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中光芒当几许?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o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学问的人“怀才如怀孕”,时间久了可以看出来,就是睡觉了也能看出来。
  《阅微草堂笔记》载,一个老学究夜行中遇见亡友变成的鬼魂,結伴同行。至一破屋,鬼魂断定此乃文人之家,因为凡人天天蝇营狗苟,心中尽是俗念,性灵汩没。而读书人睡时一念不生,胸中所读之书,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窍而出,其状缥缈缤纷,如同锦绣。上烛霄汉,与星月争辉,次者数丈,次者数尺,以渐而差,极下者便荧荧如一灯。此屋上方光芒高达七八尺,所以是文人之家。听到这里,学究满怀自信地问:“我读书一生,睡中光芒当几许?”鬼嗫嚅道:“您所读之书……字字化为黑烟,笼罩屋上,实未见光芒。”学究怒斥鬼,鬼大笑而去。
  纪昀借鬼魂之口,褒扬了“字字皆吐光芒”的会读书文人,辛辣地讽刺了“读死书”的老学究。
  笔者很钦佩纪大才子的奇思妙想,看后深受启发。我觉得,“腹有诗书气自华”,凡读锦绣文章者,胸中有真学问、真本事,自然散发出智慧的、性灵的光芒,反之则冒黑烟。
  以此类推,既然人的学问有“光芒”和“黑烟”之分,那么,人的才能、品行也有“光芒”与“黑烟”之别。有的人有安邦治国之才,有的人有创造发明之才,有的人有指挥千军万马、克敌制胜之才,相反,有的人则是庸才、蠢才、歪才。而品行的区别更大,有光芒数丈,皓月当空的,也有黑烟滚滚,涂炭生灵的。正如佛家所言,人的正气也如光芒,有照彻天地者,有及身边人者,有照亮自身者,也有满身黑气者。
  无论“光芒”还是“黑烟”,自我感觉和别人看到的情况往往不一样,比如老学究感觉自己有“几许光芒”,可鬼魂看到的却是“黑烟”。这种情况有一定的普遍性,因为主观看法和客观看法有较大的区别,二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方法不同,结果也就不一样。
  一个人的“光芒”如此,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光芒”也如此,是“荧荧如一灯”还是光芒万丈,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评价才准确。自以为光芒数尺或数丈高,可别人看到的也就“寸光”而已,不仅暗淡,有时还冒黑烟。
  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的自我评估好比分母。”通常情况下,人的实际能力是相对固定和有限的,所以这个分数值主要取决于分母的大小。自傲的人,往往自视清高,容易造成分母过大,分数值变小。
  一些人对自己的光芒认识失真,也是“分母过大”所致。
  人生在世,有光芒是好事,但有无光芒不是第一位的,关键是冒什么光,也就是要看人的德性。德性可填补智慧的缺陷,但智慧却难以填补德性的缺陷。才女蒋方舟说得好:“生活的本质是什么?是人该以怎样的品相活下去。”我的理解,“品相”就是“德性”,没有“德性”者,睡觉后冒“黑烟”,污染环境,甚而危害社会。
  “德者才之帅”。一个人的才是第二位的,德是第一位的。人可以没“光芒”,但不可以冒“黑烟”。
其他文献
印象里的鲁迅先生,板寸头,棱角脸,横眉怒目,峻急孤独,全然愤世嫉俗的斗士模样。可读了内山完造《我的朋友鲁迅》,我看到别样的鲁迅,一个温情、良善、可亲的鲁迅。  妻儿面前的鲁迅,充满温情、爱意。幼时的儿子海婴体弱多病,他揪心、皱眉,惴惴不安;刚会走路的海婴东倒西歪,他会一面唱着“弟弟慢慢慢慢”,一面弯腰跟随小步扶着跑;儿子有时的调皮捣蛋,他也会嘟囔“真麻烦” “真是难办”,露出幸福的烦恼。每次去内山
期刊
所谓“遗嘱”,辞书讲,有两层含义:一是“人在生前或临死时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身后各事应如何处理”;二是“关于上述内容的话或字据”。这两句话,看似有点繁琐,但说得很严谨、很到位。定义之言,理当如此。  纵观古今中外,遗嘱和对待遗嘱的态度,五花八门,其中的是非曲直,也纷繁复杂。这里,不妨举其要者,相互比较,以见“庐山真面目”。  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有句遗臭万年的话:“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从这句话分
期刊
《论语·卫灵公》记载,子贡问曰:“有一言可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古汉语的“恕”写作上女下心,又因“女”通“汝”,故“恕”的释义为:“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孔子精辟地概括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将其作为弟子终身行为规则,2000多年后的今天,对指导我们自我修身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适合自己教育自己。 “己所欲”和“己所不欲”的辩证关
期刊
几年前央视多名记者在公共场合随机采访群众:“你幸福吗?”回复五花八门,甚至有令人捧腹的“神回复”。其实,人们“幸福的能力”是有很大差异的,岂可一概而论。  收入相等的人,因其幸福的能力不同,幸福指数也就不尽相同,幸福指数与幸福的能力成正比。怎样增强幸福的能力呢?须做到“八要四不要”。  一要克服幸福降临时产生的“饥饿急迫代偿感”。改革开放后,我妻子做水果生意获利不菲,想吃啥就买啥,肚子缺油水的一家
期刊
初识流行语“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不解,哪能说翻就翻?细思恐极,如果不小心上了赝品的友谊之船,不翻才怪呢。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 感情厚,喝不够;感情铁,喝出血”,“哥俩好呀,五魁首呀”,那是酒肉朋友,酒醒,梦呓的船儿就没了踪影。为朋友两肋插刀,豁得出去,管它楼有多高,眼一闭往下跳,“江湖义气”号友谊之船和它的船工号子很美很动人,可别忘了还有另一个版本的“船工号子”:“为兄弟两肋插刀
期刊
近些年,教育话题常常被置于聚光灯下,触痛了大众和社会各界的神经,如课业负担过重、择校热和过早选拔孩子、培训机构乱象丛生、中小学校外竞赛此起彼伏、假期学生不得休息忙补课等。  其实,教育上的相关问题不惟中国独有,其他国家也存在,只是程度不同。如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据《新民晚报》载,前不久西班牙还为此闹出了不小的动静,家长们认定学生作业太多,会对孩子带来不利影响,于是组织发起了“罢写作业”活动,支持、力
期刊
社交,既是人与人之间交际往来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途径,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增进感情,从而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活动。当今时代,随着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人际交往显得更加重要。具体到不同年龄段,社交又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对青壮年朋友来说,必要的社交,有助于扩大“人脉资源”。至于老年人,“笑一笑,十年少”,适度的社交,有利于精神愉悦。反之,难免影响
期刊
与朋友到某风景区游玩,他连给我照了数张照片,然后我一张张细看,看着看着眉头就皱了起来:要么气质欠佳,要么老气横秋,要么腰板不直,要么表情木讷。总之,都让人不满意。一旁另一位朋友说,恐怕不能光怨相机,关键是“原形”。一句话,犹如醍醐灌顶,足让我思考了几天。  当然,照相也有个技术问题,但起决定作用的,恐怕只能是“原形”。像我这样已越花甲之年的人,要想照出像青壮年时期那样的“英俊潇洒”,肯定是不可能了
期刊
最近,我从媒体上看到一则消息,说的是江苏泰州市人民法院在审理一对夫妻离婚案时,不是一判了之,而是在判决书中使用了“众里寻他千百度”等诗句,希冀这对在学生时代便是恋人的夫妻二人,不要因家庭生活中的琐事、矛盾而轻言放弃,从而劳燕分飞,而应该再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处一处后再做决断。判决后,这起离婚官司中的夫妻未再提出离婚。  看了这则报道,我为泰州市人民法院的法官点赞。我以为,他们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期刊
“俗”这个字很有意思,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谷”,人吃五谷杂粮即为俗。所以,只要是人,“俗”便难免。民以食为天,不吃饭就会饿死。《说文解字》说,俗,习也。它表示一种生活常态,是人们内心深处形成的一种自觉的认知,礼节、习惯等。  “俗”很接地气,也最接近人性的本真。柳永的词,语言俚俗家常,颇合市民阶层的口味。宋朝叶梦得《避暑录话》引用西夏归朝官语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其传颂之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