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深度学习为有效课堂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笔者在课堂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了几个促进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基于此,本文分析小学语文深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策略,旨在发挥研究学习的效用,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学习;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9-330
一、调整角色意识让深度学习更专业
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师和学生对话的过程,只有在学生的学习动机被诱发,学习思维被启迪,求知被激发后,课堂融入了自己的主观创造,才能形成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课堂的研究才更加有深度。教师是一个倾听者,在学生说话的时候耐心地辨别,并适合进行引导,在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后,教师要提炼信息抓住最核心的精华,教会学生可以聚焦于一个词、一句话、一份情感处技能,切入文本。此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解读文本,调动多种感官,边读边想,文章精彩的词句,深刻的寓意,在自我的发散性思维中得到充分地理解。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尤为重要,这是深度学习的前提和保障。学生只有内化语言、运用语言,将新的理解感知渗入已有知识结构中,形成独特的理解和感悟,深度学习才有初步的成效。
二、激活内在需要,让深度学习有效
在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后课堂会更有效。无论教师想方设法创造的阅读期待,还是努力挖掘文本的留白给与学生创造的空间,无非是想诱发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教学只是着眼于学生认同某种知识结构或者主题思想,而忽视了学生在了解这些过程中自发带有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再创造的欲望。激发内在需要的深度学习,它是有效学习、高效学习的必然要求。例如,教学时,就要让学生潜心会文的过程中,感受出一种情味。在学生朗读之前告诫学生,读书就像登山,每读一遍,都要认认真真欣赏,看看文字中包含的意思,包含的感情,才不会错过沿途的风景。通过引导,学生在品读课文,重点体味后,聚焦到句子,很简单的一句话,却有无穷的韵味,学生的思维就在深层的朗读中再次碰撞。
三、合理设计课堂导入语
要想使语文课堂高效、稳定开展,教师必须合理设计导入语。好的导入语,不但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这样学生便可在轻松、愉快且激昂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而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例如,在教学期间,由于学生已经连续上了很多节课,对上课产生了厌倦的心理,课堂氛围极为压抑、沉闷。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并没有训斥学生,而是借机对学生说:“如今已迎来了夏天,外面的风景一定很美丽,不如我们借這个机会和叶圣陶先生一起去游览双龙洞,怎么样?”这时学生都很兴奋并异口同声地说:“好。”“对于金华双龙洞的美景,我们虽然不能去亲眼见证,不过通过阅读叶圣陶先生的文章,我们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这几句课堂的导入语,学生的情绪被成功地调动起来,而这也为后面语文课程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轻松、自在的学习情境。
四、倡导多元化的研究学习
语文深度学习并不排斥其他学习方式,扩展了学生多元学习的机会和体验,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曾有学者指出深度学习的课堂设计要体现出六个方面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的思维与联想,有利于对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有利于障碍的预防与诊断,有利于学科间的联系与沟通,有利于联系生产、社会实践,有利于选择和参与教学活动。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度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但并不意味教师丧失了作用或担子轻松了。如果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不能得到有效发挥,所进行的深度学习始终是停留在表面的。此外,媒体技术较为灵活、具象,往往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群体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地投入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与当前课堂知识有关的音频或者视频,以此丰富、充实课堂,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观看完学习视频之后,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深度环节,全方位地强化各小组之间的合作,充分展现出深度教学的重要作用。可以由其他学习小组点评,指出错误或者对当前学习小组的答案进行补充,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全方位地加强学习小组之间的互动交流。
五、明确依托,完善课外阅读探究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让学生在阅读时依照自己的真实生活感受、情感等来品味文本内容。学生也可以在阅读时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文章中的人物联系起来,产生共鸣,从而让学生能够拥有真实的阅读感悟。所以,教师一方面需要让学生走进人物,要借助自己的经验去感悟,通过换位思考来感悟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感受,了解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例如:在教师推荐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没头脑和不高兴》。为了使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中的人物角色,了解“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性格特点,将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找出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真实生活经验去感受两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并对这两个反面典型进行评判,从而分析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主旨。通过阅读探究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总结归纳作者创作用意,进而加深学生对该篇文本的阅读感悟力,促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结论
总之,深度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一种方式良好的深度学习,能够让学生的学潜力得到极大发挥,学习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能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正是深度学习模式追求的核心目标。要实现这一核心目标,我们语文教师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肖旭升.基于微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240.
[2]韩静静.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254.
[3]陈安琪.基于生活情境谈部编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实施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256.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学习;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9-330
一、调整角色意识让深度学习更专业
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师和学生对话的过程,只有在学生的学习动机被诱发,学习思维被启迪,求知被激发后,课堂融入了自己的主观创造,才能形成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课堂的研究才更加有深度。教师是一个倾听者,在学生说话的时候耐心地辨别,并适合进行引导,在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后,教师要提炼信息抓住最核心的精华,教会学生可以聚焦于一个词、一句话、一份情感处技能,切入文本。此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解读文本,调动多种感官,边读边想,文章精彩的词句,深刻的寓意,在自我的发散性思维中得到充分地理解。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尤为重要,这是深度学习的前提和保障。学生只有内化语言、运用语言,将新的理解感知渗入已有知识结构中,形成独特的理解和感悟,深度学习才有初步的成效。
二、激活内在需要,让深度学习有效
在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后课堂会更有效。无论教师想方设法创造的阅读期待,还是努力挖掘文本的留白给与学生创造的空间,无非是想诱发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教学只是着眼于学生认同某种知识结构或者主题思想,而忽视了学生在了解这些过程中自发带有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再创造的欲望。激发内在需要的深度学习,它是有效学习、高效学习的必然要求。例如,教学时,就要让学生潜心会文的过程中,感受出一种情味。在学生朗读之前告诫学生,读书就像登山,每读一遍,都要认认真真欣赏,看看文字中包含的意思,包含的感情,才不会错过沿途的风景。通过引导,学生在品读课文,重点体味后,聚焦到句子,很简单的一句话,却有无穷的韵味,学生的思维就在深层的朗读中再次碰撞。
三、合理设计课堂导入语
要想使语文课堂高效、稳定开展,教师必须合理设计导入语。好的导入语,不但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这样学生便可在轻松、愉快且激昂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而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例如,在教学期间,由于学生已经连续上了很多节课,对上课产生了厌倦的心理,课堂氛围极为压抑、沉闷。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并没有训斥学生,而是借机对学生说:“如今已迎来了夏天,外面的风景一定很美丽,不如我们借這个机会和叶圣陶先生一起去游览双龙洞,怎么样?”这时学生都很兴奋并异口同声地说:“好。”“对于金华双龙洞的美景,我们虽然不能去亲眼见证,不过通过阅读叶圣陶先生的文章,我们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这几句课堂的导入语,学生的情绪被成功地调动起来,而这也为后面语文课程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轻松、自在的学习情境。
四、倡导多元化的研究学习
语文深度学习并不排斥其他学习方式,扩展了学生多元学习的机会和体验,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曾有学者指出深度学习的课堂设计要体现出六个方面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的思维与联想,有利于对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有利于障碍的预防与诊断,有利于学科间的联系与沟通,有利于联系生产、社会实践,有利于选择和参与教学活动。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度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但并不意味教师丧失了作用或担子轻松了。如果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不能得到有效发挥,所进行的深度学习始终是停留在表面的。此外,媒体技术较为灵活、具象,往往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群体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地投入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与当前课堂知识有关的音频或者视频,以此丰富、充实课堂,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观看完学习视频之后,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深度环节,全方位地强化各小组之间的合作,充分展现出深度教学的重要作用。可以由其他学习小组点评,指出错误或者对当前学习小组的答案进行补充,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全方位地加强学习小组之间的互动交流。
五、明确依托,完善课外阅读探究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让学生在阅读时依照自己的真实生活感受、情感等来品味文本内容。学生也可以在阅读时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文章中的人物联系起来,产生共鸣,从而让学生能够拥有真实的阅读感悟。所以,教师一方面需要让学生走进人物,要借助自己的经验去感悟,通过换位思考来感悟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感受,了解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例如:在教师推荐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没头脑和不高兴》。为了使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中的人物角色,了解“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性格特点,将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找出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真实生活经验去感受两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并对这两个反面典型进行评判,从而分析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主旨。通过阅读探究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总结归纳作者创作用意,进而加深学生对该篇文本的阅读感悟力,促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结论
总之,深度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一种方式良好的深度学习,能够让学生的学潜力得到极大发挥,学习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能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正是深度学习模式追求的核心目标。要实现这一核心目标,我们语文教师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肖旭升.基于微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240.
[2]韩静静.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254.
[3]陈安琪.基于生活情境谈部编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实施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