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ha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是一个网络时代,我们的语文阅读活动可以以网络技术为载体进行创新。本文以我校使用的优校云网络平台为例,提出几点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的策略,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199-02
  一、“互联网+课内外整合阅读”活动的提出背景
  1.基于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信息迅速膨胀,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方式和文化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是人类满足精神需求的重要路径,一直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外阅读活动目前还没有被予以应有的高度重视,这实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我国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并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小学生至少要完成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可见国家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但从目前来看,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我在我班进行了调查,每学期阅读20本以上课外书籍的学生有11.62%,阅读10-20本的有6.98%,阅读6-10本的有24.42%,阅读5本以下的有56.98%。这说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这不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因为光靠课内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应该正视课外阅读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实施“互联网+课内外整合阅读”,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使学生逐渐提升阅读能力。
  2.基于时代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我国的教育发展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环境。人类正以惊人的速度从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然而学校的教育手段却相对落后,要做到高效、及时、准确的教育教学,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根本无法做到的,因此,必须借助先进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师即时获得准确明晰的信息,为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推动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互联网+教育”本质是信息化教育思想、文化、理念、方法和机制的承载体和過程的体现。我校推出的“互联网+课内外整合阅读”活动旨在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使学生的课内外活动打破时空限制,提升他们的阅读效果。
  3.基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
  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接受语文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最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道德品质,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等等,是一种普遍的素养”。目前,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拓展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与文学作品的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可以受到前任思想的感染与熏陶,使学生提升思想境界,学会运用祖国文字。从这个角度而言,“互联网+课内外整合阅读”活动通过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课内外整合阅读课程,是“互联网+”时代语文教学丰富课程实施的形式、有效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新尝试。
  二、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的策略
  目前,我校以优校云为载体,将学生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连成一线,有效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量。
  1.延伸阅读领域,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时代是充满活力的时代。小学生思维敏捷,求知欲强,课本的阅读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需求。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文献资源优势,扩展小学生的阅读空间,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是延伸课文内容,丰富阅读材料,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节选名著的课文,虽然词汇丰富,写作技巧高超,故事感人,但容量毕竟有限,文章的写作背景、人物、事情的来龙去脉,课文交代的也不够清楚。为了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应寻找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丰富课文的材料,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按年龄段安排阅读内容,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校教师通过优校云为学生推荐了合适的阅读书籍,低年龄段的小学生应广泛阅读经典美文,精心设计各种形式的读物,使小学生兴致勃勃,百读不厌。中高年龄段的小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读物阅读,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精彩片段,记录读书心得,进而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我们教师为学生推荐的阅读书籍先从畅销书入手,再到经典著作,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校教师一直在关注小学生阅读需求,掌握小学生阅读现状和阅读热点,旨在最大程度地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从畅销书中有选择地选择一些书籍,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由简到繁地推荐经典名著阅读,将畅销书与经典名著互为参照,从生成机制、文化特征、文本内涵,从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进行比较,最终达到用人文精神引导小学生,消解大众文化负面影响,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2.坚持日常阅读,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我们都知道阅读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都知道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可以帮助学生跨越历史长河,通过作品感受当时社会的背景、习俗、文化等,使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理交流,搭建起学生与作者沟通的重要桥梁,学生在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时,可以跨越时空与作者进行对话,他们一起进行交流,感受作者的思想熏陶。与此同时,小学生正处于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教师更需要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滋润他们的心灵。但通过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坚持阅读的学生不是很多。利用晚上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占25.58%,利用双休日读的占74.42%,利用寒暑假读的没有。在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在寒暑假时间更多的是想着玩乐,所以不愿意用太多的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有时候,小学语文教师偶尔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阅读的周末作业,显而易见,断断续续的阅读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难以使学生获得深刻的阅读体验。鉴于这样的情况,我校开展了“21天阅读打卡”活动,要求学生坚持21天连续阅读经典书籍,每次阅读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并让学生在优校云家长圈中晒出阅读书籍的封面、阅读时的照片、阅读进度和一句读书感言。
  3.展示阅读成果,实现阅读资源共享。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小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不太注重与他人进行交流,属于“自己读自己”的类型,而且很多小学生不太注意做读书笔记,这样难以对课外读物形成深刻见解。很多学生读完一本书后就将书丢在一边,没有进行深入思考,这样势必会导致课外阅读效果大打折扣,学生难以在课外阅读中获得成长。事实上,阅读过程是一个需要与他们共享的过程,接受美学理论认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艺术欣赏中,读者常常追求艺术作品题材的新颖、风格的独创、表现形式和媒介的创新。同时,每个读者对阅读材料获得的体会是不一样的,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填补文本材料的“空白”,得出独特的体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让学生共享阅读资源。诸如“21天阅读打卡”活动的感言撰写,家长圈中的好书分享,都可以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
  三、结束语
  21世纪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教师要为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创设条件,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优校云平台为促进学生的阅读活动提供了契机。在日后,我们要进一步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在良好的氛围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语文课程标准[S], 2011.
  [2] 徐雪珍.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之策略[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12, 08: 23-24.
其他文献
意象,即诗人意中之象,是寄寓着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意境则是作家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257-01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已经进入到一个高科技发展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已经被世界公认,个人的智慧与才能是社会的贡献一部分,只有大家密切合作,才会创造出突出的贡献,随着边源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客观上也要求我们加强对幼儿群体合作意识的培养。  一、幼儿群体意识的培养  现代的年青家庭大部
甘肃天水农校近年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引进了香玲、中林5、元丰、鲁光、扎343等十几个早实核桃品种,经过精心栽培,当年见花,第2年开始结果,第3年全部结果,第5年667m2产量可达到150k
近日信手翻《红楼梦》,看到香菱跟黛玉学诗一节,联系到目前的语文新课改,颇有所悟。
2014年央行明确指出,要切实发挥信贷政策导向,更好地支持转方式、调结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并提出要进一步做好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工作,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央行信贷政策
水稻稀植机插深施肥高产栽培技术的内涵是把住育苗关,适当减少亩保苗穴数,采用机插的同时深施化肥方法,将化肥定时定量均匀连续地埋在水田中,提高肥效利用率,达到即节省投资又增产
李白的《望天门山》像启蒙诗一样,可以说是妇孺皆知,老幼能详。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就收入了这首诗,各种参考辅导书因版本的不同对这首诗的注释与讲解也不尽相同。但都无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