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树立新理念,吃透重、难点
1.主体教育的理念
一堂真正的优质课不仅要教师“教”得好,还要学生“学”得好。以往的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经常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读”,条分缕析、包办代替的现象比比皆是。如今,我们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过程教育的理念
教师应该明白,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没有过程的结果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真正的知识传授应是让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真相”,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白杨礼赞》的一个难点是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而应该分步骤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揭开这一谜底。
3.互动合作的理念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课堂上,仅凭教师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也应该积极地参与教学,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来搞“活”课堂。
二、积极钻研教材,确定重、难点
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来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其次,教师应积极钻研教材,对教材烂熟于心,了解教材体系、单元篇章的学习重点,初步确定教学的重、难点。例如《百草园》是初中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的学习重点是要求学生懂得观察反映周围景物的写作方法。因此,教师可以把《百草园》中细致、形象、有序、用词准确的景物描写作为教学重点,把对“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以及最后一段中“我”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作为教学难点;最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借助预习提示、课后练习和练习册题目来确定重、难点,也不失为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
三、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突破重、难点
1.导入
(1)意境导入法
意境是作品中所描绘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用意境导入,可使学生产生联想或想象,如同身临其境,受到心灵上的感染。如在教学《听潮》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意境导入法,恬静、平和的美妙音乐声能把我们引入风平浪静的大海边,去欣赏大海静谧的柔美;巨浪排空击岸的声响把我们带到惊涛拍岸的大海上,去领略大海发怒时的雄壮美和阳刚之气。这段话能引起学生对“睡着的大海”与“醒时的大海”的极大兴趣,从而进入学习状态。
(2)悬念导入法
在讲授课文前,教师可以有意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产生种种疑问,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在教学《杨修之死》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悬念:杨修的父亲杨彪救过汉献帝的命,是汉室名臣,而杨修本人又机警过人、才智不凡,是个大才子。对这样的名门之后兼大才子,曹操为什么会杀了他呢?这种悬念能帮助学生理解曹操杀杨修的原因,突出了课文的重点、难点。
(3)欣赏插图导入法
介绍形象、直观的课文插图是课堂导入的另一种方法。如在教学《祝福》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祥林嫂的画像,再让他们说说祥林嫂的特征。在学生欣赏完插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鲁迅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这正是文章的重点所在。
(4)同类比较导入法
将同类事物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求鉴别,在鉴别中明本质。如在教学《范进中举》时,教师就可以以没中举,一生穷困潦倒,终成科举制度牺牲品的孔乙己来导入课程。
2.设问
问题教学,即教师对课文作一番仔细、透彻的分析,找到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从而使课堂的教学重心放在解决这个问题上。这个“关键问题”既能带动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又能使阅读教学有序地进行,把重、难点贯穿其中。例如《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可以“人物出场”这一关键问题去质疑、探究和发现作者描写人物的特殊方法——“双向交流”的写人法,再从写法中分析人物的形象。
3.板书
板书因其具有高度概括性,而且工整简洁,能够把课堂讲授的重、难点表现得一目了然;另外,有的板书既新颖、醒目,又美观,能够创造美的情境,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利用板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第五中学)
1.主体教育的理念
一堂真正的优质课不仅要教师“教”得好,还要学生“学”得好。以往的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经常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读”,条分缕析、包办代替的现象比比皆是。如今,我们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过程教育的理念
教师应该明白,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没有过程的结果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真正的知识传授应是让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真相”,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白杨礼赞》的一个难点是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而应该分步骤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揭开这一谜底。
3.互动合作的理念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课堂上,仅凭教师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也应该积极地参与教学,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来搞“活”课堂。
二、积极钻研教材,确定重、难点
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来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其次,教师应积极钻研教材,对教材烂熟于心,了解教材体系、单元篇章的学习重点,初步确定教学的重、难点。例如《百草园》是初中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的学习重点是要求学生懂得观察反映周围景物的写作方法。因此,教师可以把《百草园》中细致、形象、有序、用词准确的景物描写作为教学重点,把对“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以及最后一段中“我”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作为教学难点;最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借助预习提示、课后练习和练习册题目来确定重、难点,也不失为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
三、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突破重、难点
1.导入
(1)意境导入法
意境是作品中所描绘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用意境导入,可使学生产生联想或想象,如同身临其境,受到心灵上的感染。如在教学《听潮》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意境导入法,恬静、平和的美妙音乐声能把我们引入风平浪静的大海边,去欣赏大海静谧的柔美;巨浪排空击岸的声响把我们带到惊涛拍岸的大海上,去领略大海发怒时的雄壮美和阳刚之气。这段话能引起学生对“睡着的大海”与“醒时的大海”的极大兴趣,从而进入学习状态。
(2)悬念导入法
在讲授课文前,教师可以有意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产生种种疑问,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在教学《杨修之死》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悬念:杨修的父亲杨彪救过汉献帝的命,是汉室名臣,而杨修本人又机警过人、才智不凡,是个大才子。对这样的名门之后兼大才子,曹操为什么会杀了他呢?这种悬念能帮助学生理解曹操杀杨修的原因,突出了课文的重点、难点。
(3)欣赏插图导入法
介绍形象、直观的课文插图是课堂导入的另一种方法。如在教学《祝福》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祥林嫂的画像,再让他们说说祥林嫂的特征。在学生欣赏完插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鲁迅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这正是文章的重点所在。
(4)同类比较导入法
将同类事物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求鉴别,在鉴别中明本质。如在教学《范进中举》时,教师就可以以没中举,一生穷困潦倒,终成科举制度牺牲品的孔乙己来导入课程。
2.设问
问题教学,即教师对课文作一番仔细、透彻的分析,找到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从而使课堂的教学重心放在解决这个问题上。这个“关键问题”既能带动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又能使阅读教学有序地进行,把重、难点贯穿其中。例如《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可以“人物出场”这一关键问题去质疑、探究和发现作者描写人物的特殊方法——“双向交流”的写人法,再从写法中分析人物的形象。
3.板书
板书因其具有高度概括性,而且工整简洁,能够把课堂讲授的重、难点表现得一目了然;另外,有的板书既新颖、醒目,又美观,能够创造美的情境,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利用板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