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惹来的恶名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sha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雍正皇帝在位13年,对清廷机构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正是他对康熙皇帝晚年的积弊进行了改革整顿,才使得国家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可不料,雍正一心为天下,换来的却是一世恶名。那么,他做了什么惹恼了民怨而被泼污水呢?
  “不仁不孝”清欠亏空
  雍正即位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清欠,也因此得了贪财的恶名。
  在康熙统治期间,清朝经济面临着崩溃的危险:一方面叛乱此起彼伏,剿而不灭,用去大部分财政收入;另一方面朝廷内贪污成风,大小官员多以“借款”为由,私自动用的国库银两竟高达上千万,从而造成国库“亏空”。
  如果说,打江山要靠枪杆子,那么,治江山就得抓钱袋子,亏空不能不补。所以,即位后的雍正为了维持大清帝国的运转,把眼睛盯在了“亏空”上。首先,雍正决定从整顿吏治开始,因为钱粮亏空主要出在官吏贪污上。雍正说:“历年来,户部库银亏空数百万两,所以现在,我令你们全面清查积空钱粮,要求各地严格执行,并责令所有亏空3年内全部补齐,不许派于民间。”康熙皇帝去世刚好一个月,雍正就不顾其父“尸骨未寒”,就要对康熙留下的积弊大动干戈,可见事情紧迫。
  “刻薄”对待自家兄弟
  在清欠执行上,雍正的做法也很值得称道。首先,他从中央直属机关内选派钦差大臣,然后又从各地抽调一大批候补州县随行。这个人选搭配很有意思。钦差大臣与地方的联系不是特别密切,而且就在皇帝身边,肯定对雍正清欠的决心和信心十分了解,即便是有些孝敬及往来,在这事关自己脑袋的问题上,他也不会冒风险给别人担事。而同时又有一批候选官员随行,对钦差大臣本身就是一种监督。要知道雍正给出的政策是:查出一个贪官污吏,立即就地免职,从调查团里选一个同级官员接任。那么,对于这些候补们来说,可是一次出头的机会,因此他们死盯着钦差大臣和受查官员,谁“和稀泥”谁就是动了他的“顶戴”。就这样,雍正的这一做法避免了清查时的官官相护。
  雍正这一出手,动静可真不小,他还使用“杀威棒”彻底粉碎了下面官员“走过场”的希望。
  雍正自己的十二弟履郡王曾做过内务府主管,结果他的这一清查,内务府也有亏空。对此,全国上下都看着这件事情,如果这笔钱追不回来,那清欠将就此不了了之。
  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雍正向这位十二弟下了手,最后为了还钱履郡王只好将家中器物当街变卖。虽然履郡王此举有给雍正难堪的意思,但不管怎么说他还是把钱还了。也就因为这样,雍正落了个刻薄的恶名。
  “好杀”贪污官员追赃款
  从履郡王的事件中,雍正看到了一个问题:官员亏空国库不是一时亏空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债一时还清有困难。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采纳了通政司官员钱以垲的建议:抄家。亏空官员一经查出,将其家产查封,家人监控,追索已变卖的财物,杜绝其转移藏匿赃银的可能。赃官们的罪一经核实,就把他的家底抄个干净,连他们的亲戚、子弟的家也不放过。雍正下令:“丝毫看不得往日情面、众从请托,务必严加议处。追到水尽山穷处,毕竟叫他子孙做个穷人,方符朕意。”此令一下,全国一片抄家声,雍正也得了个“抄家皇帝”的封号。
  雍正四年(1726年),广东道员李滨、福建道员陶范,均因亏空案而畏罪自杀。对此,雍正说道:“想一死了之?没那么容易!去找他们的子弟、家人算账!”与此相同,雍正还对其他犯官“嫡亲子弟并家人等”严加审讯,最终使“所有赃款着落追赔”。在一场暴风骤雨般的专项整治中,亏空没了,国库也殷实了,但雍正也因此落了个好杀的恶名。
  “怀疑诛忠”整治吏治
  在解决了“眼前这点事”的同时,雍正于1723年成立了独立的核查审计机关“会考府”,这为后来的整治吏治、反腐惩奸做好了准备。同时,他还暗中安插密探,四处巡访,即使是巷尾街头的民间琐事,他都能马上知道。对此,满朝文武官员都担心祸及自身,为人处事都格外小心谨慎。另外,雍正还建立密折专奏制度,奏折由一种专用的特制皮匣传递。皮匣的钥匙备有两份,一把交给奏折人,一把由皇帝亲自掌握,任何人都不得开启,也不敢开启,具有高度的私密性,故称“密折”。这一下官员之间互相监督,并可直达圣听,官员们更是如履薄冰。吏治由此得以清明,但雍正因此落下个怀疑诛忠的恶名,甚至民间流传出雍正亲自设计的杀人工具——血滴子的传说。
  在这之后,雍正又实行了摊丁入亩、耗羡归公等政策。所谓摊丁入亩,就是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可见,这项措施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官绅地主。
  对于清欠一事,雍正近乎“不近人情”的高压政策,深深得罪了各级官员。不仅如此,他还因文字狱得罪了天下的读书人,因此落了个好谀任佞的恶名。
  雍正得罪的这两批人,官员和文人,实际上是老百姓的眼睛和舌头,他们“看到的”和“所说的”,很快就被老百姓复制、传播。因此,雍正的丑恶形象在这些官员的“口诛笔伐”中,进入了老百姓的意识中。
  摘自《老年文汇报》
其他文献
父亲年纪大了,干不动活了,却还是舍不得放下那点田地。  我家在圩区有块田,颇大,约有一亩上下。圩田有个好处,水来埂挡,旱来开闸,可以说是旱涝保收。所以这片圩不大,但家家都有,它是乡邻们的粮仓。圩区离家要远一些,耕作收割都不方便,但他们却都种两季稻,即早稻和晚稻。  晚稻对立秋是很敏感的,秋后插秧,收成明显下降,所以要抢种;但早稻还在田里所以要抢收。这段时间暴雨、雷阵雨频仍,收回来的稻子必须要快速脱
期刊
那年,她刚从哈尔滨一所大学毕业,因为专业不好,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好不容易,才在一家小公司里谋到了一份文员的工作。公司小,不能提供住宿,她就在附近城中村的民房里租了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小房子。  她和他经常碰面。两人就住在一栋楼里,而且都靠近楼梯道,不同的是,他住在四楼,她在三楼。有时,是她洗完衣服去楼顶晾晒,途径他的房间,看见他正在里面聚精会神地看书;有时,是他下楼倒垃圾,从她的门前过,发现她正
期刊
事物是相对的,“中彩”也一样,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中国历史上十大昏豪之一的邓通就是“中彩”之后,稀里糊涂地一步登天,又稀里糊涂地跌人地狱。  两千多年前的一天夜里,汉文帝做梦,梦见自己被玉帝召唤,放下梯子让他向上爬。文帝身子发软,想上天上不去。正焦灼间,忽见一个黄头郎,托住他肥硕的臀部,使劲一推,他终于升天成功。  文帝醒后,记得推他的人有两个特征:一是
期刊
浪漫是最好的春药。  茉莉的男友向她求婚时,给了她一个加大号的浪漫,花了5.5万,在报纸上买下半版广告,写下爱的誓言:我爱你。依然。始终。永远。  只是,半年之后,茉莉额头上顶着一块纱布去上班,新婚的丈夫偷情,她捉奸在床,对方恼羞成怒揍了她。  这,这男人的“永远”也太短了点吧。  认识一青年才俊,是圈内公认的情圣。上中学的时候,为了追到班花,他把情书做成手绘本,做工之精美,用心之诚恳,直接PK掉
期刊
亲爱的君君:  最近天气开始变冷了,你还好吗?  这段时间,爸爸因为工作的原因虽然远在万里之外,不能经常陪伴在你身边,但无时无刻不关注着你思念着你牵挂着你。看到或从妈妈口中听到你身上发生的这些可喜的变化,爸爸感到非常高兴与欣慰。  儿子,虽然你现在还小,还不识字,但爸爸相信,只要再长大一点你会明白的。经过再三考虑,爸爸对你提几点希望和建议:  首先,要热爱家庭。家庭是生你养你的地方,家人是你最亲最
期刊
有一天,宋徽宗在宫里吃着饭,突然拿出几件玉壶、玉盏来,纠结地说:“我想用这个啊,就怕别人说太奢华了。”  皇上有压力,权相蔡京赶紧帮着解脱:“陛下应该享用天下的供奉,区区玉器,又算得了什么?”  宋徽宗本来就是一个向往奢华的人,听了这话,就一发而不可收拾了。后来他还搞出了花石纲,最后亡国,身囚异邦。明朝的于慎行评价此事说:“蔡京的话,不是降君之恶,而是遏君之善,罪不容诛。”不过他又分析,从这个故事
期刊
清代学者毛奇龄,是清初的文学家和经学家,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  毛奇龄年轻时诗词歌赋无一不精。他的作品多以美人香草写激越的牢骚之情,缠绵绮丽;歌唱起来,十分感人,受到时人的追捧。他还擅长吹箫作曲,给人一种风流才子的印象。有一次他客居清江一家旅馆,馆里的冯氏少妇惜才怜人,要与他寻片刻欢愉。毛奇龄愤然而去,他后来放话说:“难道我是一个放荡的男人吗?”一时传为佳话。  然而毛奇
期刊
心理学家李子勋在微软做心理培训,微软的一个老板问他,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爱说谎?因为他所有的下属永远都对他说Yes,没有人说No,但做起事来全按No的一套办。李子勋就建议,让他设一个奖励制度,给讲No的人来点物质奖励——你来点“礼仪”,中国人才知道你是真心想他说No。  老舍曾在1936年发表在《益世报》的小说中杜撰“说谎会”的邀请信,讽刺中国人说谎的理由:“没有谎就没有文化。我们怀疑一切,只是不疑心
期刊
多多特别认理,尤其是自以为正确的理。  那个初夏,姑姑生了女儿,请满月那天,多多也去了。  大家都围在姑姑周围问给女儿取了个什么名字,多多却只看小表妹,身上盖着白纱,显得白嫩、香甜,那么大的喧闹声,都没吵醒她;眉心有一个圆圆的胭脂红,像个小仙女,安静又美丽。  终于,大家都去吃酒席了,多多还守在小表妹小床边,痴痴地看着她,姑姑见状,爽快地说:“这么喜欢,以后没事就来看她吧。”  “嗯!”  多多当
期刊
我觉得,人生的四季,应该冬天开始比较贴实。  冬天,是人生的储备期。在这一时期,人生应该储备大量的社会能量、知识能量,默默地冷静地优化观念意识,积蓄并提升合乎道德规范的素质,审时度势,准备登上人生四季的首场舞台。在这个季节,你不必急于求成,沉静的心态与季节水乳交融,多多地观察感悟,广采博收汲取精神文化营养,锻造仁德之心,留好优良而希望的种子,剔除病虫块茎,打扫好心态垃圾,慢慢地积蓄沉淀,以待厚积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