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七十二变

来源 :考试·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xueq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部分的相关考点有温度计的原理、读数及使用,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等六种物态变化,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实例。固体、液体和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由于中考逐年注重实验操作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方面的考查,因而温度计的使用,物态变化的图像和对各种物态变化现象的解释仍是今后中考命题的热点,由于热现象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命题的思路和类型较多,常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和简答题等.在解答题目时,特别要注意一些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需要吸收或放出热量,但物体的温度会保持不变,并注意各学科知识的联系和应用,特别是数学知识在物理知识中的实际应用,会对各类图象进行分析.
  类型一、温度计的使用
  例1(2009恩施)下图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解析把从题目图形中获取的信息与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比较,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本题可从温度计的放置、读数等方面来考虑答题。
  答案:D
  例2(2010黑龙江鸡西)2009年全球范围流行“甲流”,市有关部门要求各校师生进行“晨检”.图中是某同学测量体温的结果,示数是,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
  解析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量程是35~42℃,和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一致,分度值为0.1℃,在读数时应认清分度值,在进行温度计方面的的复习时,不仅要学会放置、读数,还应弄清楚不同温度计的不同点.
  答案:36.6℃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
  类型二、物态变化的判断
  例3(2010年金华)江西省的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讲的是太阳照射在庐山的香炉峰上,山间升起了缭绕的白雾,像一片片紫色的云霞;远远看去,飞落的瀑布像长长的白练挂在山前。湍急的流水从高高的悬崖上飞驰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从高高的九天降落到人间.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形成“烟”的过程是放热过程.
  B. “烟”是液化形成的.
  C. 形成的“烟”是液态水汽化形成的气态水.
  D.“飞流直下”的水的重力势能在减小.
  解析水蒸气是无色透明气体,人眼是看不见的。在没有其他化学气体的情况下,空气中的“白气”、“雾”、“露”、“气团”一般都是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大量的小水珠组成的,而“烟”通常情况下是固体.
  答案:C
  例4(2010年山东潍坊)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現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 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C. 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
  D. 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
  解析在进行复习时不仅要认识雾、露、霜、雪、雹等自然现象是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还要对各种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只要记住凝固、凝华、液化过程放热,另外三种物态变化过程吸热.
  类型三、晶体熔化、凝固过程,液体沸腾过程的特点
  例5(2010湖北荆门)图甲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器材有: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秒表、温度计、水.
  (1) 图乙是(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解析从图乙中可以看出这个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温度保持不变,由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可见这个物体一定是晶体冰;在读数时应看好量程和分度值,本题中的温度计分度值为2℃,在答题时应注意这点;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热.
  答案:冰52吸收
  例6 (2010福建莆田)小海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是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1) 水的沸点是℃,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一个标准大气压.
  (2) 做上述实验时是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
  ℃左右.
  (3) 沸腾前水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图像的识别能力,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读图即可知道水的沸点是100℃,由于我们已知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所以当前气压应该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当水自然冷却后温度一直停留在20℃,就可以知道室温应该是20℃;沸腾前水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可由读图得出,一开始温度升高得比较快,当接近沸腾时,温度升高变慢.我们在复习时,要着重对图像题进行练习,对不同的图像表示不同的含义要有一定的认识.
  答案:(1)100等于 (2)20 (3)刚开始升温的快,后来升温的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叹词是虚词的一种。虚词因为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不像实词那样有具体的意义,因此,大多数人对虚词所起的作用就不太重视,尤其是对叹词作用的理解,就更觉得无足轻重了,因为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叹词是“表示强烈的感情以及招呼、应答的词”, 不像介词、连词、助词等那样有细致具体的分类,在欣赏文言作品时,我们对叹词的作用往往并不留意。然而,如果对古文中的叹词进行认真研究,仔细咂摸,便可以发现,叹词
期刊
摘要: 现代文阅读复习,是语文中考复习的重点与难点之一。现代文阅读中感悟类试题的解答,更是难点中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笔者认为,“用对资源”是保证复习效率的必要前提。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观点:万变不离其宗,课标是最最具挖掘价值的权威资源;“误”能引“悟”,错题是最贴近现实的草根资源;用足评分标准,角色融合是提升效率的有效途径;研习本地考卷真题,准确定点是把时间用在刀刃上的必做功课。  关键词:
期刊
Never will I forget how admiring I was once seeingmy brother riding his bicycle to school .As a child,I oftenimagined that it would be wonderful if I owned a bike androde it,with my more than once req
期刊
在西方文化的语境中,据说人类的自尊受到三次打击。第一次是哥白尼的“日心说”。原先,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是绕着地球转的,人类当然是宇宙的主人,也因此而有无比尊贵的地位。日心说指出,人类所居的地球其实是绕着太阳转的,这颗小小的星球在浩瀚渺远的宇宙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人类只是孤零零地居住在这颗小小的星球上。  尽管人类不再是宇宙的主人,那么毕竟是万物的灵长,在这颗星球该拥有无比尊贵的地位吧?但达
期刊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了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要有耐人寻味的结尾。古人在谈到作文结尾时常以“豹尾”作喻,是指文章结尾时笔法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唐代诗人白居易说的“卒章显其志”,意思是指结尾要起到进一步明确和深化主题思想的作用,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言的本意。也就是说结尾要有利于揭示文章的主题,有利于文章的结构,要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期刊
中考数学复习是在学生全面学习中学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解题能力上的复习,也是让学生发展数学思想,熟练掌握数学方法最理想的教学过程.但由于中考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因此我们一些教师,总想找一些捷径,结果害学生进入误区,最终影响了复习的效果,导致学生中考成绩的低下.那怎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复习效率呢?我认为应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主要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入手.  一、 立足教材,夯实双基
期刊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从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阅读简单的说明文,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掌握说明文的语言特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阅读说明文呢?我想,首先应该从说明文的语言入手。纵观近年来各地中考试卷中的说明文阅读部分,相关的对于说明文语言的考查频频出现,几乎成了必考题,所占分值一般为2-4分,可谓是
期刊
动态几何就是研究在几何图形的运动中,伴随着出现一定的图形位置、数量关系的“变”与“不变”性.解决动态几何题的策略是把握图形运动规律,寻求图形运动中的一般与特殊位置关系;在“动”中求“静”,在“静”中探求“动”的一般规律.从题目设置上来说,质点运动型问题就是在三角形、矩形、梯形等一些几何图形上,设计一个或几个动点,并对这些点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相伴随着的等量关系、变量关系、图形的特殊状态、图形间的特殊
期刊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略)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 At noon we reached a small village ______ east of ______ Summer Palace.   A. the; the B. /; the  C. the; the D. /; /   22
期刊
一、 案例背景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经常听刚说完课的老师说:“现在的学生什么也不会,明明讲过很多遍的题目,一变数值或问题,又卡住了,唉!越来越不会教学了”.学生则经常向老师诉苦:“本来这个题目我懂了,但题目一变又不会了”.究其原因,主要有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学生的领悟内化能力,教师的启发诱导,题目的灵活多变等各方面的因素,其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是最为关键的.在课堂上教师要避免“满堂灌”,使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