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科技学院
自高校扩招以来,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地方高校发展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当前高校融资的困境,提出地方高校的融资途径:树立高等教育产业化的观念;创新融资途径,多元化发展;产学研结合;加大政府对地方高校的财政融资力度;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实行资源优化配置。
高校融资 地方高校
困境 多元化
我国地方高校的发展现状
高等教育融资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财政手段、市场机制和金融创新产品等为高等教育发展融通资金的经济行为。 自高校扩招以来,地方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经费支出随之增长。而随着政府教育财政政策和教育投入重心的调整,地方高校经费来源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等学校财政性教育经费在高校教育经费支出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在当今高校教育经费来源普通短缺的情况下,由于自身的教育成本较高、社会认可度不足、相关支持性政策不到位等原因,地方高校在教育链中处于弱势地位,经费问题变得日益严峻。因此,能否建立新型的多渠道融资途径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地方高校的发展前景和规模。
地方高校融资面临的困境分析
(1)政府层面的原因
首先,教育經费的财政支出总体不足。近年来,我国政府的政府性教育经费一直在增加,尤其是1999 年高校扩招以来,政府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更是大幅增长。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其次,政府对地方高校重视不够。教育投资与融资主要投向重点高校,地方高校投入经费比率下降。
(2)地方高校自身存在的障碍
第一,缺乏自主办学权。尽管《高等教育法》确立了高等学校的法人地位,但是目前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实,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仍集举办权、办学权、管理权于一身,自上而下做出决策并进行管理。真正实现高校的自主办学权,这实际上是高校进行自主融资的必要前提。
第二,信用不足,抵押缺乏,担保困难等问题。政府长期将教育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办,长期以来依赖政府资金,地方高校缺乏建立自身信用的意识;面向市场进行高等教育融资,而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这就使得地方高校信用缺乏成为其融资的障碍。同时,由于地方高校尚无权将财产进行抵押,以及地方高校产权不明晰的现状,导致在融资过程中抵押缺乏以及担保困难。
第三,资源浪费的问题严重。很多学者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一致,认为高校的资源浪费是教育融资的“杀手”之一,高等教育的有限经费没有全部花费在教学和科研中,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如支付师生员工的住宅、医疗、生活后勤的成本和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成本;高校内部一线教学人员的工资、津贴之和与行政后勤人员的区别不大。
我国地方高校融资途径分析
(1)树立高等教育产业化的观念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已逐步从单纯的事业性转化为兼事业性和产业性于一身的双重性质。在工业企业领域中,其产出是以产品为主的有形资产,而教育产业的产出是人才等无形资产。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将有力地带动基本建设、交通运输和图书资料等相关产业经济的增长。
(2)创新融资途径,多元化发展
一是加大助学贷款力度。在全额收取学费的同时建立大规模战略意义上的助学贷款系统,以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学费问题,它可以将潜在的收入转化为现实的支付能力,把短期沉重学费负担变成长期还款负担。二是向资本市场及社会融资,如发行证券。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已有多家上市公司与高校结缘,其中以高校校办产业改制的企业和以高校为大股东的企业就有几十家。三是举债融资。教育部〔1999〕10 号文件中,同意高校贷款。而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借入款项”可以向财政及上级主管部门借入财政周转金,向银行及非金融机构贷款等。
(3)产学研结合是地方院校融资成功的必由之路
在世界科技、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必须将实践性与研究性相结合,注重科研水平的提高。地方高等院校凭借在科研方面的优势开发出一些领先的技术,进而将其内部化或是卖给企业获得了相当的经济收入。鉴于此,地方院校应该高度重视自身科研水平的提高,完善相应的激励制度,为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真正形成以产养学、以产促研、以研促教的教育体制。
(4)加大政府对地方高校的财政融资力度
教育产品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既具有—定的非排他性又具有一定的消费竞争性,同时具有很大的外部收益性。因此地方高校在进行市场融资的同时,政府有义务投资地方高校以解决市场融资的不稳定性问题。地方高校在政府教育总体投入偏低的情况下,所得的教育经费更是少之又少。政府应该采取各种措施适当加大对地方高校的投入并制定更合理的财政融资政策以平衡不同性质教育间的资金划拨问题,给地方高校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5)地方高校应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实行资源优化配置
要解决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就必须解决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在现有的资源配置基础上引入市场配置方式,加快高等教育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转变政府职能,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高校汇集了大批的高科技人才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具有学科综合、基础研究领先等优势,这是高校融入经济发展的资本和优势所在。地方高校可以在保证完成本单位的教学、科研等正常工作前提下,对外公布大型仪器的分布情况和使用情况、收费标准,将固定资产出租、出借,这样既可以改变各校原有资源条块分割、闲置浪费的状况,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仪器重复购置,实现大型仪器的资源共享,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总之,地方高校多元化自主融资,是改善地方高校经费短缺、实现超常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是符合中国实际的理性选择。
[1]梁昌新:我国高等教育多元投资体系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07 ,(11).
[2]张仿松.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改革高等教育投融资体制[J].广东社会科学,2008,(2).
[3]冯树清.探索建立高等教育投融资新体制[J].中国农业会计,2008,(4).
自高校扩招以来,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地方高校发展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当前高校融资的困境,提出地方高校的融资途径:树立高等教育产业化的观念;创新融资途径,多元化发展;产学研结合;加大政府对地方高校的财政融资力度;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实行资源优化配置。
高校融资 地方高校
困境 多元化
我国地方高校的发展现状
高等教育融资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财政手段、市场机制和金融创新产品等为高等教育发展融通资金的经济行为。 自高校扩招以来,地方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经费支出随之增长。而随着政府教育财政政策和教育投入重心的调整,地方高校经费来源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等学校财政性教育经费在高校教育经费支出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在当今高校教育经费来源普通短缺的情况下,由于自身的教育成本较高、社会认可度不足、相关支持性政策不到位等原因,地方高校在教育链中处于弱势地位,经费问题变得日益严峻。因此,能否建立新型的多渠道融资途径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地方高校的发展前景和规模。
地方高校融资面临的困境分析
(1)政府层面的原因
首先,教育經费的财政支出总体不足。近年来,我国政府的政府性教育经费一直在增加,尤其是1999 年高校扩招以来,政府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更是大幅增长。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其次,政府对地方高校重视不够。教育投资与融资主要投向重点高校,地方高校投入经费比率下降。
(2)地方高校自身存在的障碍
第一,缺乏自主办学权。尽管《高等教育法》确立了高等学校的法人地位,但是目前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实,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仍集举办权、办学权、管理权于一身,自上而下做出决策并进行管理。真正实现高校的自主办学权,这实际上是高校进行自主融资的必要前提。
第二,信用不足,抵押缺乏,担保困难等问题。政府长期将教育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办,长期以来依赖政府资金,地方高校缺乏建立自身信用的意识;面向市场进行高等教育融资,而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这就使得地方高校信用缺乏成为其融资的障碍。同时,由于地方高校尚无权将财产进行抵押,以及地方高校产权不明晰的现状,导致在融资过程中抵押缺乏以及担保困难。
第三,资源浪费的问题严重。很多学者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一致,认为高校的资源浪费是教育融资的“杀手”之一,高等教育的有限经费没有全部花费在教学和科研中,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如支付师生员工的住宅、医疗、生活后勤的成本和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成本;高校内部一线教学人员的工资、津贴之和与行政后勤人员的区别不大。
我国地方高校融资途径分析
(1)树立高等教育产业化的观念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已逐步从单纯的事业性转化为兼事业性和产业性于一身的双重性质。在工业企业领域中,其产出是以产品为主的有形资产,而教育产业的产出是人才等无形资产。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将有力地带动基本建设、交通运输和图书资料等相关产业经济的增长。
(2)创新融资途径,多元化发展
一是加大助学贷款力度。在全额收取学费的同时建立大规模战略意义上的助学贷款系统,以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学费问题,它可以将潜在的收入转化为现实的支付能力,把短期沉重学费负担变成长期还款负担。二是向资本市场及社会融资,如发行证券。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已有多家上市公司与高校结缘,其中以高校校办产业改制的企业和以高校为大股东的企业就有几十家。三是举债融资。教育部〔1999〕10 号文件中,同意高校贷款。而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借入款项”可以向财政及上级主管部门借入财政周转金,向银行及非金融机构贷款等。
(3)产学研结合是地方院校融资成功的必由之路
在世界科技、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必须将实践性与研究性相结合,注重科研水平的提高。地方高等院校凭借在科研方面的优势开发出一些领先的技术,进而将其内部化或是卖给企业获得了相当的经济收入。鉴于此,地方院校应该高度重视自身科研水平的提高,完善相应的激励制度,为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真正形成以产养学、以产促研、以研促教的教育体制。
(4)加大政府对地方高校的财政融资力度
教育产品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既具有—定的非排他性又具有一定的消费竞争性,同时具有很大的外部收益性。因此地方高校在进行市场融资的同时,政府有义务投资地方高校以解决市场融资的不稳定性问题。地方高校在政府教育总体投入偏低的情况下,所得的教育经费更是少之又少。政府应该采取各种措施适当加大对地方高校的投入并制定更合理的财政融资政策以平衡不同性质教育间的资金划拨问题,给地方高校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5)地方高校应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实行资源优化配置
要解决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就必须解决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在现有的资源配置基础上引入市场配置方式,加快高等教育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转变政府职能,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高校汇集了大批的高科技人才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具有学科综合、基础研究领先等优势,这是高校融入经济发展的资本和优势所在。地方高校可以在保证完成本单位的教学、科研等正常工作前提下,对外公布大型仪器的分布情况和使用情况、收费标准,将固定资产出租、出借,这样既可以改变各校原有资源条块分割、闲置浪费的状况,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仪器重复购置,实现大型仪器的资源共享,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总之,地方高校多元化自主融资,是改善地方高校经费短缺、实现超常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是符合中国实际的理性选择。
[1]梁昌新:我国高等教育多元投资体系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07 ,(11).
[2]张仿松.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改革高等教育投融资体制[J].广东社会科学,2008,(2).
[3]冯树清.探索建立高等教育投融资新体制[J].中国农业会计,2008,(4).