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女性观。教师在教学之余,一定要利用这些材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认识观。本文针对初中教材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做了探析。
【关键词】女性主义;初中语文;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女性开始对自身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提出了要求,逐步冲破男权控制的桎梏,主张男女平等。到了20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的思潮逐渐与教育相结合,更多鲜明独立的女性形象出现在了教材中。
一、初中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的重要性
纵观我国的初中教材,男性形象占到了绝对的优势,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多的女性形象出现在了初中语文教材中,但是男性占支配地位的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初中生正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材是他们接触的最多的学习材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性别公平化也是教育目标之一。根据美国在1985年做的一次关于教材性别公平化的调查发现,使用性别公平化的教材能够帮助学生具备无社会性别偏见的人类社会知识,具有更开放的思想以及更准确的性别角色行为,有倾向于模仿教材中人物的行为。教材是学习内容最重要的载体,应该传递男女平等的信息,并将这种信息转化为教育的正能量。
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分类
1.生活不幸、社会地位低下型
这类形象的代表就是《祝福》中的祥林嫂,她出身低微,靠给老爷做活儿过日子,好不容易终于再嫁得到了幸福,也是倏忽而过,唯一的儿子被狼吃掉,从此她就精神崩溃,自身的思想又受到封建教条的迫害,最终饿死在大年夜。此外,还有《琵琶行》中的琵琶女,迫于生活不得不沦落风尘,年老色衰之后嫁给重钱财轻情意的商人。
2.温婉善良、富有母爱型
邹韬奋《我的母亲》是这类形象的代表,文中的母亲温柔善良,对待女子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她虽然生活在封建大家庭中,但是拥有新女性的意识和才干,用自己的情感熏陶教化子女,教他们形成正确的爱憎观,在她身上是不带任何动机毫无保留的母爱。另外,还有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母亲,《乐羊子妻》中的妻子等。
3.年轻漂亮、忠于爱情型
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中,贫穷丈夫和妻子为了给对方买一件向往已久的礼物,妻子减掉了靓丽的长发换来了一个表链,丈夫则卖掉了祖传的金表为妻子换回了一个玳瑁发梳,虽然最后礼物都没有了用武之地,但是从中可以看到爱情的真挚和热烈,让学生看到了这种相濡以沫的圣洁之美。
4.勇敢坚强、坚持自我型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朱丽叶为了追求真爱不惜与家族作对,《我的信念》中的居里夫人为了科学一致坚持不懈,《纪念刘和珍君》中的刘和珍》,《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海伦·凯勒,《致橡树》中的木棉等,这些女性大多有执着的信念,敢于面对苦难的人生并且不断接受挑战,实现自我价值。
虽然以上所列举的女性形象都是正面的,但是目前初中语文所使用的教科书在这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女性形象入选教科书的数量要远远低于男性,入选教科书的女性感觉也是社会的配角,不具备独立的人格和社会意义。
三、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情感教育价值
初中语文教材除了要传播语文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情感进行熏陶,帮助他们确立争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塑造高尚人格。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对于学生的女性意识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首先,那些生活在底层的女性形象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同情意识。例如,学生在学习了《祝福》这篇课文中,都对祥林嫂的遭遇感到万分同情,《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被婆婆遣回家,不能与心爱的丈夫共同生活,这类底层妇女或毫无社会地位的妇女形象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封建旧社会女性的悲惨遭遇,激发他们的同情心理,同时也在心中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妇女的不幸?从而更加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其次,初中教材中出现的的最多的女性形象就是“母亲”,众多的名人学者怀着深切的感恩之情写作的关于母亲的文章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稳妥的度过青春期和叛逆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亲情教育,让他们理解母亲的苦心和母爱的伟大。教材中的母亲的女性形象能够唤起学生心中对于亲情的重视与赞美。
除此之外,初中的学生正在进入青春期,对于爱情已经有了朦胧的意识,加之现代社会浮躁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害。在这个阶段应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利用教材中女性形象展现的爱情美,可以引导学生用理性看待爱情,正确处理好与异性的关系。《边城》中的翠翠对于爱情的向往是质朴的,在梦中采摘的虎尾草也是赠与傩送的定情信物,她的爱情就如同小城中清澈的河水一样,毫无世俗的杂念。《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朱丽叶为了追求爱情,不惜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她认为自由的爱情是与生命等值的。这些教材中的女性形象教导学生不能被金钱蒙蔽了双眼,真爱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与金钱和地位无关。
最后,教材中的女性形象还能够教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现象学美学家盖格尔认为,积极内容价值即艺术的精神意味是一种积极的、人性意义上的存在体验。初中教材中坚韧不拔,为理想奉献的女性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居里夫人为了完成科学事业,耐住寂寞常年重复枯燥危险的实验,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纪念刘和珍君》中的刘和珍在面對大义时表现了一个女子的胆识和魄力,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些女性形象颠覆了原本柔弱、胆怯的女性形象,用自身的行动证明了女性在社会中的价值,她们勇敢、坚毅的背影会为学生塑造出用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榜样。
【参考文献】
[1]冯海英.女性文化视角下的语文教材改革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8,(33).
[2]赵艳红,李洋,张东洁.用社会性别意识审视中国的女性教育[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
[3]潘云军.学校教育中“女性教育意识”的缺失、错位与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1).
[4]魏国英,吴泽兵.用发展的眼光、在更大的视野内关注女性教育问题——“女性与教育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06,(05).
【关键词】女性主义;初中语文;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女性开始对自身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提出了要求,逐步冲破男权控制的桎梏,主张男女平等。到了20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的思潮逐渐与教育相结合,更多鲜明独立的女性形象出现在了教材中。
一、初中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的重要性
纵观我国的初中教材,男性形象占到了绝对的优势,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多的女性形象出现在了初中语文教材中,但是男性占支配地位的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初中生正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材是他们接触的最多的学习材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性别公平化也是教育目标之一。根据美国在1985年做的一次关于教材性别公平化的调查发现,使用性别公平化的教材能够帮助学生具备无社会性别偏见的人类社会知识,具有更开放的思想以及更准确的性别角色行为,有倾向于模仿教材中人物的行为。教材是学习内容最重要的载体,应该传递男女平等的信息,并将这种信息转化为教育的正能量。
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分类
1.生活不幸、社会地位低下型
这类形象的代表就是《祝福》中的祥林嫂,她出身低微,靠给老爷做活儿过日子,好不容易终于再嫁得到了幸福,也是倏忽而过,唯一的儿子被狼吃掉,从此她就精神崩溃,自身的思想又受到封建教条的迫害,最终饿死在大年夜。此外,还有《琵琶行》中的琵琶女,迫于生活不得不沦落风尘,年老色衰之后嫁给重钱财轻情意的商人。
2.温婉善良、富有母爱型
邹韬奋《我的母亲》是这类形象的代表,文中的母亲温柔善良,对待女子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她虽然生活在封建大家庭中,但是拥有新女性的意识和才干,用自己的情感熏陶教化子女,教他们形成正确的爱憎观,在她身上是不带任何动机毫无保留的母爱。另外,还有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母亲,《乐羊子妻》中的妻子等。
3.年轻漂亮、忠于爱情型
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中,贫穷丈夫和妻子为了给对方买一件向往已久的礼物,妻子减掉了靓丽的长发换来了一个表链,丈夫则卖掉了祖传的金表为妻子换回了一个玳瑁发梳,虽然最后礼物都没有了用武之地,但是从中可以看到爱情的真挚和热烈,让学生看到了这种相濡以沫的圣洁之美。
4.勇敢坚强、坚持自我型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朱丽叶为了追求真爱不惜与家族作对,《我的信念》中的居里夫人为了科学一致坚持不懈,《纪念刘和珍君》中的刘和珍》,《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海伦·凯勒,《致橡树》中的木棉等,这些女性大多有执着的信念,敢于面对苦难的人生并且不断接受挑战,实现自我价值。
虽然以上所列举的女性形象都是正面的,但是目前初中语文所使用的教科书在这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女性形象入选教科书的数量要远远低于男性,入选教科书的女性感觉也是社会的配角,不具备独立的人格和社会意义。
三、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情感教育价值
初中语文教材除了要传播语文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情感进行熏陶,帮助他们确立争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塑造高尚人格。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对于学生的女性意识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首先,那些生活在底层的女性形象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同情意识。例如,学生在学习了《祝福》这篇课文中,都对祥林嫂的遭遇感到万分同情,《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被婆婆遣回家,不能与心爱的丈夫共同生活,这类底层妇女或毫无社会地位的妇女形象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封建旧社会女性的悲惨遭遇,激发他们的同情心理,同时也在心中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妇女的不幸?从而更加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其次,初中教材中出现的的最多的女性形象就是“母亲”,众多的名人学者怀着深切的感恩之情写作的关于母亲的文章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稳妥的度过青春期和叛逆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亲情教育,让他们理解母亲的苦心和母爱的伟大。教材中的母亲的女性形象能够唤起学生心中对于亲情的重视与赞美。
除此之外,初中的学生正在进入青春期,对于爱情已经有了朦胧的意识,加之现代社会浮躁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害。在这个阶段应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利用教材中女性形象展现的爱情美,可以引导学生用理性看待爱情,正确处理好与异性的关系。《边城》中的翠翠对于爱情的向往是质朴的,在梦中采摘的虎尾草也是赠与傩送的定情信物,她的爱情就如同小城中清澈的河水一样,毫无世俗的杂念。《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朱丽叶为了追求爱情,不惜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她认为自由的爱情是与生命等值的。这些教材中的女性形象教导学生不能被金钱蒙蔽了双眼,真爱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与金钱和地位无关。
最后,教材中的女性形象还能够教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现象学美学家盖格尔认为,积极内容价值即艺术的精神意味是一种积极的、人性意义上的存在体验。初中教材中坚韧不拔,为理想奉献的女性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居里夫人为了完成科学事业,耐住寂寞常年重复枯燥危险的实验,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纪念刘和珍君》中的刘和珍在面對大义时表现了一个女子的胆识和魄力,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些女性形象颠覆了原本柔弱、胆怯的女性形象,用自身的行动证明了女性在社会中的价值,她们勇敢、坚毅的背影会为学生塑造出用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榜样。
【参考文献】
[1]冯海英.女性文化视角下的语文教材改革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8,(33).
[2]赵艳红,李洋,张东洁.用社会性别意识审视中国的女性教育[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
[3]潘云军.学校教育中“女性教育意识”的缺失、错位与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1).
[4]魏国英,吴泽兵.用发展的眼光、在更大的视野内关注女性教育问题——“女性与教育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