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黄河堤防工程由于长期受维修养护经费短缺、“重建轻管”思想影响,工程维修养护得不到重视,工程标准偏低,质量、基础差,影响了工程完整和工程面貌,降低了工程抗洪强度。水管体制改革后,这一问题得到根本解决,通过对防洪工程高标准维修养护,增强了工程的抗洪强度,改善了工程面貌,提高了工程管理水平,同时在运行中暴露出诸多问题,需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关键词】 堤防工程;施工管理
水管体制改革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治河新理念确立、“数字工管”系统的逐步完善,对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站位全局,主动融入,科学谋划,推动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实现新突破。是在保证黄河安全度汛的前提下对防洪工程进行加高加固,消除险点隐患。黄河防洪工程建设普遍存在时间紧(要考虑主汛期和凌汛期,汛前安排的工程项目必须在主汛期到来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汛后安排的工程项目必须在凌汛期到来前完成主体工程的建设任务),任务重(工程量大)的特点,参建各方必须加强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基建程序施工,建立健全质量体系,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1.堤防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综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运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水管体制改革以后,黄河防洪工程实行管养分离的运作新机制,但由于维修养护经费实行预算管理,维修养护业务未通过招投标直接由相应养护公司承担,养护公司表面上是企业,实际上没有真正按照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运作,水管体位与养护公司之间职能权责并不完全明晰,给工程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养护设备陈旧不足,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基层水管单位和养护公司工程维修养护的机械化水平偏低,缺乏大型和专业化维修养护设备,现有设备数量不足,陈旧、老化现象严重,维修养护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三)管理队伍问题。在组建专业养护队伍时,只注重数量,不注重素质,建立的管理队伍没有发展潜力。人员组成结构不合理,队伍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年青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创新意识不强,发展后劲不足。
(四)防汛队伍问题。防汛队伍组织管理不到位,专业抢险知识、技术落后,专业素质偏低,查险能力不足,队伍年龄偏大,群防队伍组织难度大,缺少抗大洪、抢大险经验,部分群众防汛队伍有名无实。
(五)防洪非工程措施还存在薄弱环节。预报、测报设施落后,堤防工程查险还要靠大量的人力来完成;防汛信息采集手段不适应防汛形势发展的需要,决策指挥系统自动化水平有待完善。
(六)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诉求与工程维修养护管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黄河流经之地多是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沿黄村民法律意识薄弱,淤区种植农作物现象屡禁不止,给工程的日常管理带来了很多麻烦。
(七)内业资料整理尚需规范。工程内业资料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反映工程建设过程、实物质量的资料,对工程资料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有效、完整和齐全,它能全面反映工程质量的状况。目前单位的内业资料整理工作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标准不统一,内容不详实,记录不规范,整理不及时等诸多问题,以至于造成相关技术资料经不起审查和考验。
2.自觉接受监督和检查
施工单位进驻施工现场后,应严格按照基建程序施工,按照监理工程师的指令去做,与现场监理人员密切配合,自觉接受监理单位的检查、监督和管理,全过程接受建设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与检查。加强对隐蔽工程和工程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检查,认真填写检查记录,确保工程质量和单元、分部工程验收及评定工作的开展。
3.加强自身的管理,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施工单位是建设任务的最终承担者,是与工程质量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单位,施工队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防洪工程建设的质量,必须通过招标选择实力强的施工单位承担防洪工程建设任务。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建立组织、制订制度、编制计划、明确责任、检查落实等程序和措施,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良好运行。要从思想、组织、制度、方案、措施、方法等方面实施全员的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认真落实质量检查制度,填写并妥善保存原始资料。认真执行施工质量三检制,搞好工序质量控制,提高建设水平,确保工程建设施工顺利进行。
4.对堤防工程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新的运行机制。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经营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建立较为完善的政策、法律支撑体系;修订和完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合同规范文本,质量监督检查规定,运行观测岗位制度、观测维修养护技术资料管理办法、项目验收办法和维修养护责任追究制度。
(二)提高维修养护的机械化、现代化水平。着力提高养护人员的专业化管理水平和技能,尽量为养护职工配备先进的维修养护机械设备,不断提高维修养护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建立一支精干、高效、专业化的养护队伍。进一步加大科技与创新力度,搞好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制,通过创新推动工程维修养护的现代化水平。
(三)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优化水管单位和维修养护单位的人员结构,通过举办培訓班、技术比武等形式,有计划的培训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人员,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与能力,不断提高从业水平,适应新形势过程管理养护的需要。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与管理,制定相关的制度和管理办法,完善各项责任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水管单位和维修养护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广大职工的特长,实现维修养护队伍的专业化管理,以提高维修养护工作质量,全面完成工程管理养护任务。
(四)加强防汛队伍建设。加大对防汛工作的宣传力度,组建一支有文化、有技术,老、中、青结合的防汛抢险专业队伍;强化防汛责任意识,提高指挥调度能力;定期对黄河专业抢险队伍进行技术培训,举办抢险技术演练,提高群众防汛队伍防汛业务能力。
(五)建立现代化防汛预警机制,提高整体防洪能力。逐步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现代化防汛预警机制,加快数字化防洪体系建设,提高防汛指挥调度的现代化水平。要建立起高质量、高水平的专家队伍、工程队伍和应急抢险队伍,要切实加强水、雨情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及时做好气象预警发布等工作。
(六)加强水法规宣传,加强水行政执法力度。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防汛条例》、《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增强全社会水法意识和法制观念,让沿黄居民人人都参与学法、了解黄河的现状、关注母亲河的安危,从而达到自觉的维护黄河工程完整和安全的思想意识、行为。黄河水行政监察部门认真做好水行政执法监察工作,切实落实好河道巡查工作,强化完善监管力度,建立并维护良好的黄河水事秩序,确保黄河安澜。
此外,施工单位处理好与参建各方的关系,自觉接受监理、建设单位的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与检查,协助建设单位搞好与当地各级领导及群众的关系,减少由于地方干扰造成的误工,是确保工程顺利施工的关键,也是保证工期、获得较好效益的前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试点)实用指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河南黄河河务局.河南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用手册[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
【关键词】 堤防工程;施工管理
水管体制改革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治河新理念确立、“数字工管”系统的逐步完善,对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站位全局,主动融入,科学谋划,推动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实现新突破。是在保证黄河安全度汛的前提下对防洪工程进行加高加固,消除险点隐患。黄河防洪工程建设普遍存在时间紧(要考虑主汛期和凌汛期,汛前安排的工程项目必须在主汛期到来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汛后安排的工程项目必须在凌汛期到来前完成主体工程的建设任务),任务重(工程量大)的特点,参建各方必须加强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基建程序施工,建立健全质量体系,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1.堤防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综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运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水管体制改革以后,黄河防洪工程实行管养分离的运作新机制,但由于维修养护经费实行预算管理,维修养护业务未通过招投标直接由相应养护公司承担,养护公司表面上是企业,实际上没有真正按照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运作,水管体位与养护公司之间职能权责并不完全明晰,给工程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养护设备陈旧不足,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基层水管单位和养护公司工程维修养护的机械化水平偏低,缺乏大型和专业化维修养护设备,现有设备数量不足,陈旧、老化现象严重,维修养护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三)管理队伍问题。在组建专业养护队伍时,只注重数量,不注重素质,建立的管理队伍没有发展潜力。人员组成结构不合理,队伍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年青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创新意识不强,发展后劲不足。
(四)防汛队伍问题。防汛队伍组织管理不到位,专业抢险知识、技术落后,专业素质偏低,查险能力不足,队伍年龄偏大,群防队伍组织难度大,缺少抗大洪、抢大险经验,部分群众防汛队伍有名无实。
(五)防洪非工程措施还存在薄弱环节。预报、测报设施落后,堤防工程查险还要靠大量的人力来完成;防汛信息采集手段不适应防汛形势发展的需要,决策指挥系统自动化水平有待完善。
(六)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诉求与工程维修养护管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黄河流经之地多是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沿黄村民法律意识薄弱,淤区种植农作物现象屡禁不止,给工程的日常管理带来了很多麻烦。
(七)内业资料整理尚需规范。工程内业资料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反映工程建设过程、实物质量的资料,对工程资料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有效、完整和齐全,它能全面反映工程质量的状况。目前单位的内业资料整理工作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标准不统一,内容不详实,记录不规范,整理不及时等诸多问题,以至于造成相关技术资料经不起审查和考验。
2.自觉接受监督和检查
施工单位进驻施工现场后,应严格按照基建程序施工,按照监理工程师的指令去做,与现场监理人员密切配合,自觉接受监理单位的检查、监督和管理,全过程接受建设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与检查。加强对隐蔽工程和工程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检查,认真填写检查记录,确保工程质量和单元、分部工程验收及评定工作的开展。
3.加强自身的管理,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施工单位是建设任务的最终承担者,是与工程质量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单位,施工队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防洪工程建设的质量,必须通过招标选择实力强的施工单位承担防洪工程建设任务。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建立组织、制订制度、编制计划、明确责任、检查落实等程序和措施,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良好运行。要从思想、组织、制度、方案、措施、方法等方面实施全员的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认真落实质量检查制度,填写并妥善保存原始资料。认真执行施工质量三检制,搞好工序质量控制,提高建设水平,确保工程建设施工顺利进行。
4.对堤防工程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新的运行机制。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经营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建立较为完善的政策、法律支撑体系;修订和完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合同规范文本,质量监督检查规定,运行观测岗位制度、观测维修养护技术资料管理办法、项目验收办法和维修养护责任追究制度。
(二)提高维修养护的机械化、现代化水平。着力提高养护人员的专业化管理水平和技能,尽量为养护职工配备先进的维修养护机械设备,不断提高维修养护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建立一支精干、高效、专业化的养护队伍。进一步加大科技与创新力度,搞好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制,通过创新推动工程维修养护的现代化水平。
(三)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优化水管单位和维修养护单位的人员结构,通过举办培訓班、技术比武等形式,有计划的培训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人员,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与能力,不断提高从业水平,适应新形势过程管理养护的需要。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与管理,制定相关的制度和管理办法,完善各项责任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水管单位和维修养护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广大职工的特长,实现维修养护队伍的专业化管理,以提高维修养护工作质量,全面完成工程管理养护任务。
(四)加强防汛队伍建设。加大对防汛工作的宣传力度,组建一支有文化、有技术,老、中、青结合的防汛抢险专业队伍;强化防汛责任意识,提高指挥调度能力;定期对黄河专业抢险队伍进行技术培训,举办抢险技术演练,提高群众防汛队伍防汛业务能力。
(五)建立现代化防汛预警机制,提高整体防洪能力。逐步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现代化防汛预警机制,加快数字化防洪体系建设,提高防汛指挥调度的现代化水平。要建立起高质量、高水平的专家队伍、工程队伍和应急抢险队伍,要切实加强水、雨情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及时做好气象预警发布等工作。
(六)加强水法规宣传,加强水行政执法力度。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防汛条例》、《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增强全社会水法意识和法制观念,让沿黄居民人人都参与学法、了解黄河的现状、关注母亲河的安危,从而达到自觉的维护黄河工程完整和安全的思想意识、行为。黄河水行政监察部门认真做好水行政执法监察工作,切实落实好河道巡查工作,强化完善监管力度,建立并维护良好的黄河水事秩序,确保黄河安澜。
此外,施工单位处理好与参建各方的关系,自觉接受监理、建设单位的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与检查,协助建设单位搞好与当地各级领导及群众的关系,减少由于地方干扰造成的误工,是确保工程顺利施工的关键,也是保证工期、获得较好效益的前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试点)实用指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河南黄河河务局.河南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用手册[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