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cheng5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从学习需要着手,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二是从外部诱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习动机 学习需要 外部诱因
  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方面构成的。学习需要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即内部动机激发;诱因是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即外部动机激发。内部动机着眼于内部各种心理因素(如自尊自信、好奇心、求知欲、兴趣等),外部动机着眼于创造各种外部条件(如教师的表扬、家长的赞许、同伴的赞许等)。学习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推动人们活动,并把活动引向某一目标,但诱因的存在是一个重要条件。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需从内部动机激发与外部动机激发因两方面同时着手。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可具体进行如下操作。
  一、从学习需要着手,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学习需要受到家庭态度、学校教育、社会风气、学生个性等方面的影响,其中学校教育对学生学习需要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1.给予学生爱和尊重,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提出,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尊和爱的需要未得到充分满足有很大关系,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实现较高的目标。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公正的,是热爱和尊重自己的,不会因为自己的出错而加以嘲笑和惩罚。教师时时记住,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性格、爱好、兴趣;努力做到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努力为学生的成功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从而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2.远景性教育与近景教育相结合,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要激励学生树立长远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理想,激起刻苦学习的动机,将语文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要不断给学生树立一个个近景性目标,将长远目标与具体的、切实可行的目标结合起来,以考试成绩、学习标兵等为近期目标,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同时不断进行及时、具体的学习结果反馈,引导他们脚踏实地地一步步实现目标,不断超越自己、激励自己。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发挥检查督促作用,不仅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还要帮助学生寻找、制定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步骤,不断督促学生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学习。
  3.增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新颖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加强教学改革,改进课堂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通过巧设悬念、情景假设、自由讨论等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从诱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1.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要充分利用教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调动学生固有的学习、成长和对自己学习负责的倾向,让学生体验如何进行个人控制,学会与学生进行合作,避免一味地单向灌输,帮助学生学会开发利用适当的信息。此外,教师还要从自身方面出发,努力学习,增加知识储备,增强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和自身的人格魅力,为生动授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打好基础。
  2.合理利用奖惩。
  奖励能对学习起到推动作用,一般来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奖励多于惩罚。某些教师认为教育学生的最有效方法是严厉管束,他们往往过多地使用批评、责备、惩罚,这往往会达到反面效果,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成功的欲望,才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不当的惩罚只能降低兴趣和欲望。部分老师对优等生与后进区别对待,只表扬优等生,严重挫伤后进生的积极性。教育工作者要坚信,每位学生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要耐心等待、善于开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奖惩,既不吝啬表扬,又合理适当地批误。
  3.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成败归因。
  学生每次学习后总会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寻找一些原因。比如“成绩好是因为我的努力”、“成绩差纯属运气不好”,等等。动机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通常会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四种主要原因。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归因,尽量将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与努力,而将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因素,即努力不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产生更高的学习动机,树立对下次学习成功的期望,不放弃自身的努力,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获得成功。
  4.适当开展学习竞赛,引发学生的求胜心。
  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好胜心动机会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提高,因此,正确使用竞赛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要注意竞赛不宜过多,要慎用少用;题目不宜过难,要调动部分中下游水平学生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必要而重要的。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条件,从学生学习需要与外部诱因两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开发其潜能,从而使其在学习方面获得飞跃。
  参考文献:
  [1]吕小华.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J].新课程(中学),2010(02).
  [2]方利萍.浅谈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1).
其他文献
摘 要: 伊里奇关于“学习网络”的设想预示着学校不是唯一的教育资源,除学校之外,还有许多机构和社会力量具有教育潜力,能够承担教育责任。一方面,必须不断丰富和发展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使学校本身的功能得到应有发挥。另一方面,必须超越学校教育的范畴,把教育的功能延伸到整个社会。其类型主要有美国家庭学校和可选择学校两种。  关键词: 学习网络理论 美国家庭学校 可选择学校 教育资源  伊里奇是在对学校及学校
中国古代诗人十分重视诗歌语言的选择和锤炼,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廷让的“吟安一个宇,捻断数茎须”,皮日休的“吟安五个字,用破一生心”,贾岛的“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杜荀鹤的“曲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曹雪芹的“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等等,这些诗句正说明了诗人们为了更充分地发挥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辞警意丰、笔无虚设的境地,在遣词用字方面讲究锤炼、费尽
摘 要: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展开,以及科技的发展,19世纪人们在思想上受到科学思维方式的影响,实证主义应运而生。实证主义的奠基人孔德从审美的外部条件检视文学问题,他的社会学认识论和美学思想传入德国又影响了舍雷尔等一批倡导以实证主义进行文学研究的文学史家。本文从实证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在德国的发展及其衰落等方面全面分析实证主义文学研究法。  关键词: 德国实证主义 文学研究 文本分析  实证主义文学
目的:采用HPLC方法测定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中L-谷氨酰胺的释放度。方法:1.崩解时限的检查1.1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的配制人工胃液:取稀盐酸16.4mL,胃蛋白酶10g,,加水稀释成1000mL,即得。人工肠液:取磷酸二氢钾6.8g,加水500mL使溶解,并调节pH值为6.8;另取胰酶10g,加水溶解;将两液混合后,加水至1000mL,即得。1.2检查法用吊篮法检查。取胶囊6粒,先在盐酸溶液(9
摘 要: 让学生习得充分调动、发挥积极主动性的自主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语文改革的主要任务。自主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自练、自得自悟、互动交流,自评自纠,通过自己的努力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掌握方法、扩大知识面的学习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和适当的练习机会,使学生参与课堂管理,处理好“双主体”的关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自主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