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巷青蒜香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4381858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那条巷子里,实在是一种偶然。我去后街市场买菜,有一条宽大的马路可走。这条巷子却窄窄的,两个人并行时已顯得拥挤了。
  很多次从巷口经过,都不曾进去过。巷子的路面都坏掉了,坑坑洼洼的。晴天尚好,雨天更让人气怯了,在巷口就可以望到那一滩滩混合各种杂质的污水。
  巷子里尽是多年前的老房子,挤挤挨挨的,破破败败的,用风烛残年来形容,一点不过分,佝偻着背,咳着喘着。窗户不像窗户,门不像门,墙不像墙,多是七拼八凑的。屋宇连着屋宇,巷子套着巷子,灰茫茫的一大片,迷宫一样。有人用木柴烧水,黑灰的烟冒出来,呛得过路的人两眼泪水。
  当地人早已不在这里住了,巷子前面有新居,都是两层的小楼,贴着明晃晃的瓷砖,又干净又舒适。住在巷子里的都是外来的打工者,讨生活的穷苦人,卖菜的,卖大饼的,磨豆腐的,炸油条的,修鞋的,收破烂的,也有工厂里做工的,挤公交车上班的刚毕业的年轻人。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日难。他们没法和当地人一样讲究,能遮风挡雨,容身,就行了。
  那天,和往常一样,路过巷口,不经意地一瞥,竟很吃惊——巷子里的路修了,铺上了一层青灰的方砖。那方砖的样子古朴,铺得也齐整,我一时兴起,抬脚就往巷子走去。
  巷里除了路面洁净外,其他的没什么变化,依然是颓败的情形。巷子是长巷,当我走到中间的时候,眼前竟陡然一亮——巷子边上的一家窗户上挂着一盆花,确切地说,那是一盆绿植。花,对于住在深深长巷里的人来说,多少有点奢侈,也没有那份闲情。站在窗前的时候,我才看清,不是什么绿植,是青蒜苗。也不是花盆,是盛油的塑料瓶,上半截裁去了,下半截宽大,盛了土,两根绳子穿过,吊在窗户上。我看那窗台窄小,还剥落了几块,难怪主人想到了此法。看上去,这主人只住着这一间屋,对着巷子,斑驳的房门上落着一把锁,静静的。
  我不舍得离去,兀自站在窗前的蒜苗前出神。风从巷子的尽头吹过来,青蒜苗摇摇摆摆,当空跳起了舞。已是初冬了,风是冷的,一切都呈肃杀萧条之势。而眼前的这些青蒜苗,摇摇曳曳,摇得心底一片葱茏,像漫漫黄沙中的一小块绿洲,像漆漆暗夜中的一盏灯光。如果这些蒜苗出现在亮堂的阳台上,我也许不会惊叹。但,生活在这样逼仄枯瘦的长巷里,仍然有如此美的想法,如此富有诗意,不得不让人叹服主人那颗热爱生活的心。
  我心里惦记着那青蒜苗,又去了几次,却不曾见到主人,门总是寂寂地锁着。
  后来,一天中午,阳光实在好,我溜达着又到了巷子。一进巷子,一股淡淡的清香就萦绕在了鼻尖。走到挂着蒜苗的窗前时,赫然看到蒜苗被掐去了一些,露着齐整整的绿根。房门竟是开着的,一对中年夫妻坐在门口,低着头吃饭,男人黧黑结实,很憨厚的模样,女人朴实,黑黑的发在脑后挽了一个髻。女人抬起头,看到我,笑盈盈的,虽不相识,却热情地打招呼:吃过了?我也笑,答,吃过了。心里暖融融的。我看到她手上的碗里躺着热乎乎的面条,面条上卧着几片青蒜苗。那清香原来源于此呀!那男人只顾低着头呼噜呼噜地吃,很香很香的样子。
  阳光很难得地照进了巷子,落在门楣上。他们夫妻沐浴在阳光里,岁月静好的模样。我禁不住回头又望了一眼,他们该是俗世里最幸福的夫妻吧,贫穷也罢,辛苦也罢,日子过得像长巷里的青蒜苗一样,到处流窜着清香。
其他文献
与朋友到某风景区游玩,他连给我照了数张照片,然后我一张张细看,看着看着眉头就皱了起来:要么气质欠佳,要么老气横秋,要么腰板不直,要么表情木讷。总之,都让人不满意。一旁另一位朋友说,恐怕不能光怨相机,关键是“原形”。一句话,犹如醍醐灌顶,足让我思考了几天。  当然,照相也有个技术问题,但起决定作用的,恐怕只能是“原形”。像我这样已越花甲之年的人,要想照出像青壮年时期那样的“英俊潇洒”,肯定是不可能了
期刊
最近,我从媒体上看到一则消息,说的是江苏泰州市人民法院在审理一对夫妻离婚案时,不是一判了之,而是在判决书中使用了“众里寻他千百度”等诗句,希冀这对在学生时代便是恋人的夫妻二人,不要因家庭生活中的琐事、矛盾而轻言放弃,从而劳燕分飞,而应该再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处一处后再做决断。判决后,这起离婚官司中的夫妻未再提出离婚。  看了这则报道,我为泰州市人民法院的法官点赞。我以为,他们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期刊
“俗”这个字很有意思,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谷”,人吃五谷杂粮即为俗。所以,只要是人,“俗”便难免。民以食为天,不吃饭就会饿死。《说文解字》说,俗,习也。它表示一种生活常态,是人们内心深处形成的一种自觉的认知,礼节、习惯等。  “俗”很接地气,也最接近人性的本真。柳永的词,语言俚俗家常,颇合市民阶层的口味。宋朝叶梦得《避暑录话》引用西夏归朝官语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其传颂之广。
期刊
有学问的人“怀才如怀孕”,时间久了可以看出来,就是睡觉了也能看出来。  《阅微草堂笔记》载,一个老学究夜行中遇见亡友变成的鬼魂,結伴同行。至一破屋,鬼魂断定此乃文人之家,因为凡人天天蝇营狗苟,心中尽是俗念,性灵汩没。而读书人睡时一念不生,胸中所读之书,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窍而出,其状缥缈缤纷,如同锦绣。上烛霄汉,与星月争辉,次者数丈,次者数尺,以渐而差,极下者便荧荧如一灯。此屋上方光芒高达七八尺,所
期刊
“豆腐保平安”,这是我家乡俗语里的半句话,原文是“肉生火,油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豆腐确实是我小时候经常吃的一道菜,那时候我家的生活不富裕,这也许应了奶奶的那句话:“贵人吃贵物,穷人吃豆腐。”  但时间长了,我发现我家的邻居,当地有名的“万元户”也吃豆腐,于是就对奶奶的话有点怀疑了。等到自己长大,书读得多了,就更认为豆腐不单单是穷人吃的了,就是那些富人、贵人、名人,也喜欢吃豆腐。  别的不说,就
期刊
法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脆弱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人怎能不怕呢?怕死亡、怕疾病、怕灾祸、怕苦难……比如我吧,从小胆小,夜里路过乱坟岗子,看到团团磷火,头发梢就竖起来了,后背直冒冷风,两腿打颤,生怕有“鬼”追来。上世纪60年代挨饿,我就不敢到玉米地里掰一穗玉米充饥。后来到了县城,身在官场,心头却常生出“怕”
期刊
我看见熊老三时,他正佝僂着身子,坐在鞋摊上和修鞋人说话。估计他抬头也看到了我,我就和他打趣,并调侃他:熊老三啊!哪知熊老三有些生气,他嘟嚷着,用方言土语嗔怪几句,那意思是,“你这是没大没小”。随即,又扯开话题,“你爸身体还好吧?”皮笑肉不笑地打哈哈。  熊老三是从前的一个老街坊,接理说,应该是属于长我一辈的人。从前的熊老三可是我们邻居中有能耐的人,他排行老三,做事老辣,在我儿时的印象中,他瞧不起有
期刊
时至今日,每每想起自己头上竟然也戴上了一顶所谓作家的帽子,还真的有那么点得意。虽然大多时候,我总是把这顶帽子理解为“一个热衷于从事文学创作的家伙”的简称。  要知道,在若干年以前,我可是对戴有这顶帽子的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就差烧香磕头了。我是何等样人?距他们往少说也有十万八千里之遥。不说别的,单就读书而言,我生长生活的环境能有几本书读?  幼时的家,在除了山还是山的大山里。有几片白云可看,就算是难得
期刊
古人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天灾,就是老天作孽,也就是大自然突然发了脾气,出现极端恶劣的自然现象,人们对此只有防范和警惕,无法“主宰自然”。由此,我就想到,人和自然必须和谐相处,这是人类社会繁衍生息,繁荣发展的一道正途。  古人把“天地人”称为“三才”,大概认为此三者便构成了大自然的主体。今天看来,人类虽自认为 “万物之灵”,但人类并不能“主宰自然”,人类只不过在大自然中占一席之地
期刊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这是2016年5月30日,国务院发布的《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开篇中的一段文字。  诚信,既是人类社会的文化支柱,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既是一切道德的公共基础,也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隐形基石。大量事实表明,一个诚信不缺失的国家,才能和衷共济,实现加快发展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