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统计,目前中国独生子女数量已超过1.5亿,城市学校中独生子女已成为班级构成主体。独生子女在个性及心理上有着鲜明的特征,他们优点很多,问题也不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促进孩子成长的两大支柱,班主任如何与家长协作,形成良性合力共同教育独生子女呢?笔者认为举措很多,概括来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教育观念上与家长达成一致,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教育观念的一致性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基础,班主任与家长黾勉同心,其力可“断金”。一般来说,班主任比家长更懂得教育规律,应该成为家长的教育顾问;家长比班主任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这更利于展开个性化的教育,而两者合作的基本点,是建立在教育观念的一致性上,如育儿观、学习观、人才观、社会价值观等。家长和老师合力指导孩子理顺学习关系,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成的课堂学习效果。同时不让孩子上低效、无效的培优和补差班,不请加重孩子负担的家教,不购买不符合学情、超出学习限度的课外教辅资料,让孩子多参加一些必要的社会实践、课外读书、课外文体等活动,回归生态的成长环境。
其次,在班级制度建设上取得家长理解,充分发挥制度文化的育人功能。班级制度是孩子生命成长的精神氛围,学生内心接受的班级制度,能够充分地发挥其认识导向功能、情感陶冶功能、行为规范功能,把制度内涵转化为学生素养,在真正意义上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自治”的人。规章制度只有真正落实,才能切实促进学生的成长。制度的执行,如果缺少家长的理解支持,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有的学生在家被家长“服侍”惯了,在校则不爱收拾,不注重公共卫生;在家里家长依顺惯了,在学校不服从班干部管理甚至和班干部对着干;有的学生当班干部,但只喜欢干部的光环却缺少责任心,缺少奉献精神,同学们对其的信任度低等。其中部分个性突出者,老师矫正起来工作量很大,如果没有家长的支持,教育工作难以到位。同时,有相当部分学生在学校遵守教育制度,但一回到家缺少约束机制就恢复了旧习。所以,班主任有必要让家长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帮助孩子分析并让其接受各种教育制度,并在日常生活中督促落实,反馈孩子对制度的执行情况,从而让制度在孩子身上切实发挥作用。
最后,在活动开展上赢得家长支持,为孩子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所以,不妨先从日常生活抓起,提高孩子的生活自主能力,比如抓课室卫生工作和个人卫生习惯是个不错的起点。有些学生每次清洁值日必定会失踪,或者随便抹一抹;有的学生桌子底下总会留有餐巾纸食品袋之类的垃圾。对于这类学生,联系家长告知实情,并提醒家长,让孩子帮着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果连续出现这类情况,则严肃批评并坚决要求家长督促孩子每天完成一定量的家务,督促其养成良好习惯。
同时,班主任还可通过组织一些特殊的班级活动,来提高孩子体验感悟生活的能力。比如煎鸡蛋比赛活动、护养班级花草活动、交通劝导活动、慰问孤寡老人及福利院儿童活动、“班级我最欣赏的人”推荐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展现自己,认识自己的力量和才能,理解自己的存在对他人的意义,懂得感恩,形成“多实践就是丰富精神世界”的学习生活理念。在这些活动中,老师可细心观察,将学生活动的细节用相机拍下,把照片发到班级博客上或是贴在班级黑板报上,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看到孩子成长的一步步痕迹,更好地观察并引导孩子成长。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州市荆州教育学院)
首先,在教育观念上与家长达成一致,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教育观念的一致性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基础,班主任与家长黾勉同心,其力可“断金”。一般来说,班主任比家长更懂得教育规律,应该成为家长的教育顾问;家长比班主任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这更利于展开个性化的教育,而两者合作的基本点,是建立在教育观念的一致性上,如育儿观、学习观、人才观、社会价值观等。家长和老师合力指导孩子理顺学习关系,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成的课堂学习效果。同时不让孩子上低效、无效的培优和补差班,不请加重孩子负担的家教,不购买不符合学情、超出学习限度的课外教辅资料,让孩子多参加一些必要的社会实践、课外读书、课外文体等活动,回归生态的成长环境。
其次,在班级制度建设上取得家长理解,充分发挥制度文化的育人功能。班级制度是孩子生命成长的精神氛围,学生内心接受的班级制度,能够充分地发挥其认识导向功能、情感陶冶功能、行为规范功能,把制度内涵转化为学生素养,在真正意义上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自治”的人。规章制度只有真正落实,才能切实促进学生的成长。制度的执行,如果缺少家长的理解支持,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有的学生在家被家长“服侍”惯了,在校则不爱收拾,不注重公共卫生;在家里家长依顺惯了,在学校不服从班干部管理甚至和班干部对着干;有的学生当班干部,但只喜欢干部的光环却缺少责任心,缺少奉献精神,同学们对其的信任度低等。其中部分个性突出者,老师矫正起来工作量很大,如果没有家长的支持,教育工作难以到位。同时,有相当部分学生在学校遵守教育制度,但一回到家缺少约束机制就恢复了旧习。所以,班主任有必要让家长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帮助孩子分析并让其接受各种教育制度,并在日常生活中督促落实,反馈孩子对制度的执行情况,从而让制度在孩子身上切实发挥作用。
最后,在活动开展上赢得家长支持,为孩子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所以,不妨先从日常生活抓起,提高孩子的生活自主能力,比如抓课室卫生工作和个人卫生习惯是个不错的起点。有些学生每次清洁值日必定会失踪,或者随便抹一抹;有的学生桌子底下总会留有餐巾纸食品袋之类的垃圾。对于这类学生,联系家长告知实情,并提醒家长,让孩子帮着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果连续出现这类情况,则严肃批评并坚决要求家长督促孩子每天完成一定量的家务,督促其养成良好习惯。
同时,班主任还可通过组织一些特殊的班级活动,来提高孩子体验感悟生活的能力。比如煎鸡蛋比赛活动、护养班级花草活动、交通劝导活动、慰问孤寡老人及福利院儿童活动、“班级我最欣赏的人”推荐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展现自己,认识自己的力量和才能,理解自己的存在对他人的意义,懂得感恩,形成“多实践就是丰富精神世界”的学习生活理念。在这些活动中,老师可细心观察,将学生活动的细节用相机拍下,把照片发到班级博客上或是贴在班级黑板报上,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看到孩子成长的一步步痕迹,更好地观察并引导孩子成长。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州市荆州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