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加强房屋的抗震能力,对于砌体建筑一般采取加构造柱、圈梁、拉筋、防震缝等基本措施。对不同结构的建筑物的不同部位,加强抗震能力采用的措施也各有不同。本文淺谈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关键词:多层 砌体 房屋 抗震 构造 措施
Abstract: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seismic resistance of houses, for masonry building general adopt impose constructional column, ring beam, tensil sinew, shockproof seam, and other basic measures. On the different structure of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building, strengthen the seismic capacity of the measures also have each different. This paper mainly of multi-story masonry buildings aseismic structural measures.
Keywords: of multi-story masonry buildings aseismic structura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U35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多层砖砌体房屋对地震的敏感程度除与平面布置、防震缝、立面体形、结构的整体性和施工质量有关外,还与房屋的总高度有直接的联系。多层砖砌体房屋高度限值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8)要求。结构的整体性连接包括;圈梁、构造柱、墙体、楼(屋盖)结构及其相互间的连接。
1.采取的抗震构造措施
1.1 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和层数限值及构造柱
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和层数,不超过相关的规定,对于医院、教学楼等横墙较少的房屋总高度,层数应相应减少一层;各层横墙很少的房屋,应根据具体情况再适当降低总高度和减少层数。
砖砌体房屋各层数和烈度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均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240mm×180mm,纵向钢筋宜采用4ø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6层、8度时超过5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ø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ø6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隔层设置圈梁的房屋,应在无圈梁的楼层增设配筋砖带,仅在外墙四角设置构造柱时,在外墙上应伸过一个开间,其他情况应在外墙和相应横墙上拉通,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四皮砖,砂浆等级不低于M5。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里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
2.设置圈梁
圈梁是增强房屋整体性、加强各部分墙体连接的有效措施。多层黏土砖房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应上下搭接,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规范规定增设的基础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mm,配筋不应少于4ø12,(砖拱楼、屋盖房屋的圈梁应按计算确定,但配筋不应少于4ø10。
3.构造柱
设置构造柱可以明显改善多层砖混房屋的抗震性能。多层砌体房屋应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较大洞1:1两侧设置构造柱。
构造柱截面尺寸。纵向钢筋和箍筋间距应符合抗震规范要求,箍筋间距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ø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以增加构造柱的中间支点,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粱的主筋,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4.墙体间的连接
纵横墙体的交接处应同时咬槎砌筑。设防烈度为7度时层高超过3.6m或墙长度大于7.2m的大房间,及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时,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当末设构造柱时,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ø6拉结钢筋,并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后砌的北承重墙砌体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ø6钢筋与承重墙柱拉结,并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500mm;当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时长度大于5.1m的后砌非承重砌体隔墙的墙顶,尚应与楼板或梁拉结。
5.楼(屋盖)结构
楼(屋盖)结构及其与圈梁、梁、墙的连接非常重要,在地震中,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承受不了地震力的强烈震动。主要是由于预制构件和墙体不是整体受力,在预制构件的端部形成集中应力。造成截面的断裂和破坏《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8)的强制性条文要求:
5.1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应小于120mm。
5.2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伸进内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
6.楼板与墙体和楼板与梁的连接
地震惯性力相对集中在楼板处,并通过楼板与墙体的连接传给下层墙体,因此,楼板与墙体的连接部位是力传递的必由途径。
多层黏土砖的楼、屋盖应符合以下要求: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宜小于120mm;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伸进内墙长度不宜小于100mm,且不应小于80mm,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当板的跨度在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8度时房屋的屋盖和9度时房屋的楼盖、屋盖,当圈梁设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楼、屋盖的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应与墙、柱(包括构造柱)或圈梁可靠连接,梁与砖柱的连接不应削弱柱截面,各层独立砖柱顶部应在两个方向均有可靠边接。
7.楼梯间的抗震措施符合以下要求
楼梯间的墙体由于每层没有楼板嵌固,因此比较高而空旷,常常破坏严重。在突然发生的大地震中,人们往往来不及从楼内跑出,如将某一部位的结构经过局部加强,使它能经受住比设计烈度。更高的地震,形成安全区,以便人们暂时在其中躲避,这个安全区称为房屋抗震的“安全岛”。在一栋房子中,楼梯间是人员易于到达和便于疏散的部位,因此,把楼梯间做为“安全岛”既可以解决防震安全问题、也加强了楼梯间这个薄弱的环节。
7.1 8度和9度时,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宜沿墙高每隔500mm设2ø6通长钢筋,9度时其他各层楼梯间可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60mm厚的配筋砂浆带,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5,钢筋不宜少于2ø10。
7.2 8度和9度时,楼梯间从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袁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
7.3 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
7.4 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ø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1m。
结束语:
多层砌体房屋中立面体形应力求简单,因为造型复杂,立面突出物较多的房屋对地震更加敏感。应少做或不做地震时易倒、易脱落的门脸、装饰物、女儿墙、挑檐等。如必须设置时,应采取措施在变截面处加强连接。
关键词:多层 砌体 房屋 抗震 构造 措施
Abstract: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seismic resistance of houses, for masonry building general adopt impose constructional column, ring beam, tensil sinew, shockproof seam, and other basic measures. On the different structure of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building, strengthen the seismic capacity of the measures also have each different. This paper mainly of multi-story masonry buildings aseismic structural measures.
Keywords: of multi-story masonry buildings aseismic structura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U35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多层砖砌体房屋对地震的敏感程度除与平面布置、防震缝、立面体形、结构的整体性和施工质量有关外,还与房屋的总高度有直接的联系。多层砖砌体房屋高度限值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8)要求。结构的整体性连接包括;圈梁、构造柱、墙体、楼(屋盖)结构及其相互间的连接。
1.采取的抗震构造措施
1.1 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和层数限值及构造柱
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和层数,不超过相关的规定,对于医院、教学楼等横墙较少的房屋总高度,层数应相应减少一层;各层横墙很少的房屋,应根据具体情况再适当降低总高度和减少层数。
砖砌体房屋各层数和烈度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均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240mm×180mm,纵向钢筋宜采用4ø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6层、8度时超过5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ø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ø6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隔层设置圈梁的房屋,应在无圈梁的楼层增设配筋砖带,仅在外墙四角设置构造柱时,在外墙上应伸过一个开间,其他情况应在外墙和相应横墙上拉通,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四皮砖,砂浆等级不低于M5。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里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
2.设置圈梁
圈梁是增强房屋整体性、加强各部分墙体连接的有效措施。多层黏土砖房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应上下搭接,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规范规定增设的基础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mm,配筋不应少于4ø12,(砖拱楼、屋盖房屋的圈梁应按计算确定,但配筋不应少于4ø10。
3.构造柱
设置构造柱可以明显改善多层砖混房屋的抗震性能。多层砌体房屋应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较大洞1:1两侧设置构造柱。
构造柱截面尺寸。纵向钢筋和箍筋间距应符合抗震规范要求,箍筋间距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ø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以增加构造柱的中间支点,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粱的主筋,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4.墙体间的连接
纵横墙体的交接处应同时咬槎砌筑。设防烈度为7度时层高超过3.6m或墙长度大于7.2m的大房间,及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时,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当末设构造柱时,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ø6拉结钢筋,并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后砌的北承重墙砌体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ø6钢筋与承重墙柱拉结,并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500mm;当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时长度大于5.1m的后砌非承重砌体隔墙的墙顶,尚应与楼板或梁拉结。
5.楼(屋盖)结构
楼(屋盖)结构及其与圈梁、梁、墙的连接非常重要,在地震中,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承受不了地震力的强烈震动。主要是由于预制构件和墙体不是整体受力,在预制构件的端部形成集中应力。造成截面的断裂和破坏《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8)的强制性条文要求:
5.1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应小于120mm。
5.2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伸进内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
6.楼板与墙体和楼板与梁的连接
地震惯性力相对集中在楼板处,并通过楼板与墙体的连接传给下层墙体,因此,楼板与墙体的连接部位是力传递的必由途径。
多层黏土砖的楼、屋盖应符合以下要求: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宜小于120mm;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伸进内墙长度不宜小于100mm,且不应小于80mm,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当板的跨度在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8度时房屋的屋盖和9度时房屋的楼盖、屋盖,当圈梁设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楼、屋盖的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应与墙、柱(包括构造柱)或圈梁可靠连接,梁与砖柱的连接不应削弱柱截面,各层独立砖柱顶部应在两个方向均有可靠边接。
7.楼梯间的抗震措施符合以下要求
楼梯间的墙体由于每层没有楼板嵌固,因此比较高而空旷,常常破坏严重。在突然发生的大地震中,人们往往来不及从楼内跑出,如将某一部位的结构经过局部加强,使它能经受住比设计烈度。更高的地震,形成安全区,以便人们暂时在其中躲避,这个安全区称为房屋抗震的“安全岛”。在一栋房子中,楼梯间是人员易于到达和便于疏散的部位,因此,把楼梯间做为“安全岛”既可以解决防震安全问题、也加强了楼梯间这个薄弱的环节。
7.1 8度和9度时,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宜沿墙高每隔500mm设2ø6通长钢筋,9度时其他各层楼梯间可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60mm厚的配筋砂浆带,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5,钢筋不宜少于2ø10。
7.2 8度和9度时,楼梯间从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袁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
7.3 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
7.4 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ø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1m。
结束语:
多层砌体房屋中立面体形应力求简单,因为造型复杂,立面突出物较多的房屋对地震更加敏感。应少做或不做地震时易倒、易脱落的门脸、装饰物、女儿墙、挑檐等。如必须设置时,应采取措施在变截面处加强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