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中了7000多万名党员的意愿,寄托着13亿中国人民的厚望,金秋十月,全国各地的2200多名代表在北京出席了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这次大会,必将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必将有力地激励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的中央领导集体,年富力强,充满活力,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远见卓识,受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一致拥戴和国际舆论的广泛赞誉,海内外中华名人也无不为之欢欣鼓舞。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科学地总结了十六大以来我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经验和客观规律,为今后一个历史时期我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以及其他领域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他在政治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他强调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我国社会在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大发展之后,许多新的更为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提上了日程。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又适时地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从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很好地体现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要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今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全面、准确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使人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他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又进一步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使我们所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阔。
20多年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9.4%的速度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始终保持着蓬勃的生机,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与此同时,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如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了沉重的能源资源压力,一些地方片面追求GDP增长而忽视了安全生产,城乡发展的差距不断扩大等等。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愈加重视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矿产、淡水、海洋、森林等资源,实行严格的耕地、林地管理制度,注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改善能源结构,加强生态示范区的建设,建立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保障体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统筹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经济结构得到改善,自主创新取得新进展,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得到了持续提高。特别是中央和国务院机关,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带头节能减排,在全国做出了表率。由于党中央和国务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避免了前些年曾经出现过的大起大落。2007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11.5%,呈现出快速增长持续时间长、波动小的特点。这一增速延续了过去4年10%或略高于10%的增长势头,继续处在快速上升的通道,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呈现了令人满意的大好局面,特别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解决民生问题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正在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如同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所说,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为此,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百姓得到的实惠不断增多,人民群众正在共享改革与发展的各项成果。例如,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取消实行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全面取消“农业三税”后,9亿农民每年减轻负担约1250亿元。为了解决广大农村居民的购物难,商务部2004年推出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把城里人熟悉的连锁超市开到农村。这一措施实施两年多来,中央财政投资7.5亿元,带动地方和企业投资约117亿元。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有2287家流通企业在1817个县市进行试点,累计建设连锁化农家店超过16万个,覆盖了全国63%的县市,扩大了农村消费近600亿元,1.4亿农民直接受益。在城市,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工作有序进行。今年,中央财政计划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19.27亿元,比2006年增长13.9%。为了促进企业提高普通职工工资水平,政府还采取了多项有关措施。2006年,全国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整了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实施了小时工资最低标准。政府对工资的调控,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随着就业增加以及其他各项政策的共同作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加快,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5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人2111元,同比增加31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3%,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的收人,也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已经有6.85亿人,达到农民总数的85.70%,提前完成了全年政府工作目标。随着这项工作的推进,以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普及和完善,到“十一五”末期,覆盖我国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将基本形成。
当前及今后十几年,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同时加速发展的时期。要让人民群众从科学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实惠,就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所提出的要求和“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不断深化各项改革,进一步释放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确保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从而有力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会积极贯彻“服务名人、回馈社会”的宗旨,通过举办中华名人榜样中国公益行动、中华名人成就奖评选、中华名人端午文化论坛、中华名人共建海峡西岸和谐社会以及各种形式的公益慈善活动,积极向国家主管部门和立法机构呼吁将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我国传统节日作为国家法定假日,进一步扩大了协会的影响和公信力、密切了各界社会名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赢得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广泛好评。今后一个时期,我会将继续遵循主席团的要求和全体社会名人的期望,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团结海内外各界社会名流与各界精英,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