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本身就是“生活的数学”,应用题更应是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社会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现代化的数学修养,具有发现、提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学生的数学素养。积极探索应用题教学新思路势在必行,也是非常有益的。
关键词:生活;应用;实际;应用题;教学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基本理念之一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应用题更应该是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以单纯的抽象数量关系分析、解答形式化为基本特征的应用题教学模式已与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数学素养不相协调。许多学生对生活中的许多数学问题熟视无睹,不会收集处理信息数据,不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提出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由此导致了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一、改变应用题教学内容
现实的生活材料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兴趣。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这有利于学生体验到学习应用题不仅仅表现为列式解答,而是更多发关注社会,对生活现象提出数学问题,成为有数学头脑的人。然而有些应用题常常人为地编造情境,有的应用题题材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因此可以改编原有的教学内容。例如:如上两步计算应用题,就是改编了教学内容。上这节课时,时值广州亚运会闭幕,我出示韩国队获得金牌比中国队少的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计算。学生兴趣盎然。很快编出了不少两步计算应用题,并能顺利进行解答,这样既把信息带进课堂,又让学生受到了“为国争光”的思想教育。
二、转变应用题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应用题教学程序:出示例题——读题审题——画线段帮助分析——列式解答,这一过程具有严密的抽象的数理分析特征。对于一些简单的应用题,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结果是懵懵懂懂,囫囵吞枣。例如:在教学“相差关系的逆叙应用题”的例题:红旗有15面,比黄旗多6面,黄旗有多少面?
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把黄旗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与红旗同样多,一部分比红旗少6面,既繁琐,又抽象。而我通过实物演示,讨论交流,唤起学生有关数学现实,切实理解题目的意义:
①图上看,黄旗比红旗少6面,就是比15少6,15 - 6=9就是黄旗面数。
②红旗有15面,减去多的6面,就是黄旗面数,列式为15 - 6 =9
③红旗面数比黄旗面数多6面,就是黄旗比红旗少6面,求黄旗面数就是求比15少6的数是多少。15 - 6=9
对于这些生动的数学现实,对于这些学生最直接理解的题目,教师只需因势利导,长善匡扶。强调题目的实际意义,把具体问题直接转化为数学问题(用减法),比起传统的教学把:“黄旗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比与红旗同样多……”要简捷明快得多。
三、转变应用题单一陈旧的叙述模式
應用题应该更多地成为学生应用数学的载体,而不仅仅是一种数学题型。这样,应用题就不必过多地拘泥于形式,应该提供给学生适量信息。改变内容陈旧,叙述单一标准模式,换之以更加新颖灵活的呈现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解题积极性,还能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对于相遇问题的关键要素;相对(相向)相背,同向,同时,相遇、相距,学生第一次接触,理解不透容易混淆,我就让学生上台表演:
(1)相对,相向,相背而行;
(2)同时,不同时出发;
(3)同时出发,不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直到相遇
(4)同时出发,相背而行,相距多少。
这些表演生动真实,费时不多,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锻炼了学生心理素质,在情趣与雅趣的交融中激发了课堂生命力,发展了学生思维。
四、转变解题方法统一性为多样化、个性化
解题是学生独立完成的一个学习任务,学生解题的策略方法,应该是多元化,而不应仅仅是遵照教师指定的某一条路径去进行的。例如在教学完“归一应用题”后进行的一道练习:某公司3个月生产机床60台,照这样计算,该公司4个月可生产多少台?我没有要求学生按“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的关系去解这道题,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解题思路呈现多样化,个性化。
生1:60÷3×4=80(台)
生2:分步计算60÷3=20 20×4=80(台)
生3:60÷3+60=80(台),60÷3表示平均每个月生产的机床台数,即第4个月生产台数,加上3个月生产的台数(60台)正好是4个月生产的台数。
生4:可以用学过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来算,工作时间4个月是3个月的(4÷3)倍,因此,这段时间生产机器也应该是60的(4÷3)倍,就是60×4÷3=80(台)。
这种做法,不但巩固了所学的新知识,而且拓宽了学生思维方式,提高了学生判断、选择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应用题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仅仅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价值,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意识。
【参考文献】
[1]沈万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应用题教学案例与反思》.小学数学教师.2008年7、8合刊.P15.
[2]钟秋月.《谈谈应用题教学新思路》.江苏教育.2009,(21):P31.
[3]朱玉如.《应用题重在应用》.江苏教育.2007,(12):P38.
关键词:生活;应用;实际;应用题;教学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基本理念之一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应用题更应该是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以单纯的抽象数量关系分析、解答形式化为基本特征的应用题教学模式已与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数学素养不相协调。许多学生对生活中的许多数学问题熟视无睹,不会收集处理信息数据,不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提出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由此导致了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一、改变应用题教学内容
现实的生活材料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兴趣。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这有利于学生体验到学习应用题不仅仅表现为列式解答,而是更多发关注社会,对生活现象提出数学问题,成为有数学头脑的人。然而有些应用题常常人为地编造情境,有的应用题题材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因此可以改编原有的教学内容。例如:如上两步计算应用题,就是改编了教学内容。上这节课时,时值广州亚运会闭幕,我出示韩国队获得金牌比中国队少的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计算。学生兴趣盎然。很快编出了不少两步计算应用题,并能顺利进行解答,这样既把信息带进课堂,又让学生受到了“为国争光”的思想教育。
二、转变应用题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应用题教学程序:出示例题——读题审题——画线段帮助分析——列式解答,这一过程具有严密的抽象的数理分析特征。对于一些简单的应用题,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结果是懵懵懂懂,囫囵吞枣。例如:在教学“相差关系的逆叙应用题”的例题:红旗有15面,比黄旗多6面,黄旗有多少面?
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把黄旗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与红旗同样多,一部分比红旗少6面,既繁琐,又抽象。而我通过实物演示,讨论交流,唤起学生有关数学现实,切实理解题目的意义:
①图上看,黄旗比红旗少6面,就是比15少6,15 - 6=9就是黄旗面数。
②红旗有15面,减去多的6面,就是黄旗面数,列式为15 - 6 =9
③红旗面数比黄旗面数多6面,就是黄旗比红旗少6面,求黄旗面数就是求比15少6的数是多少。15 - 6=9
对于这些生动的数学现实,对于这些学生最直接理解的题目,教师只需因势利导,长善匡扶。强调题目的实际意义,把具体问题直接转化为数学问题(用减法),比起传统的教学把:“黄旗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比与红旗同样多……”要简捷明快得多。
三、转变应用题单一陈旧的叙述模式
應用题应该更多地成为学生应用数学的载体,而不仅仅是一种数学题型。这样,应用题就不必过多地拘泥于形式,应该提供给学生适量信息。改变内容陈旧,叙述单一标准模式,换之以更加新颖灵活的呈现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解题积极性,还能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对于相遇问题的关键要素;相对(相向)相背,同向,同时,相遇、相距,学生第一次接触,理解不透容易混淆,我就让学生上台表演:
(1)相对,相向,相背而行;
(2)同时,不同时出发;
(3)同时出发,不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直到相遇
(4)同时出发,相背而行,相距多少。
这些表演生动真实,费时不多,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锻炼了学生心理素质,在情趣与雅趣的交融中激发了课堂生命力,发展了学生思维。
四、转变解题方法统一性为多样化、个性化
解题是学生独立完成的一个学习任务,学生解题的策略方法,应该是多元化,而不应仅仅是遵照教师指定的某一条路径去进行的。例如在教学完“归一应用题”后进行的一道练习:某公司3个月生产机床60台,照这样计算,该公司4个月可生产多少台?我没有要求学生按“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的关系去解这道题,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解题思路呈现多样化,个性化。
生1:60÷3×4=80(台)
生2:分步计算60÷3=20 20×4=80(台)
生3:60÷3+60=80(台),60÷3表示平均每个月生产的机床台数,即第4个月生产台数,加上3个月生产的台数(60台)正好是4个月生产的台数。
生4:可以用学过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来算,工作时间4个月是3个月的(4÷3)倍,因此,这段时间生产机器也应该是60的(4÷3)倍,就是60×4÷3=80(台)。
这种做法,不但巩固了所学的新知识,而且拓宽了学生思维方式,提高了学生判断、选择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应用题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仅仅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价值,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意识。
【参考文献】
[1]沈万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应用题教学案例与反思》.小学数学教师.2008年7、8合刊.P15.
[2]钟秋月.《谈谈应用题教学新思路》.江苏教育.2009,(21):P31.
[3]朱玉如.《应用题重在应用》.江苏教育.2007,(12):P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