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主要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者为学术界围绕关于综合性艺术教育的多层次、多维度理论探讨与研究,二者为中小学艺术课程的改革实践,三者则为高等师范院校试点开设的艺术师资培养新专业。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艺术教育”本科新专业就属此类。作为全国少数首批开办的先行者之一,其目标就是专门进行中小学艺术课程的师资培养。
弹指一挥间,十载倏忽已过,我们无法回避的是艺术课程与艺术教育专业仍然是“星星之火,尚未燎原”的现实。究其原因何在?综合性艺术教育又有何新理念、新成果?各地高校开办艺术教育专业的经验得失如何?带着这些问题,也为了检验艺术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为了倡议在中小学开设艺术课程,推广与宣传高校艺术教育专业,杭州师范大学会同浙江省教育厅于2011年4月22—24日共同主办了“全国高校艺术教育专业教学成果展演及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与会代表共五十余人。会议上教育部师范司师资培养处李桂兰调研员及省教育厅相关领导莅临并作重要讲话;国内艺术教育领域多名权威专家、教授带来了该学科的前沿学术信息;国内各相关院校则交流了自己的办学经验;一些基层教育行政主管领导及中小学艺术教师也到会学习并参与研讨。对于略显孤独的高校艺术教育专业来说,这应该是第一次期盼已久的聚会,更是一次卓有成效的艺术教育专业教学成果和办学交流的盛会。综合起来,笔者将会议丰硕的成果归纳为“一个理念”和“一个亮点”,具体如下所述:
一个理念——综合性的大艺术教育观
不管是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的修订,还是各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开办,应该说都决不是臆想与盲动,而是根源于艺术学科、艺术教育的国际潮流与理论趋势,本次会议印证了这一点。会议所有环节都统一在“综合性的大艺术教育观”理念中。
1.关于“综合性的大艺术教育观”理论的本体探讨
北京师范大学杨立梅教授在开幕式上从西到东、从古到今、由彼及此地讲述了“综合性的大艺术教育观”的理论基础、内容、科学性及艺术教育学科的学科定位、使命、基础性,最后落脚于艺术教育的学科定位及教师培养的目标指向。在基础上,她讲到“自上世纪下半叶到本世纪初,综合,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大趋势,在西方学术界的各个领域中都无所不在。”在学科定位上,她认为“我们应该明确地提出:基础教育当中的艺术学科应该是有别于音乐学科、美术学科的学科定位。大艺术教育观要艺术教育成为一个整体的学科概念。”最后她说道“以艺术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学科定位会使我们教师培养的目标指向更明确,会使教师专业化有更明确清晰的内涵。”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的王福阳教授则对综合性艺术课程作为学科及其本体存在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一方面从课程目标和内容决定学科及其本体的存在探讨了艺术课程作为艺术大学科本体的现实和深远意义,另一方面就艺术课程的学科位置及其本体的提出认为“从一级大学科类艺术层面上设置的课程应较为宽广和综合,它相对二级学科注重的是艺术的整体教育培养功能。能面向全体学生以人文精神为核心,来统领艺术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教与学的内容才是艺术课程的学科本体。”同是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的翁星霞教授则认为“综合性艺术课程在于促进学生视觉、听觉、形体、言语等多种能力的整体和谐发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李于昆教授则就艺术学升级为门类这一点观察出“国家对艺术的定位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为艺术教育专业定位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我们想不综合,那都是很难的了。”
2.关于“综合性的大艺术教育观”理论的实践探讨
杭师大音乐学院院长田耀农在开幕式上以“新世纪新课程,新理念新专业”为题的演讲中就艺术教育专业开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做了分析,首先他认为艺术教育专业的开办从古人、近人、今人的实践证明中是可行的,其次从艺术课程的必要性引入教学内容、教学实践、课程目标的论述,指出艺术课程的必要性决定了高师艺术教育专业开办的必要性;他最后分析了艺术教育专业设置在各方面受到的的阻力,并认为这些阻力也是音乐教育专业改革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所在。杨立梅教授在会议的交流中则又一次以演讲回答了“该怎样综合”的问题。她结合一些鲜活的案例,指出“以人文精神统领艺术教育,使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及各方面成长紧密联系。在多种感官要素、多种艺术形式的关联当中,促使学生产生艺术的通感、迁移,建构审美心理和正确的价值观,初步获得整体认识艺术的能力。”她还要求“重要的是我们不仅要看到分与合的形式,更要体会形式背后的价值取向,无论是分与合,都是统一在整体的艺术教育观念之中。”李妲娜教授则认为:“第一是改良。综合不要求一步到位,先从单学科突破,也就是从单学科综合开始。”她认为音乐课、美术课自己本身学科内都是孤立的,都没有综合好,如果学科内能先综合起来,也未尝不是一条道路。第二是面向世界吸收新经验,如德国小学音乐教师的综合和多科概念;奥尔夫教学中的人性解放;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等等。第三是从自己的专业开始去拓展、关联,慢慢达到融合、综合。原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徐绪标教授深情地缅怀了他生命中几个优秀的多才多艺的老师,如李叔同、丰子恺等,加强了关于综合性艺术教育之可能性的说服力。
一个亮点——教学成果展演和教学经验交流
除了以上所述的理论研讨以外,各校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实践交流和各校学生的表演展示、书画展示则成为了一个鲜明的亮点,用实践充实了会议内容和交流成果。
1.教学成果展演
展演包括了一场综合演出展示和一个美术造型作品展。其精彩的演出和初具实力的美术作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获得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第一,演出和美术作品同时展示,这本身就证明了同学们的多才多艺与综合。几乎都是音乐专业出身的艺术教育专业同学的美术作品能达到如此水准,着实令大家感慨。作品的多样化还体现着美术学科内部的有机综合。第二,演出的高水平与综合性。杭师大音乐学院艺术教育专业同学在过去的四年里所取得的艺术实践成绩(省级金奖12次,各级奖项五十余次,曾集体进入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2008年度总决赛,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西博会开幕式等重大演出等等)保证了演出的高质量。另外整台节目以综合的理念包含了音乐、舞蹈、小品表演、美术等艺术形式,比如小品《无题》在表演中融合了歌唱与舞蹈,《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将书法、美术与歌舞综合在一起,还有本次演出的舞台背景皆由艺术教育专业同学自己设计并手工制作,表现了其才艺综合能力。
2.教学经验交流
在交流研讨会中,杨立梅教授还讲到“建设艺术学科的关键在于教师,我们需要一支具有大艺术观事业的教师队伍”。那么既然是培养综合性的艺术师资,我们的教学能否达到、怎样达到培养目标?在教师教育上如何“综合”呢?由于我们大家都是在摸索前进,因此彼此的教学经验交流尤为关键,自然也成为本次会议的亮点。
杭师大音乐学院陈琼副教授首先汇报了杭师大音乐学院艺术教育专业的建设经验。他讲述了培养方案与招生政策、教学改革与研究、艺术实践与教学实践三大方面,凸显了该校培养方案和招生政策的综合特色、课程建设的“整合、新颖”特色和教材建设的“师范、实用”特色、“课堂教授指导、课后辅导督促”的多重教学模式、以“多才多艺、积极实践”为倡导的艺术实践模式和“教学实践导师制”为中心的教学实践模式等办学特色。其中课程的整合及培养方案的综合都因“综合”理念的体现得到大家肯定,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谢嘉幸教授就对此感叹道“这个会议之所以在杭州,在浙江省,可能艺术教育是跟我们浙江的传统有关系。因为李叔同、丰子恺、蔡元培都从这里走出”。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是国内较早、较全面建设艺术教育专业的院校之一,它们的艺术教育专业作为省级精品专业受到领导与学校的高度重视,它们在综合性艺术教育的理论、实践上也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王萍萍副教授代表该校以“探索与展望”为题做了艺术教育的实践报告。报告从跨学科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教学团队建设、全面服务艺术事业大繁荣三方面全面介绍了该校的建设经验与累累硕果。其中的艺术大类招生、“2+1”特色模式、核心系列教材和重视人才培养适应性、以精品课程为基础推动专业建设等使大家受益匪浅。另外浙江师范大学幼儿师范学院李成副教授的关于该校专业建设的介绍中突出学前教育的理念,凸显了他们的办学特色。整体看来,对于整合性知识结构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综合性课程、教材的建设是彼此的共同点,也是共同的收获。
这次会议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它不仅仅是交流,它还是一次宣传、一场行动、一声号角。以开幕式上田耀农教授的一句话作为结尾:“综合性艺术课程教学和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今天虽然还处于料峭的春寒中,但艺术教育的春天还会远吗?”
(本文为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艺术教育”资助项目《艺术教育专业的探索与实践》成果)
陈琼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 张宁)
弹指一挥间,十载倏忽已过,我们无法回避的是艺术课程与艺术教育专业仍然是“星星之火,尚未燎原”的现实。究其原因何在?综合性艺术教育又有何新理念、新成果?各地高校开办艺术教育专业的经验得失如何?带着这些问题,也为了检验艺术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为了倡议在中小学开设艺术课程,推广与宣传高校艺术教育专业,杭州师范大学会同浙江省教育厅于2011年4月22—24日共同主办了“全国高校艺术教育专业教学成果展演及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与会代表共五十余人。会议上教育部师范司师资培养处李桂兰调研员及省教育厅相关领导莅临并作重要讲话;国内艺术教育领域多名权威专家、教授带来了该学科的前沿学术信息;国内各相关院校则交流了自己的办学经验;一些基层教育行政主管领导及中小学艺术教师也到会学习并参与研讨。对于略显孤独的高校艺术教育专业来说,这应该是第一次期盼已久的聚会,更是一次卓有成效的艺术教育专业教学成果和办学交流的盛会。综合起来,笔者将会议丰硕的成果归纳为“一个理念”和“一个亮点”,具体如下所述:
一个理念——综合性的大艺术教育观
不管是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的修订,还是各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开办,应该说都决不是臆想与盲动,而是根源于艺术学科、艺术教育的国际潮流与理论趋势,本次会议印证了这一点。会议所有环节都统一在“综合性的大艺术教育观”理念中。
1.关于“综合性的大艺术教育观”理论的本体探讨
北京师范大学杨立梅教授在开幕式上从西到东、从古到今、由彼及此地讲述了“综合性的大艺术教育观”的理论基础、内容、科学性及艺术教育学科的学科定位、使命、基础性,最后落脚于艺术教育的学科定位及教师培养的目标指向。在基础上,她讲到“自上世纪下半叶到本世纪初,综合,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大趋势,在西方学术界的各个领域中都无所不在。”在学科定位上,她认为“我们应该明确地提出:基础教育当中的艺术学科应该是有别于音乐学科、美术学科的学科定位。大艺术教育观要艺术教育成为一个整体的学科概念。”最后她说道“以艺术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学科定位会使我们教师培养的目标指向更明确,会使教师专业化有更明确清晰的内涵。”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的王福阳教授则对综合性艺术课程作为学科及其本体存在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一方面从课程目标和内容决定学科及其本体的存在探讨了艺术课程作为艺术大学科本体的现实和深远意义,另一方面就艺术课程的学科位置及其本体的提出认为“从一级大学科类艺术层面上设置的课程应较为宽广和综合,它相对二级学科注重的是艺术的整体教育培养功能。能面向全体学生以人文精神为核心,来统领艺术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教与学的内容才是艺术课程的学科本体。”同是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的翁星霞教授则认为“综合性艺术课程在于促进学生视觉、听觉、形体、言语等多种能力的整体和谐发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李于昆教授则就艺术学升级为门类这一点观察出“国家对艺术的定位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为艺术教育专业定位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我们想不综合,那都是很难的了。”
2.关于“综合性的大艺术教育观”理论的实践探讨
杭师大音乐学院院长田耀农在开幕式上以“新世纪新课程,新理念新专业”为题的演讲中就艺术教育专业开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做了分析,首先他认为艺术教育专业的开办从古人、近人、今人的实践证明中是可行的,其次从艺术课程的必要性引入教学内容、教学实践、课程目标的论述,指出艺术课程的必要性决定了高师艺术教育专业开办的必要性;他最后分析了艺术教育专业设置在各方面受到的的阻力,并认为这些阻力也是音乐教育专业改革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所在。杨立梅教授在会议的交流中则又一次以演讲回答了“该怎样综合”的问题。她结合一些鲜活的案例,指出“以人文精神统领艺术教育,使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及各方面成长紧密联系。在多种感官要素、多种艺术形式的关联当中,促使学生产生艺术的通感、迁移,建构审美心理和正确的价值观,初步获得整体认识艺术的能力。”她还要求“重要的是我们不仅要看到分与合的形式,更要体会形式背后的价值取向,无论是分与合,都是统一在整体的艺术教育观念之中。”李妲娜教授则认为:“第一是改良。综合不要求一步到位,先从单学科突破,也就是从单学科综合开始。”她认为音乐课、美术课自己本身学科内都是孤立的,都没有综合好,如果学科内能先综合起来,也未尝不是一条道路。第二是面向世界吸收新经验,如德国小学音乐教师的综合和多科概念;奥尔夫教学中的人性解放;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等等。第三是从自己的专业开始去拓展、关联,慢慢达到融合、综合。原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徐绪标教授深情地缅怀了他生命中几个优秀的多才多艺的老师,如李叔同、丰子恺等,加强了关于综合性艺术教育之可能性的说服力。
一个亮点——教学成果展演和教学经验交流
除了以上所述的理论研讨以外,各校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实践交流和各校学生的表演展示、书画展示则成为了一个鲜明的亮点,用实践充实了会议内容和交流成果。
1.教学成果展演
展演包括了一场综合演出展示和一个美术造型作品展。其精彩的演出和初具实力的美术作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获得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第一,演出和美术作品同时展示,这本身就证明了同学们的多才多艺与综合。几乎都是音乐专业出身的艺术教育专业同学的美术作品能达到如此水准,着实令大家感慨。作品的多样化还体现着美术学科内部的有机综合。第二,演出的高水平与综合性。杭师大音乐学院艺术教育专业同学在过去的四年里所取得的艺术实践成绩(省级金奖12次,各级奖项五十余次,曾集体进入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2008年度总决赛,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西博会开幕式等重大演出等等)保证了演出的高质量。另外整台节目以综合的理念包含了音乐、舞蹈、小品表演、美术等艺术形式,比如小品《无题》在表演中融合了歌唱与舞蹈,《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将书法、美术与歌舞综合在一起,还有本次演出的舞台背景皆由艺术教育专业同学自己设计并手工制作,表现了其才艺综合能力。
2.教学经验交流
在交流研讨会中,杨立梅教授还讲到“建设艺术学科的关键在于教师,我们需要一支具有大艺术观事业的教师队伍”。那么既然是培养综合性的艺术师资,我们的教学能否达到、怎样达到培养目标?在教师教育上如何“综合”呢?由于我们大家都是在摸索前进,因此彼此的教学经验交流尤为关键,自然也成为本次会议的亮点。
杭师大音乐学院陈琼副教授首先汇报了杭师大音乐学院艺术教育专业的建设经验。他讲述了培养方案与招生政策、教学改革与研究、艺术实践与教学实践三大方面,凸显了该校培养方案和招生政策的综合特色、课程建设的“整合、新颖”特色和教材建设的“师范、实用”特色、“课堂教授指导、课后辅导督促”的多重教学模式、以“多才多艺、积极实践”为倡导的艺术实践模式和“教学实践导师制”为中心的教学实践模式等办学特色。其中课程的整合及培养方案的综合都因“综合”理念的体现得到大家肯定,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谢嘉幸教授就对此感叹道“这个会议之所以在杭州,在浙江省,可能艺术教育是跟我们浙江的传统有关系。因为李叔同、丰子恺、蔡元培都从这里走出”。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是国内较早、较全面建设艺术教育专业的院校之一,它们的艺术教育专业作为省级精品专业受到领导与学校的高度重视,它们在综合性艺术教育的理论、实践上也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王萍萍副教授代表该校以“探索与展望”为题做了艺术教育的实践报告。报告从跨学科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教学团队建设、全面服务艺术事业大繁荣三方面全面介绍了该校的建设经验与累累硕果。其中的艺术大类招生、“2+1”特色模式、核心系列教材和重视人才培养适应性、以精品课程为基础推动专业建设等使大家受益匪浅。另外浙江师范大学幼儿师范学院李成副教授的关于该校专业建设的介绍中突出学前教育的理念,凸显了他们的办学特色。整体看来,对于整合性知识结构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综合性课程、教材的建设是彼此的共同点,也是共同的收获。
这次会议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它不仅仅是交流,它还是一次宣传、一场行动、一声号角。以开幕式上田耀农教授的一句话作为结尾:“综合性艺术课程教学和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今天虽然还处于料峭的春寒中,但艺术教育的春天还会远吗?”
(本文为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艺术教育”资助项目《艺术教育专业的探索与实践》成果)
陈琼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 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