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闻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实践教学环节是新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等院校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就要突破资源劣势,多渠道筹办设备完善的实验室,加强与周边区域媒体的联系,拓展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丰富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经验。
关键词:地方高等院校;新闻;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9-0128-02
新闻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实践教学环节是应用学科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新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新媒体、新技术、新观念快速增长的大环境下,如何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业务水平与素质,成为高校新闻专业必须思考的问题。一些名校凭借丰富的校内平台与媒体资源纷纷走出了缤纷多彩的实践教学的成功路径,譬如南京大学的传媒实验教学、汕头大学的融合媒体实验室教学等都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所培养的人才深受业界欢迎。相对于名校而言,地方高等院校新闻专业在资金、人力、名气等方面逊于前者,如何在实践教学这块结合自身的特色,走出一条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实践教学之路,是众多地方院校新闻管理者与师生努力探索的问题。
一、地方院校新闻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
根据笔者对地方新闻院校师生的访谈调查显示,地方院校新闻教学中往往存在偏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像一些涉及新闻传播理论的课程,譬如新闻史、传播理论等课程安排的课时过多,一些学校安排每周4节课,而新闻实务课程如新闻评论、报纸编辑、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摄影等实务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学时数只有每周2节课,课程计划安排上就已经显示出对实践课程的轻视。此外,教师的课程设计文本基本上对于实务课都是以理论讲解或案例式分析为主,很少有针对学生实践锻炼的安排。这种理论偏重的学院式新闻教学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媒体行业的需求,学生的就业率低下。
(二)师资队伍实践经验缺乏
地方高校新闻专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就是师资短缺。地方高校大多建在二线或三线城市,缺乏吸引人才的地域优势,往往一个新闻系不到10名教师,而且一些教师还是非新闻传播专业出身,从中文或其它的专业转过来,没有参与过新闻采编写评的实践训练,很难在实践课程方面有效指导学生。
(三)实验室经费投入不足
实践课程一个很重要的保障就是实验室的建设。新闻学专业最基本的实验室应该包括摄影摄像实验室、新闻数字实验室和报刊编辑实验室、虚拟演播室等,这些实验室的建设要满足学生摄影、新闻摄像、电视节目制作、报纸编辑、网站建设、新闻播报等实践内容。尤其是新闻数字实验室,可以满足本专业所有核心技能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汕头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就凭借优质的实验设备,指导学生亲身实践创办了集广播、电视、网络、电子报刊于一体的校内媒体平台“长江传媒在线”。汕头大学新闻学院的学生像理工生一样走进实验室,在那里学习网络新闻业务、报纸编辑技术、网页制作等技术,学生们都感觉受益匪浅。
地方高等院校新闻专业因资金不充足的原因,实验室建设不完善,设备的购置也不完善,有的院校十几个学生共用一台摄像机,没办法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导致有些实验室甚至成了摆设。
(四)实践教学渠道整合不够
实践教学要借助校内实验室、校内媒体、校外媒体以及社会资源来进行。复旦大学创办新闻学院之初就与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联姻,共同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新闻工作者[1]。同时有北大方正为新闻学院提供最新的软件技术支持,保证学生能接触到最新的媒介技术,而且新闻学院的学生可以非常便捷地到上海的媒体学习实践。这些优质的社会资源使得复旦大学培养的学生掌握了全面的新闻技能,深受媒介市场的欢迎。
地方高校拓宽校外实践教学的重要渠道是实习基地的建设。然而,地方高校所在的区域媒体数量远远不及一线城市的媒体那么多,往往只有几家,规模也不会很大,能够容纳的实习学生人数有限。建构外地的媒体实习基地又因为交通、食宿等因素,学生不愿前往,最终导致外地实习基地形同虚设,不能在学生实践训练这块发挥作用。此外,在借助地方社会资源来拓展学生实践教学这块,地方高校做得远远不够。
二、地方院校新闻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从人才培养制度上保证实践教学的课时
要改变应用学科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关键要从制度上对教学方案进行规范[2]。以湖北师范学院为例展开研究。湖北师范学院作为地处黄石的地方高等院校,在新闻实践教学环节上高度重视,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时候就加重了实践课程的比重,如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摄影、新闻评论、报纸编辑、纪录片等实务课程增加到每周3节或4节。对于实务课程要求每学期在课程教学中不少于6节课安排学生实践。对于安排学生实践的环节要有详细的实践方案,并提前上交教学办,教学办会组织相关的专家巡查实践课,有效的防止了有些教师懒散地对待实践课。
其实新闻传播的教学中没有纯粹的理论课,即便一些课程偏重理论性,但学生对理论的吸收消化是需要通过新闻实践来促进的,因而对于偏理论性的课程,湖北师范学院新闻系鼓励老师们开设实践环节。基本上在新闻系现在80%的课程都开设了实践环节,学生对此认可度比较高,普遍认为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教学更能学到技能。
(二)多种渠道筹集经费创建媒体实验室
媒体实验室的建设对于学生校内实践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很多的课程实践都需要在实验室内完成,因而,湖北师范学院新闻系至2001年建系以来就多渠道、多途径筹集经费创建实验室。学校拨款是创建实验室的重要途径,但对于一个地方高等院校来说,学校拨款是有限的,所以新闻系通过申报省级实习实训基地项目的形式获得了省厅项目资助,如今,新闻系已先后建成了设备完善的新闻演播室、摄影摄像器材室、非编实验室、报编实验室,配备了技术先进的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报纸编辑网络系统,拥有摄影、摄像、排版、多媒体等多项处理设备,基本上涉及实务的课程教学都能在实验室完成。 而且,因为实验室设备齐全,学院还采取了以竞赛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竞赛形式既有教师的实践教学课比赛,还有学生的教学成果竞赛,甚至启动了学科竞赛的形式,鼓励学生参加全国美育大赛、广告摄影大赛、视频制作大赛、微电影大赛、公关大赛等。学生参加各种竞赛的作品都是学生通过实践来完成的,教师也参与到了学生竞赛的实践指导中,这些都调动了师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三)与媒体合作共建拓展实践实训基地
校内课程实践大多是在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学生掌握相关的新闻技能还需要到媒体中参与业界实践,因而与媒体合作创建实践实训基地是每所新闻院校培养新闻人才必须要做的事情[3]。但一些地方高等院校的媒体实践实训基地形同虚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学院没有和媒体加强联系与业务往来。湖北师范学院新闻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以本地的黄石日报传媒集团为主,然后向周边城市辐射,目前已建设了10多个实习实训基地。
湖北师范学院加强与实习实训基地合作的途径是通过项目共建、人才输送、情感联系等形式进行。2014年湖北师范学院联合黄石日报传媒集团共同申报了省级实习实训基地项目,获得了省级专项实习经费,借此项目合作,学院与传媒集团签订协议共同培养新闻工作者,学院每个月派遣10名学生赴传媒集团实习实训,集团负责给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实训结束后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汇报总结,对指导成效突出的老师给予奖励。此外,为加强与本地实习实训基地的长期合作,学院从传媒集团聘请优秀新闻工作者做兼职教授,给学生做讲座,学院还定期接受传媒集团派遣新闻工作者来学习理论知识。学院每年会举办一次“新闻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召集周边媒体的管理者、优秀新闻工作者共同讨论新闻人才培养问题。不仅加强了与实习实训基地的联系,增进了感情,还对业界对新闻人才的需求与标准有了深入了解。
(四)多形式、多途径为教师增强实践经验提供便利条件
教师要上好实践教学课程首先自己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如前所述地方高校的新闻专业老师有很多是从其它专业转入的,或是从学校到学校,很少有在媒体工作经验的老师。要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就要多形式、多途径为教师增强实践经验提供便利条件。湖北师范学院为增强新闻专业老师的实践经验,除了不定期推荐老师参加培训外,还与地方媒体达成协议,每半年派一位新闻专业教师赴媒体挂职锻炼,让教师亲身体验媒体的管理、业务。
三、小 结
地方高等院校尽管在地域、资源、师资等力量方面比较薄弱,但培养人才、并通过所培养的人才为地方经济、文化服务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形式。因而作为地方高等院校的新闻专业要培养出适应媒体需要的人才务必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就要突破资源劣势,多渠道筹办设备完善的实验室,加强与周边区域媒体的联系,拓展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丰富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 魏少华.密苏里模式与我国新闻学实践教学体系[J].编辑学刊,2013(1).
[2] 董伟建.拓展新闻实践教学的新思路[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
[3] 于凤静,何长文.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当代传播,2009(1).
[责任编辑:艾涓]
关键词:地方高等院校;新闻;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9-0128-02
新闻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实践教学环节是应用学科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新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新媒体、新技术、新观念快速增长的大环境下,如何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业务水平与素质,成为高校新闻专业必须思考的问题。一些名校凭借丰富的校内平台与媒体资源纷纷走出了缤纷多彩的实践教学的成功路径,譬如南京大学的传媒实验教学、汕头大学的融合媒体实验室教学等都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所培养的人才深受业界欢迎。相对于名校而言,地方高等院校新闻专业在资金、人力、名气等方面逊于前者,如何在实践教学这块结合自身的特色,走出一条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实践教学之路,是众多地方院校新闻管理者与师生努力探索的问题。
一、地方院校新闻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
根据笔者对地方新闻院校师生的访谈调查显示,地方院校新闻教学中往往存在偏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像一些涉及新闻传播理论的课程,譬如新闻史、传播理论等课程安排的课时过多,一些学校安排每周4节课,而新闻实务课程如新闻评论、报纸编辑、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摄影等实务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学时数只有每周2节课,课程计划安排上就已经显示出对实践课程的轻视。此外,教师的课程设计文本基本上对于实务课都是以理论讲解或案例式分析为主,很少有针对学生实践锻炼的安排。这种理论偏重的学院式新闻教学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媒体行业的需求,学生的就业率低下。
(二)师资队伍实践经验缺乏
地方高校新闻专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就是师资短缺。地方高校大多建在二线或三线城市,缺乏吸引人才的地域优势,往往一个新闻系不到10名教师,而且一些教师还是非新闻传播专业出身,从中文或其它的专业转过来,没有参与过新闻采编写评的实践训练,很难在实践课程方面有效指导学生。
(三)实验室经费投入不足
实践课程一个很重要的保障就是实验室的建设。新闻学专业最基本的实验室应该包括摄影摄像实验室、新闻数字实验室和报刊编辑实验室、虚拟演播室等,这些实验室的建设要满足学生摄影、新闻摄像、电视节目制作、报纸编辑、网站建设、新闻播报等实践内容。尤其是新闻数字实验室,可以满足本专业所有核心技能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汕头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就凭借优质的实验设备,指导学生亲身实践创办了集广播、电视、网络、电子报刊于一体的校内媒体平台“长江传媒在线”。汕头大学新闻学院的学生像理工生一样走进实验室,在那里学习网络新闻业务、报纸编辑技术、网页制作等技术,学生们都感觉受益匪浅。
地方高等院校新闻专业因资金不充足的原因,实验室建设不完善,设备的购置也不完善,有的院校十几个学生共用一台摄像机,没办法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导致有些实验室甚至成了摆设。
(四)实践教学渠道整合不够
实践教学要借助校内实验室、校内媒体、校外媒体以及社会资源来进行。复旦大学创办新闻学院之初就与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联姻,共同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新闻工作者[1]。同时有北大方正为新闻学院提供最新的软件技术支持,保证学生能接触到最新的媒介技术,而且新闻学院的学生可以非常便捷地到上海的媒体学习实践。这些优质的社会资源使得复旦大学培养的学生掌握了全面的新闻技能,深受媒介市场的欢迎。
地方高校拓宽校外实践教学的重要渠道是实习基地的建设。然而,地方高校所在的区域媒体数量远远不及一线城市的媒体那么多,往往只有几家,规模也不会很大,能够容纳的实习学生人数有限。建构外地的媒体实习基地又因为交通、食宿等因素,学生不愿前往,最终导致外地实习基地形同虚设,不能在学生实践训练这块发挥作用。此外,在借助地方社会资源来拓展学生实践教学这块,地方高校做得远远不够。
二、地方院校新闻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从人才培养制度上保证实践教学的课时
要改变应用学科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关键要从制度上对教学方案进行规范[2]。以湖北师范学院为例展开研究。湖北师范学院作为地处黄石的地方高等院校,在新闻实践教学环节上高度重视,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时候就加重了实践课程的比重,如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摄影、新闻评论、报纸编辑、纪录片等实务课程增加到每周3节或4节。对于实务课程要求每学期在课程教学中不少于6节课安排学生实践。对于安排学生实践的环节要有详细的实践方案,并提前上交教学办,教学办会组织相关的专家巡查实践课,有效的防止了有些教师懒散地对待实践课。
其实新闻传播的教学中没有纯粹的理论课,即便一些课程偏重理论性,但学生对理论的吸收消化是需要通过新闻实践来促进的,因而对于偏理论性的课程,湖北师范学院新闻系鼓励老师们开设实践环节。基本上在新闻系现在80%的课程都开设了实践环节,学生对此认可度比较高,普遍认为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教学更能学到技能。
(二)多种渠道筹集经费创建媒体实验室
媒体实验室的建设对于学生校内实践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很多的课程实践都需要在实验室内完成,因而,湖北师范学院新闻系至2001年建系以来就多渠道、多途径筹集经费创建实验室。学校拨款是创建实验室的重要途径,但对于一个地方高等院校来说,学校拨款是有限的,所以新闻系通过申报省级实习实训基地项目的形式获得了省厅项目资助,如今,新闻系已先后建成了设备完善的新闻演播室、摄影摄像器材室、非编实验室、报编实验室,配备了技术先进的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报纸编辑网络系统,拥有摄影、摄像、排版、多媒体等多项处理设备,基本上涉及实务的课程教学都能在实验室完成。 而且,因为实验室设备齐全,学院还采取了以竞赛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竞赛形式既有教师的实践教学课比赛,还有学生的教学成果竞赛,甚至启动了学科竞赛的形式,鼓励学生参加全国美育大赛、广告摄影大赛、视频制作大赛、微电影大赛、公关大赛等。学生参加各种竞赛的作品都是学生通过实践来完成的,教师也参与到了学生竞赛的实践指导中,这些都调动了师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三)与媒体合作共建拓展实践实训基地
校内课程实践大多是在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学生掌握相关的新闻技能还需要到媒体中参与业界实践,因而与媒体合作创建实践实训基地是每所新闻院校培养新闻人才必须要做的事情[3]。但一些地方高等院校的媒体实践实训基地形同虚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学院没有和媒体加强联系与业务往来。湖北师范学院新闻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以本地的黄石日报传媒集团为主,然后向周边城市辐射,目前已建设了10多个实习实训基地。
湖北师范学院加强与实习实训基地合作的途径是通过项目共建、人才输送、情感联系等形式进行。2014年湖北师范学院联合黄石日报传媒集团共同申报了省级实习实训基地项目,获得了省级专项实习经费,借此项目合作,学院与传媒集团签订协议共同培养新闻工作者,学院每个月派遣10名学生赴传媒集团实习实训,集团负责给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实训结束后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汇报总结,对指导成效突出的老师给予奖励。此外,为加强与本地实习实训基地的长期合作,学院从传媒集团聘请优秀新闻工作者做兼职教授,给学生做讲座,学院还定期接受传媒集团派遣新闻工作者来学习理论知识。学院每年会举办一次“新闻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召集周边媒体的管理者、优秀新闻工作者共同讨论新闻人才培养问题。不仅加强了与实习实训基地的联系,增进了感情,还对业界对新闻人才的需求与标准有了深入了解。
(四)多形式、多途径为教师增强实践经验提供便利条件
教师要上好实践教学课程首先自己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如前所述地方高校的新闻专业老师有很多是从其它专业转入的,或是从学校到学校,很少有在媒体工作经验的老师。要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就要多形式、多途径为教师增强实践经验提供便利条件。湖北师范学院为增强新闻专业老师的实践经验,除了不定期推荐老师参加培训外,还与地方媒体达成协议,每半年派一位新闻专业教师赴媒体挂职锻炼,让教师亲身体验媒体的管理、业务。
三、小 结
地方高等院校尽管在地域、资源、师资等力量方面比较薄弱,但培养人才、并通过所培养的人才为地方经济、文化服务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形式。因而作为地方高等院校的新闻专业要培养出适应媒体需要的人才务必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就要突破资源劣势,多渠道筹办设备完善的实验室,加强与周边区域媒体的联系,拓展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丰富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 魏少华.密苏里模式与我国新闻学实践教学体系[J].编辑学刊,2013(1).
[2] 董伟建.拓展新闻实践教学的新思路[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
[3] 于凤静,何长文.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当代传播,2009(1).
[责任编辑:艾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