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对一名痉挛型脑瘫儿童动作能力进行观察、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相应动作训练方案,对该儿童动作能力进行康复训练。通过评估、训练和追踪,为脑瘫儿童动作康复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脑瘫儿童;动作康复;个案研究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9-338
1 引言
随着医学发展,医疗救治后存活脑瘫儿童增多,造成脑瘫患病率逐年增高。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脑瘫”患者约175万,其中0至6岁患儿约31万,且每年以4.6万速度递增。脑瘫儿童入学率逐年上升。因此,对脑瘫儿童的教育康复训练问题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脑瘫儿童教育康复主要为早期干预,随着年龄增长,家长较多关注语言与认知发展,忽视其孩子动作能力发展和动作品质维持。而部分学生受长期异常肌肉张力影响,动作能力发展止步不前,甚至倒退,进而影响其生活品质和其他能力发展。学校中痉挛型脑瘫儿童约占脑瘫儿童的50%-75%,此次研究将一个学校中典型的痉挛型脑瘫儿童为例,通过评估、康复训练和追踪,如何对脑瘫儿童开展动作康复训练,为特教教师和家长提供训练参考。
2 研究对象
琪琪,男孩,2005年9月出生,产程时间过长。2岁确诊为脑瘫患者。三岁时接受针灸治疗,随后在早期康复机构进行干预治疗。2014年9月,琪琪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活泼好动,希望得到他人关注。通过家庭访谈及观察、评估发现其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过高,尤其是左侧,不能蹲下;走路时快冲,容易跌倒;上肢出现屈曲状态,动作摇晃;双眼斜视;口语表达不清;注意力分散;智力发展一般。
3 研究目的及内容
3.1通过观察和动作评估表来分析、诊断琪琪的现有动作能力;
3.2设计动作训练方案,将动作康复的方法有效地运用于个案的实际训练中;
3.3分析、反思训练的过程与结果,提出改进的建议。
4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和训练法。观察法即对每次训练进行观察,做好详细观察记录,内容包括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和训练效果。访谈法对象是琪琪照料者外婆、姨婆,访谈时间为训练前后,内容为家庭干预训练及其效果。训练法采用个案研究法,对琪琪进行动作康复训练,以其训练前后的动作能力情况作为参照,来分析比较训练效果。
5 研究过程
5.1 动作评估分析
动作评估表测试学生现有能力是半跪,动作发展训练阶段在骨盆控制,障碍部位为重复偏瘫左侧,异常肌张力为前后弯曲力量大于伸直力量。视觉斜视;听觉正常;触觉依赖;前庭觉敏感;认知反应好;情绪敏感;主动活动体能中;有构音异常的指令听从较差孩子。其主要问题为其不安感影响动作控制;骨盆不足支撑交替半跪动作控制;内收肌中度挛缩,双侧比目鱼肌、腓肠肌轻度紧缩。近端动作能力不足影响远端肌肉张力发展。其下个阶段动作目标为交替半跪,处理其骨盆能力不足问题,进而抑制远端足踝张力,维持动作协调与平衡。
5.2 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5.2.1 训练计划的制订
根据动作评估结果,结合痉挛型脑瘫儿童特点,发现琪琪主要问题是:内收和下肢肌张力偏高,需要摆位加以牵拉处理;协同动作较多,交替性动作比较少;其知觉反应比较敏感,容易紧张,训练时要力求轻松愉快。因此,以交替半跪20下为短期动作目标,制定训练计划。
5.2.2 训练的实施
每次康复课会按照“前测—训练—后测”模式。前测—教师观察学生动作情况,分析学生能力。训练—进行主要动作问题干预。后测—观察学生动作表现,评估动作训练效果,制订下阶段训练重点和目标。
5.2.3 训练的方法
动作康复主要是针对下肢姿势摆位和骨盆伸直与弯曲平衡能力训练。
姿势摆位主要针对下肢双侧比目鱼肌、腓肠肌肌张力过高,采用蹲姿牵拉比目鱼肌、倾斜站立牵拉腓肠肌。蹲姿牵拉即将脑瘫儿童摆成蹲姿,老师在其身后用双手压住双膝盖并用力向下向前推,牵拉比目鱼肌。倾斜站立即将孩子摆成站立姿,老师在其身后,固定住腳后跟扶持双下肢,稍向前倾斜身体,使躯干与骨盆、下肢成一条直线,牵拉腓肠肌。
骨盆伸直与弯曲训练:静态半跪姿,将孩子摆成半跪姿,鼓励孩子高举双手或者交替举手,反复练习;交替半跪(加沙袋),让孩子双脚绑上沙袋,左侧重于右侧,手扶TB架,将孩子摆成高跪姿,老师固定孩子一侧下肢,鼓励孩子抬起另一侧下肢成半跪姿;站立交替抬脚(加沙袋),让孩子双脚绑上沙袋,左侧重于右侧,站在TB架前,手扶TB架,一脚站立,另一只脚抬起来踩TB架横杠上,进行交替抬脚。
为发展脑瘫儿童多方面能力,在训练中加上手部交替动作和认知训练等,增加动作协调性和稳定性,为下阶段动作能力发展打好基础。在日常生活中配合家庭生活能力训练加入相应动作以巩固干预效果。
6 结果
在动作能力方面,随着孩子动作能力不断提升,单个训练动作有效剂量越来越高。训练一个月后,短期目标(协助下交替半跪20下)达成。训练三个月后长期目标(独立交替半跪10下)达成。一学期后,粗大动作能力提升,骨盆及下肢异常肌张力缓解,双侧小腿尖足肌群改善,手部代偿减少。
7 结论和建议
脑瘫儿童动作康复训练要充分重视专业康复训练和家庭康复训练结合,不仅延长训练时间,也是在生活中巩固和维持训练效果,动作康复训练是需要坚持不懈的。本个案每次放完长假后,现有能力出现倒退,下肢异常肌张力偏高,但经过一段时间康复训练后又能好转。
此外,随着脑瘫儿童动作能力改善,孩子心里紧张情绪与不安全感会慢慢降低,孩子在其他领域发展也会有所提升。作为特教教师,要为脑瘫儿童提供丰富教育资源,在发展动作能力的同时,促进孩子认知、语言等其它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莹媛.脑性瘫痪定义的历史沿革.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5):257
[2]陈旭红.图解脑瘫康复技术与管理.华夏出版社.2007年
[3]王辉.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共济失调型儿童的平衡、协调性训练.中国特殊教育,2004.7(49):83-87
[4]万蓓,昝飞.脑瘫儿童综合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7.1(49):18-21
[5]张万和.浅谈脑瘫儿童运动治疗的个案研究.教学实践,2017.4(516):141
关键词:脑瘫儿童;动作康复;个案研究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9-338
1 引言
随着医学发展,医疗救治后存活脑瘫儿童增多,造成脑瘫患病率逐年增高。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脑瘫”患者约175万,其中0至6岁患儿约31万,且每年以4.6万速度递增。脑瘫儿童入学率逐年上升。因此,对脑瘫儿童的教育康复训练问题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脑瘫儿童教育康复主要为早期干预,随着年龄增长,家长较多关注语言与认知发展,忽视其孩子动作能力发展和动作品质维持。而部分学生受长期异常肌肉张力影响,动作能力发展止步不前,甚至倒退,进而影响其生活品质和其他能力发展。学校中痉挛型脑瘫儿童约占脑瘫儿童的50%-75%,此次研究将一个学校中典型的痉挛型脑瘫儿童为例,通过评估、康复训练和追踪,如何对脑瘫儿童开展动作康复训练,为特教教师和家长提供训练参考。
2 研究对象
琪琪,男孩,2005年9月出生,产程时间过长。2岁确诊为脑瘫患者。三岁时接受针灸治疗,随后在早期康复机构进行干预治疗。2014年9月,琪琪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活泼好动,希望得到他人关注。通过家庭访谈及观察、评估发现其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过高,尤其是左侧,不能蹲下;走路时快冲,容易跌倒;上肢出现屈曲状态,动作摇晃;双眼斜视;口语表达不清;注意力分散;智力发展一般。
3 研究目的及内容
3.1通过观察和动作评估表来分析、诊断琪琪的现有动作能力;
3.2设计动作训练方案,将动作康复的方法有效地运用于个案的实际训练中;
3.3分析、反思训练的过程与结果,提出改进的建议。
4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和训练法。观察法即对每次训练进行观察,做好详细观察记录,内容包括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和训练效果。访谈法对象是琪琪照料者外婆、姨婆,访谈时间为训练前后,内容为家庭干预训练及其效果。训练法采用个案研究法,对琪琪进行动作康复训练,以其训练前后的动作能力情况作为参照,来分析比较训练效果。
5 研究过程
5.1 动作评估分析
动作评估表测试学生现有能力是半跪,动作发展训练阶段在骨盆控制,障碍部位为重复偏瘫左侧,异常肌张力为前后弯曲力量大于伸直力量。视觉斜视;听觉正常;触觉依赖;前庭觉敏感;认知反应好;情绪敏感;主动活动体能中;有构音异常的指令听从较差孩子。其主要问题为其不安感影响动作控制;骨盆不足支撑交替半跪动作控制;内收肌中度挛缩,双侧比目鱼肌、腓肠肌轻度紧缩。近端动作能力不足影响远端肌肉张力发展。其下个阶段动作目标为交替半跪,处理其骨盆能力不足问题,进而抑制远端足踝张力,维持动作协调与平衡。
5.2 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5.2.1 训练计划的制订
根据动作评估结果,结合痉挛型脑瘫儿童特点,发现琪琪主要问题是:内收和下肢肌张力偏高,需要摆位加以牵拉处理;协同动作较多,交替性动作比较少;其知觉反应比较敏感,容易紧张,训练时要力求轻松愉快。因此,以交替半跪20下为短期动作目标,制定训练计划。
5.2.2 训练的实施
每次康复课会按照“前测—训练—后测”模式。前测—教师观察学生动作情况,分析学生能力。训练—进行主要动作问题干预。后测—观察学生动作表现,评估动作训练效果,制订下阶段训练重点和目标。
5.2.3 训练的方法
动作康复主要是针对下肢姿势摆位和骨盆伸直与弯曲平衡能力训练。
姿势摆位主要针对下肢双侧比目鱼肌、腓肠肌肌张力过高,采用蹲姿牵拉比目鱼肌、倾斜站立牵拉腓肠肌。蹲姿牵拉即将脑瘫儿童摆成蹲姿,老师在其身后用双手压住双膝盖并用力向下向前推,牵拉比目鱼肌。倾斜站立即将孩子摆成站立姿,老师在其身后,固定住腳后跟扶持双下肢,稍向前倾斜身体,使躯干与骨盆、下肢成一条直线,牵拉腓肠肌。
骨盆伸直与弯曲训练:静态半跪姿,将孩子摆成半跪姿,鼓励孩子高举双手或者交替举手,反复练习;交替半跪(加沙袋),让孩子双脚绑上沙袋,左侧重于右侧,手扶TB架,将孩子摆成高跪姿,老师固定孩子一侧下肢,鼓励孩子抬起另一侧下肢成半跪姿;站立交替抬脚(加沙袋),让孩子双脚绑上沙袋,左侧重于右侧,站在TB架前,手扶TB架,一脚站立,另一只脚抬起来踩TB架横杠上,进行交替抬脚。
为发展脑瘫儿童多方面能力,在训练中加上手部交替动作和认知训练等,增加动作协调性和稳定性,为下阶段动作能力发展打好基础。在日常生活中配合家庭生活能力训练加入相应动作以巩固干预效果。
6 结果
在动作能力方面,随着孩子动作能力不断提升,单个训练动作有效剂量越来越高。训练一个月后,短期目标(协助下交替半跪20下)达成。训练三个月后长期目标(独立交替半跪10下)达成。一学期后,粗大动作能力提升,骨盆及下肢异常肌张力缓解,双侧小腿尖足肌群改善,手部代偿减少。
7 结论和建议
脑瘫儿童动作康复训练要充分重视专业康复训练和家庭康复训练结合,不仅延长训练时间,也是在生活中巩固和维持训练效果,动作康复训练是需要坚持不懈的。本个案每次放完长假后,现有能力出现倒退,下肢异常肌张力偏高,但经过一段时间康复训练后又能好转。
此外,随着脑瘫儿童动作能力改善,孩子心里紧张情绪与不安全感会慢慢降低,孩子在其他领域发展也会有所提升。作为特教教师,要为脑瘫儿童提供丰富教育资源,在发展动作能力的同时,促进孩子认知、语言等其它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莹媛.脑性瘫痪定义的历史沿革.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5):257
[2]陈旭红.图解脑瘫康复技术与管理.华夏出版社.2007年
[3]王辉.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共济失调型儿童的平衡、协调性训练.中国特殊教育,2004.7(49):83-87
[4]万蓓,昝飞.脑瘫儿童综合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7.1(49):18-21
[5]张万和.浅谈脑瘫儿童运动治疗的个案研究.教学实践,2017.4(516):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