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家长活动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通过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幼儿园和家庭都要把自己当做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从而真正体现家园合作的内涵。《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所以,我们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们既要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又要在实践中加大研究与探索的力度,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策略。
一、亲近自然,走进家长,拉近教师与家庭的距离
亲近大自然是孩子们十分向往和感兴趣的事,现代家庭几乎都只有一个孩子,加之城市居住条件改善,住楼房者居多,无形中造成孩子与同龄人缺乏交往的机会。我们应尽可能地抽时间将孩子带出户外,走出楼群,到郊外,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增强孩子认识大自然的求知欲,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也使孩子在大自然中培养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朴素情感。教师开展假日教育,其最终的实施者仍然是家长。因此,我们尝试将假日教育多角度地进行,使每个家庭都感受到假日教育的独特魅力。
二、心怀“感恩”,架起教师与家长的情感桥梁
教师和家长只有真正建立相互信任、尊重、支持的伙伴关系,形成一种亲密的感情,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和沟通。家长才会主动关心幼儿园及班级工作,帮助解决各项活动中出现的困难;才能使家长变被动配合为主动参与,成为幼儿园管理的协作者和参与者。这就需要我们心怀感恩之心,用共同的教育力量体会爱的真谛。
三、以参与为核心,多元化地加大家长参与活动的力度
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指南,有对教师在幼儿园家长工作中正确的角色定位,有对新时期幼儿园家长工作目的、任务的正确认识,我们做好家长工作就有了充分的信心。在这方面我们的具体策略是:
1.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园同行。
家长半日活动是我园每学期都要举行的活动,通过将家长请进园,让家长直观地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对幼儿园的活动有更深入的了解,使家园之间的距离更近。家长开放日活动不仅是展示幼儿生活、展示教师才能的机会,而且是更新家长观念的机会,把尊重幼儿、相信幼儿、充分给予幼儿机会等宝贵的经验传递给家长。家长半日活动是一个教师展示自己,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家长走得更近的一个平台。只有合理把握,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取得家长的认可,使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充分发挥半日活动的作用。
2.家长老师进课堂 ,打破幼儿园教育常态。
家长教师进课堂,是家长配合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参与孩子活动的一种新教学形式。家长不同的知识、职业背景、经历、爱好特长等为幼儿园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来源,使家长教育资源犹如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注入幼儿园教育工作中。老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家长的优势和特长,定期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做老师,以家长的多元知识结构丰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再以教师的专业知识为家长进课堂提供支持,让良好的家长资源丰富幼儿园的活动。
3.家长参与环境布置,丰富家庭教育的形式。
我们一直提倡“让孩子参与环境的创设”,其实,在创设幼儿园环境的过程中,家长是关键的“合作者”。《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在每次布置环境前,我们都会真诚地邀请家长加入收集资料的行列。很多家长从报纸、杂志、网络等渠道收集了大量的信息提供给幼儿园。有的家长说:“通过参与环境布置, 自己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现在实践时,我们会真诚地邀请家长参与到我们的创设活动,为我们教室的环境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家长的介入,我们的环境更具生命力。
4.家园配合自制玩具,体察教育真谛的友谊关系。
幼儿园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孩子,教师怎样对待工作也就是怎样对待孩子,教师的工作态度同样影响家长的参与热情。以前我们布置环境时都忙忙碌碌,需要收集的资料、材料很多,工作量特别大。开始时,无论采取什么办法,家长大多冷眼旁观,很少参与。可当家长看到教师尽心尽责地工作,会由衷地尊敬教师,从而自然而然地参与活动,这样教师和家长之间不仅仅是单纯的工作关系,也不仅仅是教育孩子方面的研讨,而是以教育幼儿为出发点,但又超出育儿的范围,变成互相启发、主动体察教育真谛的友谊关系。
5.双向反思,家园共育,提炼批评的教育价值。
我们一直大力倡导学会表扬孩子、学会欣赏孩子、学会鼓励孩子、学会宽容孩子。孩子犯了错误之后,我们经常会看到某些孩子经不起父母或老师的批评,只要一受到批评就满脸不高兴。结果不仅达不到批评的目的,而且使得家长或老师与孩子之间不愉快,甚至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6.案例分析
(1)案例背景:自古对老师的职业有着崇高的描绘——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确实,老师会对自己的“产品”谆谆教诲,努力想出最好的方法,追求孩子获得成功后的那一份喜悦。老师最大的希望是班上的孩子能齐头并进,但孩子之间存在着差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老师从孩子的个别差异出发。如果说要选择最适合的方法,那么批评就是方法之一。
(2)案例实录:“老师,琪琪打我!” “老师,琪琪不让我坐在佳佳旁边。”“老师,琪琪对我很凶!”这几天,我在班上听到最多的告状声就是有关于琪琪这个漂亮女孩的。于是,在活动中我们有目的地多留意琪琪的一举一动,果然是事实。于是我与琪琪的妈妈就这段时间琪琪的在园“不良表现”进行了交流。原以为,家长会正视孩子的不足,并会向老师表示配合教育,但在我意料之外:孩子的妈妈一再表示不可能,认为琪琪从来只有被欺负的。我一时哑然……
(3)案例反思:每一位家长,或多或少都会面对老师对孩子的批评:“××今天和小朋友打架了…… ”“××中午不睡觉,总跟旁边的小朋友说话……”老师的批评,因人、因事、因时各不相同。家长如何对待这些批评呢?老师又应该如何掌握“批评”这门艺术呢?
通过这件事,如果家长认识到:老师的批评是另一种爱的表达,也是促进孩子发展的一种手段,那么,心态就会平和些,对待老师的批评就会采取正确的态度接受,采取正确的方式和老师沟通。
教育是双向的,是教师与孩子、家长与孩子、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活动。老师、家长随着孩子的成长也在慢慢进步,所以反思一个阶段的教育方法,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对老师、家长都十分必要。虽然老师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有时批评的方式并不一定恰当,如缺少耐心,或带有个人情绪色彩、与事实情况不符而冤枉孩子、批评过于粗鲁……都会使家长不乐于接受。
为了搞好家园共育工作,家长要反思,教师更要反思。只有这样一次次不断地反思,一次次不断地寻求答案,教师才会有所提高。
总之,在幼儿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家长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赢得一个家长就等于赢得一百个家长,放弃一个家长就等于放弃一百个家长。谁把家长工作做得扎实、到位,谁就能抢占幼儿教育的制高点,从而获得社会对我们工作的肯定、认同。今后我们将继续充分发掘、利用家长这一丰富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努力发挥家长的主动性,密切家园关系,促进家园共育。
参考文献:
[1]屠美如,主编.向瑞吉欧学什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1.
[2]魏书生.家庭教育.沈阳出版社,2000,9.
一、亲近自然,走进家长,拉近教师与家庭的距离
亲近大自然是孩子们十分向往和感兴趣的事,现代家庭几乎都只有一个孩子,加之城市居住条件改善,住楼房者居多,无形中造成孩子与同龄人缺乏交往的机会。我们应尽可能地抽时间将孩子带出户外,走出楼群,到郊外,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增强孩子认识大自然的求知欲,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也使孩子在大自然中培养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朴素情感。教师开展假日教育,其最终的实施者仍然是家长。因此,我们尝试将假日教育多角度地进行,使每个家庭都感受到假日教育的独特魅力。
二、心怀“感恩”,架起教师与家长的情感桥梁
教师和家长只有真正建立相互信任、尊重、支持的伙伴关系,形成一种亲密的感情,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和沟通。家长才会主动关心幼儿园及班级工作,帮助解决各项活动中出现的困难;才能使家长变被动配合为主动参与,成为幼儿园管理的协作者和参与者。这就需要我们心怀感恩之心,用共同的教育力量体会爱的真谛。
三、以参与为核心,多元化地加大家长参与活动的力度
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指南,有对教师在幼儿园家长工作中正确的角色定位,有对新时期幼儿园家长工作目的、任务的正确认识,我们做好家长工作就有了充分的信心。在这方面我们的具体策略是:
1.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园同行。
家长半日活动是我园每学期都要举行的活动,通过将家长请进园,让家长直观地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对幼儿园的活动有更深入的了解,使家园之间的距离更近。家长开放日活动不仅是展示幼儿生活、展示教师才能的机会,而且是更新家长观念的机会,把尊重幼儿、相信幼儿、充分给予幼儿机会等宝贵的经验传递给家长。家长半日活动是一个教师展示自己,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家长走得更近的一个平台。只有合理把握,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取得家长的认可,使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充分发挥半日活动的作用。
2.家长老师进课堂 ,打破幼儿园教育常态。
家长教师进课堂,是家长配合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参与孩子活动的一种新教学形式。家长不同的知识、职业背景、经历、爱好特长等为幼儿园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来源,使家长教育资源犹如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注入幼儿园教育工作中。老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家长的优势和特长,定期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做老师,以家长的多元知识结构丰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再以教师的专业知识为家长进课堂提供支持,让良好的家长资源丰富幼儿园的活动。
3.家长参与环境布置,丰富家庭教育的形式。
我们一直提倡“让孩子参与环境的创设”,其实,在创设幼儿园环境的过程中,家长是关键的“合作者”。《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在每次布置环境前,我们都会真诚地邀请家长加入收集资料的行列。很多家长从报纸、杂志、网络等渠道收集了大量的信息提供给幼儿园。有的家长说:“通过参与环境布置, 自己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现在实践时,我们会真诚地邀请家长参与到我们的创设活动,为我们教室的环境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家长的介入,我们的环境更具生命力。
4.家园配合自制玩具,体察教育真谛的友谊关系。
幼儿园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孩子,教师怎样对待工作也就是怎样对待孩子,教师的工作态度同样影响家长的参与热情。以前我们布置环境时都忙忙碌碌,需要收集的资料、材料很多,工作量特别大。开始时,无论采取什么办法,家长大多冷眼旁观,很少参与。可当家长看到教师尽心尽责地工作,会由衷地尊敬教师,从而自然而然地参与活动,这样教师和家长之间不仅仅是单纯的工作关系,也不仅仅是教育孩子方面的研讨,而是以教育幼儿为出发点,但又超出育儿的范围,变成互相启发、主动体察教育真谛的友谊关系。
5.双向反思,家园共育,提炼批评的教育价值。
我们一直大力倡导学会表扬孩子、学会欣赏孩子、学会鼓励孩子、学会宽容孩子。孩子犯了错误之后,我们经常会看到某些孩子经不起父母或老师的批评,只要一受到批评就满脸不高兴。结果不仅达不到批评的目的,而且使得家长或老师与孩子之间不愉快,甚至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6.案例分析
(1)案例背景:自古对老师的职业有着崇高的描绘——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确实,老师会对自己的“产品”谆谆教诲,努力想出最好的方法,追求孩子获得成功后的那一份喜悦。老师最大的希望是班上的孩子能齐头并进,但孩子之间存在着差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老师从孩子的个别差异出发。如果说要选择最适合的方法,那么批评就是方法之一。
(2)案例实录:“老师,琪琪打我!” “老师,琪琪不让我坐在佳佳旁边。”“老师,琪琪对我很凶!”这几天,我在班上听到最多的告状声就是有关于琪琪这个漂亮女孩的。于是,在活动中我们有目的地多留意琪琪的一举一动,果然是事实。于是我与琪琪的妈妈就这段时间琪琪的在园“不良表现”进行了交流。原以为,家长会正视孩子的不足,并会向老师表示配合教育,但在我意料之外:孩子的妈妈一再表示不可能,认为琪琪从来只有被欺负的。我一时哑然……
(3)案例反思:每一位家长,或多或少都会面对老师对孩子的批评:“××今天和小朋友打架了…… ”“××中午不睡觉,总跟旁边的小朋友说话……”老师的批评,因人、因事、因时各不相同。家长如何对待这些批评呢?老师又应该如何掌握“批评”这门艺术呢?
通过这件事,如果家长认识到:老师的批评是另一种爱的表达,也是促进孩子发展的一种手段,那么,心态就会平和些,对待老师的批评就会采取正确的态度接受,采取正确的方式和老师沟通。
教育是双向的,是教师与孩子、家长与孩子、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活动。老师、家长随着孩子的成长也在慢慢进步,所以反思一个阶段的教育方法,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对老师、家长都十分必要。虽然老师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有时批评的方式并不一定恰当,如缺少耐心,或带有个人情绪色彩、与事实情况不符而冤枉孩子、批评过于粗鲁……都会使家长不乐于接受。
为了搞好家园共育工作,家长要反思,教师更要反思。只有这样一次次不断地反思,一次次不断地寻求答案,教师才会有所提高。
总之,在幼儿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家长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赢得一个家长就等于赢得一百个家长,放弃一个家长就等于放弃一百个家长。谁把家长工作做得扎实、到位,谁就能抢占幼儿教育的制高点,从而获得社会对我们工作的肯定、认同。今后我们将继续充分发掘、利用家长这一丰富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努力发挥家长的主动性,密切家园关系,促进家园共育。
参考文献:
[1]屠美如,主编.向瑞吉欧学什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1.
[2]魏书生.家庭教育.沈阳出版社,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