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设计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一环。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有为数不少的教师在备课中却往往忽视对作业的精心设计,设计的作业或是简单的重复抄写,或是机械的死记硬背,或是枯燥的题海苦练,或是呆板的知识仿效,或是钻牛角尖的偏题怪题。这样的作业练习,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僵化了学生的思维,遏制了学生创造力的产生,能力的培养也成了空中楼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倡导面向全体学生的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作为个性主体的参与和体验,并要求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创造、合作、交流;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作业的布置也应地该相应发生变化,不能再用老一套的方式,写十遍抄八遍的作业方式已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那么,如何设计语文作业呢?本人根据个人的一些经验,结合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谈一谈在探究性学习中如何设计语文作业。
一、作业的布置要面向全体,分层安排
一个班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布置相同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人觉得简单而有人感到太难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教师设计作业应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分层设计,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差生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受益,以此促进每个学生的最优发展。而作业分层,就是为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使作业处在他们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难有易的选答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主选择作答;也可根据学生水平将学生分为ABC三组,设计不同难度的ABC三组题,教师可规定不同组的同学解答不同难度的题,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组作答,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也可以设计几道附加题,会做的做,不会做的可不做;还可设计一些伸缩性比较强的弹性想象题。对分层作业的评价也不应建立在同一水平线上,而是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进步的,都应当给予积极地评价。这样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尝到作业的甜头,时间长了,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形成作业上的良性循环。
二、作业布置要讲究趣味,形式多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长久性。对于能吊起“胃口”的作业题目,学生一看就来劲。因此,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抓住“兴奋点”和“热点”。同时还要注意变换手法,布置多种形式的作业。如课前布置扩展性作业,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结合文章内容,查找并阅读相关资料,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布置延伸性作业,延伸阅读有关资料,做一些探究,扩大学生的视野和阅读量。可以设计开放性、探究性、合作性的作业,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改变学生片面依赖老师的习惯。可以设计应用实践性作业,联系语文实践活动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可以设计积累性作业,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积淀,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还可以设计练笔性作业,地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周记的习惯,及时指导,定期讲评,推荐参赛,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让他们在练笔中获得乐趣。
三、作业布置要重视开放,扩展空间
语文是最开放的学科,充分利用课外语文资源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要从作业内容、形式、方法、检查评估方式等方面全面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求知空间。如学习了《金色花》之后,布置阅读《新月集》、《园丁集》中有关内容,学习了《纸船寄母亲》之后,布置阅读《繁星》、《春水》中有关内容,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学习了《春》、《济南的冬天》、《秋天》等文章后,可以让学生摘录写景名句名段进行交流,也可以让学生以《我眼中的美景》为题写一段写景的文字进行交流,学生可以写看到的美景,也可以写想象的美景。魏书生老师的“让学生自己留作业”,也是开放式作业的典型,学生一般都有把别人考倒的心理,这就很容易诱发学生深入地钻研教材,语文作业的开放性还表现在从生活中汲取作业素材。如学习写得好的歌词,体会语言的凝练与含蓄。
四、布置作业要选择恰当时机
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布置作业看似无关紧要,但是如果运用得好也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常规的作业布置一般都是放在一节课快要下课或下课铃响了之后。说者匆匆,听者急急,不宜使学生形成优势兴奋,反而容易引起学生反感。教师何不把作业布置的时间放在上课或课中呢?先布置作业再授课,首先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信号——这是我要认真听的,否则作业就完成不了。当老师说到有关内容时,学生往往会听得非常认真。因此完成作业也就相对容易些。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作业完全放在课外,要课内课外相结合,避免课后大量作业挤掉了学生休息、活动的时间,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课外生活的单调也会影响学生生活的质量。
(责任编辑 吕 行)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倡导面向全体学生的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作为个性主体的参与和体验,并要求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创造、合作、交流;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作业的布置也应地该相应发生变化,不能再用老一套的方式,写十遍抄八遍的作业方式已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那么,如何设计语文作业呢?本人根据个人的一些经验,结合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谈一谈在探究性学习中如何设计语文作业。
一、作业的布置要面向全体,分层安排
一个班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布置相同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人觉得简单而有人感到太难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教师设计作业应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分层设计,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差生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受益,以此促进每个学生的最优发展。而作业分层,就是为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使作业处在他们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难有易的选答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主选择作答;也可根据学生水平将学生分为ABC三组,设计不同难度的ABC三组题,教师可规定不同组的同学解答不同难度的题,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组作答,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也可以设计几道附加题,会做的做,不会做的可不做;还可设计一些伸缩性比较强的弹性想象题。对分层作业的评价也不应建立在同一水平线上,而是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进步的,都应当给予积极地评价。这样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尝到作业的甜头,时间长了,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形成作业上的良性循环。
二、作业布置要讲究趣味,形式多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长久性。对于能吊起“胃口”的作业题目,学生一看就来劲。因此,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抓住“兴奋点”和“热点”。同时还要注意变换手法,布置多种形式的作业。如课前布置扩展性作业,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结合文章内容,查找并阅读相关资料,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布置延伸性作业,延伸阅读有关资料,做一些探究,扩大学生的视野和阅读量。可以设计开放性、探究性、合作性的作业,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改变学生片面依赖老师的习惯。可以设计应用实践性作业,联系语文实践活动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可以设计积累性作业,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积淀,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还可以设计练笔性作业,地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周记的习惯,及时指导,定期讲评,推荐参赛,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让他们在练笔中获得乐趣。
三、作业布置要重视开放,扩展空间
语文是最开放的学科,充分利用课外语文资源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要从作业内容、形式、方法、检查评估方式等方面全面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求知空间。如学习了《金色花》之后,布置阅读《新月集》、《园丁集》中有关内容,学习了《纸船寄母亲》之后,布置阅读《繁星》、《春水》中有关内容,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学习了《春》、《济南的冬天》、《秋天》等文章后,可以让学生摘录写景名句名段进行交流,也可以让学生以《我眼中的美景》为题写一段写景的文字进行交流,学生可以写看到的美景,也可以写想象的美景。魏书生老师的“让学生自己留作业”,也是开放式作业的典型,学生一般都有把别人考倒的心理,这就很容易诱发学生深入地钻研教材,语文作业的开放性还表现在从生活中汲取作业素材。如学习写得好的歌词,体会语言的凝练与含蓄。
四、布置作业要选择恰当时机
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布置作业看似无关紧要,但是如果运用得好也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常规的作业布置一般都是放在一节课快要下课或下课铃响了之后。说者匆匆,听者急急,不宜使学生形成优势兴奋,反而容易引起学生反感。教师何不把作业布置的时间放在上课或课中呢?先布置作业再授课,首先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信号——这是我要认真听的,否则作业就完成不了。当老师说到有关内容时,学生往往会听得非常认真。因此完成作业也就相对容易些。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作业完全放在课外,要课内课外相结合,避免课后大量作业挤掉了学生休息、活动的时间,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课外生活的单调也会影响学生生活的质量。
(责任编辑 吕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