月1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人民教师吴蓉瑾的先进事迹,授予她“时代楷模”称号。
“在孩子们的心里,她是能认出全校1300多人并能准确叫出名字的‘云朵妈妈’;在家长们的心目当中,她是编织了响当当云课堂的‘云朵校长’。”“时代楷模发布厅”中这样介绍吴蓉瑾。
育人新探索培养一批“传承路上的小不点”
“革命故事来传颂,祖国花朵担使命,我们小小讲解员,全心实践靠社团,童音来把党史讲,童心爱国又爱党……”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红喇叭”小小讲解队的小学生讲解员用儿童语言配上快板顺口溜讲党史。这支“红喇叭”小小讲解队正是来自卢湾一中心小学。16年前,在吴蓉瑾的带领下,全国第一个专门志愿服务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小学生讲解员社团,吹响了传播红色文化的“红喇叭”。
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疑问,让小学生去中共一大会址学党史、讲党史,小小年纪的他们听得懂吗?讲得清吗?吴蓉瑾用她16年的实践,给出了一个确定的回答:只要方法对路,孩子们不仅听得懂,也讲得清。
初到卢湾一中心小学工作时,吴蓉瑾是一位少先队中队辅导员,只要时间允许,她就带着学生到中共一大纪念馆参观。她还记得,纪念馆工作人员给学生做辅导,孩子们提出了不少问题,工作人员虽然努力答疑,可孩子们依旧似懂非懂。吴蓉瑾向工作人员提了一个大胆的建议:“能不能在你们的指导下,让孩子自己写讲解稿?”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吴蓉瑾带着学生一起调研,决定做儿童版讲解稿。为了确保讲解内容的准确、完整,吴蓉瑾与中共一大纪念馆的成人讲解员、学生一起讨论、磨稿,最终形成的讲解词通俗易懂,解说的内容变成了一个个精彩纷呈的小故事。
2006年暑假,由学生讲解员组建的“红喇叭”社团正式成立,学生讲解员平均年龄10.2岁。经过一次次培训、演练、考核,场馆里学生讲解员常常被观众围观,甚至在一场讲解结束后被要求“再来一段”。初战得胜,吴蓉瑾和孩子们的干劲更足了,陆续开发了“中共一大纪念馆”红领巾系列讲解手册,包括“儿童版讲解稿”“英语儿童版讲解稿”“沪语讲解稿”“快板讲解稿”等。
“七月三十夜色浓,一大会议正进行,突然闯进一个人,惊得大家全愣神……”在今年新落成的中共一大纪念馆,卢湾一中心小学三(5)班学生黄业凯边打着快板,边为前来参观的游客声情并茂地描绘着一大会议的场景。
“最初我们希望孩子们的讲解能为更多同龄人服务,但事实证明,每当小讲解员‘登场’,各年龄段的观众都会目不转睛围在他们周围。”一旁的吴蓉瑾欣慰地笑着说。
16年来,这些“传承路上的小不点”,讲解足迹已遍布周边的孙中山故居、周公馆、韬奋纪念馆等红色场馆。如今,“中共一大纪念馆讲解”已经成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全校1330名学生不仅可以用普通话、英语、沪语等进行讲解,还能够通过立体书、绘本、信息化云剧场等开展讲解。
回忆这段经历,不少已步入大学的“小讲解员”依旧心存感激,“多年过去,但那一段段讲解词始终铭记在我的脑海中。感谢吴老师的教导,早早在我心中种下了红色的种子。”
朋友圈“暗号”有困难找“云朵妈妈”
从教27年,吴蓉瑾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每个学生毕业时,她都会赠送一张有自己联系方式的卡片作为纪念,上面写着“有困难找‘云朵妈妈’,任何烦恼都可以”。27年来,学生们毕业、工作、成家、为人父母,甚至有些学生又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吴蓉瑾手里,很多人依旧会把她当作那个时刻牵挂他们的“云朵妈妈”,有了喜悦就急着与她分享,有了困难又不惧向她求助。
吴蓉瑾的微信好友都知道,只要她人在学校,每天必然会在朋友圈发两张照片。一张是清晨“爱的学校”,一张是夜晚“爱的走廊”,分别是她到达学校和离开学校时拍摄的教学楼和办公室走廊。对广大学生和学生家长而言,吴蓉瑾藏在照片背后的“潜台词”其实是:“只要‘爱的走廊’还没出现,说明我在学校,你们可以随时来找我。”
2004年,从学校的一份自查报告中吴蓉瑾发现,学生对情绪的容受性差,情感体验不够,情感表达能力弱,为此她在学校开设了情感教育课,每周一节15分钟。有了烦恼,大家一起出主意;受了委屈,大家共同来安慰。情感教育课的坦诚相告、真情流露,畅通了生生、师生,甚至孩子与家长的情感。
从此,每周的学校课程之余,吴蓉瑾都会亲自给学生上情感教育课,与学生们搭建起心灵交流的桥梁。同时,她还开设了上百节情感教育示范课,一所“爱的学校”在吴蓉瑾的细心呵护下生根发芽。
为了让情感教育惠及更多学生,吴蓉瑾与教师一起设计情感教育课程,前后影响了学生10万人次,团队开发的情感教育课程也成为区域共享课程,成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办学特色。 作为第一个倡导情感教育的教师,吴蓉瑾的情感教育实践已经持续了17年。17年,她专注于学生的情感需求,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情感来面对学习和生活。
“吴校长会非常用心地跟学生们进行情感交流,除了每周15分钟的情感教育课,在她班里有一个每天记录孩子们心里话的‘晴雨表’,学生们在上面写下心里话,她会一一写下她的回应,让学生们感受双向情感交流的‘温度’。孩子们一天天写,吴校长一段段回,經常比孩子们写得要长得多。”行将退休的卢湾一中心小学副校长邓卫红说,对于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吴校长会想尽办法多陪伴他们,甚至把他们带到家里,用爱来温暖孩子的心,教会他们积极面对挫折,并成为适应社会、身心健康、具有幸福能力的人。
自己被爱过,所以也希望把爱传递下去。吴蓉瑾至今记得,自己6岁上小学时,每天放学她都是最晚被接走的那个孩子,那时没有晚托班,但启蒙老师陈佩玉每天都会留下来陪她到最后。16岁在师范学习,张晓春老师每次都会在她的周记本上洋洋洒洒写上一大段评语,鼓励她的成长和进步。26岁在学校工作,老校长程华手把手地教会她如何在工作中注重细节,并留下了情感教育的“宝藏”。“恩师们的一言一行,让我从小坚定了做老师的初心,并始终激励着我,保持着对这份‘爱的事业’炽烈而悠长的情感,把爱全身心地放在孩子们身上。”吴蓉瑾说。
神奇“云学校”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全新学习空间
吴蓉瑾所在的卢湾一中心小学,是上海市信息化标杆培育学校。2009年以来,吴蓉瑾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推动教学从数字化到数据化,首创“云课堂”,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学习空间。十几年间,技术不断迭代,“云课堂”更加丰富,有了“彩云图书馆”,可以为语文学科提供阅读教学依据;“云厨房”助力劳动技能课程的开发应用;“云展馆”用于展示学生手工作品……吴蓉瑾也因此有了“云朵校长”之名。
如今,“云课堂”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学校以实际问题为导向进行技术研发,开发设计了适用于合作学习的“云课桌”、为学生提供一对一指导帮助的“云朗读”、呈现学校历史的“彩云墙”、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身体机能的“云手表”等。
“对于技术,其实我原本并不太懂,所以放学后,我常常会把技术人员和程序员都叫来开会,一点一点地让‘云学校’日臻完善。”吴蓉瑾说。
为了将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薄弱地区、薄弱学校,作为教育部信息化资源库专家,吴蓉瑾还担任校长工作坊主持与培训任务,这些年多次到青海、贵州、陕西、四川、重庆、云南等省市的教育薄弱地区,为万名校长提供在线学习,并积极为当地教师开展培训。目前,已有青海、陕西、贵州等地的250多所学校学习和借鉴了卢湾一中心小学的教育教学模式。
2018年,吴蓉瑾作为特级校长被派遣流动到上海市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担任校长,由此开启黄浦、嘉定两头跑的“更忙节奏”。起初,这所学校只有6个教学班,整个校园空空荡荡的,很多家长都不愿意把孩子送来。但现在,周边很多家长都想要把孩子送到这里。
让学生隽潇然的爸爸感触最深的,是吴蓉瑾校长在家长会上对他们说过这样一句话:“家长在爸爸妈妈的角色里,要像当年恋爱一样有爱,这样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有爱的家庭环境,等未来孩子有了家庭也会是有爱和幸福的。”
吴蓉瑾自己也是这么做的。尽管每晚10点多才离开办公室,但其实她的丈夫,每天下班后都会到学校陪着她一起“加班”,然后手牵手一起走过那条“爱的走廊”。每天不管多忙,吴蓉瑾都会跟在松江上大学的儿子打电话,交流一下当天的情况。双休日,吴蓉瑾和丈夫一起把儿子送到学校后,还会一起逛街、吃饭,再到“爱的学校”继续加班。
“我想和我的教育同行分享,爱孩子,尊重孩子;我想跟家长分享,把那双小手交到我手里,给予我充分的信任与支持,因为在我的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含苞待放的花蕾。我们会以爱和尊重,守护他们这段历程,并且陪伴他们走下去,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快乐。”吴蓉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