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依照《高职高专教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特点,从培养实用型人才和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两方面入手,通过强化英语基本技能、扩展相关专业知识、培养实践经验、改革课程设置,来探索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实用型人才课程设置英语基本技能实践经验
[作者简介]董国英(1965- ),女,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张媛媛(1983- ),女,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河北邢台054048)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0-0109-02
21世纪已步入科技信息经济时代,人才市场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企业、事业单位对英语专业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给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经过广大高职院校英语教育工作者多年的辛勤劳动和共同努力,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与发展,但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着“费力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我们所培养的英语人才也常常出现“思辨缺席症”,即逻辑思维能力差,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对单一英语人才需求量的逐渐减少,以及英语专业人才的与日俱增,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优势将逐渐缩小,专业内部英语人才的竞争日益加剧。对此,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应积极调整课程结构设置,以市场为导向,融合其他专业学科知识,拓展英语专业发展方向,以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实用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高职高专教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的确立为高职院校“因地、因校、因专业”地安排调整英语专业的各课程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一、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方向定位
《基本要求》规定:“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一定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据此,结合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实际特点,笔者认为,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应该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注重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在其职业范畴内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在《基本要求》中,高职英语教学的标准是“实用、够用”。在当前的市场经济背景下,为适应市场需求,遵循就业导向,高职英语教学应丰富英语等级考试的对象,拓展英语专业的发展方向。
二、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发展现状
有研究表明,相当数量的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素质在下降。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差,这势必会给今后的学习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加大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力度是英语专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坚实的英语基础,就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另一方面,多年来英语一直被看成是一门传授知识的学科,很少把英语看成是一门工具学科。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种交流沟通以及获取其他知识与技能的媒介。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懂一些英语知识以外,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不强,甚至很少进行口语交流或情境写作。这种只学知识,不求能力提升的学习态度,已经逐渐被时代摒弃。此外,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单一性和不平衡性也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所谓的单一性,就是指除了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以外,很少有其他与本学科相关的课程。这样的毕业生在流向社会的时候,就会处于很尴尬的境地,除了英语外,与专业相关的知识都不懂。所谓不平衡性就是指所开设的英语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不平衡。这种单一和不平衡的课程设置并不符合实用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
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师,应对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加以重视。例如,如何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人才规格的培养、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做出战略性调整,探索实用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要不断以前瞻性的眼光,挖掘自身的潜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创新意识的高职院校英语专业人才。
三、探索实用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为了培养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实用型人才,我们必须转变思路,将学生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培养提到一个重要的高度。并以此为出发点,使所设计的培养模式能够以能力培养为前提,以内容教学为中心,以专业知识学习带动语言学习为途径,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源,教会学生学习研究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加强英语基本技能和英语专业知识为核心。扎实的英语基本技能和熟练的英语专业知识是实用型英语人才最基本的专业素质,也是英语专业毕业生立足社会的根本。只有在英语语言实践能力达到标准的前提下,才谈得上与其他专业、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高职院校英语专业首先必须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提出严格要求,提高并改善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其次,丰富的词汇量对于高职专业学生极为重要,英语专业学生要求认知12000个英文单词,并能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其中的5000~6000个单词及其常用的搭配。最后,语法学习对目前外语学习者来说仍然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构建学生语言体系的基础。语法学习要求英语专业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衔接手段,连贯地表达思想。总的来说,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全面掌握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具有较强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上,要强调对标准的语音、纯正的语调和扎实的语法基础的掌握。此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学习必然涉及文化的方方面面,而对英语国家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人文风情等方面知识的了解,必然会加强英语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要深入学习本国的语言文化,做到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之间的流畅转换。
2.培养其他专业知识技能。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应以职业为导向,拓宽自身的学习内容。英语专业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优势,仅仅靠掌握英语这一工具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其他学科的知识。英语专业学生可以在现有资源条件的前提下选修几门与外语专业联系比较紧密的课程。例如:经济学课程,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贸易类课程,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商务课程,包括商务谈判、商务写作;金融类课程,如国际金融、银行学、基础会计等。这些课程最好能用英语讲授,让学生既能学到相关学科知识,又能掌握到它们的英语表达方式。不少高校缺乏具有相关学科知识的老师,对此,可以派老师去条件更好的学校进修学习或者让老师走进企业实体,获得真实经验。现在,有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创建了世界贸易专业翻译、计算机专业翻译、国际银行专业翻译、旅游管理专业翻译、法律专业翻译、国际金融专业翻译等交叉学科,以培养可以顺利互译的现代翻译人才,造就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语言交际者。
四、开展全面的英语专业课程改革
英语专业的课程改革是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1.强化基础课程,突出英语专业技能训练。对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学习课程进行调整充实,突出重点,将学生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地道的英语写作能力、娴熟的双语互译能力作为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来培养。加大基础阶段和高级阶段中语言基础和语言技能课程的学时比重,只有课堂教学时间充裕,才能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地练习各项语言技能,为打好坚实的基本功奠定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开展互动教学。在听力课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使用现有的材料对照配套课本进行逐字逐句的理解和听写练习,做到泛听和精听的巧妙结合。口语课要尽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氛围,鼓励每个学生都用目的语讲话,采用分组讨论或个人演讲等多种形式。此外,外语专业学生要有丰富的阅读量。对低年级学生来说,阅读大量简易外语读物和文字较为浅显的原著,是他们在技能训练中应该做的事情。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应该让他们阅读相当数量的原著。写作课除了教授学生基本的写作技巧外,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方法的训练。写作课不仅仅是传授写作技巧,更要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因为写作技巧不能替代科研能力,会写各种文体的作文并不等于会写科研论文。所以,笔者认为,论文指导课应提前开设,以对学生进行较早的科研能力的培养,为以后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开设市场需求专业课程。传统的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是只重视语言教育的一个学科,并没有与其他的人文和自然学科结合起来,形成新的交叉性的发展领域。这种单一的模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局限了英语专业的发展,造成了学生知识结构的单一,各方面综合能力素养不高的情况,这远不能达到《基本要求》提出的把英语专业学生培养成实用型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一定要积极贯彻《基本要求》,丰富和充实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实用型英语专业人才。而英语专业课与其他人文和自然学科的有机结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为了扩展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高职院校可进行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来说,这类课程的范围较广,既有人文性较强的学科领域,也有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领域,如经济、贸易、金融、会计、管理、广告、外交、新闻、法学、教育、技术、旅游和秘书等。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适当给学生开设若干课程。这样的培养模式符合《基本要求》中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要求,也顺应了市场的需求,同时也解决了英语专业学生在就业方面所遇到的知识结构单一的尴尬问题。
3.丰富实践经验。为了培养全面的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应为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为英语专业学生创造实习的机会。实习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多年的学习成果通过实习过程得以实践,为将来更好地工作打好基础。为了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实习工作应由原来的单一型教学实习转向多元化的“生产实习+技能训练+专业讲座”模式。其中,生产实习包括教学实习、外贸实习和旅游实习(英语专业有一部分学生志向于国际导游工作);技能训练则分散到各个学期,每学期提供一周的时间,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写读书报告,或是进行一些口笔译技能的训练;专业讲座为学生提供各类和英语专业就业前景和专业前沿知识的信息。通过丰富英语专业学生的实习环节,使学生提前体会社会职业的酸甜苦辣,为今后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发展是要通过学校和学生双方面努力实现的。学校要进行课程改革建设,结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给学生提供全方位发展的空间;学生在加强英语语言基本功训练的同时,要兼顾知识面的拓宽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并通过增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从而达到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总之,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发展方向就是要进一步加强跨专业、跨系、跨学院合作,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达到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何其莘.培养21世纪的外语专业人才——新《大纲》的修订过程及主要特点[J].外语界,2001(1).
[3]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EB/OL].http://pg.sisu.cn/ReadNews.asp?NewsId=151&page=4,2007-04-23.
[4]王晨.职技高师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5).
[关键词]实用型人才课程设置英语基本技能实践经验
[作者简介]董国英(1965- ),女,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张媛媛(1983- ),女,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河北邢台054048)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0-0109-02
21世纪已步入科技信息经济时代,人才市场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企业、事业单位对英语专业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给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经过广大高职院校英语教育工作者多年的辛勤劳动和共同努力,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与发展,但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着“费力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我们所培养的英语人才也常常出现“思辨缺席症”,即逻辑思维能力差,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对单一英语人才需求量的逐渐减少,以及英语专业人才的与日俱增,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优势将逐渐缩小,专业内部英语人才的竞争日益加剧。对此,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应积极调整课程结构设置,以市场为导向,融合其他专业学科知识,拓展英语专业发展方向,以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实用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高职高专教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的确立为高职院校“因地、因校、因专业”地安排调整英语专业的各课程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一、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方向定位
《基本要求》规定:“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一定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据此,结合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实际特点,笔者认为,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应该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注重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在其职业范畴内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在《基本要求》中,高职英语教学的标准是“实用、够用”。在当前的市场经济背景下,为适应市场需求,遵循就业导向,高职英语教学应丰富英语等级考试的对象,拓展英语专业的发展方向。
二、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发展现状
有研究表明,相当数量的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素质在下降。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差,这势必会给今后的学习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加大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力度是英语专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坚实的英语基础,就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另一方面,多年来英语一直被看成是一门传授知识的学科,很少把英语看成是一门工具学科。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种交流沟通以及获取其他知识与技能的媒介。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懂一些英语知识以外,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不强,甚至很少进行口语交流或情境写作。这种只学知识,不求能力提升的学习态度,已经逐渐被时代摒弃。此外,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单一性和不平衡性也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所谓的单一性,就是指除了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以外,很少有其他与本学科相关的课程。这样的毕业生在流向社会的时候,就会处于很尴尬的境地,除了英语外,与专业相关的知识都不懂。所谓不平衡性就是指所开设的英语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不平衡。这种单一和不平衡的课程设置并不符合实用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
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师,应对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加以重视。例如,如何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人才规格的培养、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做出战略性调整,探索实用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要不断以前瞻性的眼光,挖掘自身的潜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创新意识的高职院校英语专业人才。
三、探索实用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为了培养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实用型人才,我们必须转变思路,将学生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培养提到一个重要的高度。并以此为出发点,使所设计的培养模式能够以能力培养为前提,以内容教学为中心,以专业知识学习带动语言学习为途径,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源,教会学生学习研究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加强英语基本技能和英语专业知识为核心。扎实的英语基本技能和熟练的英语专业知识是实用型英语人才最基本的专业素质,也是英语专业毕业生立足社会的根本。只有在英语语言实践能力达到标准的前提下,才谈得上与其他专业、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高职院校英语专业首先必须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提出严格要求,提高并改善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其次,丰富的词汇量对于高职专业学生极为重要,英语专业学生要求认知12000个英文单词,并能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其中的5000~6000个单词及其常用的搭配。最后,语法学习对目前外语学习者来说仍然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构建学生语言体系的基础。语法学习要求英语专业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衔接手段,连贯地表达思想。总的来说,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全面掌握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具有较强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上,要强调对标准的语音、纯正的语调和扎实的语法基础的掌握。此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学习必然涉及文化的方方面面,而对英语国家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人文风情等方面知识的了解,必然会加强英语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要深入学习本国的语言文化,做到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之间的流畅转换。
2.培养其他专业知识技能。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应以职业为导向,拓宽自身的学习内容。英语专业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优势,仅仅靠掌握英语这一工具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其他学科的知识。英语专业学生可以在现有资源条件的前提下选修几门与外语专业联系比较紧密的课程。例如:经济学课程,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贸易类课程,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商务课程,包括商务谈判、商务写作;金融类课程,如国际金融、银行学、基础会计等。这些课程最好能用英语讲授,让学生既能学到相关学科知识,又能掌握到它们的英语表达方式。不少高校缺乏具有相关学科知识的老师,对此,可以派老师去条件更好的学校进修学习或者让老师走进企业实体,获得真实经验。现在,有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创建了世界贸易专业翻译、计算机专业翻译、国际银行专业翻译、旅游管理专业翻译、法律专业翻译、国际金融专业翻译等交叉学科,以培养可以顺利互译的现代翻译人才,造就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语言交际者。
四、开展全面的英语专业课程改革
英语专业的课程改革是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1.强化基础课程,突出英语专业技能训练。对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学习课程进行调整充实,突出重点,将学生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地道的英语写作能力、娴熟的双语互译能力作为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来培养。加大基础阶段和高级阶段中语言基础和语言技能课程的学时比重,只有课堂教学时间充裕,才能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地练习各项语言技能,为打好坚实的基本功奠定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开展互动教学。在听力课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使用现有的材料对照配套课本进行逐字逐句的理解和听写练习,做到泛听和精听的巧妙结合。口语课要尽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氛围,鼓励每个学生都用目的语讲话,采用分组讨论或个人演讲等多种形式。此外,外语专业学生要有丰富的阅读量。对低年级学生来说,阅读大量简易外语读物和文字较为浅显的原著,是他们在技能训练中应该做的事情。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应该让他们阅读相当数量的原著。写作课除了教授学生基本的写作技巧外,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方法的训练。写作课不仅仅是传授写作技巧,更要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因为写作技巧不能替代科研能力,会写各种文体的作文并不等于会写科研论文。所以,笔者认为,论文指导课应提前开设,以对学生进行较早的科研能力的培养,为以后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开设市场需求专业课程。传统的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是只重视语言教育的一个学科,并没有与其他的人文和自然学科结合起来,形成新的交叉性的发展领域。这种单一的模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局限了英语专业的发展,造成了学生知识结构的单一,各方面综合能力素养不高的情况,这远不能达到《基本要求》提出的把英语专业学生培养成实用型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一定要积极贯彻《基本要求》,丰富和充实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实用型英语专业人才。而英语专业课与其他人文和自然学科的有机结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为了扩展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高职院校可进行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来说,这类课程的范围较广,既有人文性较强的学科领域,也有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领域,如经济、贸易、金融、会计、管理、广告、外交、新闻、法学、教育、技术、旅游和秘书等。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适当给学生开设若干课程。这样的培养模式符合《基本要求》中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要求,也顺应了市场的需求,同时也解决了英语专业学生在就业方面所遇到的知识结构单一的尴尬问题。
3.丰富实践经验。为了培养全面的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应为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为英语专业学生创造实习的机会。实习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多年的学习成果通过实习过程得以实践,为将来更好地工作打好基础。为了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实习工作应由原来的单一型教学实习转向多元化的“生产实习+技能训练+专业讲座”模式。其中,生产实习包括教学实习、外贸实习和旅游实习(英语专业有一部分学生志向于国际导游工作);技能训练则分散到各个学期,每学期提供一周的时间,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写读书报告,或是进行一些口笔译技能的训练;专业讲座为学生提供各类和英语专业就业前景和专业前沿知识的信息。通过丰富英语专业学生的实习环节,使学生提前体会社会职业的酸甜苦辣,为今后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发展是要通过学校和学生双方面努力实现的。学校要进行课程改革建设,结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给学生提供全方位发展的空间;学生在加强英语语言基本功训练的同时,要兼顾知识面的拓宽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并通过增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从而达到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总之,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发展方向就是要进一步加强跨专业、跨系、跨学院合作,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达到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何其莘.培养21世纪的外语专业人才——新《大纲》的修订过程及主要特点[J].外语界,2001(1).
[3]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EB/OL].http://pg.sisu.cn/ReadNews.asp?NewsId=151&page=4,2007-04-23.
[4]王晨.职技高师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