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化學实验教学中的隐性因素会在学生的无意接触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在教学运用巧妙,不仅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而且能使学生在无形中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关键词】隐性因素 化学教学 应用
课程中的隐性因素一般通过暗示、仿行、个案化、自主化、灵活应用等多种途径渗透在教学过程当中。实验是学习、体验和探究化学的重要方式、手段。教师往往采取讲实验或播放多媒体动画来代替实际操作,即使课堂上的实验,也只是任务式地完成。实验课程中的显性因素居于主体地位,粗糙的实验基本与显性因素有关,该如何发掘、应用隐性因素,并与显性因素一起创造出高质量的实验教学,是值得深思和探究的问题。
一、科学的态度与严谨的作风是化学实验教学中隐性因素的基石
化学实验的结果有时会跟预期不符,此时万不可放弃实验直接引用理论值,而应认真分析,找出原因,解决问题。此时态度、毅力等隐性因素的作用凸显,是完成实验所必须具备的。比如,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反应后试管底部有黑色不溶物出现;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加热到170℃时生成乙烯,圆底烧瓶内反应液呈现黑色。反应中按道理没有黑色物质,这些黑色物质究竟是什么?这时就要考虑到隐性课程因素的影响,正确对待可能出现的状况,不能凭想象,不能一概而论以书本为准,更不能敷衍了事。
实验教学中的隐性因素始终在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推进,如果能合理应用,可培养科学的态度与严谨的作风。良好的习惯一经形成,学生会受益终生。
二、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是化学实验教学中隐性因素的灵魂
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探究过程,其学科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可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途径。实验探究学习中不妨采取下列方法:用化学实验铺垫问题情境;用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局限化学实验的空间位置;可以开展兴趣小组做专题型研究等等。
初学化学一般涉及的都是验证型实验,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结论都可由学生自己进行,教师只需适当辅导。对于有了一定化学基础的学习者,可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适当增加实验探究的广度和深度。如人教版必修1中,利用硫酸铁等含有Fe3+的盐溶液遇到KSCN溶液时变成红色来检验Fe3+的存在;选修4中,利用Fe3++3SCN-= Fe(SCN)3反应的溶液颜色变化,探究在同条件下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实验,都应当采取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来进行实验设计、药品选用、实验操作、现象观察、结论分析。
如此,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有助于学生由实践总结出规律,再用理论指导实践。
三、巧用实验心理,实现愉快学习是化学实验教学中隐性因素的过程
在化学实验中,见识到各种新奇仪器、见到变幻莫测的现象后,很多学生愿意主动探究。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好奇心理驱动下,学生积极性会很高。教师适时引导,将单纯的好奇心理转变为真正的探索心理。
苏丹红、三聚氰胺、塑化剂、甲醛等有害物质在生活中不合理地出现,化工厂的环境污染;许多化学药品具有强腐蚀性、刺激性气味、毒性、致病性;有的化学反应剧烈,看似不可控等等,这些难免让学生对化学实验有所惧怕。为了消除恐惧心理,更为了在实验过程中不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教师在实验前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预期;教师在实验前做必要的示范,在学生操作时多指导多察看。如果学生熟知试剂的取用、操作流程规范,防范措施到位,实验过程是安全而愉快的。于学生而言,化学实验还要克服游戏心理、马虎心理、挫折心理,更要保护学习兴趣。
四、培养创新意识是化学实验教学中隐性因素的目的
教师如果习惯于树立权威,便会压抑学生的积极性。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近年来的高考化学实验考查,均是源于教材,基于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教学应本着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理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如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就要多创设、引导学生自己创设问题情境,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如新制氯水的成分检验,在学习新制氯水性质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发挥创造性,自己进行创新设计并探究,如:加入紫色石蕊试剂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能检验什么微粒的存在?等等。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动力源泉。在实验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多做实验,让学生发现问题,挖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工程,教师需根据学生不同时期不同特点,利用可能的隐性素材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有侧重的培养。
以上从几个方面简要论述了隐性因素在化学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隐性因素、隐性材料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占的比重很大,教师只要注意多积累,合理开发应用,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江苏海安南莫中学;226681)
【关键词】隐性因素 化学教学 应用
课程中的隐性因素一般通过暗示、仿行、个案化、自主化、灵活应用等多种途径渗透在教学过程当中。实验是学习、体验和探究化学的重要方式、手段。教师往往采取讲实验或播放多媒体动画来代替实际操作,即使课堂上的实验,也只是任务式地完成。实验课程中的显性因素居于主体地位,粗糙的实验基本与显性因素有关,该如何发掘、应用隐性因素,并与显性因素一起创造出高质量的实验教学,是值得深思和探究的问题。
一、科学的态度与严谨的作风是化学实验教学中隐性因素的基石
化学实验的结果有时会跟预期不符,此时万不可放弃实验直接引用理论值,而应认真分析,找出原因,解决问题。此时态度、毅力等隐性因素的作用凸显,是完成实验所必须具备的。比如,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反应后试管底部有黑色不溶物出现;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加热到170℃时生成乙烯,圆底烧瓶内反应液呈现黑色。反应中按道理没有黑色物质,这些黑色物质究竟是什么?这时就要考虑到隐性课程因素的影响,正确对待可能出现的状况,不能凭想象,不能一概而论以书本为准,更不能敷衍了事。
实验教学中的隐性因素始终在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推进,如果能合理应用,可培养科学的态度与严谨的作风。良好的习惯一经形成,学生会受益终生。
二、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是化学实验教学中隐性因素的灵魂
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探究过程,其学科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可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途径。实验探究学习中不妨采取下列方法:用化学实验铺垫问题情境;用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局限化学实验的空间位置;可以开展兴趣小组做专题型研究等等。
初学化学一般涉及的都是验证型实验,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结论都可由学生自己进行,教师只需适当辅导。对于有了一定化学基础的学习者,可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适当增加实验探究的广度和深度。如人教版必修1中,利用硫酸铁等含有Fe3+的盐溶液遇到KSCN溶液时变成红色来检验Fe3+的存在;选修4中,利用Fe3++3SCN-= Fe(SCN)3反应的溶液颜色变化,探究在同条件下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实验,都应当采取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来进行实验设计、药品选用、实验操作、现象观察、结论分析。
如此,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有助于学生由实践总结出规律,再用理论指导实践。
三、巧用实验心理,实现愉快学习是化学实验教学中隐性因素的过程
在化学实验中,见识到各种新奇仪器、见到变幻莫测的现象后,很多学生愿意主动探究。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好奇心理驱动下,学生积极性会很高。教师适时引导,将单纯的好奇心理转变为真正的探索心理。
苏丹红、三聚氰胺、塑化剂、甲醛等有害物质在生活中不合理地出现,化工厂的环境污染;许多化学药品具有强腐蚀性、刺激性气味、毒性、致病性;有的化学反应剧烈,看似不可控等等,这些难免让学生对化学实验有所惧怕。为了消除恐惧心理,更为了在实验过程中不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教师在实验前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预期;教师在实验前做必要的示范,在学生操作时多指导多察看。如果学生熟知试剂的取用、操作流程规范,防范措施到位,实验过程是安全而愉快的。于学生而言,化学实验还要克服游戏心理、马虎心理、挫折心理,更要保护学习兴趣。
四、培养创新意识是化学实验教学中隐性因素的目的
教师如果习惯于树立权威,便会压抑学生的积极性。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近年来的高考化学实验考查,均是源于教材,基于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教学应本着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理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如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就要多创设、引导学生自己创设问题情境,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如新制氯水的成分检验,在学习新制氯水性质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发挥创造性,自己进行创新设计并探究,如:加入紫色石蕊试剂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能检验什么微粒的存在?等等。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动力源泉。在实验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多做实验,让学生发现问题,挖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工程,教师需根据学生不同时期不同特点,利用可能的隐性素材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有侧重的培养。
以上从几个方面简要论述了隐性因素在化学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隐性因素、隐性材料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占的比重很大,教师只要注意多积累,合理开发应用,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江苏海安南莫中学;226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