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实例探讨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中职专业课教学,从而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专业课;整合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3-0126-01
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有厌学情绪,对这样的学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取就非常重要。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往往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昏昏欲睡。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将信息技术和电子课程整合起来教学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枯燥知识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机械制图课上组合体视图是重点中的难点内容,通常采用形体分析的方法和线面分析的方法,边分析边对照实物模型讲解,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空间点、线、面相互连接的关系,对学生来讲有些困难。借助AutoCAD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1.不管组合体有多么复杂,数量有多少,借助AutoCAD都能很方便地快速建模,准确表达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各部分的连接关系。2.通过对整体进行自由缩放,使学生看清整体与各部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还可以观察形体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位的动态连接关系,再使用“三维视图”确定看图方向,画出三视图。3.通过建模分析各个零件模型所在的视图的形状,逐步增加学生对视图中线和框的感性认识,积极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微观现象宏观化
有些实验由于条件限制在课堂教学中无法直观地演示,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从理论上讲解分析,学生很难理解,也不容易记住。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动画进行模拟演示,就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电力拖动专业课讲交变电流通过电容器时,学生很难想象电流是怎样通过彼此绝缘的平行板电容器的。教师利用多媒体将电子运动的过程展示出来,学生就可以直观地看到,电流“通过”了电容器,是由于给电容器交替进行充放电,电路中电子运动形成了电流,而非电子真的跃过了彼此绝缘的平行板。利用信息技术将一些微小现象和微观世界的物质进行放大,把不容易说清楚的现象展示出来,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变得容易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抽象内容直观化
教育学指出,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循序渐进,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规律。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一些抽象的物理现象本质形象化、直观化,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让他们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例如,《室内装饰材料和工艺》的教学中,整合理论知识和3ds Max 软件操作技能,学习多边形建模,用灯光及渲染器完成效果图的制作,让学生在仿真项目的实践活动中参与选择、交流制作,不仅拓宽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还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是突破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环节。
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静态问题动态化
如果教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一些分散的事例用flash动画连贯动态地展现出来,不仅可增强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有效性,而且還可使教师所讲的内容更严谨和更具有逻辑性。例如,剖视作为工程视图的一个重点,学生对图形的形成、国标的规定一知半解。教师利用flash动画演示关于画零件剖视图的案例,用零件动画实例来说明剖视图的形成及画图的步骤,使学生轻松把握剖视图的方法。通过演示不但使教学内容更直观,而且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绘图的兴趣,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技能。
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动态问题暂态化
例如,对机械波的形成,初学者往往分不清波的传播与质点振动的关系。其抽象的本质,动态的过程,可以通过flash动画,把质点振动过程通过逐帧播放、缓慢播放、暂停等方式,使学生很清楚地看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靠近波源的质点先振动,后面的质点依次被前面的质点带动后才开始振动。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视频、音频、动画等结合进行教学,可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突破了时空、微观、宏观对教学条件的限制,从而丰富了中职专业课教学手段,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专业课;整合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3-0126-01
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有厌学情绪,对这样的学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取就非常重要。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往往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昏昏欲睡。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将信息技术和电子课程整合起来教学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枯燥知识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机械制图课上组合体视图是重点中的难点内容,通常采用形体分析的方法和线面分析的方法,边分析边对照实物模型讲解,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空间点、线、面相互连接的关系,对学生来讲有些困难。借助AutoCAD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1.不管组合体有多么复杂,数量有多少,借助AutoCAD都能很方便地快速建模,准确表达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各部分的连接关系。2.通过对整体进行自由缩放,使学生看清整体与各部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还可以观察形体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位的动态连接关系,再使用“三维视图”确定看图方向,画出三视图。3.通过建模分析各个零件模型所在的视图的形状,逐步增加学生对视图中线和框的感性认识,积极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微观现象宏观化
有些实验由于条件限制在课堂教学中无法直观地演示,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从理论上讲解分析,学生很难理解,也不容易记住。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动画进行模拟演示,就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电力拖动专业课讲交变电流通过电容器时,学生很难想象电流是怎样通过彼此绝缘的平行板电容器的。教师利用多媒体将电子运动的过程展示出来,学生就可以直观地看到,电流“通过”了电容器,是由于给电容器交替进行充放电,电路中电子运动形成了电流,而非电子真的跃过了彼此绝缘的平行板。利用信息技术将一些微小现象和微观世界的物质进行放大,把不容易说清楚的现象展示出来,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变得容易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抽象内容直观化
教育学指出,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循序渐进,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规律。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一些抽象的物理现象本质形象化、直观化,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让他们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例如,《室内装饰材料和工艺》的教学中,整合理论知识和3ds Max 软件操作技能,学习多边形建模,用灯光及渲染器完成效果图的制作,让学生在仿真项目的实践活动中参与选择、交流制作,不仅拓宽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还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是突破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环节。
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静态问题动态化
如果教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一些分散的事例用flash动画连贯动态地展现出来,不仅可增强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有效性,而且還可使教师所讲的内容更严谨和更具有逻辑性。例如,剖视作为工程视图的一个重点,学生对图形的形成、国标的规定一知半解。教师利用flash动画演示关于画零件剖视图的案例,用零件动画实例来说明剖视图的形成及画图的步骤,使学生轻松把握剖视图的方法。通过演示不但使教学内容更直观,而且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绘图的兴趣,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技能。
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动态问题暂态化
例如,对机械波的形成,初学者往往分不清波的传播与质点振动的关系。其抽象的本质,动态的过程,可以通过flash动画,把质点振动过程通过逐帧播放、缓慢播放、暂停等方式,使学生很清楚地看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靠近波源的质点先振动,后面的质点依次被前面的质点带动后才开始振动。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视频、音频、动画等结合进行教学,可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突破了时空、微观、宏观对教学条件的限制,从而丰富了中职专业课教学手段,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