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在齐文化建设中,要发挥齐文化资源的作用,使之更好地为当前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大力普及齐文化,了解齐文化的内涵、特征,才能对齐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齐文化能发扬光大、适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应运发展,逐步走向繁荣,成为弘扬文化传统、促进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齐文化;普及;传承
一、齐文化的现状
首先,对齐文化的认知度较低。
山东是齐鲁文化发源地,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说起齐鲁文化,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鲁文化,对齐文化却知之甚少。学术界只讲鲁文化而不讲齐文化,或者讲鲁文化多,讲齐文化少,这样就把齐文化湮没在鲁文化之中,抹平了它的鲜明个性,淡化了它博大精深的内涵。
其次,齐文化文献资料的利用率较低。
齐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如《管子》、《晏子春秋》、《六韬》、《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考工记》、稷下诸子书等;同时,几年来齐文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先后出版了《齐文化丛书》、《孙子集成》、《齐文化概论》等有影响、有分量的专著33套、部,计59卷,96册;但如此丰富的文献资料,多因读者少,借阅率较低,印刷数量很少,大多数“高束焉,庋藏焉”,研究工作者既不知藏在何处,也不知如何借阅。
第三,齐文化丰富的历史遗迹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目前,反映齐文化发展历程的这些珍贵历史遗迹并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参观旅游的人员不是很多。究其原因,一是这些历史文化遗迹开发程度不够深;二是宣传力度不够,社会认知度较低;三是相关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历史遗迹的进一步开发。
二、齐文化的普及
(一)加大齐文化的宣传力度
当前,在齐文化宣传方面,尽管创办了《管子学刊》和《齐文化》等专业刊物,并先后组织召开了稷下学讨论会、齐文化与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等十几次国际国内的学术研讨交流活动,为齐文化研究提供了交流争鸣的平台。但面向的多是专家学者,做的只是政策性、学术性的东西。严肃性、学术性的东西多,面向基层群众的,适合群众口味的、大众化的、通俗性的、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媒介过少;因此,要真正提高齐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之发扬光大,就应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各种手段加大齐文化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民众了解齐文化,感受齐文化,从而使齐文化能够得到传承。
(二)大力研究和挖掘利用齐文化辉煌成就
齐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址、遗迹、文物、胜景,如齐都临淄故城遗址、春秋车马坑、殉马坑、孔子闻韶处、齐长城遗址、大武汉墓、陶器、铜器、玉器等等。对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有效加以开发利用,积极发展旅游事业,使游客能在游玩的同时,不知不觉感受到齐文化的辉煌成就,体会到齐文化处处闪烁的智慧火花。同时,加大齐文化艺术化的研究和开发,发动一批有志趣、有能力、有担当的艺术家积极创作齐文化题材的歌曲、舞蹈、戏剧、小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齐文化题材文艺展演、比赛、评奖,激发群众参与齐文化艺术创作的积极性,在更大范围上实现齐文化的普及。
三、齐文化的传承
(一)尊重齐文化的核心价值
齐文化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尚变革、重开放、崇务实、尚法制、兼容并包等鲜明特点。要更加有有效地传播齐文化,必须尊重齐文化,因为,只有尊重齐文化,才可能认真研究齐文化,才能认识到齐文化的核心价值及对当今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也只有尊重齐文化,齐文化才能得到传承。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主体、核心、精华,齐文化又是齐鲁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齐文化是一种崇尚改革开放、追求务实创新、主张以智取胜的先进文化。尽管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因素,齐文化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文化已不复存在,它与鲁文化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干,并融合于统一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但齐文化在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融合了周边文化的优秀因素,同时,作为一种地方文化,也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二)齐文化传承重在内容上的创新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长期积淀,形成为社会意识的潜流,渗入到了社会心理的深层。只有深入学习齐文化,我们才能真正读懂齐文化,在深入了解传统齐文化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时代进步的要求,创造性地为齐文化精髓充实新的时代内容,使之不断完善发展。另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传统齐文化内容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注意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精髓,以求同存异为原则,大力学习、吸纳外来文化的积极先进内容,充实发展传统齐文化,使齐文化不仅与整个中国文化同步发展进步,更要让充分体现鲜明的地方特色。
(三)保护文化载体,重视典籍的整理
传统文化传承需要我们对优秀的文化典籍进行整理,对文化遗存,对传统的民俗活动、表演艺术、知识技能、节日庆典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发现保护。这就是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的传承,我们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规划,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之能够有保障地进行。因此,齐文化的传承,一方面要致力于传统文化固有的“形”保存、保护经典文本、文物古迹、传统节庆、优良的民间习俗、民间谚语等文化遗产,使之继续发挥作为传统文化其“神”的载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总结传统文化中的“神”,对其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和价值观念,及时反映和体现出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的一些新思维、新观念、新取向,使中国文化更具时代特征和时代引导能力,使有“形”的文化遗产具有现代生命力。
关键词:齐文化;普及;传承
一、齐文化的现状
首先,对齐文化的认知度较低。
山东是齐鲁文化发源地,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说起齐鲁文化,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鲁文化,对齐文化却知之甚少。学术界只讲鲁文化而不讲齐文化,或者讲鲁文化多,讲齐文化少,这样就把齐文化湮没在鲁文化之中,抹平了它的鲜明个性,淡化了它博大精深的内涵。
其次,齐文化文献资料的利用率较低。
齐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如《管子》、《晏子春秋》、《六韬》、《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考工记》、稷下诸子书等;同时,几年来齐文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先后出版了《齐文化丛书》、《孙子集成》、《齐文化概论》等有影响、有分量的专著33套、部,计59卷,96册;但如此丰富的文献资料,多因读者少,借阅率较低,印刷数量很少,大多数“高束焉,庋藏焉”,研究工作者既不知藏在何处,也不知如何借阅。
第三,齐文化丰富的历史遗迹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目前,反映齐文化发展历程的这些珍贵历史遗迹并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参观旅游的人员不是很多。究其原因,一是这些历史文化遗迹开发程度不够深;二是宣传力度不够,社会认知度较低;三是相关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历史遗迹的进一步开发。
二、齐文化的普及
(一)加大齐文化的宣传力度
当前,在齐文化宣传方面,尽管创办了《管子学刊》和《齐文化》等专业刊物,并先后组织召开了稷下学讨论会、齐文化与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等十几次国际国内的学术研讨交流活动,为齐文化研究提供了交流争鸣的平台。但面向的多是专家学者,做的只是政策性、学术性的东西。严肃性、学术性的东西多,面向基层群众的,适合群众口味的、大众化的、通俗性的、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媒介过少;因此,要真正提高齐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之发扬光大,就应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各种手段加大齐文化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民众了解齐文化,感受齐文化,从而使齐文化能够得到传承。
(二)大力研究和挖掘利用齐文化辉煌成就
齐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址、遗迹、文物、胜景,如齐都临淄故城遗址、春秋车马坑、殉马坑、孔子闻韶处、齐长城遗址、大武汉墓、陶器、铜器、玉器等等。对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有效加以开发利用,积极发展旅游事业,使游客能在游玩的同时,不知不觉感受到齐文化的辉煌成就,体会到齐文化处处闪烁的智慧火花。同时,加大齐文化艺术化的研究和开发,发动一批有志趣、有能力、有担当的艺术家积极创作齐文化题材的歌曲、舞蹈、戏剧、小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齐文化题材文艺展演、比赛、评奖,激发群众参与齐文化艺术创作的积极性,在更大范围上实现齐文化的普及。
三、齐文化的传承
(一)尊重齐文化的核心价值
齐文化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尚变革、重开放、崇务实、尚法制、兼容并包等鲜明特点。要更加有有效地传播齐文化,必须尊重齐文化,因为,只有尊重齐文化,才可能认真研究齐文化,才能认识到齐文化的核心价值及对当今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也只有尊重齐文化,齐文化才能得到传承。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主体、核心、精华,齐文化又是齐鲁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齐文化是一种崇尚改革开放、追求务实创新、主张以智取胜的先进文化。尽管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因素,齐文化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文化已不复存在,它与鲁文化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干,并融合于统一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但齐文化在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融合了周边文化的优秀因素,同时,作为一种地方文化,也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二)齐文化传承重在内容上的创新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长期积淀,形成为社会意识的潜流,渗入到了社会心理的深层。只有深入学习齐文化,我们才能真正读懂齐文化,在深入了解传统齐文化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时代进步的要求,创造性地为齐文化精髓充实新的时代内容,使之不断完善发展。另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传统齐文化内容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注意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精髓,以求同存异为原则,大力学习、吸纳外来文化的积极先进内容,充实发展传统齐文化,使齐文化不仅与整个中国文化同步发展进步,更要让充分体现鲜明的地方特色。
(三)保护文化载体,重视典籍的整理
传统文化传承需要我们对优秀的文化典籍进行整理,对文化遗存,对传统的民俗活动、表演艺术、知识技能、节日庆典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发现保护。这就是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的传承,我们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规划,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之能够有保障地进行。因此,齐文化的传承,一方面要致力于传统文化固有的“形”保存、保护经典文本、文物古迹、传统节庆、优良的民间习俗、民间谚语等文化遗产,使之继续发挥作为传统文化其“神”的载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总结传统文化中的“神”,对其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和价值观念,及时反映和体现出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的一些新思维、新观念、新取向,使中国文化更具时代特征和时代引导能力,使有“形”的文化遗产具有现代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