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和谐是事物发展的最佳状态,是我们的理想追求。在教学中,让和谐走进课堂,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有效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力。
关键词:互动;构建;和谐;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7-078-1一、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和谐
和谐课堂所追求的目标是形成“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共同提高”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和谐不仅仅是良师益友般的关系,更体现为一种平等、合作、共同学习的关系。
课堂教学中,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当教师捧出一颗心真诚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时,学生也会在情感上给予回应,产生碰撞,从而化作具体行动,尊重教师、热爱学习。这样,和谐就表现为师生间心有灵犀的境界,表现为师生对知识共同渴求的境界。
另外,学生的许多想法非常独特,在与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教师也得到启发。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地去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补充新的知识。教师与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冲突、交锋、思考、摸索、整合、融会的过程,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最后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共同提高的和谐境界。
二、数学情境创设与学生情感体验的和谐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具体生动的情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可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成为魅力无穷的空间。
学生的探究活动始于问题,教师首先应将学习内容设置在问题情境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以《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为例,课始采用一首儿歌创设情境——做顺口溜游戏,即先让学生朗读“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然后分组比赛。通过这种情境创设,学生大脑达到最佳兴奋点,然后引导学生探索其中的奥妙,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师生间的情感得到了交流,利用这个大好时机来引导学生积极求知。教师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学生就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去体验探究,数学课堂会变得轻松而富有活力。
三、数学生活化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和谐
1.提供背景,联系实际,激发兴趣。如对数学史料、数学概念产生的背景作介绍等,使学生对学科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所了解,体会到学科知识在人类发展史中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选取生活事例学习相关知识。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后,组织学生开展“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识别商品,会看标价,会付钱找钱,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并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初步学会识别假币,懂得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
2.延伸拓展,服务生活,学以致用。可以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为个性的和谐发展提供条件,促进课堂向社会和谐地延伸。例如教完《小数乘法》后,布置这样的实践作业:假如今天是你妈妈生日,你有100元钱,准备怎样给你妈妈过好生日?要求把所买东西的名称、单价、数量和总价等记录下来,说说买的理由。学生在安排时要考虑诸多因素,把课堂上学习到的小数乘法的计算知识融入生活,为生活服务,促进了知识的个性化融合,实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小组合作与独立思考的和谐
作为新课改主要目标之一的合作学习日益被广大师生所接受。然而合作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在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对问题有了自己的想法,觉得有话可说时,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同样,在合作交流后还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深入再思考。有些教师对合作学习只求形式,忽视了实质,用合作代替思考。课堂教学中,只见学生分好小组,每人说了一遍,合作即结束。对于小组长,教师比较注重培养,经过挑选,找到合适的人选,起到助手的作用。说到底,这只是立足于教师的教,而不是立足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表面上是进行合作学习了,但最本质的数学思考没有得到开发。
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一张作业表,让学生先独立拼搭并完成表格,再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这个过程如果不让学生独自思考而马上小组讨论的话,大部分的学生是说不出答案的,所以必须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再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思考所得和小组中的学生交流、分享。这样,在交流时每个学生才都有话可说,因为他们在交流之前都用心思考过。如果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急于小组合作的话,那么只有少数思维较快的学生唱着独角戏,而很大一部分都会无从说起,特别是学习上较困难的学生只能做个听众,或许根本听不懂。因此不要把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对立起来,它们两者是互补互助的。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需要我们用自身的和谐发展去创造和谐的教学,以达到促使每个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互动;构建;和谐;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7-078-1一、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和谐
和谐课堂所追求的目标是形成“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共同提高”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和谐不仅仅是良师益友般的关系,更体现为一种平等、合作、共同学习的关系。
课堂教学中,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当教师捧出一颗心真诚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时,学生也会在情感上给予回应,产生碰撞,从而化作具体行动,尊重教师、热爱学习。这样,和谐就表现为师生间心有灵犀的境界,表现为师生对知识共同渴求的境界。
另外,学生的许多想法非常独特,在与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教师也得到启发。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地去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补充新的知识。教师与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冲突、交锋、思考、摸索、整合、融会的过程,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最后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共同提高的和谐境界。
二、数学情境创设与学生情感体验的和谐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具体生动的情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可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成为魅力无穷的空间。
学生的探究活动始于问题,教师首先应将学习内容设置在问题情境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以《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为例,课始采用一首儿歌创设情境——做顺口溜游戏,即先让学生朗读“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然后分组比赛。通过这种情境创设,学生大脑达到最佳兴奋点,然后引导学生探索其中的奥妙,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师生间的情感得到了交流,利用这个大好时机来引导学生积极求知。教师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学生就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去体验探究,数学课堂会变得轻松而富有活力。
三、数学生活化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和谐
1.提供背景,联系实际,激发兴趣。如对数学史料、数学概念产生的背景作介绍等,使学生对学科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所了解,体会到学科知识在人类发展史中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选取生活事例学习相关知识。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后,组织学生开展“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识别商品,会看标价,会付钱找钱,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并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初步学会识别假币,懂得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
2.延伸拓展,服务生活,学以致用。可以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为个性的和谐发展提供条件,促进课堂向社会和谐地延伸。例如教完《小数乘法》后,布置这样的实践作业:假如今天是你妈妈生日,你有100元钱,准备怎样给你妈妈过好生日?要求把所买东西的名称、单价、数量和总价等记录下来,说说买的理由。学生在安排时要考虑诸多因素,把课堂上学习到的小数乘法的计算知识融入生活,为生活服务,促进了知识的个性化融合,实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小组合作与独立思考的和谐
作为新课改主要目标之一的合作学习日益被广大师生所接受。然而合作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在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对问题有了自己的想法,觉得有话可说时,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同样,在合作交流后还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深入再思考。有些教师对合作学习只求形式,忽视了实质,用合作代替思考。课堂教学中,只见学生分好小组,每人说了一遍,合作即结束。对于小组长,教师比较注重培养,经过挑选,找到合适的人选,起到助手的作用。说到底,这只是立足于教师的教,而不是立足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表面上是进行合作学习了,但最本质的数学思考没有得到开发。
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一张作业表,让学生先独立拼搭并完成表格,再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这个过程如果不让学生独自思考而马上小组讨论的话,大部分的学生是说不出答案的,所以必须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再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思考所得和小组中的学生交流、分享。这样,在交流时每个学生才都有话可说,因为他们在交流之前都用心思考过。如果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急于小组合作的话,那么只有少数思维较快的学生唱着独角戏,而很大一部分都会无从说起,特别是学习上较困难的学生只能做个听众,或许根本听不懂。因此不要把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对立起来,它们两者是互补互助的。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需要我们用自身的和谐发展去创造和谐的教学,以达到促使每个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