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课异构”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或者同一个教师对相同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学班级采用不同的构思、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同课异构”是植根于常规课堂教学的一种校本教研形式,因其贴近教师教学实际而极受一线教师的欢迎和教研部门的推崇。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教研方式。“同课异构”教学反思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以他人的课例为比较对象,反思自己“同课”教学。二是以自己的课堂教学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决策、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之所以强调“同课异构”的教学反思,是因为它有别于常规课堂的教学反思。“同课异构”的教学反思最大的特点是以课例为对象,通过比较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效果等,进而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在以后上“同一”课时,达到课堂结构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更加切合学生,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它主要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强调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目的是提高自己以后上“同课”的教学效率。“同课异构”教学反思是一门艺术,它贯穿于备课、上课、观课、议课等教学环节之中。要提高“同课异构”教学反思的效率,发挥它的作用,应采取正确的策略。
1反思以前“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在“同课异构”中,“同课”是前提,“异”是基础,“构”是核心和灵魂。“异构”是“同课异构”的内涵,是它的魅力重要表现。它是教师不同教育理念、教学思路的体现,具体表现在不同教师或同一教师在不同班级在讲授“相同文本内容”课堂教学的结构、方法、手段、形式等方面的差异。只有好的教学设计,才能实现高效课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寻求最优的教学设计、寻求适合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寻求最佳的教学效果是“同课异构”的目标。教师在备课时,要反思自己以前的“同课”设计和教学,比较他人上过的“同课”,结合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和自身特点,设计出最优的教学设计。当然,“异构”并不是否定以前的“同课”,它的实质是一个择优的过程,要坚持“同中求异,异中存同”的原则。
2比较“同课”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比较研究法是“同课异构”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同课异构”的目标是构建高效课堂,即通过反思“同课异构”教学,寻找出适合教师自己教学特点和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寻求最优的教学模式和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反思强调的是教师自我反思,反思的主体是教师本人,反思对象是自己的教学,而非他人的教学。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不同,其教学反思的内容及方法也就有所不同。一是作为授课者。在教学中,要即时反思课堂教学,发挥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的调节功能。要善于利用有利于教学计划实施的各种条件,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对于课堂发生的突发事件,要比较以往“同课”案例中相近事件的处理方法,及时化解矛盾,消除影响。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及时、快速、灵活地对教学计划作出修改和调整,提高课堂效率。二是作为观课者。在听课时,要以学习者的态度比较反思自己的“同课”教学。“同课异构”虽然教学内容相同,但由于教师的个人经历、社会背景、自身素质、知识水平及能力存在差异,因而对同一教材内容的理解也会出现差异,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也会不同。听课教师应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对比,结合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找出他人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反思自己上过这节课所经历的过程。“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问题。教师在观课时,不但要认真听,还要仔细看,特别是问题解决的部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既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的过程。要善于思考课堂教学中“异”象,以便自己在以后上“同课”时做到有的放弃,构建高效课堂。
3课后评议反思,完善自我。
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课堂教学的各种要素协调和谐、各种教学资源得到最好的利用、教学“三维”目标得到最佳的实现、学生得到最优的发展,才能使课堂高效。如果说,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是片断的反思,那么,课后反思即是全面的、系统的反思。教师除了要反思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三维”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否被激发等,还要重点将“同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看教学效果方面还存在什么差距,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是什么?等等。课后教师之间进行的交流和研讨,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反馈系统。课后评课议课是“同课异构”教学反思的重要方式。在评课议课时,教师要积极参与讨论,要关注“同课”中的“异构”在何处,各种“异构”在课堂教学行为中的表现又有什么不同,取得了什么效果,存在什么问题等。要善于在不同的教学风格中,通过对比、交流、反思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撰写教学反思,提高理性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积极探究心态的表现,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探索与发现,它为教学工作提供了“再创造”的可能,是教学创新的基础和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同课异构”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教学比较的载体,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设计理念进行深刻地审视。如果说,课堂上“瞬间”反思和课后评课议课反思是感性反思,那么,通过认真思考撰写教学反思的行为即是理性反思。撰写“同课异构”教学反思,不是对课堂教学的进行简单的回顾,而是要求教师把带批判性的思考和建议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总结。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逐步提高理性反思能力。教学反思的主要形式有反思日记、反思随笔、反思教案、反思论文等。
参考文献
[1]钱铁男.重新认识“同课异构”[J].新课程(上),2011(1)
[2]肖川.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反思以前“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在“同课异构”中,“同课”是前提,“异”是基础,“构”是核心和灵魂。“异构”是“同课异构”的内涵,是它的魅力重要表现。它是教师不同教育理念、教学思路的体现,具体表现在不同教师或同一教师在不同班级在讲授“相同文本内容”课堂教学的结构、方法、手段、形式等方面的差异。只有好的教学设计,才能实现高效课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寻求最优的教学设计、寻求适合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寻求最佳的教学效果是“同课异构”的目标。教师在备课时,要反思自己以前的“同课”设计和教学,比较他人上过的“同课”,结合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和自身特点,设计出最优的教学设计。当然,“异构”并不是否定以前的“同课”,它的实质是一个择优的过程,要坚持“同中求异,异中存同”的原则。
2比较“同课”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比较研究法是“同课异构”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同课异构”的目标是构建高效课堂,即通过反思“同课异构”教学,寻找出适合教师自己教学特点和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寻求最优的教学模式和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反思强调的是教师自我反思,反思的主体是教师本人,反思对象是自己的教学,而非他人的教学。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不同,其教学反思的内容及方法也就有所不同。一是作为授课者。在教学中,要即时反思课堂教学,发挥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的调节功能。要善于利用有利于教学计划实施的各种条件,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对于课堂发生的突发事件,要比较以往“同课”案例中相近事件的处理方法,及时化解矛盾,消除影响。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及时、快速、灵活地对教学计划作出修改和调整,提高课堂效率。二是作为观课者。在听课时,要以学习者的态度比较反思自己的“同课”教学。“同课异构”虽然教学内容相同,但由于教师的个人经历、社会背景、自身素质、知识水平及能力存在差异,因而对同一教材内容的理解也会出现差异,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也会不同。听课教师应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对比,结合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找出他人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反思自己上过这节课所经历的过程。“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问题。教师在观课时,不但要认真听,还要仔细看,特别是问题解决的部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既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的过程。要善于思考课堂教学中“异”象,以便自己在以后上“同课”时做到有的放弃,构建高效课堂。
3课后评议反思,完善自我。
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课堂教学的各种要素协调和谐、各种教学资源得到最好的利用、教学“三维”目标得到最佳的实现、学生得到最优的发展,才能使课堂高效。如果说,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是片断的反思,那么,课后反思即是全面的、系统的反思。教师除了要反思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三维”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否被激发等,还要重点将“同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看教学效果方面还存在什么差距,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是什么?等等。课后教师之间进行的交流和研讨,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反馈系统。课后评课议课是“同课异构”教学反思的重要方式。在评课议课时,教师要积极参与讨论,要关注“同课”中的“异构”在何处,各种“异构”在课堂教学行为中的表现又有什么不同,取得了什么效果,存在什么问题等。要善于在不同的教学风格中,通过对比、交流、反思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撰写教学反思,提高理性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积极探究心态的表现,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探索与发现,它为教学工作提供了“再创造”的可能,是教学创新的基础和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同课异构”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教学比较的载体,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设计理念进行深刻地审视。如果说,课堂上“瞬间”反思和课后评课议课反思是感性反思,那么,通过认真思考撰写教学反思的行为即是理性反思。撰写“同课异构”教学反思,不是对课堂教学的进行简单的回顾,而是要求教师把带批判性的思考和建议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总结。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逐步提高理性反思能力。教学反思的主要形式有反思日记、反思随笔、反思教案、反思论文等。
参考文献
[1]钱铁男.重新认识“同课异构”[J].新课程(上),2011(1)
[2]肖川.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